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原諒比道歉更需要勇氣,因為它更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善良的品質(zhì)以及悲憫的情懷。
19世紀80年代,居住在巴黎的莫泊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意大利的信件。這封信是一個名叫維托夫的男子寄來的,維托夫在信中說:我為曾經(jīng)對你造成的傷害愧疚不已,徹夜難安,如果不能當面向你道歉,我將死不瞑目。維托夫還說,幾年前他去巴黎找過莫泊桑,但因為沒有具體的地址,無功而返。
合上信后,莫泊桑沉思良久,最后決定前往意大利,去找維托夫。他說:“這么多年過去了,這段恩怨也該了結(jié)了。”身邊的朋友先是吃驚,沒想到莫泊桑受到的傷害那么深!繼而紛紛搖頭:“長途跋涉一千多公里,只為得到一句道歉,未免太不劃算了?!泵鎸Ρ娙说膭褡?,莫泊桑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動身前往意大利。
幾個月后,莫泊桑從意大利歸來,一臉釋然地對身邊的朋友說:“這段恩怨終于了結(jié)了。”朋友表示理解地擁抱了莫泊桑,卻仍有一絲疑惑,其實在收到維托夫致歉的信件的時候,他就應該放下恩怨,不必再有記恨,更不必因此而遠赴千里。
“事實上,在收到那封信件之前,我已經(jīng)不記得維托夫這個名字了。”莫泊桑解釋說,“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維托夫?qū)ξ业膫κ鞘裁?。我只記起來,我在意大利的那段時間,維托夫是與我關系很密切的朋友。”
朋友更加吃驚,既然這樣,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完全可以一笑了之,或者寫信告訴維托夫事實就行了呀。
莫泊桑認真地說:“維托夫這么多年念念不忘,想必這件事已經(jīng)成為他心中的執(zhí)念,不管我怎樣做都無法輕易消除他的執(zhí)念,只有滿足他的愿望,當面傾聽他的愧疚,接受他的道歉,才能解開他的心結(jié),讓他心安?!?/p>
原來,莫泊桑遠赴千里,并不是為了要回一份道歉,而是為了送給朋友一份原諒,為了幫彌留之際的朋友解開心結(jié),消除遺憾。我們常說,原諒比道歉更需要勇氣,因為它更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善良的品質(zhì)以及悲憫的情懷。
元月摘自《談心》B72AD7A4-64D9-4CAC-86C3-52B1AF2F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