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文學(xué)蹤跡外,當(dāng)你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身邊處處是文化蹤跡。當(dāng)你將人間煙火中被文化浸潤的所思所感展現(xiàn)在紙張上,在文化中行走,總會給人一種感動——溫婉的青衣、東湖的醋、洇染的丹青……當(dāng)這些文化符號里填滿一腔熱愛,唱念坐打間會飛出一雙蝴蝶,攏捻抹挑下會升起一輪明月。當(dāng)傳統(tǒng)文化的這份情韻,在你的筆下悄然綻放,那一定是一朵極美的花。
◆去大院里轉(zhuǎn)一轉(zhuǎn)
@清? 揚
看古建筑,來山西就對了。晉中的大院有很多,我去過的有祁縣的喬家大院,榆次的常家莊園,靈石的王家大院。其中,喬家大院相對較小,但名氣最大,常家莊園和王家大院都是恢宏的建筑群,我去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有新的震撼。大院占地很大,逛一次大院,走馬觀花尚且看不完,更不要說仔細觀賞大院里的各種磚雕、木雕、石雕、牌匾了。這些雕刻和牌匾上的圖畫、字,內(nèi)容豐富,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有的這些,都在站在大院城墻上遠眺時,化作了心底最深的贊嘆。
與晉中的大院不同,晉東南保存有很多古堡,比如我的家鄉(xiāng)晉城最有名的是皇城相府,還有郭峪古堡、砥洎城、湘峪古堡、李府大院等等。這些古堡大都是戰(zhàn)亂時人們?yōu)楸艿溞藿ǖ姆烙越ㄖ?,但?guī)模之大令人震撼。當(dāng)我懷著敬仰的心情,穿過郭峪古堡下的地道時,心中想著的一直是這片土地上人民勇敢團結(jié)和保衛(wèi)家園的智慧。
往北,在山西北部的蒼茫大地上,默默佇立著的是晉北的軍堡。在明朝著名的“九邊”軍鎮(zhèn)防御系統(tǒng)中,晉北軍堡群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曾見證了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最為激烈的戰(zhàn)爭往事,被人稱為“世界級的軍事遺址景觀群”“中國最有血性的古代軍堡建筑群”。站在這里,蒼茫、崢嶸、鐵血、忠義……這些詞會一一蹦到你的腦海里。
表里山河的山西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寶藏,身為山西人,我真希望能一點點去走走轉(zhuǎn)轉(zhuǎn),一點點去了解感受。
◆不得不說的晉商文化
@肖? 堯
如果你有幸來山西旅行,大院、票號、街道、鋪面……這些詞匯一定時不時在腦海中浮現(xiàn)。其實,這些詞總結(jié)起來就是一種文化——晉商文化。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即使在省城太原的大街小巷轉(zhuǎn)悠,在隨處可見的小景點里走走,晉商文化的元素都會時時冒泡,一遍遍提醒我,是的,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曾走過篳路藍縷、不斷奮進、勇于創(chuàng)新、敢為先人的晉商群,他們是山西曾經(jīng)的輝煌,也是當(dāng)下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種力量源泉。
認(rèn)識晉商文化,卻在別處。那一年去福建武夷山參觀,方知曉,當(dāng)年晉商就是從武夷山販賣茶葉,運到遙遠的俄國恰克圖。這一路,何其漫長,何其艱險!荒涼的大漠,酷冷的俄國……風(fēng)霜雨雪,這像拍電影才會展示的人物經(jīng)歷,我們的前輩甚至經(jīng)歷得比電影中更漫長,更兇險。這還只是晉商精神的一個小切面。
如果你要了解全部的晉商文化,“民俗博物館”“晉商文化博物館”“中國第一儒商舊居”“晉商博物院”……到山西的這些景區(qū)走一走,捋一捋,立體又現(xiàn)代的晉商文化內(nèi)涵,會被拼湊得越來越明晰。
這是三晉大地不得不說的文化,也是不斷綿延生長的三晉發(fā)展路程中的精神指引。
◆追尋古城太原
@寒? 云
我居住在太原的北城,也是太原的老城區(qū)。我喜歡北城這種緩慢、悠閑的氛圍。
我曾專門去省圖書館查閱太原志及太原歷史圖冊,搞清楚了太原城歷代城址變遷,各城門名稱變化和位置所在。
明清時太原城范圍很小。因為戰(zhàn)爭以及建設(shè)的原因,太原城墻及城門基本已毀掉,只剩俗稱小北門的“拱極門”城樓還在,還有一截城墻。但名字留了下來,水西門、旱西門和大北門、大南門、小北門、小東門,而大南門的正式名字——迎澤門則成了太原最主要街道——迎澤大街的名稱。與迎澤門并立于迎澤大街的,是承恩門,在解放太原的時候被轟塌,新中國成立后改為五一廣場,成為幾代太原人的記憶。2020年太原市對五一廣場進行改造,復(fù)建了承恩門,但取了辛亥革命后命名的首義門的名字。
太原城內(nèi)頗有歷史與香火的崇善寺、太原文廟,目前已成為太原民俗博物館,院內(nèi)還堆有許多全省各地搜集的門、碑、石墩等古物;純陽宮,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的修煉之地,目前是太原藝術(shù)博物館,在首義門西側(cè),小巧而精致,頗有看點。柳巷不是煙花柳巷的柳巷,是當(dāng)年明軍入城,插柳為約,后名為柳巷。柳巷之中有文瀛公園,是太原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就在《新作文》樓下,與柳巷一靜一動,相映成趣。柳巷中段還有鐘樓街,是北城頗具時尚與活力的商業(yè)街。柳巷再往北,就是西肖墻、上肖墻,是明代晉王府的王府院墻。肖墻本為蕭墻,就是“禍起蕭墻”那個“蕭墻”。督軍府,是明清山西巡撫所在地,民國時是山西督軍閻錫山辦公處,新中國成立后為山西省政府所在地,后政府遷出,成立晉商博物院。還有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趙樹理故居……此外,還有柴市巷、棉花巷、鐵匠巷、羊市街、緝虎營等,都記錄著太原的歷史。
古跡中藏著文化、藏著歷史,往往能讓人思接千載。探尋你身邊的文化蹤跡,即便它們只剩一個名字,那里也往往藏著一段古人生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