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讀者桃之夭夭留言說:“再哭!再哭狼來了!”“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不好好吃飯,就帶你去醫(yī)院打針!”……很多時候,當我們和孩子好好說話時他們偏偏不聽,非得用“恐嚇”的方法才有用。請問醫(yī)學專家們怎么看待“恐嚇式教育”呢?
父母之所以用恐嚇式教育,是認為好好說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只有恐嚇孩子才能起作用。家長不知道的是,“恐嚇式教育”取得的只是暫時性“勝利”,卻把孩子的安全感給帶走了。孩子會變得小心翼翼,時間久了還會變得壓抑、焦慮和自卑。其負面影響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深刻,影響孩子的一生。
“恐嚇式教育”可導致親子情感的疏離。孩子會質(zhì)疑父母的權威,產(chǎn)生叛逆心理,對事物有不良的誤解和偏見,產(chǎn)生恐懼和焦慮,泯滅好奇心,等。生理上,恐懼需要消耗人體更多的腎上腺素,當腎上腺素不夠時,人體的多巴胺會轉化成腎上腺素;而多巴胺是增加人快樂感的物質(zhì),久之會增加緊張、焦慮和抑郁。所以,父母請不要再恐嚇孩子了。
孩子不聽話時怎么辦呢?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分析原因,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坦誠相待。
第二,不要直接攻擊孩子本身,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要給孩子一些理解、尊重、信任和耐心,多鼓勵。信任孩子,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讓孩子更樂于聽取父母給予的意見。
第三,正面與積極行為反饋,給孩子制定規(guī)則。規(guī)定好的事情就按規(guī)定辦,不能出爾反爾,讓孩子懂得規(guī)矩的重要性。
第四,適當?shù)刈尯⒆芋w會不遵守規(guī)則的后果。其實孩子的調(diào)皮淘氣多半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父母保證其安全就可,不必過多禁止。有意識地向孩子灌輸安全意識和保護意識,從一些細節(jié)人手告訴孩子安全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康復中心 副主任技師 劉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