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會娟
我的爺爺解金軒是一位小學教師,出生于一九三一年,一九四八年參加工作,一九九四年離休,先后任教于橫溝鄉(xiāng)、雙店鄉(xiāng)、種蓄場、白塔等地的學校,做了一輩子農(nóng)村教育工作。自己有幸受到爺爺耳濡目染的教導,并踐行他的教育信念和理想。他包容學生,在遵守育人規(guī)律的前提下,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
爺爺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做老師,最重要的是師德。師德二字,在他心中重若千鈞。爺爺無論對工作還是對生活都一絲不茍,甘于奉獻,他的言行一直影響著我。爺爺小時候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私塾先生對學生非常嚴厲,常用戒尺教育和警醒犯錯的學生。爺爺身上繼承了嚴格教學的育人品質(zhì)。
爺爺早年教學時,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方能到達學校。那時,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比較嚴重,很多家長不讓女孩子上學,爺爺告訴他們,女孩子結(jié)婚后就是家中的女主人,她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質(zhì)會影響到三代人。他還說孔子高尚的品德是母親教育出來的,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是母親教導出來的。作為父母要為子女長遠謀劃,不能讓他們重復自己過去的坎坷生活。在爺爺家家到訪、戶戶勸解的努力下,很多家長都理解了,同意讓女孩上學。
爺爺在教學上有一種刻苦鉆研的精神,總想用最有效的辦法將一道數(shù)學題講解得更為透徹,方便學生更好地掌握。他經(jīng)常為此茶飯不思,吃飯時都用手指在飯桌上劃來劃去,嘴中念念有詞,十分投入而又非?;?。在爺爺?shù)挠绊懴?,他所在的學校形成了這種認真鉆研的氛圍。周末的時候,爺爺?shù)募抑锌倳硪恍┩?,和他探討?shù)學題。我的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離爺爺家有較遠的路程,但每周末都會騎著自行車來到家中,和爺爺一起研討。記得有一次,我的試卷似乎有一處錯誤,他點評了一下,我剛回到家,老師隨后也到了,他說我的解題方法是正確的,但是計算有誤。他還讓我把周邊的同學叫來,重新給我們講解了一番,此景至今印象深刻。從爺爺和老師身上,我讀懂了老一代教師的育人品格,他們對教育用真心、下真勁,對學生無微不至,用自己的默默奉獻挺起了農(nóng)村教育的脊梁,托舉起了無數(shù)家庭的希望。這種精神需要新時代的教師繼續(xù)傳承。
那時爺爺?shù)男剿浅5停緹o法養(yǎng)家,他又經(jīng)常補貼家庭窮困的學生,尤其是遇到家貧的學生要輟學時,他總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此他經(jīng)常吃不飽肚子。幾十年間,受他資助的學生數(shù)不勝數(shù)。當時爺爺家中有一只小毛驢可以磨粗糧,為了解決爺爺?shù)某燥垎栴},奶奶就用粗糧做成餅,定期送到爺爺?shù)膶W校。家中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爺爺奶奶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硬是將我父親、叔叔和姑姑供養(yǎng)了出來。爺爺總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教書先生的畢生追求,唯有自己修養(yǎng)夠了,家庭才會變得健康和諧,國家才能繁榮富強。
退休后,爺爺經(jīng)常在家讀書閱報。他的書桌上總是堆滿各類報紙,并且折疊得整齊劃一。他的思維非??b密,做事素來仔細,家中的柴米油鹽都記錄得非常清楚,甚至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數(shù)。他的算盤打得很溜,手指在算盤上飛舞,姿勢熟練而優(yōu)雅,珠動的聲響猶如音樂般悅耳,耳濡目染,我的算盤深得爺爺?shù)恼鎮(zhèn)?。農(nóng)忙時,爺爺主動請纓發(fā)揮余熱,無償幫家鄉(xiāng)的大隊管理小學多年,甚至以校為家,日夜守護在那里。他多次勸說鄉(xiāng)親們將失學的孩子重新送回學校。多年以后,很多人帶著兒孫來探望爺爺,聽到最多的就是感謝爺爺當年苦口婆心的勸說。爸爸和叔叔也經(jīng)常帶爺爺重游他曾經(jīng)工作的地方,回味青春歲月,感嘆歲月流年。
在電話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書信是聯(lián)系遠方親友的重要方式。鄰居們多半不善寫信,而且大字識不得幾個,爺爺就經(jīng)常為他們代寫書信,并在收到回信時讀給他們聽。他們都非常敬佩爺爺并感謝爺爺,在他們心中,爺爺是一位有文化又樂于助人的人。每逢春節(jié),爺爺總會提前準備好筆墨紙硯,幫助周邊的鄰居們書寫春聯(lián)。我是爺爺?shù)男≈郑o他打下手。正是因為爺爺如此這般,無論他走到哪,都有人緣,有說不完的話,拉不完的呱,場景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二〇一九年的一天,爺爺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邊問:“是本人接電話嗎?”爺爺回復“是”,工作人員答道:“聲音很年輕,給您頒發(f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本攀鄽q的爺爺?shù)弥蟊陡信d奮,一次次囑托代取紀念章的弟弟,路上小心。叔叔把紀念章給爺爺佩戴在胸前,并給他拍了照片紀念,爺爺高興得合不攏嘴。
回想爺爺從教四十六載,桃李遍南北,他給一屆又一屆的雛鷹扎出會飛的翅膀,送他們飛向光明的遠方,在不舍得的同時內(nèi)心又有說不出的激動。他總是感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上學條件越來越好,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他們那個時代要先進得多了。每每此時,我也感慨萬千,沒有爺爺那一輩教師的辛苦付出,心甘情愿扎根農(nóng)村奉獻一生,哪會有今天蓬勃發(fā)展的農(nóng)村教育。令爺爺最為欣慰和自豪的是,他培育出了教育世家,他的兒子、兒媳和孫女都是教師,當初的很多學生也成了教師。
爺爺心系鄉(xiāng)村教育,傳承燭火,點亮鄉(xiāng)村的每一個角落。我始終堅信,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尤其是出身農(nóng)村家庭的孩子。對于我的學生,我堅決不能讓他們輟學。我要向爺爺學習,盡己所能教育好每一位學生,幫助孩子成長成才,遇到難以說服的家長,我就想起奔走在鄉(xiāng)村土路上的爺爺。爺爺告訴我,雖然時代變了,家長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也變了,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認為女孩子考得好不如嫁得好,能識文算數(shù)足夠生活了,再繼續(xù)上學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說到底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再繼續(xù)上學就是浪費錢財,倒不如讓他們早點到社會上歷練,學到的知識也足夠用;還有的家長就是純粹讓孩子早點打工賺錢,好補貼家用。爺爺認為這是犧牲孩子的將來為他們窮困的生活買單。爺爺這么大歲數(shù)仍然心系鄉(xiāng)村教育。
每次回爺爺家,他總是一次次詢問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醒我對教育切不可大意,對孩子們一定要負責。諸如學校的硬件投入、班級人數(shù)、升學率、家長滿意度,等等,都是爺爺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爺爺雖然老了,但看書看報的習慣始終如一,思想上依舊與時俱進,為教育操勞了一輩子的他,依然對如今的教育心系萬千,這是數(shù)十年的職業(yè)操守積淀而來的。
初心為教,一世無悔。爺爺一生的教育追求,深深地影響著我,作為教師,我必須肩負起責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用高品格的教育教學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育人素養(yǎng)和職業(yè)技能,全心全意地為教育做貢獻,將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人,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改變他們所屬家庭的命運。
(作者系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白塔初級中學教師)
(責任編輯 王瑞鋒)D51614B9-65FC-429F-95F1-D5778906A9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