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寧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也愈加深入。但不論技術如何花樣翻新,在教學中,技術與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依然主要經由視覺、聽覺通道實現。這也是教育技術一度被稱作“視覺教育”“視聽教育”的原因所在。但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情況或將完全改觀。
本來,人的感覺器官不只有視覺與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也是人的感覺器官,同樣可以接收各種信息。近年來,一種“多感官學習(Multisensory learning)”的理念逐漸流行,這種理念認為,人的“視、聽、嗅、味、觸”五感皆可用于教學。學習科學業(yè)已證明,多感官體驗能夠讓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而腦科學則認為,大腦對多感官信號的處理更為自然,能夠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
其實,“多感官學習”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譬如嗅覺學習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在外語教學中,通過味覺和嗅覺學習讓學生記住相關單詞;而陶藝等手工類課程就屬于典型的觸覺學習,某些材質接近原物品的3D打印過程也具備觸覺學習的特征。
而藉由虛擬現實技術,“多感官學習”的途徑將更為多樣,內容也更加豐富。在今天的技術條件下,嗅覺、味覺、觸覺都可以被虛擬,并傳遞給學習者,促進多感官的學習。我們不妨暢想一下這樣的典型教學應用場景:通過虛擬嗅覺氣味生成裝置,可以讓學習者聞到真實的氣味,輔助化學課程的學習。通過咀嚼感應器,可以讓學習者“品嘗”某種食品的味道,輔助烹飪教學。而虛擬觸覺技術的應用則更為廣泛,譬如觸覺教育機器人可以充當學生的舞蹈動作陪練;觸覺感應手套可以記錄下教師的手指操作行為,指導學生的樂器演奏;而通過觸覺反饋傳感器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還能讓學生觸摸到日常無法感知的物體,如古代某種瓷器的手感或月球土壤的硬度等。
當然,上述虛擬感官技術目前在整體上還處于小樣本的實驗研究階段,大面積的課堂應用尚待時日,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借助現有的技術來嘗試“多感官學習”。例如,借助壓力感應觸控筆,讓繪畫的過程更加細微、精致,從而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借助跳舞毯這一典型的觸覺技術工具,可以輔助體育課教學,英國一項研究就表明,跳舞毯可以提升學生的反應時間、協調能力和運動技能。再如,當前國內一些博物館已經嘗試應用多種感官技術提升觀眾的參展體驗,觸覺感知技術可以讓觀眾體驗到“觸摸”文物的真實感受,虛擬氣味體驗可以讓觀眾在無害的條件下“聞”到各種氣味。借助這些技術工具或場館資源,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
未來的教育技術將不只是“視聽技術”,而是包括“視、聽、嗅、味、觸”五感在內的多感官技術,這無疑將實現全方位的人機交互,將智慧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