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教學不論是認讀、字理分析、俗解漢字還是書寫教學,都存在矛盾沖突點,教師在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學情,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落實課標要求,調動學生識字自主性,有效促進學生的識記,規(guī)范書寫漢字,真正提高學生識字寫字效率。
【關鍵詞】有效識記;規(guī)范書寫
作者簡介:黃愛英(1975.05-),女,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驗小學,高級教師。
事物往往是各種矛盾的統(tǒng)一體,識字教學猶然。當教師帶領學生整體認讀識字時,可能會忽略學生自主分析字形、自主內(nèi)化的能力;當教師帶領學生結合漢字規(guī)律分析字理時,可能會忽略培養(yǎng)學生俗解漢字的能力;當教師培養(yǎng)學生猜測能力時殊不知卻引來了誤讀……這些識字教學中的矛盾沖突只有被辯證看待,“合情合理”地運用,同時教師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規(guī)范學生的漢字書寫,才能發(fā)揮識字寫字教學的最大作用。
一、集體認讀須“合情”
識字教學中,許多教師讓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后,就以課件呈現(xiàn)課后生字,讓全體學生按拼音讀,先讀拼音再齊讀生字,在整齊響亮的朗讀聲中,教師滿意地評價道“生字認識了,課文會讀了”,于是就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種集中識字中,有些后進生猶如南郭先生藏在其中,他們并未真正全部認識生字。筆者曾在一節(jié)類似的公開課后,抽查幾位后進生的識字情況,結果并不樂觀。當時在課堂上朗朗的讀字聲,好像表明全體學生都會了,其實一些學生并未真正掌握。教師忽略了個體,久而久之,會使后進生形成惰性,認為無非就是跟讀,沒有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的意識。短暫認得的生字容易遺忘。實際教學中,開火車認讀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真正落實到個體,教師也能及時評價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同桌互學也可以解決后進生掉隊的問題,同桌之間相互認讀,發(fā)現(xiàn)有錯可及時糾正,在寬松的氛圍下,個體更有表現(xiàn)力;還有以小卡片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這種方式變換靈活,學生挑戰(zhàn)欲望強,又饒有興致,對生字有自己獨到的識記方法,識字效果會更好。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形象直觀的漢字極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集中認讀和分析字形各有其優(yōu)勢。為了驗證這一點,筆者選擇了前測水平相當?shù)亩昙墐蓚€班級做實證:二(8)班用整體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認讀“廟、聳、杖、罩、拋、添”六個生字,筆者花了18分鐘讓學生認識這些生字;而二(2)班采用同等時間進行字形分析識字,一個月后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檢查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采取分析字形識記生字比多種形式認讀生字效果略好,兩組分數(shù)標準差不大。由此得知,教師帶領學生識記生字可據(jù)學情把握,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教師組織整體認讀須合情,采用認讀與分析字形相結合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識記優(yōu)勢。
二、字理分析須“合理”
(一)基于學情
筆者曾聽過一位二年級語文教師喜歡用字理教識字,在教學“撲棱”的“棱”字時,先結合課件做這樣的字理講解:“夌”是象形字,其古文字像一個抬腳登高的人;接著介紹“棱”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的演變過程,并出示了一系列以“棱”作為聲旁的字進行拓展,如“凌”“陵”“菱”“綾”等。這樣的設計飽滿、亮眼,但課上部分學生對此環(huán)節(jié)并未真正感興趣,對“棱”字的字音依然不能辨明,教學效果不如意。由于不同學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有差異,再加上對于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不同。因此教師應結合學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如果一味地把自己加工的知識強加給低學段的孩子,顯然違背了學生心理認知規(guī)律。學生是識字的主體,識字的過程應是學生對漢字音、形、義等信息進行自我內(nèi)化的過程。學生只有自己用心感受、努力內(nèi)化才更容易接受,識記才會更有效果,如果字理超越了學生現(xiàn)有的理解水平,無論教師提供怎樣的分析都是收效甚微的,久而久之,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科學識字
科學的識字應是根據(jù)不同學段、不同學生而定的。因為個體的喜好和已有經(jīng)驗等都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程度。揠苗助長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熬妥纸套帧笔亲掷碜R字的顯著特征,為了解字理分析的教學效果,筆者采用前測水平相當?shù)乃哪昙墐蓚€班級做實驗,實證中用同等的時間教學認識“竊、娛、腮、噪、謹、翼”六個字。一周之后和一個月后檢查。檢查的數(shù)據(jù)表明,字理分析教學的效果略差于俗解漢字。教學實踐中是否字理分析沒有俗解漢字好呢?并非如此,在字理分析檢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噪”字識字正確率最高。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摒棄枯燥的直觀認識,根據(jù)漢字音形義結合緊密的特點,可讓字形趣味化,字義靈動化。如教“噪”字,教師可先出示“木”圖,木上三個口,木旁一個口,讓學生想象是什么景象,學生想到了群鳥在樹上鳴叫,表示喧鬧之聲。然后教師利用這個基本字“喿”做聲符,添加不一樣的義符,引導學生識記“操、澡、燥、躁”等字。通過“實物—圖形—文字”的轉化教學,學生可以學會把字形與字義聯(lián)系起來,由此教師能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巧妙掌握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在實證中“謹”字理分析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分析,缺乏學生的自主內(nèi)化過程,因而學生的識記效果不夠理想。
由此可見,并非大多數(shù)的漢字都用字理分析教學更好,用分析字理的方法只能解決識字教學的部分問題。教學的真正出發(fā)點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應依據(jù)學情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做到內(nèi)化吸收,取長補短,有效記憶。
三、俗解漢字須“合意”
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知,他們并非按照一定的字理分析漢字,而是比較隨心所欲地解析漢字。形與義越容易發(fā)生聯(lián)想的漢字,學生印象越深刻,越容易被記住。因此,符合學生需要的解析漢字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在驗證這一觀點的過程中,筆者讓四(4)班同學俗解漢字“竊”“翼”。有的學生解釋“竊”字為“有個小偷在別人的背包上切開一個小洞穴”,這分明是想偷竊嘛,于是他記住了“竊”字;有的說,看到田里兩只鳥,張開翅膀一起飛向天空,讓她想到“比翼雙飛”中的“翼”字;二年級學生識記“拋”字,聯(lián)想更有意思了,有學生想到一個人舉起手,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鐵球拋出去,因而記住“拋”字的字形。這種自主聯(lián)想記憶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認知漢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應結合漢字的結構和演變規(guī)律,注重漢字的表意特點,從實際出發(f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激活學生記憶思維,想方設法將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形象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識字的靈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從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生依據(jù)想象去俗解漢字,其實也是一種識記漢字的方法,這種方法長短共存。其長處是學生對自己想出來的和分析得出的結果更感興趣,有挑戰(zhàn)性和成就感,往往這樣識記的字形不易被遺忘。但俗解漢字一般只適用于那些形義失去聯(lián)系或造字原意無法被學生所理解的漢字,不能被用于學習文言文,否則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漢字造字固有的形義關系和造字原意的認知。不過學生自主俗解的漢字更有利于記憶,學生基本也會知道,這不過是自己聯(lián)想出來的,絕不會誤將其視為古人造字原意。不可否認如果俗解漢字現(xiàn)象大量出現(xiàn),漢字文化會缺失意蘊,造成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誤解,因此教師自己要有漢字文化的意識,懂得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巧妙運用方法教學生學好漢字。
四、猜讀漢字須“合適”
北大校長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鵠”讀錯,鬧成全國性事件。公正地說,漢字數(shù)量眾多,一個科學家讀錯一個字,實在無傷大雅。即使中文出身,誰敢說自己沒有讀錯字的時候?但是,教學時讓學生依據(jù)形聲字猜讀音,有一定的局限,會誤導學生走上“秀才讀字讀半邊”的歧路。米芾的“芾”與“肺”字,聲旁相同,如果讓學生根據(jù)聲旁猜字音,即使不讀成市場的“市”,也會讀成“肺”,都不對。這也證明,漢字不能猜音是常識。
近年來質量檢測試卷常會出現(xiàn)這類題型:下列最可能與“懿”字讀音相近的一項是( )
A.壹 B.次 C.心 D.恣
這樣的考題把形聲字作為語文知識,一線教師在教學時如何把握其尺度呢?讓學生猜讀字音確實沒有多大意義,字音最終還得以字典里的正確字音為準。在小學里,將形聲字作為語文知識要求是沒有問題的,這有利于學生理解造字文化進程。關鍵在于要求的標準,如果學生對于會認會寫的形聲字,不能分辨形旁聲旁或讀音,這可以理解為對承載形聲字知識的常規(guī)載體掌握不好,進而判定學生關于形聲字知識的理解有待加強。如果用一些生僻字來驗證學生是否掌握了形聲字知識,就有為難人的嫌疑了。因為會有很多掌握形聲字知識的孩子被“誤導”選錯了;也有部分不理解形聲字知識的孩子靠運氣選對了。所以應當少一些生僻字的考查,多一些標準規(guī)范的測試,能測試學生對形聲字基本的常態(tài)規(guī)律的理解就好了。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生字,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不要一味地猜測,應學會用查找、詢問等正確的途徑解決,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敬重傳統(tǒng)漢字,而不是靠瞎蒙猜測就糊弄過去的。
五、學寫漢字須“合形”
中國的漢字是傳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載體,是不聞聲響的語言,是人生殿堂的第一張入場券。見字如面,收到一個素未謀面人的書信,看到信中字跡潦草或端秀,足以形成對其品性的判斷。批改六年級學生的畢業(yè)會考習作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寫現(xiàn)狀令人擔憂,四分之一的學生卷面書寫馬虎潦草,連基本的字體間架結構都沒掌握,左右結構的字寫得早已分了家。小學生書寫能力問題不容忽視,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要把字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可有的教師以為課堂上指導練字太耗時,布置學生回家一字寫一行兩行的作業(yè),學生為了應付作業(yè),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的書寫習慣差。由于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掌握字形和書寫方法,導致他們識字寫字水平低下。如何解決這一書寫的矛盾沖突呢?課堂的指導與練寫這項保底工程是不二法則。以字形為切入點,讓學生充分觀察漢字,師生根據(jù)字形相互交流;再以不同形式的范寫,讓學生跟著加強練習;展示學生寫字練習成果,師生相互評價,相互借鑒,讓學生找出優(yōu)缺點,把握字的大小、間架結構,才能把字寫得端莊美觀。
(一)觀察交流知字形
首先,教師應讓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大小、重點筆畫和書寫位置,感受和了解漢字的外形,這是寫字的第一步,也是書寫漢字的關鍵。看得準,則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下筆自如,才能為正確書寫打下基礎。一看結構,也就是讓學生觀察漢字,弄清楚漢字是什么結構,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漢字間架結構了然于心。二看大小,即讓學生對漢字偏旁部首組成部分逐一進行觀察,了解漢字各部分的大小特征。在觀察階段,如果學生對漢字各個組成部分大小了如指掌,就有利于他們對書寫的把控。三看筆畫,即引導學生看漢字的重點筆畫。重點筆畫一般指主筆,就是在一個字中起平衡左右、穩(wěn)定重心、體現(xiàn)態(tài)勢等作用的關鍵筆畫,“看筆畫”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筆畫的寫法、重點筆畫的變化和重點筆畫的特點進行觀察。四看位置,主要是讓學生針對重點筆畫的位置,如起筆和末筆的位置,部首和字的占位來進行觀察。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對整個字的間架結構才有準確的把握。師生根據(jù)觀察到的情況,進行相互交流,使學生的“觀察度”更大、更廣、更深,以便加深學生對筆畫特征、筆畫位置和漢字構成的印象,促使學生了解漢字的寫法和掌握書寫的規(guī)則及要領,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字形。
(二)范寫練習入字形
學生了解字形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例字進行范寫。例字可以是教師范寫、寫字好的學生范寫、專家范寫等。范寫時應讓學生模仿例字字形進行“仿形”演練,相當于書法中的“臨”和“摹”,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字形的印象和對寫法的了解。在學生完成“四看”并交流之后,教師還應利用田字格進行范寫,對關鍵的筆畫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明。教師每寫一筆,學生就跟著筆畫的形態(tài)進行“仿形演練”。學生掌握了生字的字形后,教師若想讓學生真正要掌握字的書寫方法,必須讓學生對漢字進行現(xiàn)場練習,以達到對漢字字形鞏固“入形”的目的。
(三)展示評價整字形
學生練完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書寫成果,可進行個別展、小組展、同桌互展、優(yōu)秀作品展,讓學生相互欣賞、借鑒,讓學生書寫的字充分“顯形”,使學生對正確字形的掌握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教師有針對性地把出現(xiàn)偏離結構的字進行展示,讓學生對比這些不同的字形,能為點評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在展示當中,教師可以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讓學生找出自己書寫和別人書寫的異同點,找出大家寫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由此讓漢字得以“整形”,使學生的漢字的漢字書寫達到正確、端正、整潔的要求。點評中,學生可根據(jù)同伴提出的存在問題與自己的字進行一一對照,及時對自己寫的字間架結構進行“整形”。這個點評不僅能使展示的有問題的字得到更好的修正,而且能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地對字形有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達到共同進步。
結語
漢字數(shù)量眾多,有豐富的外形特點,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因而識字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教師要辯證看待,適當運用,有的放矢,才能解決漢字教學中的矛盾點,真正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施茂枝.語文教學:學科邏輯與心理邏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