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仲夏夜之夢》的兒童書寫

2022-05-30 20:24:24陳蘭薰
文學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莎士比亞神話兒童

陳蘭薰

內容摘要:《仲夏夜之夢》的神話世界中塑造了鮮明的兒童形象。本文首先認為該劇中的兒童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的浪漫想象,構建了一個童話世界;其次重點分析了神童迫克的形象,認為他具有喜劇的形式和悲劇的內涵;接著探討了劇中兒童形象的成因,認為這些兒童形象以英國歷史和現實中的兒童形象為基礎,與中世紀文學兒童形象塑造有繼承關系,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亞個人氣質的自然流露和審美追求的體現;最后,本文認為劇中的兒童將神話世界與歷史世界聯結起來,以陌生化手法揭示了人類情感的不確定性和人生的虛幻,將整個戲劇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關鍵詞: 莎士比亞 《仲夏夜之夢》 神話 兒童 迫克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喜劇作品《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1594)游戲筆墨豐富,近于兒童的嬉戲,可以視為一個童話文本。劇作雖然表現的是愛情婚姻這樣的成人話題,然而小精靈和小仙女們以兒童身份參與其中。這些兒童在劇中并不處于中心地位,但對劇情的發(fā)展卻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分析劇中的兒童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一.童話世界的構建:成人對兒童的浪漫想象

童話存在諸多定義,本文認為:“童話是特別符合兒童想象方式的、富于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盵1]《仲夏夜之夢》以兒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述了奇妙的夢幻故事,可以視為童話文本。劇中的兒童角色主要來自神話世界,分為三類:小精靈迫克(Puck),小仙女們和未正面出場的兒童。除此之外,劇作還描繪了歷史世界的海麗娜(Helena)和赫米婭(Hermia)的童年。

首先分析迫克,他是一個淘氣鬼,小仙說:“你就是慣愛嚇唬鄉(xiāng)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乳上撮去了乳脂,使那氣喘吁吁的主婦整天也攪不出奶油來;有時你暗中替人家磨谷,有時弄壞了酒使它不能發(fā)酵;夜里走路的人,你把他們引入了迷路,自己卻躲在一旁竊笑;誰叫你‘大仙或是‘好迫克的,你就給他幸運,幫他作工:那就是你嗎?”[2]迫克認為自己并無惡意,只是想令世界充滿更多的笑聲。他有著過人的智慧,亂點鴛鴦譜,他看著拉山德(Lysande)對海麗娜的愛戀說:“瞧瞧那癡愚的形狀,人們真蠢得沒法想!”[3]儼然像世外高人俯瞰著蕓蕓眾生,體現出超越性。他還參與戲劇的創(chuàng)作,戲劇結束時所有人物退場,他做總結,跳出戲劇本身直接對著觀眾講話,用一種調侃的口吻說:“迫克生平不會騙人?!盵4]強調這個故事看似是夢幻,其實是真相。

其次分析小仙女們,她們是仙后的侍從。第一個小仙女與迫克一起出場,她們的話語很有詩意:“亭亭的蓮馨花是她的近侍,黃金的衣上飾著點點斑痣;那些是仙人們投贈的紅玉,中藏著一縷縷的芳香馥郁;我要在這里訪尋幾滴露水,給每朵花掛上珍珠的耳墜。”[5]意象優(yōu)美柔和。小仙女們會為提泰妮婭(Titania)催眠唱歌,為她守候睡眠?!皟缮嗟幕ㄉ?,多刺的猬,不要打擾著她的安睡;……晚安,睡睡吧!”[6]在仙后錯愛上驢子波頓(Bottom)之后,提泰妮婭吩咐四位小仙女來侍奉波頓。小仙女的形象比較模式化,只會機械地回答仙后和波頓的問題,聽從吩咐,四位出場的時候簡單回答一個字:“有?!敝挥卸够ㄕf了句:“萬福,凡人!”[7]其他的也跟了句萬福,非常拘謹。劇中的女童僅僅是次要的配角,未能真正展示自我,比迫克遜色很多。

最后分析虛化的兒童形象,他們在劇中沒有正式出現,但卻不可或缺。一個是愛神丘匹德(Cupid)的形象,首先出現在赫米婭的口中:“憑著丘匹德的最堅強的弓,憑著他的金鏃的箭,憑著維納斯的鴿子的純潔,憑著那結合靈魂、祜祐愛情的神力,”[8]說明本劇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兒童的愛神嬉戲的故事。接著出現在海麗娜的口中:“愛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靈看著的,因此生著翅膀的丘匹德常被描成盲目;而且愛情的判斷全然沒有理性,光有翅膀,不生眼睛,一味表示出鹵莽的急躁,因此愛神便據說是一個孩兒,因為在選擇方面他常會弄錯。正如頑皮的孩子慣愛發(fā)假誓一樣,使愛情的小兒也到處賭著口不應心的咒?!盵9]奧布朗(Oberon)在給迫克吩咐任務的時候,也提到愛神丘匹德的形象:“就在那個時候,你看不見,但我能看見持著弓箭的丘匹德在冷月和地球之間飛翔;他瞄準了坐在西方寶座上的一個美好的童貞女,很靈巧地從他的弓上射出他的愛情之箭,好像它能刺透十萬顆心的樣子。可是只見小丘匹德的火箭在如水的冷潔的月光中熄滅,那位童貞的女王心中一塵不染,沉浸在純潔的思念中安然無恙;但是我看見那支箭卻落下在西方一朵小小的花上,那花本來是乳白色的,現在已因愛情的創(chuàng)傷而被染成紫色,少女們把它稱作‘愛懶花”。[10]丘匹德保持了希臘神話中形象的穩(wěn)定性。另一個是印度小王子的形象,仙王和仙后因為爭奪他而發(fā)生沖突,仙后非常疼愛他,最后仙后提泰妮婭把他送給了仙王奧布朗,他的形象本身不是很重要,主要起著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最后還有孩童時代的海麗娜和赫米婭。海麗娜與赫米婭發(fā)生爭吵時回憶童年的美好:“赫米婭,我們兩人曾經像兩個巧匠,在一起繡著同一朵花,描著同一個圖樣,我們同坐在一個椅墊上,齊聲哼唱著同一首歌,就像我們的手、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思想,都是連在一起不可分一樣。我們這樣生長在一起,正如并蒂的櫻桃,看似兩個,其實卻連生在一起;我們是結在同一莖上的兩顆可愛的果實,我們的身體雖然分開,我們的心卻只有一個——原來我們的身子好比兩個互通婚姻的名門,我們的心好比男家女家的紋章合而為一。”[11]描繪了兩位心心相印的光彩照人的女童形象,并非童年生活的全部,只是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以反襯現實中兩位女性關系的惡劣。

整體而言,這些兒童形象并非兒童的真實描繪,很大程度出自成人對兒童的浪漫想象。迫克屬于早慧的兒童,具有少有的聰明與勇氣,他能夠看透成人世界游戲規(guī)則的虛假,說出成人不能也不敢說出的話來,類似于我們今天所說的“小大人”。他是被美化的兒童,被視為精靈,其他兒童形象則被要簡化,很大程度上不過是符號或工具。海麗娜和赫米婭的童年主要是作為現實的對照而存在的,與真實的童年生活相距甚遠。這些兒童形象折射出莎士比亞時代的兒童觀念,他們處于一種客體地位,缺乏自己的聲音,容易被神化或妖魔化。他們與女性形象一起構成成年男性的他者,都處于被支配的地位,缺乏真正的權利。

二.神童迫克:悲劇內涵與喜劇形式

劇中兒童中,神童迫克的形象塑造得最為豐滿,地位也最為重要。由于愛神在作品中并未正面出現,而迫克亂點鴛鴦譜,他的盲目、淘氣和對青年男女的殺傷力與愛神非常相似,可以視為愛神的化身?!捌瓤耸莻€典型的神話人物;人們認為他首先要對情人之間的沖突負責,因為他在分配愛情汁液時故意犯下錯誤,然后要為他們的和解負責,不僅僅是因為最后他把自己的汁液倒在了該倒的眼睛里,更重要的是,他阻止了拉山德和狄米特律(Demetrius)相互殘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甘愿承受他們的打擊?!盵12]在人們的想象中,將情感混亂的根源歸因為一個不懂事的小孩,一個小精靈,并寄希望于這個小孩來拯救這個混亂的世界,讓他來掃除世界的陰暗,這就是迫克形象產生的原因。實際上,劇中兩對青年男女的戀情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無論是伊吉斯(Egneus)的專橫和忒修斯(Theseus)的無情,還是青年男子的反復無常,都使劇情的發(fā)展走向暴力與死亡,而迫克的出現阻止了這一悲劇的發(fā)生。在匠人們所表演的《皮拉摩斯與提斯柏》(Pyramus and Thisbe)中,戀人雙雙死亡,這暗示讀者也許這才更符合劇情發(fā)展的邏輯?!斑@個原初事件,而迫克給我們一個經過略加刪節(jié)的摹本,從而把它變成了適合女士觀看的奇觀?!盵13]他有愛心,能承擔重任,是一個真正的“神童”,具有悲劇性的內涵。

迫克不僅是劇情的參與者,也是戲劇的評判者,全劇退場時,迫克說:“要是我們這輩影子,有拂了諸位的尊意,就請你們這樣思量,一切便可得到補償;這種種幻景的顯現,不過是夢中的妄念;這一段無聊的情節(jié),真同誕夢一樣無力。先生們,請不要見笑!倘蒙原宥,定當補報。萬一我們幸而免脫這一遭噓噓的指斥,我們決不忘記大恩,迫克生平不會騙人。否則盡管罵我混蛋。我迫克祝大家晚安。再會了!肯賞個臉兒的話,就請拍兩下手,多謝多謝!”[14]這里迫克試圖沖淡劇情的效果,從而掩蓋劇情中透出的青年人爭取愛情自由的激進理念,誠如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1943-)所說:“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的制勝法寶,正是讓他的觀眾忘記他們是在參與一項實際活動?!盵15]從而迫克的形象就顯得更有深度,使他具有藝術家的特質。在威廉·哈茲里特(William Hazlitt,1778-1830)看來,迫克更多的是一個審美的存在,《暴風雨》(The Tempest,1611)中的愛麗兒(Ariel)參與懲罰活動,承擔著某些道德責任,“愛麗兒在空中翱翔,像天使一樣不遺余力地執(zhí)行著自己的使命,迫克則像風中一樣輕薄、閃閃發(fā)光的蜘蛛網一樣飛來飛去,干著各種差事。他是一個最會享受的小紳士,使用古怪有趣的手法制造各種樂趣?!盵16]與愛麗兒相比,迫克要快樂很多,享有更多的精神自由,從而呈現出喜劇色彩。

三.兒童形象成因

劇中的兒童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亞時代的兒童觀念,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們以英國歷史現實中的兒童為基礎。莎士比亞時代兒童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今天的社會要高,不過,夭折率比現在要高很多。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兒童與成人之間依然很難對話,他們往往是被成人所轄制,在英語中,“兒童”通??梢员硎尽捌腿恕啊被蛘摺芭`”。因此,無論是迫克還是其他小仙人都是以仆人的角色出現。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逐漸得到重視,甚至對國家有著支配性的影響:“許多國王年紀輕輕就登上了王位,中世紀的年輕統治者的真實情況尤為引人矚目。例如,在英國,在父親約翰王于1216年去世時,亨利三世只有9歲。理查二世在1377年繼承王位的時候,也只有10歲而已。1422年亨利五世的時候,他的兒子亨利六世甚至只有幾個月大。亨利六世正式加冕時不過7歲?!盵17]在民間,父母往往將自己的孩子很小時候送出去當學徒或侍童。他們往往聰明早慧,天真而又成熟。中世紀晚期以來,天主教控制放松,兒童的生活也變得活潑起來。劇中赫米婭和海麗娜之間的情誼就是在世俗生活中培養(yǎng)起來,反映了從中世紀晚期開始隨著早期現代性的逐步降臨,兒童開始逐步受到尊重而擁有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

其次,他們也是從文學史上演變而來的,與中世紀文學的兒童形象有繼承關系。賽思·勒若(Seth Lerer,1955—)認為“Puck”(迫克)這個詞是從中古英語“pouke”演變而來的,意思是鬼怪或者邪惡的樹怪,“小小的‘pouke的形象貫穿整個中古時期的英語詩歌創(chuàng)作,這些詩歌以描寫凡人智慧或未經雕琢的才智的對句的形式出現?!盵18]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受到文學同輩的影響,《仲夏夜之夢》對婚禮的描寫從精神氣質上與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婚曲》(Epithalamion,1594)相似,“斯賓塞描繪了貓頭鷹的叫聲;他指的是可怕的鬼魂,‘淘氣鬼,(邪惡的精靈‘pouke),像‘迫克(Puck)?!盵19]莎士比亞大概對斯賓塞的作品并不陌生。

最后,更重要的是,劇中的兒童形象是莎士比亞個人氣質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審美追求的體現。莎士比亞本人的孩子氣是公認的,他童年時的家境還算優(yōu)裕,雖然沒有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生活中不乏樂趣,其中重要的一項是演戲和看戲,“如果他的童年確如本書所述,他一定在五朔節(jié)和霍克節(jié)星期二時親身體驗過那些紛雜的快樂;他也會記得萊賽斯特伯爵為了取悅女王安排的層出不窮、五彩繽紛的節(jié)目?!盵20]快樂的童年使莎士比亞樂于表現兒童的戲謔之趣。莎士比亞的戲劇充滿喜劇精神,“喜劇,或者說喜劇性,在莎劇中隨處可見;甚至在《麥克白》和《李爾王》里也臨時安排了愚人的角色?!盵21]《仲夏夜之夢》中充滿了笑聲,“神仙世界,表面看來燃燒著沖突和傷害,實際上不過是個甜美的王國?!盵22]迫克的出現,使成人世界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悲劇情節(jié)頃刻間轉換為喜劇。列位小仙們形象雖然不是特別鮮明,但是各個都很可愛。小仙們的名字本身就很可笑,跟波頓的相處更是充滿了幽默。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力圖擺脫中世紀道德劇的模式,崇尚對人的純真天性的自然表現,莎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逗觀眾取樂。

劇中的兒童形象將神話世界與歷史世界聯結起來,形成一種嶄新的愛情婚姻敘事,產生強烈的陌生化效果,揭示了人類情感的不確定性和人生的虛幻,透出對現實世界和理性的懷疑,讓讀者陷入迷宮之中。這些兒童天真可愛,類似先知,莎士比亞雖未像如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所言:“兒童乃是成人之的父親,”[23]可卻隱約透出此種信息。《老子·十章》云:“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24]《孟子·離婁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西圣賢都強調成人要回歸到兒童的純真狀態(tài)。兒童雖然天真,頭腦卻比成人更清醒,他們的存在給成人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他們的胡言亂語富含哲理,令人回味無窮,從而將整個戲劇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注 釋

[1]韋葦:《世界童話史·緒論》(第三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頁。

[2](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Ⅱ》,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第169頁。本文中的莎劇中文引文均出自該譯作,以下不再詳細注明。

[3]《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93頁。

[4]《莎士比亞全集Ⅱ》,第231頁。

[5]《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68-169頁。

[6]《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76-177頁。

[7]《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88頁。

[8《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61頁。

[9]《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63頁。

[10]《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73頁。

[11]《莎士比亞全集Ⅱ》,第196頁。

[12](法)勒內·基拉爾著:《莎士比亞:欲望之火》,唐建清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348頁。

[13]《莎士比亞:欲望之火》,第355頁。

[14]《莎士比亞全集Ⅱ》,第231頁。

[15](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莎士比亞的自由》,唐建清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121頁。

[16](英)威廉·哈茲里特:《莎士比亞劇戲劇中的人物》,顧鈞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02頁。

[17]《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第70頁。

[18]《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第70頁。

[19](英)哈羅德·F·布魯克斯主編:英文《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解讀叢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5頁。

[20](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俗世威爾——莎士比亞新傳》,辜正坤、邵雪萍、劉昊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5頁。

[21](英)威爾斯編:《莎士比亞研究》(英文版,劍橋文學指南),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04頁,中文譯文為筆者譯出。

[22]《莎士比亞研究》(英文版,劍橋文學指南),第109頁。

[23](英)華茲華斯:《華茲華斯詩選》(英漢對照),楊德豫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第3頁。

[24]《老子》,饒尚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26頁。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學人類學中國范式與中國經驗研究”(項目號:2019J018)成果。

猜你喜歡
莎士比亞神話兒童
東方神話
莎士比亞(素描)
當代人(2022年3期)2022-03-30 01:28:46
向威廉·莎士比亞致敬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話謝幕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14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神話”再現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2:18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選譯30首
巍山| 南岸区| 禹城市| 镇原县| 称多县| 个旧市| 洮南市| 富宁县| 密山市| 巴青县| 即墨市| 郴州市| 民乐县| 彰武县| 慈利县| 巴青县| 娱乐| 讷河市| 卫辉市| 商河县| 乐清市| 霸州市| 抚远县| 正定县| 兴义市| 平远县| 临朐县| 隆尧县| 灵山县| 兴和县| 林甸县| 庄浪县| 海门市| 冕宁县| 宁强县| 肇东市| 万盛区| 都江堰市| 稻城县| 荣昌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