“擇一事,終一生?!睅啄昵?,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復師”這一小眾職業(yè)走到了大眾面前。2022年,首部文物修復題材劇《昔有琉璃瓦》上線,同樣聚焦“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yè),圍繞生活在一個胡同里的幾個文修院修復師家庭展開。
這些文物修復師們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為人傳誦,他們對待文物的態(tài)度更令人敬仰。
李東方: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博物院文物保護復制專家、世界級非遺珂羅版技術傳承人創(chuàng)新者、客座教授。四十多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文物保護第一線。自1984年起,她散盡家財,從北京遠赴敦煌二十余載,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敦煌,默默守護并拯救了十多幅最具代表性的敦煌壁畫特窟精品,又歷時多年再現了國寶《明解增和千家詩注》《三希帖》《五馬圖》等珍貴文物。
李東方堅守著匠人的那份清寂的執(zhí)著及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以保護書畫文物為己任,始終踐行自己的理念——“多一些保護,少一些破壞,為后人留一些民族瑰寶”。
王?。汉幽鲜∈〖壏沁z項目(古代青銅器傳統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傳統技術研究室主任。他從19歲開始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經他手修復的文物達2000余件,除了云紋銅禁外,還有婦好鸮尊等國寶級文物。
從父親手里接過文物修復這門技藝近40年了,王琛的修復技術已爐火純青?!拔奈镄迯途偷眯夼f如舊,修復完以后,讓人不知道哪些地方是修復的,這就是絕妙之處?!蓖蹊≌f,修復青銅器涉及的工藝程序非常繁瑣,起碼有十幾道;遇到嚴重“毀容”的,需要20到30道程序。王琛經常對徒弟說,要對祖先遺留的傳統技藝心存敬意,更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
解讀
隨著各大博物館的“走紅”,文物修復師的工作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像李東方、王琛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用自己的一生,讓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活”過來。他們修補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但目前,文物修復工作仍然任重道遠。真正的文物修復師,需要認認真真、專注地做一件事,用一雙手、一顆心、一段人生將民族瑰寶修復、保護、傳承,讓一件件文物“起死回生”。
這,才是真正的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