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不同的時代, 人的際遇不同,命運也隨之改變。
集體食堂不辦了,人民公社這條路還得走。從體制上說,人民公社,就是縣以下設立公社。公社之下設大隊,大隊之下設生產隊。生產隊是最基礎的生產單位。隊里的活計, 都由隊長分派。每個成年人出工干活, 一天計 10—12 分工分;老年人和年紀小一點的,工分就要少一些。每個生產隊有一名會計記工分。各家所得工分,作為分糧、分紅的依據(jù)。每年大小春糧食收上場后,根據(jù)收獲情況,除掉上繳公糧、余糧、種糧、集體備用糧外,按生產隊總人口平均分配。分紅則每年年底進行,按公分來計算。每年的分紅水平,大致就是每 12?分工分二角錢左右。分紅少的年景,我家可以分得一百塊左右, 多時,也不到二百元。每個家庭,主要靠著這樣的分紅,來支撐全年的花銷??梢韵胍姡?父母那一代人,在用錢的問題上,是非得咬緊牙關不可的。所以,老人們常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一分錢掰作兩分用”。這話放在今天的人身上,是沒有人會相信的。然而,在那個特殊年代,說的卻又一點都不假。我的父母就是這樣花錢的,而且還形成了習慣, 終身難改。
按理說,社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兒女們也早已成家立業(yè)。一天天老去的父母,也該安度晚年了。然而,對于在土地上刨食了一輩子的人,他們對土地的感情,早已深深地融入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勞動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生命常態(tài)。要讓他們離開土地,停止勞作,那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命。我因工作在縣城,家就安在了縣城。我每每請父母到縣城來住上幾天,他們一次也沒有答應過。每到節(jié)假日或雙休,我就買一些食品什么的, 帶上妻子兒女回去看望他們。平日里也利用晚飯后的時間回去看看。若是一段時間不回去,他們必定就要到城里來一趟,說是來趕街買東西,順便來歇下腳、喝點水。其實, 我心里清楚,他們就是專程來看望我們的, 買東西, 只是一個借口。在他們的生活中, 花錢是非常認真的事。我知道,他們這樣對待金錢,既不是吝嗇,也不是沒有錢,而是長期艱苦生活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正是這種習慣,讓他們每到需要花錢時,都要在手中捏了又捏,捂了又捂。就連生了病,都要到實在挨不過去了,才到村醫(yī)務室開幾片藥,打一兩針小針水,就敷衍過去了。若是我們知道了,就一定得帶他們到城里來看,他們總是說城里看病錢太貴。他們說的買東西,充其量就是買點鹽巴、味精之類。就算這些東西,也只有到了非買不可的時候,才去大龍口集市買一點點。他們哪會專程來城里買? 不過,這倒也好。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會留下來跟我們一起吃頓飯, 講講話。然而, 飯后,就必然要忙著回去,無論如何也留不住。每次來,母親都要背來一背簍新鮮蔬菜或是平日里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每當我看到她那瘦小孱弱且又病魔糾纏的身軀上負載著這么一大簍物品,我心里就不是個滋味。
就一般人而言,人進入青少年階段后, 要記住一些事并不難,但要在記憶中銘刻下幼小時的一些經(jīng)歷,確實非常困難的。而我則是相反。成長以后經(jīng)歷的許多事,都如過眼云煙,早已消散殆盡了。而發(fā)生在早年的一些事,卻記憶深刻。
除了上好數(shù)學課,我還喜歡文史班的一些課程。我利用空余時間,通過文史班好友的幫助,向他們班的老師學習文史知識和寫作知識。有一位姓楊的老師,對我?guī)椭艽蟆?/p>
多年從事教育工作,讓我對學校產生了難舍之情。在離開教學生活的時候,我確實有些戀戀不舍。說實話,從仁和中學到大龍口中學, 十二年間, 我都與學生朝夕相處, 無論是積極上進的,或是不求上進的,我都對他們傾住了一份心血。在日常教學生活中, 我與學生們教學相長。在教授他們知識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提升自己和豐富著自己。這就使我對教書生活多了一份感情。尤其是在大龍口中學的那些時光,最令我懷念。那時候,老師除了上課,吃住都在學校,教學任務重,工作緊張,生活艱苦,但工作氛圍、學習氛圍和生活氛圍都很好。工作上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各自都在下功夫,又都在互相較勁。課余生活,大家又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學校還組織開展一些文藝活動,編排一些生動活潑的文藝節(jié)目,通過校園文藝晚會來展示個人的才藝,既發(fā)揮了各自的優(yōu)勢, 又豐富了校園生活,融洽了人際關系,使整個校園充滿了活力。有時,學校的文藝晚會, 還到大龍口的一個禮堂公演,受到社會好評。在教書生涯中,我也遇到了眾多讓我難忘的學生。他們不嫌我教得不好,反而還有許多學生喜歡我的課。他們和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許多年后, 一些學生,見著面,我連他們的姓名都想不起來了,而他們卻還能認出我來。一些學生, 到現(xiàn)在已是時隔三十多年,他們仍然還在跟我有聯(lián)系。特別是我退休后這些年,他們時不時到家中看望我,有同學聚會,也都忘不了我這個老朽。這對我來說,真是一種心靈的慰籍。
自從進入行政行業(yè),我先后有了縣委辦、縣人事勞動局、縣人大機關的工作經(jīng)歷。這就使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