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是臨床中常用的一種給藥治療方法,靜脈輸液外滲腫脹是靜脈輸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其是由于各類因素導致藥物不同程度的滲透到穿刺部位血管周圍的組織中,導致軟組織腫脹、疼痛,嚴重時可導致軟組織壞死,甚至是造成功能障礙。因此臨床中要重視對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和處理工作,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在患者靜脈輸液前,可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播放多媒體視頻等形式,對嬰幼兒、老年、血管條件較差者進行健康知識訓教。告知患者及陪護家屬不要隨意調節(jié)輸液的速度,叮囑患者不要隨意翻身或移動輸液的肢體,避免造成注射器損傷血管。向陪護人員講解輸液外滲的先兆癥狀,叮囑患者及陪護者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要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進行處理。
穿刺時要根據(jù)患者的治療需要和靜脈條件,選擇適宜的靜脈進行穿刺,盡可能避開血管條件較差、關節(jié)部位的靜脈。對于重癥患者、老年患者、嬰幼兒等特殊且需要多次靜脈注射治療的患者,可給予其留置針,避免頻繁穿刺或活動損傷血管。
注射室護理人員要熟悉各類藥物的特點、應用濃度、禁忌癥、配伍禁忌等問題,熟練掌握穿刺技能。如患者治療采用的是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應先試用生理鹽水來建立靜脈通路,待穿刺成功后再輸注藥物。在給藥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管患者的給藥速度。
在輸液完畢拔針時,護理人員要動作輕柔迅速,拔針后采用棉簽輕輕按壓穿刺點,直至不出血。按壓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按揉和用力過猛。
如患者治療用藥為普通溶液,其對血管的刺激一般較小,這種情況如發(fā)生藥物外滲,可先采用熱毛巾進行局部熱敷。如患者輸注的是血管活性藥物,其在發(fā)生外滲腫脹后,患者多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紅腫,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更換輸液血管重新穿刺,避免發(fā)生意外。
當靜脈注射的藥物刺激性較大時,患者可將穿刺側的肢體適當抬高,再利用硫酸鎂(50%濃度)或者是95%的酒精進行局部濕敷,同時配合利尿來促進局部的封閉。
由于化療藥物較為特殊,出現(xiàn)外滲情況極易導致皮膚局部腫脹,嚴重時還可能會引起機體組織壞死。因此一旦發(fā)生這類的輸液外滲腫脹問題時要立即停藥,及時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皮下注射,用于稀釋化療藥物的濃度,同時在局部使用冰袋冷敷。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蓮都區(qū)人民醫(yī)院 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