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一場由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主辦的“中學生金融主題辯論賽”拉開序幕,在啟動儀式上,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和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兩支頂尖中學生隊伍針對“壓歲錢應不應該交給父母”展開辯論。
正方: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論題:壓歲錢應該交給父母
[辯手金句]
壓歲錢與零花錢的性質(zhì)不同,青少年不具備合理消費大額金錢的能力,而家長代為保管壓歲錢可以監(jiān)督孩子的支配權。
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fā)展專家德瓦旭?!ざ潘赋?,大腦中前額葉皮質(zhì)負責理性思考的部分,這部分的發(fā)育程度會在17歲左右達到一個高峰。由此可見,處于18歲以下的青少年判斷能力不成熟,需要家長幫助其培養(yǎng)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上交壓歲錢不等于無法使用,只是多了一道家長關,仍可以在可控范圍內(nèi)使用金錢。我方認為孩子可以通過家庭勞動等途徑再次獲得這筆金錢,以培養(yǎng)其正確的金錢觀和勞動觀,而非簡單地直接獲取。
孩子或許有能力使用好壓歲錢,但是交給家長保管可以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因為成年人有更好的思辨能力和判斷能力。
反方: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論題:壓歲錢不應該交給父母
[辯手金句]
我作為一名生物競賽的學生,在開始闡述我方立論之前可以很明確地說,人的大腦并不只是簡單地由大腦中前額葉皮質(zhì)進行調(diào)控的。
零花錢在金融上稱為現(xiàn)金流,而壓歲錢是固定資產(chǎn),是一個人獨自享有的。
孩子上交壓歲錢意味著使用權、管理權均轉(zhuǎn)交給家長,等于家長有花這筆錢的權利。且我方認為孩子與家長共同協(xié)商如何使用壓歲錢與上交壓歲錢是兩個概念。
家長應當做的是合理引導孩子學會理財,而不是獨斷地將孩子的壓歲錢轉(zhuǎn)進自己的銀行卡。如一直以孩子未滿18歲為由幫助孩子管理這筆錢,那如何談成人之后獨自理財?我方認為學會理財缺的是實踐,而不是理論。
正反雙方其實代表的是兩個觀點,正方強調(diào)的是風險管理,反方強調(diào)的是能力發(fā)展,雙方的辯論各有千秋。作為金融從業(yè)者,當我聽到學生提出“現(xiàn)金流”和“固定資產(chǎn)”兩個詞的時候感到很吃驚,不過你們對這兩個概念還沒有很好的理解。但是這個角度是好的,我很受啟發(fā)。
“壓歲錢應不應該交給父母”這個辯題的涉面很廣,不僅涉及青少年的金錢觀,家庭中的親子關系,還與道德教育等方面息息相關。因此在辯論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點微小的不足,你們正處于收壓歲錢的年紀,為什么在辯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情,說了很多數(shù)據(jù),還有科學研究表明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你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發(fā)展成怎樣的金錢觀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當下的你們有關,所以這是一個值得你們用第一人稱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我認為這次辯論賽最大的意義。接下來我具體說說關于正反兩方提出的觀點。
正方亮點:建立勞動和金錢的關系
當下的青少年,包括剛剛進入社會的青年,有一個直觀的觀念,就是用金錢去建立他們的價值認知,錢從哪里的不是特別重要,有錢就行。
確實,錢作為一種社會符號可以表明一個人的社會身份,其購買力可以豐富人的娛樂活動,也可以提升一個家庭的幸福感。所以,在這種認知下,久而久之就忽略了金錢背后所關聯(lián)的一系列能為我們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充實的,包括勞動在內(nèi)的一系列東西。
壓歲錢某種程度上是在強化我們和金錢之間的這種直接聯(lián)系,因為它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其他途徑,不是說要通過努力得來,相當于一種完全贈予,這筆錢的使用權、支配權轉(zhuǎn)移到收壓歲錢的人身上。當我們跟金錢之間不存在其他途徑的時候,金錢在我們心中這種符號性的價值就會進一步地固化。所以正方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的益處的,通過父母這個媒介加入一個新的元素——勞動,讓孩子意識到其實金錢本身并不能夠決定我們的價值,由勞動所帶來的金錢獲得才能帶來價值感的提升。
反方亮點:通過實踐學會花錢
反方用現(xiàn)金流和固定資產(chǎn)來區(qū)分不同的金錢類型,這兩者給青少年在理財方面帶來的成長確實是不同的。
相比于零花錢,當青少年手里有一大筆錢供自己支配的時候是很開心的。其實反方還可以進一步地去發(fā)散思維,這個辯論賽也是想讓青少年學會怎么花錢,這句話本身聽起來像是一句空話,但是很值得探討。
什么叫會花錢?簡言之就是會規(guī)劃,如何使用支配權。我認為青少年手里有一定的資產(chǎn)是一件好事,因為資產(chǎn)的多少會決定你的消費欲望,一定程度也會影響能力的發(fā)展。比如說父母一個月給予孩子的零花錢是50元,很明顯,這對父母沒有滿足這個孩子在籃球鞋消費領域的消費欲望,所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喜歡打籃球的興趣。所以,在高中這個階段,青少年應該享有一部分的消費自由,去決定這筆錢應該怎么花。
在這里我還要說一下正方舉的一個極端例子,“中學生給主播打賞16萬元”,我認為這個例子當中的問題在于16萬元的數(shù)額太大,乃至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換一個角度思考,假如這個學生支持自己喜歡的主播并把金額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nèi),我們還有沒有理由去譴責他呢?他有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娛樂生活呢?有沒有可能他通過建立這樣的興趣,將來他也會成為一名著名的主播呢?這是他發(fā)展的可能性。所以反方可以強調(diào)支配權要回到孩子手中。如果要強調(diào)個人能力的發(fā)展,那不僅僅是規(guī)劃的能力、理性的能力,更重要的還是發(fā)展自我可能性的能力。
“壓歲錢應不應該交給父母”,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當青少年“財務自由”時,是否持有理性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在當今青少年越來越頻繁地跟金錢打交道,持幣現(xiàn)象普遍且數(shù)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使其能夠科學、合理地支配金錢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社會議題。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下當代青少年的消費行為都有哪些特點。
Z 世代人群消費洞察
1995—2009年出生的群體被稱為“Z世代”。截至目前,Z世代人數(shù)總量將近3億,已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中學生群體也包括在其中。
Z世代人群的三大消費動機:社交、人設、悅己。
1.“社交貨幣”
Z世代人群的社交方式是線上線下結(jié)合的,很多人愿意出來吃飯、聚會、玩劇本殺、玩密室逃脫等,然后在社交平臺分享,尋求認同感,這是一種“社交需求”?;ヂ?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讓“當下熱門”更透明、快速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大家爭相參與到這樣的共同話題中,也就造就了“網(wǎng)紅品牌”。而“網(wǎng)紅品牌”一旦掌握年輕人的“消費密碼”,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2021年6月,網(wǎng)紅奶茶品牌茶顏悅色首次走出湖南,進駐湖北武漢。開業(yè)當天,武漢江宸天街早早就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那一天,據(jù)說每個武漢年輕人的朋友圈里一定要“曬”上一杯茶顏悅色,如果沒有,你也要跟別人聊聊“搶不到茶顏悅色是什么體驗”??赡芘抨牭娜瞬灰欢ǘ紝Σ桀亹偵信d趣或者覺得多好喝,但如果買到了,拍照發(fā)在社交平臺的那一刻獲得的愉悅感可能比嘗到奶茶的愉悅感還要多。類似的打卡活動還有很多,可能每一次的消費金額都不算高,一杯奶茶錢也不過十幾塊,但是“積少成多”,每一次熱點都不想錯過的話,加起來也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赡艿皆履┑臅r候你還在納悶,我這個月沒花什么大錢,也沒添什么大件,怎么零花錢就花光了。
小編有話說:偶爾趕一次“潮流”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完全沒問題,但也不必次次都要做“潮流先鋒”。尤其是高中生,在還沒有賺錢能力的情況下,最好把錢花在刀刃上,做好規(guī)劃,約束好自己的消費行為。
2.“你進圈了嗎?”
基于愛分享、愛“種草”的社交屬性,Z世代群體還衍生出了圈層文化。一群對某個固定領域有同樣愛好的人群聚在一起,形成圈層。比如電競、漢服、某個明星、某個運動類別等,他們彼此交流感想,構建友誼。也許每個圈層本身都不算大眾,但由于Z世代龐大的人群基數(shù),小眾的愛好也積累了不容小覷的消費者數(shù)量,能夠帶動消費潮流,通過消費不斷探索和嘗試,加強自我認知和加深興趣的機會。
比如沒那么小眾的追星圈子,一開始喜歡上某個明星加入粉絲團,可能是想要進一步了解偶像或者尋找同好,但沒想到進圈之后會有這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偶像代言的產(chǎn)品要不要買?偶像參演的電影要不要包場?見面會要不要買票?還沒進入圈子的時候,你還有理智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消費,可加入了圈子后被各種信息裹挾,很容易跟風然后做出不理智的消費行為。很多商家也拿捏了粉絲的這一點心理,開始“割韭菜”。偶像的代言給粉絲預定了購買數(shù)量,如果買不到商家預定的數(shù)量,粉絲就會覺得沒面子,于是只能多下幾單。更有甚者,還會追求“秒切”(指商品一上架即售罄)來體現(xiàn)偶像的受歡迎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粉絲想的就不是這個產(chǎn)品我能不能用上,而是我的錢還可以買多少單。等熱情褪去,脫粉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買了一堆“廢品”,用得上的還好說,用不上的只能放在角落里積灰,后悔莫及。
小編有話說:每一次消費行為最好考慮實用性,如果買這個產(chǎn)品既能用得上,又能支持偶像,那就是兩全其美。如果這個產(chǎn)品你用不上,價格又比較高,那就沒有必要消費。為了支持偶像省下生活費或者超前消費的新聞在粉圈里層出不窮,其實,偶像作為成年人,具備賺錢的能力,不需要我們“供養(yǎng)”他們。而我們,只有好好地愛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愛別人。
3.“花錢買快樂”
消費為Z世代群體帶來的即時的滿足,讓他們感受到“買買買”帶來的幸福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青少年的零花錢也是越來越多的,隨之而來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很多時候,有些東西沒什么用,尤其是一些小物品,但是當下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卻非常喜歡,于是產(chǎn)生了消費行為。
在這里不得不說一下這幾年的“盲盒風”。目前,玩具、餐飲、文具等諸多消費領域都掀起了“盲盒風”,消費市場出現(xiàn)了“萬物皆可盲盒”的傾向。據(jù)了解,盲盒采用類似于抽獎的營銷策略,有的商家打造“系列”概念,并設置所謂的“隱藏款”等進行饑餓營銷,抽中概率很低。由于盲盒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買家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因此為了集齊自己想要的東西,買家常常要花費“巨資”。2022年1月,有消費者為了集齊整套玩偶而一次性斥資1萬余元,購買106份肯德基與泡泡瑪特聯(lián)名款盲盒套餐,事發(fā)后引起社會熱議。1月12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在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文章,批評肯德基利用限量款盲盒銷售手段誘導并縱容消費者不理性超量購買食品套餐,有違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很快,“中消協(xié)評肯德基盲盒”的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榜首位。
小編有話說:很多成年人尚不能抵擋盲盒的誘惑,對于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哪有那么容易就做到理性消費呢?所以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個點是,大部分成年人有抵抗風險的能力,青少年更多的是依賴父母來抵抗風險。所以在消費的時候就要好好多思考一下,不要沖動消費,更不要超前消費。當然,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有關部門讓盲盒市場走向規(guī)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