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聞新 向陽
近兩年,隨著居家線上教學的增多,網(wǎng)上流行起了一個新詞,叫“神獸歸籠”。將孩子比喻為“神獸”,將回到幼兒園或?qū)W校比喻為“歸籠”。新聞報道中,終于盼到“神獸歸籠”的家長無不笑逐顏開,這既代表了疫情平緩、生活可以逐步回歸正常化的欣喜,也是家長終于盼到可以不用再終日頭痛管教孩子各種問題的解脫?!吧瘾F歸籠”成為熱詞的背后,有著家長說不盡的對于家庭教育的手足無措。本期心理訪談欄目,我們邀請了兩位老師,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心理與健康:您如何看待“神獸歸籠”這種比喻,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比喻?
● 李聞新:可以從兩個方面看“神獸歸籠”。一是時代特點:防疫下的居家網(wǎng)課打亂了固有親子模式,攪動了每個家庭微生態(tài)的轉(zhuǎn)化,原本與小伙伴一起釋放的能量,全部轉(zhuǎn)向家庭,家長們正在經(jīng)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以“神獸”賦予孩子天性調(diào)皮的屬性特點,表達了家長內(nèi)心的無奈與疼愛,而“神獸歸籠”更是家長給自己放個假的期盼。二是家長特點:這個時代的家長大多是80后、90后,從小接受的教育與前輩截然不同,他們是改革開放的一代人,思想更加開放、思維更加靈活,他們也是游戲的一代,很善于將游戲幻想帶入現(xiàn)實生活,他們喜歡將游戲中的概念投射到生活中,以神獸隱喻孩子的高能量調(diào)皮,便是一種概念轉(zhuǎn)換。
● 向 陽:這樣的比喻很有趣,我們都知道神獸往往出現(xiàn)在神話故事中,它代表著神秘、自由、不受約束,它距離人類社會非常遙遠。不得不說將孩子回歸校園比作“神獸歸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當然,這樣的創(chuàng)造背后凸顯了什么樣的心理現(xiàn)象是值得教育者和家長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這個詞的流行源于孩子居家時間的增多,每當家長使用“神獸歸籠”這四個字的時候往往伴隨著戲謔與自嘲。這其中的潛臺詞是“我家的孩子我管不住,只有學校才能管得了”。家長的潛意識認為:孩子是需要“管”的,而家長因為從未有過針對性的學習所以不具備勝任力,而學校是建立規(guī)則、約束孩子的地方,學校具備這樣的專業(yè)性。因此,“神獸歸籠”這樣的描述應(yīng)運而生。
心理與健康:孩子長期居家,家長的“痛點”具體可能有哪些?孩子怎么就成了“神獸”?
● 李聞新:家長的 “痛點”主要來自常規(guī)生活被打亂,需要調(diào)動能量重新適應(yīng)新的生活節(jié)奏,尤其是調(diào)整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對于“神獸”,家長在親子教育中有著不可避免的責任,居家讓這種責任毫無喘息之機,親子互動時間被延長,家校教育責任被轉(zhuǎn)嫁到家庭,加之小孩子特有的靈性(童真)與破壞力(好奇心),以及在非集體教育環(huán)境下接受正規(guī)教育引發(fā)的心境不匹配,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感知覺的錯位,畢竟家長不能替代老師,來自老師的威嚴感,在家長身上往往會變了味道,會鉆空子的孩子就會天性(淘氣)爆發(fā)。我們知道這個時代的孩子接受知識途徑廣,知識儲備豐富,他們過早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們自我意識更強,有強烈的自我價值渴求,這些都導(dǎo)致家長跟不上孩子的成長,跟不上孩子對家長的精神索取,在無奈與疼愛的教育背景下,“神獸”的力量越來越大。
● 向 陽:在我以往的經(jīng)驗中,最容易產(chǎn)生親子矛盾的導(dǎo)火索就是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孩子脫離了學校的規(guī)律生活和學習氛圍,每日自主掌控的時間增多,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能力去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打亂學習節(jié)奏的“誘惑”,電子產(chǎn)品就是其中最大的“誘惑”。這樣的導(dǎo)火索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yīng),比如電子產(chǎn)品占用了孩子太多的時間,導(dǎo)致他們無法合理地安排學習;上網(wǎng)課的時候無法專注;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交流;等等。
“神獸”的描述實際上是一種面對問題束手無策后對孩子“標簽化”的無奈之舉。家長因為缺乏對孩子問題成因的分析、親子溝通、有效的時間管理、豐富孩子生活等家庭教育能力,于是采用“神化”孩子的方法,拉遠了和孩子的距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家長從未想過家庭教育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也并不相信自己通過學習可以擁有這樣的能力。
心理與健康:針對這些痛點,家長分別有何解決策略,使得孩子即使長期在家,也能維持融洽的家庭關(guān)系?
● 李聞新:親子關(guān)系本身就是“斗智斗勇”的過程,“崽子”小的時候家長與之斗勇,娃有敬畏感就會“老子說什么是什么”,“幼崽”成了“神獸”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有了思想有了自主,家長就需要拿出更多精力與之斗智,在思維和體力都跟不上的時候,絕對不能硬抗,硬抗的代價往往令親子關(guān)系走向糟糕,家長需要采取不再死盯著孩子的每時每刻、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借孩子“歸籠”集體教育等方式給自己放個假,放假不僅僅是時間上的調(diào)整,更是距離上的安全,所謂距離產(chǎn)生美是有社會學依據(jù)的,人際關(guān)系的安全距離在親子關(guān)系中尤為重要。同時,家長也要學會給自己“續(xù)命”,其一是尋求外援,善于調(diào)動他人與自己建立同盟,集中智慧和力量,可以讓親子教育事半功倍;其二是不斷提升自己能量,父母之間要善于對親子互動情景開展咀嚼式交流,仔細回味教育細節(jié),分析成敗原因,另外要善于學習其他家長、專家以及書本等來自外界的經(jīng)驗提示,事實證明,肯于補充個人能量的家長,才有能力應(yīng)對“神獸”的精靈古怪。
● 向 陽:首先家長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觀念,放棄對孩子“神獸”的標簽化,而是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幫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與學校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此外,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居家學習期間增加了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管理能力缺乏等問題,先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急于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向孩子傳遞了很多憤怒或是焦慮,而讓孩子覺得我們并不信任他們,拉遠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家長的信任與愛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
當我們做好了心理的準備,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1)共商家規(guī)。在平等尊重的基礎(chǔ)上,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商量每天的學習與娛樂時間,并獲得孩子的承諾。(2)榜樣示范。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們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比如家長也制訂一些自己的工作學習計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放下手機與孩子共同執(zhí)行。(3)豐富休閑。有時候孩子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是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除此之外的娛樂活動,居家期間家長可以上網(wǎng)搜索多種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親子活動,并與孩子共同體驗,一方面增加了親子時光,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放下了電子產(chǎn)品。
心理與健康:《家庭教育促進法》于今年起實施,樹立了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良好家庭教育的實施對孩子有哪些助益?家長如何利用好孩子因疫情居家或寒暑假、長假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 李聞新:《促進法》強調(diào)了家長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意識,這里所指的責任不僅是為人父母要主動承擔撫養(yǎng)和教育責任,還要善于用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導(dǎo)孩子健康成長??鬃诱f“有教無類”,家庭教育無疑是因材施教的最佳舞臺,對于每位家長來說,親子教育總是一個摸索和嘗試的過程,善于不斷調(diào)整教育手段、方法的家長通常都是成功的,所以我們說家庭教育的責任不僅僅是要有覺知,還要有方法,善于摒棄那些已經(jīng)在實踐中證明失敗的互動模式,嘗試具有促進意義的親子交往,才能實現(xiàn)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具體來說,主要是處理好陪伴與獨立的關(guān)系。居家教育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陪伴,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因為陪伴量的增加,而忽視孩子的獨立空間。家長首先要尊重“神獸”的獨特性,善于因“獸”施教,彼此之間互動更頻繁,就需要更靈活的互動技巧,這是一種雙向融入的過程:一是懂得寓教于樂,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親子關(guān)系,而游戲是融合親子關(guān)系最好的橋梁,將教育附著在游戲中,在不同年齡賦予不同的游戲手段;二是學會共同成長,很多時候家庭教育其實是家長跟著孩子的腳印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在長大,家長的教育思路與方法也應(yīng)隨之而變化,如果以對待5歲孩子的方式,教育10歲的孩子,就明顯滯后于孩子的成長。我們看到抖音上很多家長展示自己與孩子居家游戲的情景,非常值得借鑒和再創(chuàng)新,如果家長能夠參與孩子自己創(chuàng)造的游戲,對親子教育就更具有意義,也是親子共同成長的一種標志。
● 向 陽: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都參與進來的一項團體賽,它潤物細無聲,但是卻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良好的家庭教育傳遞給孩子的觀念是“家庭是孩子最強有力的后盾,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家庭都會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家長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并相信孩子自身的價值,孩子會形成“成長型思維”,即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孩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缺乏某種能力,而是自己在哪些方面還能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心理學上認為,人們很多問題的成因在于個體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或是“沒有價值”,一旦孩子相信“父母是愛我的”“我有價值”,那么他便會“所向披靡”。
● 親子聯(lián)結(jié)。沒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再厲害的家庭教育方法也無從施展。您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放下“家長角色”,帶著好奇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不帶評判地看看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 建立規(guī)則。家庭教育的重點在于我們要懂得與孩子的邊界在哪里,一方面我們要建立家庭的規(guī)則,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我們要清楚孩子并非是我們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 共同挑戰(zhàn)。家長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戰(zhàn)友”,孩子在居家期間會面臨各種困難,家長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想辦法。
● 愛的家庭。不論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玩樂”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長要利用自己的資源想盡一切辦法陪孩子玩樂。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玩益智游戲,年齡大的孩子可以進行體育運動。
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家庭教育愈發(fā)受到重視,家長可以從很多官方渠道獲得免費的家庭教育方法,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家庭教育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