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鄉(xiāng)村,就是從事農業(yè)、人口分布較城鎮(zhèn)分散的地方,與城市相對。鄉(xiāng)作為行政區(qū)劃單位,隸屬于縣或區(qū)。細究起來,鄉(xiāng),是頗有些歷史的了。周制,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xiāng);漢制,一百戶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當然“文”很多時候還指“字”,許慎著的《說文解字》就是一部字典。一言以蔽之,文化是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不過,說起這個“文”字來,真還挺有意思。“文”本身就是指在胸前刻的花紋,我國上古人有這樣的習慣?!肚f子·逍遙游》:“越人斷發(fā)文身?!本褪钦f,越人把頭發(fā)剪斷,在身上刻花紋。從“花紋”又引申為“文字”,如甲骨文就近于花紋之形。由“文字”引申為“文章”,如李贄《焚書·童心說》:“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边@里的“文”即指“文章”。連“文”這么高大上的字,都來自鄉(xiāng)村生活,可見文化與鄉(xiāng)村的淵源之深。
人類的深根確實在鄉(xiāng)村。人,也是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的。眾所周知,人作為自然之子、萬物的靈長,本就是大自然的產物。就說鄭州吧,據(jù)閻鐵成先生所說,鄭州地區(qū)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與地球地殼形成同步、已有46億年歷史的一片土地,有著地質學上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世同堂”的壯美景觀??棛C洞遺址保存著10萬年前先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遺存,趙莊遺址有著距今5萬—3萬年前原始人類邁向現(xiàn)代人類關鍵時期先民們進行祈禱的遺存??脊虐l(fā)現(xiàn),鄭州地區(qū)有著中國最早躍出海平面的陸地、現(xiàn)代人最早生活的營地、最早的村落、最早的城池、最早的王都。從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由巢居、穴居到建草棚子、雕梁畫棟,最后才建城市的高樓大廈。從有巢氏“晝拾橡栗,暮棲木上”巢居避獸、葛天氏“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許由掛瓢等記載,都或明或暗昭示著古鄉(xiāng)村文化根的信息。根就在這兒了,文化還能跑哪里?
記得小時候,村人們趁著農閑有空,會到蘇閣老墳去瞧瞧。我跟著小伙伴也跑過一趟。只覺得在一個小院和幾間房里轉了轉,里面有神像什么的,我伸頭朝里望了望,有人燒香,有人禱告。我們對此不感興趣,溜達一圈兒就回來了。長大了讀過書才知道,那是“三蘇墳”,位于與汝州相鄰的郟縣。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為什么汝州的老百姓會對“三蘇墳”有感情?原來蘇軾和蘇轍兄弟都曾在汝州任過職,為百姓辦過好事。蘇軾在經過“烏臺詩案”的打擊被貶黃洲后,感覺前途渺茫,甚至產生了“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絕望與悲觀。后來,宋神宗因為愛惜他的才華,不顧朝臣反對,把他調到汝州擔任了團練副使,《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寫的便是這個時期歷經坎坷之后“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坦然。而蘇轍呢,據(jù)《蘇轍年譜》及《汝州謝上表》可知,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蘇轍曾奉旨赴任汝州。在修補楊億“思賢亭”時,他嘆惋楊億作為宋真宗時期的名士,“獨步咸平、大中祥符間,事業(yè)比于唐燕、許無愧”,而楊億的“思賢亭”卻殘破不堪。面對現(xiàn)實蘇轍發(fā)出了“凡假外物以為榮觀,蓋不足恃,而公之清風雅量,固自不隨世磨滅耶”的感嘆。當在紹圣元年汝州春夏之際大旱嚴重影響谷物生長之時,蘇轍便在“致雨亭”仿照前賢求雨之故事開展祈雨活動。在宋刻大字本《汝州謝雨文》末的跋語部分有“未夕雨大至,麥禾皆遂……”蘇轍祈雨后大雨如約而至,今天看來,確屬巧合。但從中不難看出蘇轍心系民生的品德。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的,百姓自會記住他。盡管后來的許多人并不知道這件事,甚至也不一定分得清“三蘇”的具體所指,卻口口相傳忘不了“三蘇”的恩德。像“三蘇墳”這樣早已習以為常的鄉(xiāng)村文化不知凡幾。比如淮陽“泥泥狗”關聯(lián)著伏羲、女媧,百姓常常求子拜福的汝州“娘娘廟”供奉的是女媧,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同朱亥、岳飛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諸如此類,可見鄉(xiāng)村并不缺少文化,鄉(xiāng)村的許多看似簡單的言行習俗,其實背后大有文化,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而吃飯的糧來自哪里?鄉(xiāng)村啊。也就是說,實倉廩靠鄉(xiāng)村?!稘h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蔽骞入s糧無疑是鄉(xiāng)村的產物?!兑住は缔o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倍箴⒆鳛閳蛩磿r的農官,周人視他為始種麥稷的人。后世人們也尊他為五谷之神、農耕始祖?!妒酚洝氛f,湯把大禹、皋陶、后稷并稱為“三公”,評價他們“久勞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渡袝钒押箴?、伯夷、大禹三人并稱為“三后”,說“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從商代開始,人們就祭祀后稷,把他視為農神?!渡胶=洝ず冉洝分袑懙溃骸拔髂虾谒g,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這里可以看出后稷對農業(yè)繁榮發(fā)展的貢獻。而古人歷來都異常重視糧食的耕種。《禮記·月令第六》寫道:“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徑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边@里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者對農官開春農事的制度安排,細致周到。并且還對各種災害的防范高度重視:“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總至,寇戎來征;行冬令,則陽氣不勝,麥乃不孰,民多相掠;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蟲螟為害?!薄对娊洝分械摹缎⊙拧ご筇铩贰吨茼灐ち捡辍返龋寂c農事有關。比如《詩經·豳風·七月》,逐月敘述了農人一年的勞動與生活。從年初的修理家具、下田耕種開始,一直寫到年終的祭祀宴飲。《詩經·小雅·甫田》《詩經·周頌·載芟》等詩,講到了田地的廣闊、莊稼的茂盛、糧食的豐收、農夫的勞動,敘述從耕耘到收獲的過程,并且有給地里農忙的人送飯吃的情節(jié),可以看出農人在農忙時的緊張與辛苦。沒有鄉(xiāng)村里農人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哪來的“盤中餐”!發(fā)源于農耕文化的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更是文化起源于鄉(xiāng)村的明證。
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在俄烏沖突正如火如荼進行的背景下,中國人要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同時,要裝中國人自己的糧食。中國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難題?!对娊洝ご笱拧っ駝凇吩疲骸懊褚鄤谥?,汔可小康。”可小康社會的理想?yún)s是在新時代實現(xiàn)的,那“滴灌式”精準扶貧方略,那讓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曠世偉業(yè),顯示了新時代鄉(xiāng)村文化的磅礴偉力,更鑄就了新時代的豐碑。而隨著“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编l(xiāng)村振興直干云霄的進軍號的吹響,那些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收麥子、收稻子、收棉花、收玉米、收芝麻,數(shù)字化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雞,無人機噴灑農藥,各種儀器設施自動測土性、墑情而施肥澆水的智慧農業(yè)奇觀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更加威武雄壯的活報劇的大幕已徐徐拉開,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史無前例的鄉(xiāng)村振興文化,必將再次驚艷世界!
[責任編輯: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