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依
2015年以來,我國的動畫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大眾的視野,期間出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的劇作,如《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隨著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國產動畫電影的出現(xiàn),國民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崛起的希望。2020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以現(xiàn)世的眼光重述了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平定戰(zhàn)亂封神的傳說,收獲了很高的票房,也引起了些許爭議。文章借助結構主義理論中 “行動元模式”和“符號學矩陣”的理論,通過分析《姜子牙》影視文本的表層、深層結構,探討故事的敘事結構和人物關系,從而進一步的探索故事背后豐厚的主題意蘊和思想內涵。
上世紀五十年代,結構主義浪潮席卷西方學術界,學者們開始把目光深入到文學作品內部,挖掘“敘事”文本的內部結構和規(guī)律,這樣的批評理論被稱之為“敘事學”。結構主義敘事學多得益于俄國學者普羅普,他提出了“功能”說。格雷馬斯發(fā)展了普羅普等敘事學的模式,將文本分析分為兩個層次,即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提出一種結構的單位“行動元”。“‘行動元’包括主體和客體、施動者和受動者、助手和對手六種,它們形成三對語義形態(tài)的‘二元對立’”,如圖所示:
圖1 格雷馬斯行動元關系圖
具體分析三對二元對立的行動元如是(1)主體和客體:主體為敘事中的主人公,客體為主體的愿望。(2)發(fā)送者和接收者:發(fā)送者為引發(fā)主體尋找愿望的力量,接受者為主體行動的接收者或受惠者。(3)輔助者和反對者:輔助者為在于提供幫助,或促成愿望的實現(xiàn),反對者為則相反,為制造障礙,或阻礙愿望的實現(xiàn)。“它們在具體事件中構成了兩個軸系,一個是以主體欲望中的客體為中心,另一軸系以主體欲望反映于助手和對手關系為模型,由此形成一個基本的圖式”,根據(jù)這基本圖式可用于分析敘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事物存在之間的關系。
格雷馬斯還發(fā)現(xiàn)將普羅普提出的31項敘事功能安放在一起,“會形成基于二元對立原則的語義方陣”,并以此推導出一個以二元對立的形式發(fā)生出來并不斷向周圍輻射形成意義的連續(xù)統(tǒng)的 “符號學矩陣”的概念。即設一項為S1,它的對立一方為S2,第三項為-S1,第四項為-S2。其中-S1項與S1項矛盾但不對立;-S2項與S2項矛盾但不對立。通過行動元和“符號學矩陣”的分析,可以探討影視文本《姜子牙》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
影片《姜子牙》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可以用3組行動元范疇對立關系來概括。通過運用格雷馬斯的“行動元模型”,“整個模型以主體所追求的愿望對象(客體)為軸;作為交際的內容(客體),愿望對象位于信息發(fā)出者和接收者之間,而主體的愿望則投射于輔助者和反對者”,可以進一步分析影片《姜子牙》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背后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更好地理解《姜子牙》的主題與思想意蘊。
影片主要講述了姜子牙平戰(zhàn)亂斬九尾狐救小九,困擾于“要不要舍一人而救蒼生”之問,在知悉真相后,斬斷三界的宿命鎖,讓人間、妖界恢復一片寧靜。以上姜子牙的行為都是為了遵從其內心“眾生平等”的觀念。因此,影片的客體是“眾生平等”。
師尊派姜子牙平定戰(zhàn)亂誅殺九尾狐,向姜子牙拋出了“神,不要舍一人而救蒼生”的叩問,因而,發(fā)出者為師尊。姜子牙多次拯救小九,并讓困在歸墟的人、妖重生輪回,脫離靜虛宮的控制。因而,以小九、九尾狐為代表的人類、妖界為接收者。
姜子牙在平定戰(zhàn)亂、被流放北海、拯救小九時,四不像陪伴姜子牙身側不離不棄。申公豹在姜子牙被流放北海時,私下北海照顧并監(jiān)視他,在發(fā)現(xiàn)師尊的陰謀后則幫助姜子牙。因而,四不像、申公豹為主人公姜子牙的輔助者。九尾狐魅惑紂王擾亂人間,表面上,九尾狐為姜子牙的反對者。實際上,師尊為一統(tǒng)三界與九尾狐協(xié)議,并對小九、狐妖、怨靈等趕盡殺絕,這與姜子牙的愿望相違。因此,影片真正的反對者是師尊。
圖2 《姜子牙》施動關系結構圖
通過對《姜子牙》行動元模式的建構,可以看出影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情節(jié)的復雜性?!督友馈钒选白鳛樯瘢灰嵋蝗硕壬n生”,即要不要救小九放在了敘事的主位,圍繞救小九的元神、送小九去幽都山找阿父、去歸墟“重生輪回”、解開宿命鎖等情節(jié)展開。而在九尾狐道出師尊的陰謀,師尊為自我的陰暗面充分暴露。正是在此進程中,姜子牙對“蒼生”、“妖”、“神”的理解逐漸深刻,體悟出“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縱、不可不救”,解開了小九與九尾狐、人類與狐妖、昆侖與人、妖界命運的鎖鏈,由此闡述了“眾生平等”、“愿天下再無不公”的理想。
運用格雷馬斯“符號學矩陣”,可以進一步的分析影片《姜子牙》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通過上文對《姜子牙》的表層文本的分析可得出在影片中,四個元素的二元對立關系構成了其敘事結構。姜子牙為主人公,為S1;與其絕對對立的為當局所建立的秩序,為S2;師尊為當局秩序的支持者,是后期姜子牙行動的反對者,為-S1;以小九、九尾狐為代表的人類、妖界為-S2。綜上所述,《姜子牙》的語義方陣由圖4表示:
圖3 《姜子牙》的語義方陣
從圖3的語義方陣可以看出,影片中主要對立為姜子牙與當局所建立的秩序,當局秩序忽視個體的生存價值與意義,為了整體的利益而戕害無辜的人、妖、神,由此建立了一系列賞罰制度。個體服從于命令即可得到當局的肯定與提拔,姜子牙平定戰(zhàn)亂被封為“萬神之長”一事即可印證。相反,當個體對統(tǒng)治制度提出質疑時,被貶或者被殺就成為一種必然。九尾狐被騙,姜子牙被流放北海、被囚于引渡城,個體的價值在秩序面前蕩然無存。為了維護當局的統(tǒng)治秩序,神建立了以天梯相連的北海、人間、神界的升貶通道。另外一組對立是以小九、九尾狐為代表的人類、妖界與師尊之間的對立,這在影片中有著最為直接的表現(xiàn)。師尊與九尾狐密謀,將九尾狐與小九、妖界與人類連上同生同死的宿命鎖,卻在九尾狐完成協(xié)議后,欲將九尾狐滅口。在宿命鎖的作用下,姜子牙在戰(zhàn)場上每殺死一只狐妖即有一個與其相連的人類死亡。人類、狐妖的生命在師尊眼里根本不值一提。這二組對立實際上是“有情”與“無情”對立,以中軸線為界,可以劃分為A、B兩個對立的世界。姜子牙以小九、九尾狐為代表人類、妖界屬于“有情”世界A。姜子牙心懷蒼生,即使是殘忍貪婪的捕狐者,姜子牙也甘愿把沙漠里珍貴的最后幾滴水相讓。小九渴望尋找有著阿父的幽都山,在自己饑不果腹時,仍將餅轉送給更為孱弱的孩童,可見其對人類的善意。九尾狐即使濫殺無辜,但對狐子狐孫仍有著難以磨滅的情感,拼死把他們從歸墟里解救出來。無不例外,他們身上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而以當局的秩序與師尊從屬于世界B,這個世界是“無情”主導的世界。當局建立了嚴苛的懲戒、賞罰制度來維護其專制統(tǒng)治,從而實現(xiàn)對人類、妖界的壓迫。秩序的維持還需要監(jiān)督執(zhí)行人員,即產生了以師尊為代表的當權者,他們?yōu)榱搜永m(xù)統(tǒng)治不斷地物色繼承者,并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當局的秩序進行質疑。當局的秩序是麻木不仁、不容置疑且無情的。而以師尊為代表的秩序的追隨者,則被權力遮蔽了雙眼,視蒼生為螻蟻,是有權而無人性的存在。由此可知,《姜子牙》的深層結構就是A、B兩個世界的對立,是無情的壓迫者與弱勢有情的被壓迫者之間的二元對立。
這二元對立是無法調節(jié),B世界壓迫A世界得以存在,是封建君權與百姓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師尊們被權力所異化,有著與之從屬的價值觀念。權力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放棄人性、放棄對個人的悲憫。人性對在位者而言,是懦弱,是束縛,會影響在位者的判斷與抉擇。在位者只有做到無情無性,才能使當局的秩序經久不衰。因此A世界要想改變受壓迫的局面,只有推翻B世界的統(tǒng)治,推翻他們所建立的運行機制。封神榜,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封神”之名來維持秩序。平定三界大亂中的功臣可被封為神仙,由此吸引了一大批貪戀權力之人,他們都是當局秩序的追隨者與繼承者?!皺嗔κ侵柑囟ǖ闹黧w(包括個人、組織和國家)在其職責范圍內擁有的對社會或他人的強制力量和支配力量?!庇捌袚碛袡嗔?,意味著超脫自然生存法則對自我的束縛,享受眾生的膜拜,更為重要的是擁有處置三界之中任何人、妖、神命運的權利,即師尊所說的“這是我對蒼生最好的安排”的處置權,這權力尤為誘人。實際上,這種“封神”隱喻“官本位”思想藏于中國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已化為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根深蒂固于每一個人的心里。追求權力成為當時社會的人之本能,權力扭曲了人性,成為一種不自覺的枷鎖,造成了人的異化。馬克思認為,“異化是物對人的統(tǒng)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tǒng)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tǒng)治,……,幾乎所有對權力、功名、金錢、美色的崇拜與渴求,最后都歸結于'物 '對人的異化?!睅熥鸨恢\求權力的意識迷了心竅,為了獲得權力一統(tǒng)三界,不惜欺騙姜子牙、九尾狐乃至蒼生,被權力操控進而被其異化,因此師尊喪失了人性,喪失了作為“真正的神”該擁有的對萬物的悲憫,為了一統(tǒng)三界,不惜棄蒼生于不顧,權力對其的異化達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師尊并不是特殊的個體,而是在歷史長河里成千上萬的追求權力形象的縮影,他們自愿淪為當局秩序的幫兇、甘之如飴,只不過更多的人只能成為權力的犧牲品,在當權者站穩(wěn)腳跟后被權力遺棄。影片一開始,姜子牙被封為“眾神之長”即是迎合了當局平定戰(zhàn)亂的需求,他接受“眾神之長”的稱號可見在其無意識里已被權力滲透。從解救無辜元神小九到拯救蒼生這過程中,姜子牙看清了建立在壓榨民眾基礎上的權力的丑陋面孔,切身體會到民眾被權力傾軋的慘痛正如四不像的消亡、小九的悲慘經歷等等,這些是和姜子牙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情感的鮮活個體,不是空泛的“蒼生”能指,而是站在姜子牙面前活生生的生命。姜子牙一直被“要不要舍一人而救蒼生”的追問所困擾,同時對權力階層的質疑也如影隨形,漸漸地內心對“神”、“眾生”、“秩序”相關定義的懷疑的種子已悄然滋長,無辜個體的消亡在姜子牙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振動,他逐漸領會到在當局的秩序下,接受“萬神之長”的稱號就意味著還有無數(shù)被權力擠壓到失去生存空間的無辜群眾。作為師尊繼承者姜子牙在九尾狐撕開師尊面目的那一刻,即反叛了曾許他無限榮譽的當局秩序,孤注一擲地選擇了眾生,舉起了抗爭的打神鞭,摧毀了宿命鎖,所有的權力以及所有被權力扭曲的靈魂在那頃刻間消失殆盡。姜子牙異于以往淺嘗輒止的反抗者,他洞識了權力背后的渣滓,在可能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繼承者時依然決定反抗。姜子牙重拾了不摻雜統(tǒng)治意味、憐憫眾生的神性,發(fā)出了反抗的最高聲,毋庸置疑姜子牙是張揚著人性光輝的神的背叛者??蓢@的是宿命鎖的斷裂并不意味著當局秩序徹底消亡,宿命鎖只是當局秩序的表層組成部分,人間、妖界恢復其樂融融景象也只是一時春景。只要這個秩序沒有徹底地打破,沒有建立尊重個體生命價值的“有情”的世界,個性仍將被群體主義所淹沒,師尊為首的幽靈們還會卷土重來,再次懸于人間、妖界之上。
通過上述的意義矩陣,可以清晰地把握《姜子牙》的深層敘事結構,以姜子牙、遭受迫害的小九、九尾狐為代表的世間和師尊為代表的當局秩序之間的主要矛盾來展開敘事,探討了人、神、妖的主體定義,揭露了當局秩序對下層的壓迫和對個體的異化,個體價值被群體主義吞噬,個體覺醒后對天地秩序的對抗。
影片《姜子牙》有著雙線的敘事結構,運用結構主義理論中格雷馬斯的“行動元模型”和“符號學矩陣”將其抽絲剝繭,厘清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進一步的掌握神話故事背后的深層意蘊,有助于以現(xiàn)世的眼光重新理解與領會神話故事的悠久魅力。
《姜子牙》在形式上,保持了一貫以來國產動漫的優(yōu)質畫面;內容上講述一個了較為復雜的雙線故事,通過重述封神演義傳說,顛覆了姜子牙既往的形象,這是國產動畫的全新嘗試。雖然《姜子牙》對于講好故事仍有些許吃力,在消費市場上也引起了的爭議,但正是《姜子牙》不斷地嘗試與努力,開辟了一條不同的路,國產動畫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