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筆名清靈夢,昆明市晉寧區(qū)晉城第七小學教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云南省作協會員,晉寧區(qū)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發(fā)表于《星星》《滇池》《邊疆文學》《大家》等刊物,有作品入選《青年詩歌年鑒》《不屈的民族》等選本,出版有個人詩集《在水一方》。
當我緩慢地進入一片荒野
我最想先知道它們的名字
是來自哪一座山,哪一條河
哪一塊石頭,哪一棵樹
或者沒任何關聯
它們就是這樣存在的
就像我經常遇到老鄉(xiāng)一樣
聽口音,問地名
清水鎮(zhèn)與月亮田
中間隔著滿坡杜鵑
格勒方向,拖布卡,湯丹,舍塊
阿旺,姑海,波卡……
棱角堅硬的異域名
中途也能卸下盔甲
衍生出有廟宇有水流的村莊
魚在沒有墻壁的泥潭里幸免饑餓
像,秋那桶
治愈著不能前往的月光
某種遙遠的距離
仿佛貫穿著所有目的地
要么是聲音,要么是形體
用瓦罐插花的女人
被光短暫遺忘的瓦罐
清空了去年夏天的雨水
給它重新插滿油菜花
那時,金黃的事物融化為低音的弦
瓦窯里,草木的火焰伸向天空
泥壞通紅,巖石破裂
瓦匠設想的碎片
在黎明得到贊美
火夫漆黑的手指粗魯地關閉窯門
熄火七天
一個常年抱著石頭和瓦罐的人
他的粗野就是他不自覺的溫柔
用瓦罐插花的女人
好像想起了什么
黃昏束縛著另一種聲音
我與文學相遇純屬偶然,如果要追溯到更早的時間,應該是我讀初中的時候。再后來讀大學,如愿以償地加入文學社,開始了我對文學的狂熱之旅。詩歌就這樣出乎意料地給我?guī)硇碌纳罘绞揭约爸T多的驚喜,它讓我在屬于自己的角落里表達出真實的自我個體,安心地流露喜怒哀樂,它是我生命的特殊驛站。
我一直認為俯下身子,打開內心,懷有悲憫之情才能離詩歌的真諦更近。通過長年累月地奔走,與大地、天空、萬物融合在一起。真正的詩人不應該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隱者,而應該是懷著一顆柔軟心靈的生活參與者和感知者。
詩歌漸漸地成了我與心靈秘密交流的符號。如果非要給詩歌一個限定的環(huán)境,那我覺得詩歌更適合生長在安靜、純潔的土壤里,它與世俗、功利無關,它不屬于集體所有,而是自我內心的孤獨告白??梢允恰靶撵`書”“懺悔錄”“日記體”“寂寞令”等等。皆可以與世間萬物對話,與自己對話。詩歌即生活,生活即詩歌。
如今的社會正處于快節(jié)奏的狀態(tài),它已經讓很多人的內心失去獨有的空間,他們計較得失,誠惶誠恐。我唯一比他們幸福的是,有自己的“田地”,能春耕秋收,安靜地享受整個過程,慢慢地我習慣并喜歡上了這份孤獨。如同生命,繁花過后,又是另一個起點。我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苦難,每一次相逢,每一次訣別,每一朵云,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更感恩有詩歌相伴的每一個朝夕。
夜深了,合上書本,靜聽風吟。
——清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