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在我關于兒童的研究中,18歲是一個重要的年齡節(jié)點。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看,18歲是一個人兒童期的結束;從法制的角度看,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界定的兒童,也是指18歲以下的所有人。因此,開展兒童研究不能不關注18歲。可是,我們對18歲的學生又有多少了解呢?可以說很少很少,甚至還帶有不少偏見。
18歲的孩子大多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充滿著對未來人生各種各樣的憧憬,身上洋溢著激情、浪漫等多種特質,做事不可避免地會因為沖動而不著邊際,情緒也會因一時挫折而變得脆弱……不過,無論是哪種情態(tài),18歲總是美好的,總是向上向善的,總值得回憶和歌頌。所以,我也常常會想起一些所聽到的有關18歲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fā)生在東北師大附中的大帥老師身上。大帥老師曾在東北師大附中就讀,高中畢業(yè)十年后又回到母校任教。在此期間,有兩張“三好學生”證書真實記錄著他中學時代的結束和教師生涯的開始。第一張“三好學生”證書是由大帥老師的同學給他制作、頒發(fā)的。那是2007年,大帥還在讀高三,正是18歲的好時光。那天,他與班里另一名學生以相同的票數(shù)當選“三好學生”,但由于名額限制,他選擇了退出,禮讓同學。但是同學們認為他的確優(yōu)秀,完全有理由當“三好學生”,同時也被他的謙讓所感動,于是就為他手繪了一張榮譽證書,落款處的頒發(fā)單位署名“東北師大附中高三(五)班”,并加蓋了自制的印章。大帥非常感動,一直珍藏著這張證書。后來,班主任老師又向學校爭取了一份證書,并同大帥商量,畢業(yè)時由自己替他保管這份手繪證書,用來紀念這個團結而充滿友愛的班集體。十年后,班主任又親手把這張手繪證書還給了他。大帥老師說,這張手繪證書讓他深深記住了什么叫班集體、什么是真正的友誼,也讓他在走上教師崗位時記住了三個字:愛學生。
大帥老師的故事一直在我內(nèi)心翻騰,我的激動絕不亞于當年的大帥同學;這個故事對我所產(chǎn)生的鼓舞,同樣不亞于今天的大帥老師。我想起“百歲少年”、著名翻譯家許淵沖說過的一句話:始終站在美這邊。大帥老師的故事是美的:大帥的謙讓之美、同學的友愛之美、班主任的成全之美……站在美的一邊,就是站在美德一邊,站在友誼一邊,站在正確價值觀一邊。
我聽到的有關18歲的另一個故事,發(fā)生在一位省教育廳老廳長兒子的高中時期。他講出這一故事時,當年的同學都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并且有了不錯的工作業(yè)績。當時,他們班里的一位同學成績十分優(yōu)秀,盡管如此,家長還一定要讓他每次都考班上的第一名。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壓得這位同學感到緊張、焦慮,影響了身體,也影響了心理。于是同學們聚在一起,瞞著這位同學找到一條“妙計”:在關鍵考試中,大家故意考差點,壓低自己的成績,以便讓這位同學的成績占據(jù)第一的位置。在畢業(yè)后的一次同學聚餐時,大家終于說出了當年的秘密?!皺n案”解密了,大家歡笑起來。而那獲得“第一”的同學也在歡笑中多了一份感恩,多了一份深深的思考。
上面兩個有關18歲的故事令人意想不到,卻又那么真實。這故事中蘊含的是智慧嗎?當然是,因為智慧是不張揚的,總是藏在悄悄之中、默默之中,一如莊子所言“大知閑閑”。閑者,空也;空者,無限大也;閑閑,坦然、淡然也。僅僅是智慧嗎?當然不是,智慧的靈魂是道德、是博愛、是信任、是無私的付出,不求認可,更不求回報。僅僅是道德嗎?也不是。究竟是什么呢?是美的心靈,純潔、純真、純粹。是的,他們也始終站在美的一邊。
許淵沖曾在18歲時用英文譯過一首新詩,是林徽因為了悼念徐志摩而寫的《別丟掉》:“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你仍要保存著那真!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光,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18歲的熱情,18歲的燈光與星,18歲的真,18歲的青春之夢,18歲的美。這一切都不能丟掉,要銘記在心。
學生之間有著多少故事,我們不可能都知道,因為我們無法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世界,更無法走進他們的心靈。我們只有相信學生,無條件的;依靠學生,沒有任何理由的;站在美的一邊,永遠的。唯有如此,所謂教育研究才會從善端出發(fā),也才會落在美的一邊。當研究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學生才是美的,生根、鑄魂、益智、潤心,這一教育的目標與本質才會真正實現(xiàn)。
(編輯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