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兒子3歲時我跟他爸離婚,現(xiàn)在他12歲了我還是一個人。一個人帶孩子很苦,但兒子不上進,沒臉沒皮。沒考好從不難過,嬉笑著說下次考好就行;我罵他,他不生氣,還讓我別動了肝火。我都快抑郁了,他怎么這樣?
A:去分析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從問題中跳出來,聊聊關(guān)于“系統(tǒng)教育”這個話題。
何為“系統(tǒng)教育”?就是說,我們不能僅盯著孩子一個人去教育,還要去看他背后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也就是影響到孩子的整個周邊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人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父母。
離婚家庭,為什么教育孩子比較難?因為我們總認為離家的那一方是缺位的。但缺位絕不意味著沒有,更不意味著這個人的影響可以忽略。這一方的影響力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存在,表現(xiàn)出來的路徑就是通過家中這個承受者:孩子。
在家庭這個系統(tǒng)中,沒有人可以被排除。媽媽可以去思考,離婚后爸爸在起著何種作用?這么多年來是否一直影響著孩子?帶孩子的一方要學會和系統(tǒng)中的其他人,一起承擔各自角色的職責,要共同承擔,而非人為地刻意獨自撫養(yǎng)。記住,這樣的獨自不是偉大,而是在埋下隱患。
母親還要反思自己:9年了,自己是如何影響孩子的?自己的工作、情感等方面是否正常?是帶著何種心態(tài)看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的?是傳統(tǒng)的那種認為自己在付出、在犧牲,壓抑著悲憤和委屈,還是焦慮和樂觀并存,自我和孩子這兩條線同時向前的狀態(tài)?
孩子的一切表現(xiàn)都不會是沒來由的,要相信孩子都是美好的。帶孩子的一方要努力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把孩子的表現(xiàn)視為善意,安頓好自己的一切。當媽媽不再抑郁時,孩子自然也會回歸到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