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近日讀《元史》,看到劉秉忠“萬言書”中所表達的君子小人觀念,深受啟發(fā)。劉秉忠是元代初期的政治家,對確立元代的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連元朝這個名稱,也是他向忽必烈建議的。
《元史》記載,忽必烈稱帝后,劉秉忠向元世祖上言,全面論述元朝應(yīng)該施行的典章、禮樂、法度、吏制、稅賦、教育以及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其中,專門談到君子小人的問題:英明的君主用人,就如同杰出的工匠使用材料一樣,根據(jù)其粗細、長短的不同,加以規(guī)劃安排。君子所考慮的是大事,不能都了解小人關(guān)心的事,或者可以說是一種缺點;小人受眼界狹小的限制,也許有一點長處,但不能同君子的度量相比。盡可能發(fā)揮人們的才能,這才是成功之道。
劉秉忠的這段話是說,要親君子,但大可不必遠小人,小人也有小人的長處。不管君子還是小人,用人都要善用其長。這是超乎常人的真知灼見。
其實,這里還有個視角問題。劉邦手下的蕭何,從幫助劉邦打天下的角度,是君子;可看他協(xié)助呂后殺韓信的所作所為,也是夠小人的。細數(shù)歷史上的風云人物,今君子明小人、此小人彼君子,難以斷論的多了。怎么辦呢?“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不要遠之,至誠待之。讓小人技窮,轉(zhuǎn)而為我所用。同時,“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小人可以當鏡子,經(jīng)常提醒自己,也是一用。
《榮枯鑒》中有言:“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咸用也?!庇纱丝磥恚h小人是下策,包容小人是中策,駕馭小人方為上策。
(摘自《解放日報》)595E311F-01C0-4A03-A0DC-A1720B976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