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宋朝宰相呂蒙正自幼父母雙亡,家境寒苦,棲身于茅棚草屋中苦讀成才。
呂蒙正一步步升至宰相,登上高位后,也并不貪戀富貴,生活上也算節(jié)儉,只是年老體衰之際,牙齒松動,嚼什么都不敢“下齒”,便愛上了基本可以讓牙齒賦閑、高枕無憂的“雞舌湯”——雞舌燴制的羹湯。而且,每早必喝。
有一次,呂蒙正到花園散步,忽然瞥見墻角有一小丘,如同一座小山,便問侍者此為何人所筑。侍者回答說,這并非什么土丘,乃是廚師為相公每日燴制“雞舌湯”所丟棄的雞毛、雞骨堆積而成。呂蒙正一聽大驚道:“我怎么會吃下這么多雞?”侍者說:“一雞才一個雞舌,相公喝一碗湯該用多少雞舌?雞舌湯相公又喝了多長時間?”
呂蒙正聽完,一臉的慚愧,幡然悔悟,從此再也不喝“雞舌湯”了。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