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
詩人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記載,李白是在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逝世的。所以,今年是李白逝世126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我想和《東方少年》的讀者朋友們分享幾個關(guān)于李白的小故事,表達我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壯麗雄奇,瀟灑豪邁,富于想象力,因此人稱“詩仙”。但是,你能想到,這么偉大的一位詩人,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的孩子,而且特別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嗎?
有一次,趁教書先生不在,李白偷偷溜出了私塾,出門后還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這么多書,什么時候才能讀完??!”
李白走著走著,在一條彎彎的小溪旁,遇到了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她正在磨一根胳膊粗細的鐵杵(一頭粗一頭細的圓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忍不住上前問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呢?”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枚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了起來。
“繡花針?”李白吃驚得瞪大了眼睛,“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是啊。”老婆婆不慌不忙地說。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才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看了李白一眼,自信地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p>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恍然大悟。他趕緊跑回私塾,從那以后再也沒逃過學。飽讀詩書的他最后終于成為了著名詩人。
李白寫下過很多經(jīng)典詩歌,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這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詩用清新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沉情感。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詩人通過對神態(tài)、動作變化的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
李白的詩歌富有魅力,到處都有他的“粉絲”。當時有個叫汪倫的人,很喜歡李白的詩,于是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李白,想請李白到他們那里去玩。信中這樣寫道:“先生不是喜歡游玩嗎?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不是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纂m然不認識汪倫,不過,一想到有十多里的桃花可以欣賞,又有一萬家酒店可以流連,立刻動了心。放下汪倫的信,李白立馬就坐船出發(fā)了。
來到汪倫家鄉(xiāng)后,李白受到了熱情接待??墒牵睦锖芗{悶,因為幾天過去了,他也沒有看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最后,李白忍不住問汪倫這件事。汪倫大笑著說:“我們這里有個水潭叫‘十里桃花,還有一家姓萬的老板開的酒店,叫‘萬家酒店?!崩畎茁犃?,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汪倫很幽默很機智,也開懷大笑起來。
又過了幾天,李白向汪倫告別。汪倫和朋友們把李白送到船上,高唱著當?shù)氐拿窀铻槔畎姿托小@畎缀苁芨袆?,當場吟了一首詩贈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人用桃花潭水來比喻人的感情,用水的深度來比喻感情的深度,“深千尺”既描繪了桃花潭的特點,又把看不見的感情通過巧妙的詩句化為看得見的潭水,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
李白是一個開朗、外向的人,所以他的朋友很多,詩人孟浩然就是其中一個。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多歲,但兩個人性情相投,一見面就如兄弟般親熱。有一年春天,孟浩然和李白相約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兩個人一起在當?shù)赜螝v了一個多月。隨后,孟浩然要去廣陵辦事,他們就在黃鶴樓作別。
孟浩然登上小船,順著長江向東而去。李白站在岸邊,凝視著小船漸漸遠去,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前兩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時間和朋友要去的地方;后兩句則巧妙地將情感寄托在景色中,情景交融,讓讀者感到余味無窮。
從“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句詩可以看出,李白把孟浩然送上船后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一直在岸邊目送,直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兩個人情感之深。
李白才華橫溢,可惜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時,他曾在永王(唐玄宗的兒子李璘)麾下效力。后永王因反叛朝廷,被唐肅宗平滅,李白也受到牽連,被判流放夜郎,即當時很荒涼的貴州高原。流放的路上顛簸輾轉(zhuǎn),苦不堪言。但就在他經(jīng)過地勢高峻的白帝城時,突然接到朝廷的赦免——他不用再前往流放地了。李白特別高興,由此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的意思是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千里”在這里是個約數(shù),“江陵”是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當時的人們認為,江陵距白帝城有一千二百里,中間還要經(jīng)過七百余里山勢險要的三峽。這么遠的距離,這么難走的水路,清晨告別彩云繚繞的白帝城,傍晚就能到達千里之外的江陵,足可見詩人喜悅歡快的心情和豪邁奔放的遠大志向。后面描寫的在耳邊連綿不斷的兩岸猿啼,飛過萬重青山的輕快小舟,同樣烘托了這種情緒。
關(guān)于李白去世,民間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最為美麗……
李白60歲時,去投奔在安徽當涂做官的族叔李陽冰。有一天晚上,李白獨自喝酒,不知不覺喝多了。醉意朦朧中,他翻出當年的錦袍繡服穿在身上,然后提著酒壺來到長江邊上的采石磯,找了一只釣魚的小船,劃進了江心,接著喝酒。他越喝越高興,越喝越興奮,瞇縫著醉眼朝遠處一望,發(fā)現(xiàn)一輪圓圓的月亮正靜靜地躺在水里,那么皎潔,那么美麗。李白搖搖腦袋,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竟然發(fā)現(xiàn)水里的月亮對自己點頭微笑。他向月亮招招手,吟誦起自己的那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李白一邊吟誦,一邊放下酒壺,把船劃到了水中的月亮旁邊。他趴在船頭,用雙手去捉月亮,不料身體往前一栽,翻進了江中。緊接著,就聽“轟隆”一聲巨響,一條大白鯨馱著李白從江水中躍了出來。李白騎在鯨背上,雙手緊緊抓住鯨鰭,就這么徑直向天上的月亮飛去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不可能是真事。人們之所以熱衷于傳誦這個故事,是因為對李白的敬仰和思念實在太深了。
如今的采石磯,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并稱“長江三大名磯”。那里不但有李白墓,還有謫仙樓、捉月亭等景觀,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游覽。也許每一個中國人,都想近距離接觸一下李白那有滋有味的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