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 蕊
獅吼功,擅用此功者不僅有老師,還有在座諸位的家長,而導致他們“發(fā)功”的原因往往相同,那就是——學習。小星星,咪蕊以一個十幾年前的小學生的身份向你保證,我能深度還原出家長、老師獅吼前后的全部劇情。什么?你不信,那你就來看看我猜測的劇情有幾分和你的經(jīng)歷相似吧。
其實有時候不是家長、老師吼的聲音高了,而是同學們“飄了”,也就是家長、老師說的“態(tài)度問題”。這個“態(tài)度問題”可是有史可考的,比如早在敦煌文物中就已經(jīng)記錄了態(tài)度“飄了”的同學,有同學在正經(jīng)的作業(yè)紙上隨意涂鴉,畫出了小馬、小蛇之類的,于是就有了大人們口中的——“你作業(yè)就是這么寫的?”
還有這位“六年級”(文獻記載他當時12歲)的卜天壽同學,老師讓他抄《論語·鄭玄注》,結(jié)果他抄完之后居然在末尾寫打油詩:“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嫌遲。明朝是假日,早放學生歸。”看他這個態(tài)度,再參考敦煌的其他文物,咪蕊推測他的字跡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唉,面對這樣的態(tài)度,家長、老師們的怒氣值已經(jīng)在直線飆升了,不過他們這時還不會直接使出獅吼功,而是會再給大家出一道“送命題”——檢查學習情況。小星星,被抽查的緊張氣氛不僅讓你我恐懼,連大文豪蘇軾都會做被檢查背書的噩夢:“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保ā兑箟簟罚┛纯?,就連大文豪夢到小時候被父親、老師檢查功課都又驚又怕了!
“送命題”一出,接下來的情節(jié)就毫無懸念了!在一通“聲震寰宇”的獅吼之后,一切并不會歸于平靜。有的家長可能會把怒氣撒在東西上,比如我們知道的“子不學,斷機杼”就是這樣。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有這的家長還得偷著樂呢。大家都知道,有些家長會直接由“動嘴”升級為“大打出手”。清代的蔣士銓在《鳴機夜課圖記》中寫:“兒怠,則少加夏楚(打),旋復持兒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唉,媽媽呀,打完我,你還要哭,到底是誰挨了打呀?寶寶心里苦!
獅吼的余震到這里還沒有停下,親子關系是會直接影響到家庭氛圍的。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告訴我們,當爸爸檢查他讀書時家里其他人的狀態(tài)是“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唉,七歲的魯迅先生讀的《鑒略》是一本枯燥的,單純要人記住歷史知識的書,當然難背啦。不知道是不是當時的家長、老師,在使出很多次獅吼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還是背不好這本書,所以,在清末時,終于有人編出了圖文兼?zhèn)涞?,適合六七歲孩子的啟蒙課本:烏鴉喝水、趣識動物……小星星,如果讓你看著這樣有趣的書學知識,那肯定不被獅吼也能學好了吧!
怎么樣,小星星,咪蕊是不是還原出了家長、老師運用獅吼功前后的全部情況呢?如果你還是不認同我,那就把你的經(jīng)歷繪聲繪色地寫出來反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