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坤
古黃啥湯甲天下,劉家啥湯甲古黃?!柏は伞睌嘀競魃裨挘瑒⒓疑稖珦P仙名;知縣奪寶耍手段,乾隆御筆化危機。日寇賽湯,鎩羽而歸;姐妹爭寶,老父解密:,仙人斷指本虛妄,用心施仁是秘訣!
皖北古黃縣的風(fēng)味小吃,首數(shù)啥湯,名揚周邊蘇魯豫皖四省十八縣,與鄰近的河南商丘府的胡辣湯和淮南府的牛肉湯齊名。
啥湯是啥湯?它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早餐湯,其主要原料是肥老母雞肉和麥仁,輔以蔥、姜、鹽、醋、胡椒粉等佐料,投入甑鍋中,用小火吊十幾個小時,吊出高湯來,開鍋后,將面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入甑鍋后一番猛火再開鍋,即成。湯中肉絲若線,不腥、不膻、不膩,狀若王漿,色似淡醬,味美鮮香,常與水煎包同食,相得益彰,滿口余香,冬夏皆宜,且有祛風(fēng)驅(qū)寒、開胃止嘔等藥效。有的啥湯店家還特地加進砂仁、公丁香、陳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廣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藥料,以增加溫脾健胃功能。
古黃縣城四關(guān),都有啥湯店,都宣稱自己是啥湯的正宗嫡傳,但無論是當(dāng)?shù)剡€是外地的食客,都眾口一詞地認(rèn)定南關(guān)拐角樓劉家的啥湯,才是真正的正宗嫡傳!
這話說來有點兒長,頗有點兒神秘色彩。據(jù)說,古黃劉家上數(shù)幾百年前的不知哪位祖上,是個屢試不第的窮秀才,無奈之下才棄筆從商的。他本錢少,地方窄,只能在南關(guān)開了一間早點鋪子,老兩口忙上忙下,賣些水煎包和菜葉咸湯,生意不溫不火,勉強果腹而已。但劉老秀才這人心地特別善良,常常救助比自己更窮苦的人,尤其是乞丐,但凡乞丐到了店門前,他總要為他們端上幾個煎包,盛上一碗熱熱的咸湯。
有一年冬天,朔風(fēng)凜冽,夜降大雪,劉老秀才天亮開了店門,發(fā)現(xiàn)有個老乞丐凍昏在了自家店門口的雪堆里!劉老秀才大驚,忙喚起老婆子,將老乞丐抬到屋內(nèi)灌姜湯救活了,還騰了一間屋子讓老乞丐住了下來,好吃好喝伺候著。不意那老乞丐古怪得很,對劉老秀才的救命之恩并不言謝,每天飽飯之后只安然高臥,躺在炕上鼾聲如雷,更不到早點鋪子里幫忙。對此,劉老秀才的妻子私下里頗有怨言,劉老秀才卻毫不在意,依舊為老乞丐送吃送喝。到了來年春暖花開,老乞丐突然大病一場,病得起不了床,奄奄一息。劉老秀才又為他請醫(yī)問藥,煎湯熬汁,百治之下,老乞丐的病卻不見好。劉老秀才正愁得沒有辦法,炕上的老乞丐有氣無力地說話了,說他這病只需要熬一鍋湯羹便可痊愈,不過這湯羮要按他說的食材和配方去熬制。
“麥仁、蔥、姜、五香粉、鹽……”老乞丐掰起手指頭一一點數(shù)。
“這幾樣不稀奇,我家中雖破,但全都有。”劉老秀才說著就要去操辦。
“且慢且慢——”老乞丐又搖著手指頭說還需要一味藥引子,就是院中那幾只孵蛋的老母雞!劉老秀才的老妻一聽噘起了嘴:全家指望著這幾只老母雞下的蛋換柴米油鹽呢!再說了,熬那么大一鍋湯,你一個人喝得了嗎?
救人要緊,劉老秀才沒有顧慮那么多,當(dāng)即不顧老妻的白眼,殺了那幾只老母雞,隨后又按照老乞丐的指點,添水加柴,忙活了大半天,直到傍晚時分才把這些食材燜在了鍋里。猛火煮、文火熬,兩個時辰以后,已是半夜時分,估摸著湯差不多了,劉老秀才去叫老乞丐,卻怎么也喚不醒他,只好將湯繼續(xù)燜在鍋中,灶火卻不敢熄滅,唯恐冷了鍋。老乞丐一覺睡到天放亮,眼一睜就吵嚷著要喝湯羮。劉老秀才忙起身添柴旺火,讓老妻攪了一碗面粉糊,倒入鍋中,大火燒開后再揭開鍋,頓時蒸汽氤氳,異香撲鼻,用勺子一撈,雞肉全不見了,鍋中的湯濃淡相宜,色若紫玉。老兩口忍不住各嘗了一口,啊,味道好美!
劉老秀才忍住饞腸,急忙盛了一碗先端給老乞丐,一轉(zhuǎn)身卻見那老乞丐不知什么時候已起了床,正笑呵呵地立在他的身后,紅光滿面,毫無病容!
老兩口驚得目瞪口呆。老乞丐笑道:“你這鍋湯尚缺一味,有了這一味,方可使人喝了還想再喝,久而成癮。待我指給你看!”說著,伸出右手食指往鍋中空戳了兩下,讓劉老秀才兩口子再品一品湯的味道。兩口子一品嘗,哇,果真味道更美了,多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回味悠長的鮮味,從喉嚨間直通丹田,讓人遍體舒適通泰!
“這……這是啥湯?”劉老秀才驚喜地問。
“哈哈,你說是啥湯就是啥湯!”老乞丐隨手抓起毛筆,在劉老秀才的書案上鋪開紙,寫下“啥湯”二字,這兩個顏筋柳骨的大字堪稱鐵畫銀鉤,在晨曦中熠熠生輝。
劉老秀才目瞪口呆。老乞丐道:“叨擾了二位幾個月,無以為報,就把這啥湯留給你們,你們以后只須賣啥湯,子孫后代便吃不盡了。”說完拱拱手就要告辭。劉老秀才猶在魂游天外,倒是他的老妻反應(yīng)快,斷定老乞丐的身份不同尋常,忙一把扯住老乞丐的袖子,道:“可……可這啥湯中缺的一味,是你手指指出來的味兒,讓我們以后如何熬出來?我們可是沒有你的那根手指……”
“你這老婆子還有點兒貪心呢!”老乞丐笑道,“也罷也罷,就將我的這根手指頭留給你們用來點化啥湯這一味吧!”說著,抓起案板上的一把菜刀,把右手食指剁了下來!劉老秀才大駭,急忙阻攔,已是來不及了!卻又見房內(nèi)金光一閃,隨即眼前一花,再定睛細瞧,老乞丐已不見了,案板上留下了一段晶瑩的玉指!老兩口又聽到空中傳來老乞丐的朗朗笑聲,抬頭一看,只見老乞丐迎著朝陽冉冉飛升,轉(zhuǎn)瞬而逝……
此后,劉老秀才便按照老乞丐所傳的秘方,熬啥湯、賣啥湯。果然如老乞丐所言,人們喝了啥湯無不稱好,喝了還想再喝,每天早上早早地來到劉家啥湯店,排起長隊。劉家的日子也一天一天滋潤起來,草房變瓦房,瓦房變成了拐角樓,拐角樓的門楣上高懸著老乞丐題的“啥湯”二字。自此劉家雖稱不上大富大貴,卻堪稱衣食無憂的小康之家。劉老秀才善心得好報、啥湯秘方為老乞丐所傳這件事也傳揚開來。人們紛紛猜測老乞丐到底是何方神圣,有的說他是點石成金的呂洞賓,有的說他是魂附丐身的鐵拐李,還有人說他是與劉老秀才同屬孔門弟子的乞丐祖師爺范丹……但不論老乞丐是哪個神仙,反正他遺下的那枚玉指被大家稱為“仙人指”!
劉老秀才自此便把“仙人指”奉若至寶,用一段碧綠的竹管盛了,以防仙氣外泄,又鎖在佛龕下的密柜中。每天第一個來到劉家啥湯店的食客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熬燜了一夜的啥湯就要揭蓋了,劉老秀才方將竹管從佛龕下取出,口中念念有詞,在揭蓋的剎那間對準(zhǔn)甑鍋指點幾下,就聞竹管中傳來一陣泠泠之音,劉老秀才隨即又將竹管深鎖起來,然后一聲悠長的吆喝:“開鍋了——”自此,劉家的“仙人指”被傳得神乎其神。
說來劉老秀才并非慳吝之人,他毫無保留地將啥湯的秘方公之于眾,于是古黃及周邊各縣也都有了啥湯??扇藗兤穪砥啡ィ妒怯X得其他的啥湯店與劉家相比,少了那么一種味兒。什么味兒?當(dāng)然是那“仙人指”點化的仙味兒!劉家的啥湯有了仙味兒,自然非同凡響。
啥湯的秘方可以外傳,但“仙人指”這件寶物不能外傳,只在劉家子孫中傳來傳去——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另外,劉老秀才也沒忘記自己是讀書人,臨終之際在遺囑中切切告誡后代子孫莫忘讀書,因此,劉家的掌勺人大多滿腹詩書,能和來店中喝啥湯的秀才們吟詩對句。
對于劉家啥湯這一傳說,古黃縣城東關(guān)吳家、西關(guān)王家、北關(guān)盧家的啥湯店店主并不認(rèn)可,逢人便辯駁:“這啥湯的做法眾所周知,并不神秘,祖祖輩輩都是這么熬燜的,偏偏到了他們劉家弄成了個神仙傳方?分明是劉老秀才自吹自擂編故事,為自家的啥湯樹碑立傳罷了;至于什么‘仙人指,更是糊弄人的無稽之談,弄個噱頭而已。還有那塊仙人題字的匾,分明就是他劉老秀才自己所書!最關(guān)鍵的是,咱們其他三家的啥湯各有絕活,而劉家的啥湯同別家相比,在味道上實在并沒有多大區(qū)別!”
然而,吳、王、盧三家越辯駁,人們越相信劉家啥湯店的仙人傳方傳說是真的,食客們一窩蜂地往劉家啥湯店跑,眾口一詞地說劉家的啥湯真的有“仙味”,而且邊喝湯邊咂摸,更覺那“仙味”濃郁!你說這事怪不怪?年深月久,歲月更替,口耳相傳之下,劉家的啥湯終于變成了啥湯的正宗嫡傳!殊不知,所謂的“仙人指”,其實只是劉家的“善良、誠實、仁義”代代相傳的一個特制信物。
劉家啥湯店肇興于年代模糊的劉老秀才,但真正聲名遠播并達到鼎盛的階段,則是在乾隆年間。其時,劉家啥湯店的掌勺人名叫劉文仁。劉文仁在私塾讀書時,聰明好學(xué),文思敏捷,不僅是劉家子弟、也是古黃眾多童生中書念得最好的一個。飽學(xué)的老塾師對劉文仁贊不絕口,屢屢稱許他若走科舉之途,至少可取舉人功名。但囿于劉家“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的祖規(guī),在老塾師萬分遺憾的嘆息聲中,身為長子的劉文仁最終還是涕淚交流、痛惜萬分地輟了學(xué),接過了老父親手中的啥湯勺。
劉文仁為人處世有兩大長處,其一是為人誠實,做事一絲不茍,熬湯從不偷工減料;其二便是善于琢磨,要干一件事,就下定決心干得更好。除了千方百計提高啥湯的鮮味兒,他首創(chuàng)在啥湯中打蛋花的吃法——蛋花不是煮熟的,而是用滾熱的高湯在碗中直接沖開。為了避免留下生蛋的腥氣,掌勺師傅以驚人的臂力和準(zhǔn)頭,把煮沸的高湯舉到半米高空,手腕一揚間,沸湯如飛流瀑布急沖直下,傾入盛有雞蛋汁的碗中,不濺不溢,高溫與速度兼?zhèn)?,一碗蛋花簡直沖得氣勢如虹!沖了蛋花的啥湯美味更上一層樓,直教人難以忘懷,劉家啥湯店生意更紅火了!
乾隆二十年,古黃換了個知縣,名叫劉王瑗。那年月,流經(jīng)古黃的黃河幾乎年年發(fā)洪水,洪水過處,寸草不生,百姓遭災(zāi),流離失所。朝廷為治黃河費盡心思。這劉王瑗本是河道總督府的一個老書吏,雖不是科班出身,但見多識廣,堪稱治水能手,因此朝廷破格提拔他來古黃當(dāng)知縣,專治黃河。公事之余,劉王瑗常到縣城四關(guān)的啥湯店品嘗啥湯。品來品去,他覺得還是數(shù)劉家的啥湯最有味兒。自然而然的,劉王瑗結(jié)識了劉文仁,他放下官老爺?shù)募茏樱c劉文仁稱兄道弟,說一筆難寫兩個劉,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哩!劉文仁心頭惶恐:雖說都姓劉,但你是七品知縣,咱是一介布衣,這“兄弟”可當(dāng)不起??!便有意無意地躲著劉王瑗。
一天,劉王瑗領(lǐng)著他的兒子又來到了劉家啥湯店,扯著劉文仁的袖子,非要讓兒子拜他為師不可!堂堂一個知縣讓自己的兒子學(xué)做啥湯?這劉王瑗打的什么主意?
原來,這劉王瑗聰明一世,有千般的算計和萬般的能耐,他的獨生兒子卻是個蠢貨,又嬌生慣養(yǎng),不學(xué)無術(shù),什么本領(lǐng)都沒有,如同白癡。劉王瑗老來方得此子,很擔(dān)心自己百年之后兒子坐吃山空,家中千金萬銀,不如一技在身!思來謀去,劉王瑗打算讓兒子學(xué)做啥湯,學(xué)會之后將來也去開一家啥湯店,過細水長流的日子。
聽劉王瑗掏心掏肺說得很是在理,劉文仁的心腸早軟了,一口答應(yīng)下來。半年后,劉文仁手把手傾心傳授,終于教會了劉王瑗的那個蠢兒子熬煮啥湯。這下,劉王瑗很快露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希望劉文仁把家中的寶貝“仙人指”也交出來,以后他的蠢兒子有了“仙人指”,來個偷梁換柱,此劉變成彼劉,坐上啥湯界的一把交椅,方可永保衣食無憂!當(dāng)然,他說不會讓劉文仁吃虧的,他愿意花銀子買“仙人指”,出價整整一萬兩!另外,劉王瑗還主動提出把劉文仁舉薦給河道總督,以劉文仁的才學(xué),搭上了河道總督這個門路,考舉人中進士如拾草芥,將來可授知府之職——“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吶!
把“仙人指”賣給劉王瑗,這不是賣祖宗嗎?劉文仁氣得渾身發(fā)抖,想也沒想便一口拒絕了。而劉王瑗當(dāng)即黑了臉,拂袖而去……
隨即,劉文仁的麻煩事便接二連三地來了。當(dāng)時為了治理黃河,河道總督坐鎮(zhèn)徐州,把黃河古黃段當(dāng)作治理重點,調(diào)撥幾萬民工和兵丁齊聚古黃,由劉王瑗統(tǒng)一安排,編成營屯,劃片居住,筑堤開溝。劉王瑗大筆一揮,南關(guān)劉家的拐角樓首先變成了“民屯”,必須立即搬遷,而且一個子兒的賠償也得不到!官令如山,劉文仁拖家?guī)Э?,只得將啥湯店整體搬遷到城郊一個叫毛油坊的小地方。不料剛落腳開張沒兩天,劉王瑗又一紙“搬遷令”下來了,毛油坊又成了“勇營”,劉家啥湯店還要再搬遷!
“兩遷”之后,劉文仁被拖垮了,幾代人的積蓄也快花空了,深感小小的古黃縣城“居大不易”,沒奈何,他索性搬到了鄉(xiāng)下去謀生。古黃城東北十八里有個梨花灣,人煙集市頗為繁華,劉文仁用僅存的積蓄在梨花灣東頭買了一個空宅子,又開起了劉家啥湯店,心想:這回劉王瑗應(yīng)該拿自己沒辦法了吧?然而,劉王瑗手中的毛筆跟長了眼睛似的,劃拉得特別長,一紙文書上報給河道總督,隨即河道總督批文,要開一條曲里拐彎的黃河引水渠從梨花灣東面經(jīng)過。這下,劉文仁的新宅地又被征收了!
這最后一折騰把劉文仁完全折騰窮了,他被趕到了梨花灣南面二里遠的無主荒地里,搭了幾間四面漏風(fēng)、冬涼夏熱的茅草房,與孤魂野鬼為鄰。但不論日子怎么艱難,劉家啥湯店總還是要開的。但這地方人煙稀少,生意冷清可想而知,真可以說是連鬼都不上門!
劉文仁深深體會到了“民不與官斗”的悲哀,心里更明白劉王瑗這是變著法子逼他交出“仙人指”,不交出“仙人指”,就會讓他在古黃無立足之地,而離開古黃,只怕“仙人指”再無得到認(rèn)可的市場,劉家啥湯店也必將風(fēng)光不再!
妻兒啼饑號寒之下,劉文仁終于下定決心,到京城找老族兄劉墉去!
劉墉是誰?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是極得當(dāng)今皇上乾隆青睞的體仁閣大學(xué)士,由于背比較駝,被人戲稱為“宰相劉羅鍋”。
劉墉怎么成了劉文仁的老族兄呢?這話說來有點兒長。
劉墉的先祖出自古黃,也算是劉老秀才的后人,明朝初年時為躲避戰(zhàn)亂遷居山東諸城——這才真正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老劉家。劉墉少年時曾跟著他爹劉統(tǒng)勛來到古黃續(xù)家譜,就住在劉文仁家的啥湯店里,論起來兩人是同族同輩,劉墉長劉文仁兩歲,兩人便以兄弟相稱了。兩人年歲相仿,一見如故,談詩論文,非常投機。劉墉對劉家啥湯的美味贊不絕口。兩人分手后也一直有書信來往,只是這幾年劉墉的官越做越大,政務(wù)繁忙,兩人音信漸稀。劉文仁本不愿意因為私事叨擾劉墉,可今天被“滅門縣令”劉王瑗逼得走投無路,這才千里迢迢趕赴京城,讓老族兄給他想個辦法,保住劉家老祖宗傳下來的“仙人指”!
只說劉文仁入京后一路打聽,徑直來到劉墉的府邸,門丁一傳話,劉墉當(dāng)即召見。兩人一番寒暄之后,劉文仁也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的如此這般一說,劉墉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差點兒連背上的“羅鍋”都聳直了!
“這劉王瑗假公濟私,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當(dāng)下,劉墉穿戴整齊,便要拉著劉文仁去宮中見乾隆皇帝告御狀。但剛走到府門口,頭腦冷靜下來的劉墉又停住了腳步,對劉文仁道:“老族弟啊,御狀不能這么告——畢竟劉王瑗謀寶,空口無憑,而他對你的屢次加害,又全打著治理黃河的名義,讓人難以抓住他的把柄;再說了,我畢竟也是咱老劉家的族人,領(lǐng)著你告御狀,瓜田李下,有袒護之嫌。只怕這狀子難告贏!”
見劉文仁一臉失望,劉墉一番沉思,屈起手指掐指一算后又安排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族弟,你且回去,仍在梨花灣老地方開你的啥湯店。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我讓皇上親自到你的啥湯店中來,你就可以就地告御狀了,不僅告得贏,還讓皇上來了你的店里,給你添添貴氣,體面得很吶!”
啥,坐在家里就地告御狀?劉文仁哪里肯信,遲疑著問:“這可是天大的事呢!老族兄你……你能做得到?”
“我能做得到,老族弟你就放心好了!”劉墉信心滿滿。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滿腹疑慮的劉文仁在劉府盤桓了兩日,只好悵然返鄉(xiāng)?;貋砗?,劉文仁用劉墉資助的銀兩將啥湯店一番修葺,又壘了個小院子,總算稍有規(guī)模,漸有食客上門,能養(yǎng)家糊口了。
到了來年的春天,乾隆皇帝開始了又一次南巡,御駕渡過黃河后,沿運河南下,三月初到達徐州行宮。
安頓下來之后,乾隆就帶上他的第一寵臣劉墉微服私訪了。太陽剛一冒紅,兩人便騎了毛驢出徐州向西行,一隊便衣侍衛(wèi)不遠不近地在后追隨。春暖花開,惠風(fēng)和暢,驢蹄嘚嘚,君臣兩人游山逛水,說說笑笑之間很快來到了古黃地界。聽劉墉說,古黃的梨花甲天下,此時梨花開得正盛,景色宜人,而賞景的最佳處在梨花灣,當(dāng)下兩人便揚鞭趕驢,直奔梨花灣而來。
來到梨花灣,只見一樹樹綻放的梨花搖曳在春風(fēng)里,密密匝匝,層層疊疊,如雪如玉,璀璨晶瑩。更奇的是每一樹梨花都有不同的造型,什么烏龍披雪、鰲頭觀海、瑤池?zé)熛肌趧④囊I(lǐng)下,乾隆一樹一樹地觀賞過去,詩興大發(fā),口吟一聯(lián)欣賞梨花的御詩“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流傳至今。
兩人邊賞花邊吟詩,不覺誤了吃早點的時辰,待兩人再返回梨花灣集市時,賣早點的鋪子全關(guān)門了。劉墉忙向路人打聽,有人指著兩里外的荒地道:“那兒有個賣早點的鋪子,店主姓劉,收攤收得挺晚,興許還有早點。”兩人忙催驢趕去。
再說劉文仁守著啥湯店,前兩日已經(jīng)接到劉墉的信,說是會帶著皇帝來他店里,他將信將疑,依舊每日出攤,照常賣啥湯。這天,他見日頭已過巳時,沒什么客人,生意慘淡,嘆口氣正要關(guān)店門,忽見劉墉領(lǐng)著一個中年人大踏步地走了過來,不覺喜出望外——不用說,這個氣宇軒昂、龍姿鳳表的中年人,就是當(dāng)今皇上乾隆了!老族兄的本事還真不小,說得出做得到,這“天大的事”還真讓他辦成了!
其實,乾隆一年前就有再次南巡的打算,身為替皇帝起草詔書的體仁閣大學(xué)士,劉墉自然對此心中有數(shù),因此方敢夸下???,一步步把乾隆引到這里來……
沒等劉文仁開口,就聽劉墉大聲叫道:“掌柜的,不知貴店還有什么早點,快快端上來!”劉墉邊叫邊沖劉文仁眨眼睛。
劉文仁何等聰明,自然明白其意,與劉墉心照不宣地遞遞眼神,故作互不相識,一番客客氣氣的寒暄之后,便為兩人端上了啥湯和水煎包。乾隆一來餓透了,二來這啥湯也確實好喝,竟一連喝了三大碗!他打著嗝兒一回味,只覺得皇宮中的各類御宴乃至滿漢全席也比不上此等美味,不覺問那侍立在旁的老店主道:“店家,你這是啥湯?。俊?/p>
“哎呀,聽客官的口音,您不是古黃本地人,可您一開口就說出了這湯的名兒,真是天縱英明!小老兒賣了三十年啥湯,但不用問就知道啥湯名字的客官,您是小老兒遇到的第一人!”劉文仁朗聲接口道。
乾隆明白了:哦,這湯就叫啥湯,有趣兒!不過,這老店主還真會說話,巧妙地應(yīng)答,給不知情的客人留了個面子,有涵養(yǎng)!乾隆不由得對劉文仁好感頓生,于是又要了一碗啥湯,一邊細細品嘗,一邊同劉文仁嘮起了嗑:“店家,我看你這啥湯滋味鮮美,余香滿口,只是把店開在這鄉(xiāng)村僻野未免太委屈了,若是開在城鎮(zhèn)街衢、四通八達之處,只怕食客們要擠破頭,您也要發(fā)大財嘍!”
告御狀的大好時機到了!劉墉忙給劉文仁暗中使眼色:順著皇上這話頭兒,老族弟你只消鼻涕一把淚兩行地述說知縣劉王瑗如何一步步欺壓、整治自己,使自己無法在古黃縣城立足而被迫遷居此地,今天這御狀就大功告成了!
劉文仁卻淡淡一笑,回答乾隆道:“酒香不怕巷子深?,F(xiàn)在我這店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每天也能賣上幾十碗了……”
乾隆背后的劉墉急得直跺腳:我的老族弟啊,為什么不向皇上說說你的冤屈呢?也罷也罷,你不說我就替你開個頭,讓你不說也得說!
劉墉猛地一拍巴掌,故作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兒似的,一驚一乍地道:“對了!當(dāng)年我在山東老家的時候,就聽人說起過你們古黃的一家啥湯店里有‘仙人指點味,莫非你這啥湯是‘仙人指點化過的,不然怎么會這么好喝呢?”
乾隆的好奇心果然被勾了起來,轉(zhuǎn)頭問劉墉道:“‘仙人指點味,這又是怎么回事???”
劉墉便眉飛色舞地對乾隆講起了“仙人指”的故事,又頻頻給劉文仁使眼色,讓他接過這個話茬:“店家啊,不知道我講的對不對?”
不料,劉文仁仍不接這個話茬,而是顧左右而言他,侃侃而談:“什么丐仙傳方、‘仙人指點味,只不過是個故事而已。其實呢,啥湯的源頭是雉羮。是烹飪的祖師爺彭祖以野雞、稷米等和以鹽、梅,煮成了羹,就叫雉羮——雉羹也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羹。后人在雉羹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尤其是用烏雞代替了野雉,就成了啥湯……”
乾隆邊喝啥湯邊聽劉文仁講古,津津有味,不時插嘴道:“你說得不錯。這彭祖我倒記得,他姓篯名鏗,后來他把雉羮獻給堯帝,得到堯帝的賞識,封邑于大彭氏國,也就是如今的徐州府,因此后人把他稱作‘彭祖。若是雉羮能稱得上天下第一羹,我看吶,你的啥湯就可稱得上天下第一啥湯!”
乾隆興之所至,忽然雅興大發(fā),一句上聯(lián)脫口而出:“一奚烏雞雞羹傳世”——乾隆微服私訪,每至一地,若有所聞所感,必口占上聯(lián),讓劉墉對出下聯(lián)。
劉墉聽了乾隆的上聯(lián),這一回卻犯了難:此聯(lián)不僅意思較為難對,且“一奚烏”這前三個字恰又組合成為后面的“雞”字,字字相勾連,后字包含前字,堪稱雙絕!
看到才高八斗的劉墉愁眉苦臉、抓耳撓腮的樣子,乾隆頗為得意:看來自己今天出的這一上聯(lián),要成為天下絕對了!
這時候,劉文仁走上來拱拱手道:“二位客官,小老兒斗膽一對,還望二位不要見笑?!毖粤T吟道,“戔金竹篯篯鏗調(diào)鼎?!?/p>
乾隆和劉墉愣住了,隨即恍然大悟,拍案叫絕:這下聯(lián)嵌以彭祖姓名,不僅對得工整,而且意思與上聯(lián)緊密吻合,字字不離湯羮之事!乾隆感慨萬分地道:“不意在這鄉(xiāng)村鄙野,竟有如此飽學(xué)之士,真乃社稷之福!”
喝飽了啥湯,二人起身告辭,劉文仁說什么也不收他們的湯錢,只希望二位能為他劉家的啥湯揚揚名就行了。
乾隆和劉墉走過劉家小院的院門時,只見院門旁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鋪著雪白的宣紙,文房四寶俱在。
劉墉頓時明白了老族弟的用意,悄聲對乾隆道:“皇上,是不是咱們該給人家留下點兒什么?剛才您金口玉言,夸贊人家的湯是天下第一啥湯呢!”
吃了人家的嘴短,且心里挺高興,乾隆當(dāng)即揮毫潑墨,順手寫下“天下第一啥湯”六個大字,并蓋上了貼身侍衛(wèi)遞過來的玉璽……
只說乾隆回到行宮后的第二天,劉墉又悄悄地飛馬來到梨花灣,他找到劉文仁要弄個清楚:說好的告御狀,怎么變成了求御墨這么一出戲呢?
劉文仁一聲長嘆,道:“老族兄啊,老弟我對劉王瑗確實有一肚子冤屈,只是話到嘴邊難開口??!昨天我何嘗不明白老兄的意思?但我想,對于一個人,咱們不能只盯住他不好的一面,更要多想想他好的一面!劉王瑗在古黃為官稱不上貪酷,治河又有一套,連筑幾道大堤,又挖了兩條引水渠,黃河河患大為減輕,有功于一縣百姓。我若是因為個人的私事告了他的御狀,皇上一怒之下必將他抄家問斬,我……我于心不忍呀!因此,我臨時改變了主意,讓小伙計擺好文房四寶,只求皇上一幅墨寶——有了御墨,就算是有了護身符,他劉王瑗再也不敢為難我了!”
劉墉聽了,緊緊攥住劉文仁的雙手,嘆息不已:“以老族弟的文采,取功名當(dāng)不在我劉墉之下,老族弟有一顆不計私怨、包容萬物的仁心,實是有調(diào)和天下、量物用人的宰相才具,若是為官必將名滿天下!老族弟卻以湯鼎為業(yè),可惜了!”
過了幾天,劉文仁重回古黃縣城,就在縣衙門口搭了個草棚,把開啥湯店的鍋碗瓢盆兒依次擺開,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撮T的衙役不敢怠慢,急忙報給端坐大堂的劉王璦。劉王瑗聽后,怒火中燒:這劉文仁莫不是昏了頭,竟敢跟我叫板!
但當(dāng)他走出衙門一看,不由傻眼了,只見皇上的墨寶“天下第一啥湯”六個大字高高地掛在草棚上呢!劉王瑗起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辨了又辨,確認(rèn)是皇上的墨寶和玉璽印無疑,不由得兩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三拜九叩……
第二天,劉文仁就被衙役們前呼后擁,請回了南關(guān)重回清空了的拐角樓。而劉王瑗也明白了劉文仁的一番良苦用心,感愧不已,從此洗心革面,收斂私心,為百姓實心辦事。
劉王瑗擔(dān)任古黃知縣期間,不僅治河有功,修筑的幾道大堤惠民至今,而且重新修訂了古黃縣志,這兩件德政被人稱頌至今。而在縣志“風(fēng)物記”冊中,劉王瑗對劉家的啥湯和劉文仁各書一篇,贊其“味醇品厚,湯如其人”……
斗轉(zhuǎn)星移,又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到了抗戰(zhàn)年代,劉家啥湯店的掌勺人名叫劉金山,是一個五大三粗的紅臉漢子。
民國27年,古黃被日寇占領(lǐng),駐扎了一隊鬼子憲兵,為首的憲兵隊長叫小島英之。這小島的祖上是日本仙臺的餐飲之家,專做味噌湯的。說來味噌湯在日本堪稱“國湯”,其做法并不繁瑣,鍋中燒水,然后放入豆腐、蘿卜、海菜及魚類等食材。待食材煮得差不多了,最關(guān)鍵的一步便是放入味噌并攪拌,一鍋味噌湯便完成了。這里面的味噌就是以黃豆為主原料,加入鹽及不同的種曲發(fā)酵而成的大醬,本來起源于中國的豆豉,傳說是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時傳入的,因此起初名叫“唐醬”,日本人加以改進,謂之曰“味噌”。味噌保質(zhì)期很長,三五年都不會變質(zhì),所以一直是軍糧中的必備之物,當(dāng)時侵華日軍士兵都攜帶著大量味噌。
在眾多的日本味噌中,仙臺的味噌名氣最響亮,而小島家的赤味噌則名冠仙臺!小島本打算子承父業(yè),專心做好家傳的味噌湯并使之名揚日本四島的,為此,他一番拼搏考入了頗有名氣的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xué),攻讀食品專業(yè)。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狂熱的“忠君報國”思想又驅(qū)使小島中斷學(xué)業(yè),棄文從武。駐扎古黃之后,味覺靈敏的小島立馬注意到了古黃的啥湯,尤其是劉家的啥湯。漢奸孫翻譯察言觀色,為討好小島,將劉家啥湯的種種傳聞軼事娓娓道來。
受過高等教育的小島聽后,大感興趣,卻又覺得好笑:世上哪里有能使湯味增鮮增味的“仙人指”?中國人總喜歡弄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糊弄人!
待逐個品嘗過古黃四關(guān)各家的啥湯,小島更是了然:劉家啥湯的味道與其他家相比,在口感上并無多大差異,那根什么“仙人指”定然是故弄玄虛的!
不意到了晚上休息時,躺在床上的小島忽又想起了幾家的啥湯,一番回味,覺得似乎劉家的啥湯味道更高更好些。這事兒還真有點兒怪。第二天小島又去幾家啥湯店品嘗,卻又覺得劉家的啥湯并無特別的味道。不承想回到據(jù)點后,打著嗝兒的小島忽又感到滿腹都是劉家啥湯的美味兒,他差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舌頭了……如此三番五次地來到劉家啥湯店喝啥湯,小島驚惶地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劉家啥湯,而且越來越感到啥湯比他家的味噌湯要美味得多!
這……這莫非就是那“仙人指”點化出來、讓人喝啥湯成癮的仙味?要不然那位吃遍全中國各種美味的乾隆皇帝,怎么會特賜劉家“天下第一啥湯”的金字招牌呢!
小島頓生強占“仙人指”之心:若是有了“仙人指”,小島家祖?zhèn)鞯奈多釡蜁嗔讼晌秲?,定會成為日本第一的味噌湯,不,是天下第一的味噌湯?/p>
當(dāng)時,隨著汪精衛(wèi)漢奸政權(quán)的建立,日占區(qū)的日寇表面上已改變屠殺政策,轉(zhuǎn)向綏靖政策,宣揚什么“日中親善”、“共建大東亞共榮圈”和“王道樂土”。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小島深知其中的深意——日本要征服中國,不僅僅是強占中國的土地和人民,更重要的是征服中國人的心,讓他們服膺于日本的文化!為此,小島立誓要把古黃建成“親善模范縣”。他先把目標(biāo)對準(zhǔn)了古黃唯一的學(xué)校晨光中學(xué),強迫師生們學(xué)習(xí)日語,并且每天早餐要喝食堂里的日本廚師做的味噌湯——之前晨光中學(xué)的師生們每日喝的都是啥湯。自然,小島的“親善”措施遭到了晨光中學(xué)師生們的強烈抵制,大家寧愿早晨餓肚子也不愿意喝酷似涮鍋水一樣的味噌湯!
有一天早上,幾個實在餓得受不了的學(xué)生翻過墻,偷偷來到劉家啥湯店里喝啥湯,卻被日本憲兵當(dāng)場抓住了。劉金山上前阻攔,也被鬼子們連推帶搡,帶到了憲兵司令部小島的面前。
小島圍著劉金山和幾個學(xué)生轉(zhuǎn)了幾圈,眼珠子轉(zhuǎn)了幾轉(zhuǎn),突然對劉金山笑嘻嘻地道:“劉君,我們的,來一次斗湯的干活!”
“斗湯?”劉金山掌勺多年,見慣了各色食客,雖說來的都是客,但他早就對這個常來喝啥湯的日本憲兵隊長心生警惕:別瞧他戴著酒瓶底子一樣厚的圓眼鏡,顯得文質(zhì)彬彬的,但他的眼鏡片后發(fā)出的詭譎之光和冷冷一瞥,讓人不寒而栗,更感到他心懷歹意!
見劉金山眉頭緊皺,大惑不解,小島依舊皮笑肉不笑地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道:“你的,劉家的啥湯,在古黃,喲西喲西的;我的,小島家的味噌湯,在大日本,也是喲西喲西的。到底哪家湯的味道更喲西喲西,咱們比試比試的有!”
原來這就是斗湯!劉金山不由啞然失笑,道:“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況且湯有百味,人有百舌,湯的味道只須合乎個人胃口便好,并無高低好壞之分——你們?nèi)毡救藧酆任多釡?,我們中國人自愛喝啥湯,都有各自的道理!?/p>
但小鬼子有啥道理好講的,小島武斷地道:“可比的,湯的味道可以比得出高低的。我的,自有辦法的干活!”他連說加比畫,再加上一旁孫翻譯搖唇鼓舌的解釋,劉金山總算弄清楚了小島制定的斗湯規(guī)則:此番斗湯,共分三局,第一局讓有舌頭的人嘗一嘗,比一比湯的味道哪個更美;第二局讓沒舌頭的魚嘗一嘗,看一看哪個湯沒有腥味兒;第三局則是比較一下哪種湯保鮮更久。按三局兩勝制,如果劉家的啥湯斗贏了,則晨光中學(xué)的學(xué)生從此可以不喝味噌湯,否則,晨光中學(xué)的學(xué)生必須老老實實地喝味噌湯!
太荒唐了!劉金山臉漲得通紅,但不容他回話,小島已大手一揮,喝令:“送客!”孫翻譯推推搡搡地將劉金山“送”至司令部門外,拉長聲音道:“劉掌柜,現(xiàn)在你一定很清楚,斗湯的規(guī)則是太君制定的,你的啥湯注定要輸?shù)膯?!到時候,只怕你劉家‘天下第一啥湯的招牌要砸在你手里了!”見劉金山面色一寒,孫翻譯湊上來故作神秘地道,“不過,我倒有個辦法可讓你不為那些學(xué)生去斗湯——你只消把你劉家的‘仙人指奉送給太君,我再為你美言幾句,太君就會放你一條路的!”
是狐貍總要露出尾巴來的!冷靜下來的劉金山完全明白了小島借斗湯一箭雙雕的用意,他沉聲道:“孫翻譯,麻煩你告訴你的太君——這場斗湯,我劉金山奉陪到底!”
劉家啥湯要和小鬼子的味噌湯“斗湯”之事傳開之后,整個古黃城都沸騰了:劉家啥湯是什么湯?是仙人點化過的湯!而小鬼子的味噌湯又是什么湯?說白了,就是日本大醬湯!兩樣湯,能比嗎?毫無疑問,小鬼子設(shè)局斗湯,只能靠?;ㄕ胁拍苴A。
三天后,斗湯的第一局開始了。古黃城隍廟前的小廣場上,人山人海,大伙兒不約而同全來了,要為劉家啥湯站場助威——他們的舌頭都認(rèn)同古黃的啥湯,絕對不能輸!
兩桶熱氣蒸騰的湯抬至廟門之后,在小島的注視下,孫翻譯站出來擔(dān)任斗湯的主持人。孫翻譯以前曾出任過北洋軍閥政府的老國會議員,對刺刀下操縱選舉的套路諳熟,他和他手下的維持會早已用威逼利誘的辦法,挑選好了十個被封為“美食家”的街頭無賴,披紅掛彩地走上前代表眾人充當(dāng)“品嘗師”!只見這十個“品嘗師”各持兩把長柄的白瓷湯匙,依次來到兩桶湯前,各舀了一匙湯,裝模作樣地送進口中,瞇眼細品,最后走到投票箱前投票。
此局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九比一,小島的味噌湯以絕對優(yōu)勢大勝。頓時全場大嘩:
“這幾個閑漢算哪門子品嘗師,豈能代表大家?”
“小孩子玩尿泥的把戲,自個兒撒尿,自個兒和泥。不嫌臊!”
“不公平,不公平!”
……
周邊擔(dān)任警械的鬼子兵“嘩啦啦”拉開了槍栓,把黑洞洞的槍口對著人群。人們只能將拳頭攥得更緊,把憤怒和屈辱深埋在心里。
小島陰險地笑了,向?qū)O翻譯投去滿意的一瞥——其實他也知道斗湯本就是荒唐鬧劇,只不過想借此一箭雙雕,從精神上壓服中國人而已。他下決心要連贏三局,最擔(dān)心的就是這一局!
第二天,斗湯的地點轉(zhuǎn)移到了護城河邊。因為按小島的說法,這一局是比一比湯中有無腥昧,“品嘗師”要由無舌頭的魚充當(dāng)——世上最喜歡腥膻味兒的,莫過于魚類,只有魚不喝的湯,才是沒有腥味兒的純凈好湯!
劉家啥湯店的兩個伙計抬著一大桶啥湯沿著吊橋來到護城河南岸,兩個鬼子兵也抬著一桶味噌湯來到護城河的北岸,隔河相望。護城河足有十幾丈寬,河水汩汩流淌,不時有魚群翻起一片又一片的水花,兩岸邊野生的蘆葦郁郁青青,小鳥啁啾不已。孫翻譯立于吊橋正中,“咚”的一聲響,只見南北兩岸各有一陣熱氣蒸騰而起,兩桶湯同時傾倒于河水中。
護城河的河道中心停著一艘汽艇,戴著白手套、手持望遠鏡的小島端立船頭,信心滿滿。讀過食品專業(yè)知識的小島深知,腥味兒分為土腥、血腥、魚腥和肉腥四大類,百物之中最嗜食腥味者,固然是魚,但興許是同味相斥的緣故,最討厭魚腥味兒的恰恰還是魚!釣魚者多用其他腥物做魚餌,卻從不用幼魚做魚餌,就是此故。今天小島親自煲制這桶味噌湯時,特意在湯料中加入了幾大勺日本昆布鰹魚干高湯——昆布屬于海藻類菜,鰹魚是日本內(nèi)海的特產(chǎn)魚,兩者的魚腥氣味兒都是出了名的重!而啥湯中所用的主料為母雞肉,煮燜之下稀爛成絲,號稱沒有腥膻之味,不過是其腥味被各種佐料所掩蓋、食客品嘗不出來而已,如今沖倒在河中,佐料之味率先被流水沖淡,雞肉的肉腥味盡出,而肉腥正是魚最喜歡的一種腥味兒,豈有不吃之理?
果然,護城河北岸的味噌湯熱氣散盡之后,周邊水面的大小魚群爭相躲避,水花越來越遠,而對面的劉家啥湯剛倒下河去,周邊一串又一串的水花便圍攏過來!
“喲西,喲西!”鬼子兵們開心至極,而兩岸圍觀的百姓則緊張至極。小島舉起望遠鏡傲然向南望去,卻見南岸的水面上浮起一層淡紫色的粒狀東西,還一漾一漾的。
這……這些是什么東西?沒等他看明白,只聽一陣“吱吱喳喳”的鳴叫之后,岸邊蘆葦叢里撲棱棱飛出一隊隊毛色灰不溜秋的小鳥,直向水面那層淡紫色的粒狀東西撲去。啊,是水野鴨,它們同魚鷹一樣是捕魚能手!
小島大驚失色。果然,在水野鴨的啄食之下,魚群一哄而散,昏頭昏腦地齊向?qū)Π讹w竄,而對岸味噌湯中的魚腥味兒已經(jīng)沖淡,魚群驚慌之下,嗅覺不太靈敏了,爭相搶食以“壓驚”,轉(zhuǎn)瞬之間,把味噌湯中的食材吞得一干二凈,渾濁的河水又變得清亮起來。再向南岸望去,水野鴨們已紛紛還巢,飛入蘆葦叢中,只剩下懸浮在水中的雞肉絲絲縷縷,遠遠望去,若一片云霞!
小島沮喪至極,脖子上的望遠鏡無力地垂了下來:沒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一場勝局,竟稀里糊涂被這群水野鴨攪了,輸?shù)谜娓C囊!
兩岸百姓歡呼雀躍,人群中的劉金山更是激動得難以自持……漂浮在水面上的那層淡紫色粒狀東西,是麥仁!一般的啥湯中,煮爛了的麥仁都是沉浸在鍋底的,掌勺師傅需不斷地攪拌使之浮起,只有古黃東關(guān)吳家別有秘方,他家啥湯中的麥仁是漂浮在湯面上的,此為吳家啥湯一絕!
昨夜,正當(dāng)劉金山為如何使啥湯避免群魚啄食而愁眉不展時,向來“老死不相往來”的東關(guān)啥湯店掌勺人吳師傅悄悄敲響了劉家店門,把自家麥仁懸浮湯面的秘方兜底告知。見劉金山猶是驚愕不解,吳師傅進一步指點——如今盛夏悶熱天氣,魚群常常浮游水面,伸嘴換氣,謂之“魚浮頭”,恰是蘆葦叢中虎視眈眈的水野鴨們獵食的大好時機;而漂浮在水面上的麥仁狀若魚嘴,可讓水野鴨誤以為是“魚浮頭”,從而驚散魚群……
第三場斗湯的地點分別放在了蕭州的東城門和西城門。
一大早,兩個鬼子兵抬著一桶味噌湯,“吭哧吭哧”地抬到了東城門上的箭樓樓頂上。與此同時,劉家啥湯店的兩個伙計也抬著一桶啥湯走上了西城門的箭樓樓頂上。待他們一下箭樓,站崗的鬼子兵便將樓梯關(guān)閉——這兩桶湯都要在箭樓頂上晾曬三日,三日之后,看哪桶湯不餿不壞,一決勝負(fù)!炎炎盛夏,湯類食物能儲存兩天不餿不壞,已是奇跡了,但對于以保質(zhì)期見長的味噌湯來說并非難事,因為味噌本就是通過種曲發(fā)酵、抑制腐生細菌而制得的,小島家的味噌甚至可保存兩年之久呢!
不過,對于這第三局斗湯,本來期望全勝的小島也不敢大意,在往湯料中放味噌時,他放得格外多,足足是平常的三倍有余,反正這次的湯不是比味道的,而是比誰更能“保鮮”的!為了保險起見,他還使了一個絕招,在湯水沸騰時,他將一大坨豬油扔進了鍋中——豬油在漸漸冷卻的過程中,會將味噌吸附于湯的最上面,從而形成一個隔絕層。
即便如此,小島還不放心,又使了一個他原本認(rèn)為荒誕不經(jīng)的秘招,在味噌湯的表層再撒上一層新鮮的竹葉。這起源于他的家鄉(xiāng)仙臺一座寺廟的傳說——有一年,這個寺廟里的和尚釀制的味噌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倉庫里的味噌一下子全部變了質(zhì),味道發(fā)酸,不能入口。眾和尚自然是心急如焚,然而就在這天晚上,有一個自稱是“味噌天神”的人托夢給他們,告訴他們只要往味噌里頭插滿竹葉,味噌就不酸了。醒來的和尚們將信將疑地照著做了,沒想到,這一試之后還真靈驗,當(dāng)時那味噌就恢復(fù)了鮮味!從此以后,日本各處味噌制造地都是用插竹葉這個方法來防止味噌變質(zhì)的……
轉(zhuǎn)眼間,又是三天過去了。城隍廟前的廣場上又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知道,斗湯到了一決勝負(fù)的生死局!
九點整,兩個鬼子兵和劉家啥湯店的兩個伙計,各從南北城門箭樓上抬來了一桶湯。又是那十個所謂的品嘗師手執(zhí)湯匙前往品嘗,不承想,一走近味噌湯的湯桶,眾人就聞到一股濃烈的酸臭味兒撲鼻而來,嗆得人連連后退!只有一個鐵桿漢奸為了討好小島,捏起鼻子、梗著脖子喝了一口味噌湯,卻隨之“哇哇”大吐,差點兒把苦膽吐出來!探頭再看劉家桶中的啥湯,依然色若紫玉,醇香之味四溢,嘗一嘗,余香滿口!
“八嘎!”端坐在臺上的小島望著對面氣定神閑的劉金山,惱羞成怒,失態(tài)地站了起來,拔出軍刀高高揚起,卻又頓在了半空中,隨后又頹然癱坐,喃喃自語道:“劉家的啥湯,真的有神仙保佑的干活?”
“贏了,我們的啥湯贏了!”廣場上的人群歡聲雷動。劉金山轉(zhuǎn)過身來,對著歡呼的人群深鞠一躬,淚流滿面。在歡呼的人群中,他看到了北關(guān)啥湯店掌勺的盧師傅和西關(guān)啥湯店掌勺的王師傅……
三天前的晚上,盧、王二位師傅主動找上門,一個送來了老盧家的百年花椒紅鹵湯,一個送來了一只紫紅色的“柳淚木”木桶。用盧家的花椒紅鹵湯熬燜啥湯,可保啥湯隔夜不餿,而那柳淚木更是神奇,它出自百里外的小神湖,水中生,水中長,其色紫紅,遇晴朗天氣往外吐沁水珠,其狀如淚,故名“柳淚木”。用柳淚木做成的器物,散發(fā)清幽之香,透氣驅(qū)邪,內(nèi)盛食物可保三日之鮮……
至于小島的味噌湯怎么變餿了呢?就是劉金山也大惑不解。直到后來日本戰(zhàn)敗投降,人們才弄明白,那居然是一個老乞丐的“杰作”!
這么多年來,不知多少代的乞丐靠劉家的啥湯得以活命,那個老乞丐打喝劉家的第一碗啥湯算起,也足足有三十年了。見劉家有難,老乞丐比劉金山還要著急,但一直幫不上什么忙。在第一局斗湯時,他曾聞到鬼子的味噌湯里有一股怪怪的氣味兒,好似牛身上的汗騷味。到了第三局斗湯的“保鮮”戰(zhàn)時,老乞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算劉家的啥湯三天后變餿了,但也不能讓你小鬼子的味噌湯保鮮三天!他跑到鄉(xiāng)下逮來幾十只繞著牛屁股飛旋的牛蠅子,塞在一個竹筒里,然后順著城墻根從東城門樓下走過,悄悄拔開竹筒塞。牛蠅子全悶壞了,也餓壞了,一出竹筒全高飛至城門樓頂,恰又聞到了熟悉的氣味兒,自然一哄而上,叮了上去。牛蠅子一身污穢,最壞飯菜,小島的一桶味噌湯就這么給攪壞了!
斗湯之后,劉家啥湯店更紅火,門庭若市。可劉金山卻把“天下第一啥湯”的金匾給摘了下來。有食客奇怪地問起,劉金山朗聲道:“那塊老古董,用不著了,劈了燒了!咱們古黃的啥湯,都是天下第一啥湯!”
幾年后,日本鬼子的“武運”日薄西山,眼看戰(zhàn)敗在即,要滾回日本四島。龜縮在據(jù)點崗樓里的小島終于撕下了偽善的面具。
這年秋天,漢奸孫翻譯奉命來到劉家拐角樓,喝令劉金山乖乖地把“仙人指”送到據(jù)點,交給小島太君,不然就以“私通八路”論處!劉金山好半天一語不發(fā),一張紅臉憋得發(fā)黑,額上青筋根根綻出,但最終還是答應(yīng)了孫翻譯。不過,他說要焚香沐浴,第二天到祠堂祭告過劉家的列祖列宗之后才能將“仙人指”獻出。孫翻譯喜出望外,屁顛屁顛地返回崗樓報告給小島。
第二天,劉金山獨自一人來到了日軍據(jù)點,從懷中掏出那段竹管,雙手呈給了小島。小島接過竹管,喜不自禁,可他打開一看,卻見竹管里面空空如也。沒等他回過神來,劉金山已飛快地從懷中掏出一把牛耳尖刀,扎進了他的胸膛!小島倒下的同時,劉金山也被鬼子兵打成了馬蜂窩……鬼子兵又殺向劉家拐角樓,拐角樓已是人去樓空,劉家老小早連夜逃走了。氣急敗壞的鬼子兵一把火把拐角樓燒成了白地。
人們都說劉家子孫有骨氣!抗戰(zhàn)勝利后,劉金山被安葬在古黃縣城烈士陵園。
世事滄桑,一晃又是六七十年過去了。如今,劉家的拐角樓早已在原址廢墟上拔地而起,重檐疊脊的三層樓,古色古香,更高更大也更輝煌。劉家啥湯店的掌勺人已換成了劉金山的孫子劉明德,他膝下只有兩個貌美如花的孿生女兒,大鳳和小鳳。劉明德掌勺幾十年了,年紀(jì)越來越大,手腳也越來越不利索,是時候考慮傳承家業(yè)的時候了,也就是說要把“仙人指”留給誰。
大鳳和小鳳都已結(jié)婚成家,兩個女婿對自己也都挺孝順,劉明德也手把手教會了他們熬燜劉家啥湯的各種細節(jié)。手心手背都是肉,思來想去,劉明德最終決定把“仙人指”留給大鳳——新時代新風(fēng)尚,傳男不傳女的上半條祖規(guī)行不得了,那就只好遵守那下半條傳長不傳幼的祖規(guī)吧,誰讓大鳳比小鳳早來到世上十分鐘呢?再說了,大鳳比小鳳多讀了兩年書,更明事達理些。對于小鳳,劉明德也打定了主意:自己也不能虧待她,要變著法子去幫她,一碗水端平,力爭做到姐妹雙贏!
劉明德把掛著老招牌的拐角樓老店交給了小鳳,自己則和大鳳在縣城開發(fā)區(qū)盤下一爿店鋪,重打鑼鼓另開張,掛出劉家啥湯新店的新招牌。當(dāng)然,那根盛著“仙人指”的竹管,也被他帶到了新店,照樣被鎖在灶臺后的佛龕箱里。每天早上啥湯開鍋之前,大鳳虔誠地從父親手中接過竹管,對著湯鍋“點化”幾下,就如同父親多年來一直做的那樣……
原以為這樣的安排會使劉家的新老啥湯店來個“雙贏”——小鳳的老店有穩(wěn)定的老客源,大鳳的新店在自己的幫襯下定能拓展一片新天地,豈不是雙贏?不料短短半年過去后,新店倒是日漸紅火起來了,每天店中食客摩肩接踵,可老店的生意卻一日不如一日,雖不至于門可羅雀,卻遠不能與往昔相比。
小鳳夫妻倆挺納悶:這啥湯的主料、佐料乃至火候,全是毫不走樣地按父親的吩咐來做的,湯熬燜出來之后的味道同以往相比,絲毫也沒變化,可人們?yōu)樯毒筒幌矚g喝劉家啥湯老店的啥湯了呢?
一番詢問之下,便有老食客用筷子一指門樓,一語點破:“別瞧你這是老門老店老招牌,但沒了仙人指的點化,俺就覺得這啥湯缺了那么一味兒,喝起來不那么鮮了!”
小鳳夫妻聞言頓悟!夫妻倆關(guān)上門嘀咕了幾個晚上,終于下定決心要來個偷梁換柱,把“仙人指”從新店里替換出來,先借用幾天,待生意扭轉(zhuǎn)后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歸還回去,反正常年不曾見父親打開過那根竹管!
小鳳先來到一家玉器店,買了一根手指粗的長條玉石,又借給父親洗換衣服之機,把吊在父親褲帶上的、開佛龕箱的鑰匙飛快地送到配鎖店里配換了一把。一個雨天的下午,趁著店中沒有生意,小鳳夫妻倆來到劉家啥湯新店,和姐姐姐夫同桌搓麻將,劉明德則同平常一樣,在躺椅上輕微地打著鼾,午后小憩呢。
兩圈麻將打下來,小鳳找了個借口,悄悄地溜到灶屋里,走到老灶臺后面,飛快地打開佛龕箱鎖,拿出了那根竹管,“啪”的一聲擰開了,往下一順,倒出了“仙人指”。小鳳低頭一看,整個人僵住了:這哪里是什么“仙人指”,分明是一個青花瓷的童子哨啊!可……可這童子哨咋瞅著挺熟悉的呢?
小鳳眉頭緊鎖,正苦思冥想,父親劉明德突然來到了她面前。知女莫如父,今天小鳳夫妻倆一來串門兒,劉明德就覺得小鳳臉上的神情有點兒古怪,只怕懷揣著什么心事。因此,他雖然在躺椅上休息,微瞇的眼角余光一直沒有離開小鳳,待小鳳離開麻將桌向灶屋移步,他心中不由下意識地一“咯噔”,趕緊悄悄跟蹤過來,萬不料小鳳竟果真是在打“仙人指”的主意!
“你、你、你……”劉明徳如遭雷擊,面色發(fā)紫,氣噎聲嘶,顫抖的手指指著小鳳,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小鳳大驚,忙把童子哨塞進竹管,卻見劉明德飛步上前,一把奪了過來,緊緊揣在懷中,隨后腳步踉蹌,一頭栽倒在灶屋門前……
劉明德突發(fā)心臟病,送到醫(yī)院后沒幾天就去世了。臨終前,回光返照的劉明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從懷中掏出那根竹管,緊緊地塞在了小鳳的手中——啊,父親竟然把“仙人指”改傳給了小鳳,大鳳夫妻震驚莫名,這里面一定發(fā)生了什么變故!
小鳳夫妻倆只低頭悲泣……劉明德一語不發(fā),就此撒手西去,卻雙目不瞑,眼角流下一串無奈難言的淚水。
安葬了劉明徳以后,食客們都知道“仙人指”又回到了劉家啥湯老店,又回潮似的擁了過來。小鳳夫妻倆心中難以自安,良心飽受煎熬,終于有一天,兩人又一次來到了劉家啥湯新店,門一關(guān),把事情的始末對大鳳夫妻倆來了個竹筒倒豆子,然后掏出那根竹管,倒出了那一個青花瓷童子哨。
一頭霧水的大鳳面對青花瓷童子哨,愣怔半天,如煙的往事浮在了眼前:小時候,父親給姐妹倆買的玩具都是成雙成對、一模一樣的。有一天父親趕西關(guān)大集回來,為姐妹倆買了一對青花瓷童子哨,不料到家后一掏口袋,卻不知什么時候弄丟了一只。這剩下的一只童子哨成了姐妹倆時常爭嘴斗氣的由頭,最后這只童子哨被父親“沒收”,從此再也看不到了。如今這支童子哨竟出現(xiàn)在盛“仙人指”的竹管里,莫非……莫非,它就是“仙人指”?換句話說,正如同別的啥湯店所指責(zé)的,劉家啥湯店的傳說本就是編的故事?可是大家為什么對“仙人指”代代信之不疑、異口同聲地認(rèn)定劉家的啥湯硬是比別的家多了那么一層仙味呢?
大鳳捧著童子哨,渾身哆嗦起來,實在不敢想下去了!
突然,大鳳把這只曾惹得姐妹倆生氣拌嘴的童子哨高高舉起,摔了個粉碎!小鳳忙伸手阻攔,已是不及,不由愕然!大鳳笑了,又將竹管還給小鳳,朗聲道:“我明白了,什么是‘仙人指——咱們的劉家秀才老祖宗,智慧著呢!”
見小鳳仍直眨巴眼,大鳳爽爽快快揭了底:“其實,不管在這竹管里塞的是什么,它都是‘仙人指。小鳳,咱們劉家的‘仙人指,還是按父親的遺囑由你來保管吧!”
小鳳既慚愧又感動,哪里肯再接回竹管?姐妹倆你推我讓,都不太愿意讓步,只好決定一起保管。
如今,四方的食客前往古黃劉家啥湯店品嘗啥湯,如果來得較早些,依舊會看到這樣一幕:掌勺的女師傅將一根碧綠的竹管從佛龕下取出,口中念念有詞,在揭蓋的剎那間對準(zhǔn)甑鍋指點幾下,然后一聲悠長的吆喝:“開鍋了——”
那根竹管中到底有無“仙人指”?品湯之余,食客們往往為此爭論不休,會歷數(shù)一個又一個與“仙人指”有關(guān)的故事和傳說。曾有一位研究民風(fēng)民俗的專家來到劉家啥湯店考察,聽了食客們的議論,意味深長地道:“我看吶,‘仙人指確實有,但它早就與劉家先人的良善、寬容、智慧和氣節(jié)一起,全濃縮在這些故事傳說中了,再把它化在啥湯里,自然讓我們品嘗到了一層與眾不同的仙味兒!”
大家聽了這番話,有的恍然大悟,有的仍似懂非懂,但都覺得碗中的啥湯,別有一番嗞味!倒是灶上的掌勺女師傅意味深長地向那專家投來贊許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