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皇家園林“南風”主題景點的園景構筑與文化內涵闡釋

2022-06-08 06:50:44趙曉峰
中國園林 2022年4期
關鍵詞:南風景點園林

趙曉峰

陳知行

1 “舜歌南風”典故歷史索隱

據(jù)考證,史籍中最早關于“舜歌南風”典故的記載見于戰(zhàn)國時期《尸子·綽子篇》:“舜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舜不歌禽獸而歌民。①[1]”《尸子》以后,《南風》之詩傳行不絕,其典故內容相繼見于《禮記》《尚書》《韓非子》《史記》及《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而為后世傳頌的《南風》全詩則出自三國魏王肅收集編撰的儒家著作《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2]”其詩文大意為:和暖的南風啊,可以消除百姓心中的怨怒。適時的南風啊,可以令百姓的財產(chǎn)富庶。“《南風》,育養(yǎng)民之詩也”[3],隨著典故的流傳,“南風”不僅成為帝王煦育百姓的象征,同時也蘊含著古人追求順天時,以達到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生存理想?!岸嘀厣矸莸挠菟葱蜗笤跉v代典籍詮釋中累復疊加、多層積淀,形成經(jīng)學與文學的融合影響,南風更成為文人情感寄托與精神投射的意象”[4]。

值得注意的是,典出多部儒學經(jīng)典的《南風歌》同儒家所倡導的禮樂教化息息相關②。要達到“內圣外王”的最高人生理想,儒家倡導個人應先修其身,而禮、樂分別在約束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情感培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禮記·樂記》言,“樂者,天地之和也”[5],孔子尤其強調“樂”對人內心情感的調和、教養(yǎng)作用[6]39。深諳儒家思想的文人造園家,往往將自身的主觀情感寄托于師法自然的人工山水之中,而園林景觀又可以滋養(yǎng)人的心性,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完善,“人在這種與自然交流的園林審美中達到天人合一,物我齊一”[6]39?!胺蚰巷L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7],圣王虞舜歌《南風》之詩實現(xiàn)了天地自然與人的和諧統(tǒng)一,而園林作為“士人們與天地萬物寄其同情、和諧統(tǒng)一的物質環(huán)境,是‘樂之和’在天人關系方面的物化表現(xiàn)”[6]41。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舜歌南風”典故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古典園林主客相泯、人與自然天地和諧同情的特性相得益彰。事實上,該典故正是中國古典園林尤其是皇家園林建筑的一個重要主題類型。

2 古代園林建筑中的“南風”意象肇端

經(jīng)筆者考證,我國古代最早以“南風”主題問名于園林建筑的現(xiàn)象應肇始自隋唐。在大唐“西內”太極宮(隋稱大興宮)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以“南風”典故問名的建筑“薰風殿”。根據(jù)《唐兩京城坊考》的記載,唐太極宮宮城西北隅有山池院,應為一處疊山置池的皇家御苑,薰風殿正位于山池院南③。玉華宮亦是一座唐皇家離宮苑囿,玄奘曾贊這里“環(huán)境幽靜,風景秀美”,其正宮門稱“南風門”[10]。唐代最著名的“南風”主題建筑當數(shù)玄宗朝所建的興慶宮“南薰殿”。結合史料及后世學者關于興慶宮平面格局的復原研究可知④,南薰殿不僅位于興慶宮宮城的中軸線上,更是整個宮城建筑群的中路“正殿”。自南薰殿向南過瀛洲門,即是以大型水面——龍池為核心的苑林區(qū)?!八G南薰殿,花紅北闕樓。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12],通過李白《宮中行樂詞》的描述,可以管窺南薰殿及龍池周邊花紅水綠、鶯歌燕舞,是效仿太液蓬瀛仙境營建的園林景觀。

隋唐以后,以“南風”主題命名的建筑實例屢見不鮮,較為著名的有北宋東京城南城門——南薰門、明清紫禁城內南熏殿等。

3 清代皇家園林中的“南風”主題景點

清代皇家園林中的“南風”主題景點數(shù)量眾多,較為著名的有西苑瓊華島延南薰、瀛臺迎薰亭、圓明園方壺勝境迎薰亭和避暑山莊延薰山館等。“迎薰”“延薰”等名稱均體現(xiàn)出園林主人想要“繼承和發(fā)揚舜帝的遺風,以造福百姓”[13]。更為重要的是,除命名外,上述“南風”主題景點在園景構筑與文化內涵闡釋兩方面實現(xiàn)了對“南風”詩“南風之薰”和“南風之時”主旨內涵的表達。

3.1 薰風解慍:“南風”主題景點的園景構筑

3.1.1 “洲島”式山水格局與建筑選址

自唐興慶宮南薰殿起,古人就將“南風”主題建筑與“蓬萊瀛洲”式仙山洲島布局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聯(lián)系在清皇家園林中被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表1所示的4處清皇家園林“南風”主題景點均營建于水面縈繞的洲島中。這樣的規(guī)劃布局無疑為“薰風解慍”的主旨表達構成良好鋪墊:由于水的比熱容大于陸地,白天在陽光作用下陸地溫度上升較快,熱空氣上升,以致空氣從水面高壓處流向陸地而形成局部氣流。身處洲島無疑可以感受到自水面吹來的涼風,有解慍之感。歷史上,唐代詩人白居易即在南池水畔感受到了南來薰風:“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14];在避暑山莊湖心處的如意洲延薰山館中,康熙帝“啟北戶引清風幾忘六月”[15]。

在“洲島”式布局基礎上,“南風”主題建筑因自身周邊環(huán)境而隨宜構筑:西苑瀛臺迎薰亭與圓明園方壺勝境迎薰亭均建于建筑組群最南端,三面環(huán)水(表1,圖1)。身處亭中具有極佳觀景視野,可最先感受到湖面吹來的涼風;西苑瓊島北坡山腰處的扇面房延南薰,由于其高程優(yōu)勢居高迎爽,亦能俯瞰太液池及北海北岸諸景(圖2、3)。值得注意的是,從建筑命名與選址的關系看,“迎薰”意為迎接南來的薰風,2座迎薰亭均建于各自組群最南端;而以“延薰”問名的延南薰及延薰山館則分別建于建筑組群北側及中部(表1),表延續(xù)薰風之意。依托于大的山水環(huán)境和各具特色的建筑選址,“南風”主題景點通過獨具匠心的造景手法,營造出具有“薰風解慍”意象的園林景觀。

圖1 瀛臺島掩映于山林古木間的宮室殿宇與太液湖景(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9bc365d0102yi21.html)

圖2 自延南薰平臺北望空間視域分析(作者繪)

圖3 自延南薰平臺北望漪瀾堂、碧照樓及太液池風光(作者攝)

表1 清代皇家園林“南風”主題景點山水格局及建筑選址梳理

3.1.2 由“奧”至“曠”的空間轉折點

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南風”主題景點在園林游賞路徑中往往扮演著重要的空間轉換作用。以到達西苑瀛臺迎薰亭的游賞路徑為例:自北端陸地過橋登瀛臺島后,要依次通過中軸線上的翔鸞閣、涵元門、涵元殿和蓬萊閣等一系列院落嚴整的建筑序列,“殿旁皆有延樓,翼以石洞古木,為他處所不及”[16],結合故宮博物院藏瀛臺燙樣可知,瀛臺島上的合院式宮殿建筑群由院墻、游廊及延樓所圍合,在其外側又以人工堆疊的假山石洞及各色古樹名木形成障景(圖4),整體呈現(xiàn)出相對封閉、奧藏的空間氛圍。乾隆《御制瀛臺記》載:“樓前有亭臨水曰迎薰亭,東西奇石古木森列如屏,自東行過石洞,奇峰峭壁,轇轕蓊蔚,有天然山林之致……自下視之宮室殿宇雜于山林之間”[17],其林木幽深、山石環(huán)抱的奧藏之感可見一斑(圖1、4)。沿建筑中軸線出蓬萊閣,過南部石橋到達迎薰亭,空間豁然開朗(圖4),太液勝景盡收眼底?!昂珀澩疝D接崇臺,步屧凌晨一朅來。據(jù)坐忽如臨百尺,迎薰亭外鏡光開”[18],乾隆的御制詩文描繪出自北部堤岸登瀛臺島行進至迎薰亭過程中,空間由相對封閉到豁然開朗的鮮明對比。在亭中面對萬頃水波臨流縱目,康、乾二帝分別發(fā)出“薰風能解慍,試取玉琴彈”[19]“南薰茂對澄懷永,太液波涵萬象低”[20]等將“南風”主題與空間感受相融涵的感慨。

圖4 自登瀛臺島至迎薰亭游賞路徑空間視域分析(作者繪,底圖引自參考文獻[30])

同瀛臺迎薰亭造景手法類似,圓明園方壺勝境也是自景區(qū)北部進入,通過數(shù)進高低有致的合院而到達最南端迎薰亭,通過遼闊湖景與合院空間的對比強調出“薰風解慍”的意象(表1)。而方壺勝境造景之精妙在于,該景區(qū)雖與福海通過低矮土山相隔,然設計者在土山中斷開一道豁口,以橋連接兩岸,自迎薰亭隔橋而望,福海景色“借”入園中,園林的空間層次獲得更大范圍的延展。

扇面房延南薰是清皇家園林的又一座“南風”主題建筑,所在的西苑瓊華島北坡是由假山暗洞、游廊石徑及數(shù)組園林建筑構成的山地園精品,其藝術特色之一即通過疊石暗洞將延南薰、一壺天地亭、盤嵐精舍、寫妙石室等建筑相互連通。延南薰作為該園林體系中由“奧”至“曠”的空間轉換點,加之自身的折扇主題,共同構筑出“薰風解慍”的空間意象。據(j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太液池地盤圖信息,延南薰與周邊景點的游賞路徑有三(圖5、6)。以一壺天地亭至延南薰的游線為例(路線1),自一壺天地亭東側入口進入方形亭身,進而通過壺口狀短廊進入假山暗洞中。石洞空間嶙峋幽邃,乾隆形容其“窈窱窅映,若陶穴,若嵌?,旋轉光怪,不可殫極”[21]。沿石洞向西北可至延南薰室內。出延南薰至扇骨狀平臺上,空間一改先前的幽秘奧藏,有居高迎爽、豁然開朗之感。自延南薰平臺北望,倚瀾堂、碧照樓及太液池風光盡收眼底,向東則可俯瞰一壺天地亭,先前的暗洞變?yōu)檠幽限箹|側的山間平臺(圖2、3)。下扇骨狀平臺,沿石徑向西可抵小崐丘、銅仙承露盤(路線2),東則又可回到一壺天地亭入口,形成一個“周而復始、回環(huán)不斷、變幻莫窮的環(huán)形動態(tài)空間序列”[22]。而自北部漪瀾堂通過露天石徑蜿蜒向上亦可到達山腰處的延南薰平臺(路線1)。延南薰聯(lián)曰“五明招得薰風奏,七寶修成璧月清”,其選址于瓊華島北坡乃至整個北海園林建筑中軸線,折扇形的平面單體、匾額、石凳裝飾及扇骨狀室外平臺,處處表達出“南風”主題;自周邊建筑到延南薰的過程中,通過疊石暗洞及自身高程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了“奧”“曠”的空間轉折,又因其周邊環(huán)境設計以山間平臺為主、左右間置小體量點景建筑,更突出了人站在平臺之上的高曠感受,映射出“薰風得奏”的園林主旨。

圖5 《太液池地盤圖》中的瓊島北坡[30]

圖6 延南薰游賞路徑分析(作者繪,底圖引自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測繪圖和http://blog.sina.com.cn/u/2485352957)

3.1.3 清涼質樸,高潔堅韌:“南風”景點的植物配置

“南風”主題景點的植物配置亦同典故相呼應。延薰山館是避暑山莊如意洲景區(qū)正殿,通過康熙在此題詠的御制詩可管窺其時庭院內的植物配置:“洞達軒窗啟,炎朝最納涼。松聲風入靜,花氣露生香。竹素悅心永,珠林味道長。披薰今昔意,與物樂時康”[23],根據(jù)詩文可知山館院內植有蒼松、素竹、花卉及其他茂盛林木,表達出清涼、樸素的園林意境。另據(jù)馬驍考證,山館庭院中還栽植有柏、菊及多種塞北野卉[24]。

乾隆御制《瀛臺記》載:“樓前有亭臨水曰迎薰亭,東西奇石古木森列如屏”[17],通過爬梳相關御制詩,可推斷西苑瀛臺迎薰亭東西兩側栽植有槐、柳、蒼松、梧桐等,其中“曲岸柳”、池邊“人字柳”在詩文中多次提及⑤,可見柳樹是瀛臺堤岸邊的代表性樹種,其“在古代文化中代表謙遜之美,是雅致的象征”[25]84。同時,在詩文中常有梅花與柳樹相伴出現(xiàn),中國古代文人將梅花奉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寓意高潔與堅韌不拔。研究發(fā)現(xiàn),避暑山莊延薰山館及瀛臺迎薰亭周邊均植蒼松。松樹四季常青高大挺拔,具有凌霜傲雪之美,在中國文化中“常被比德于君子的堅韌性格”[25]85。

由于西苑瀛臺及圓明園方壺勝境迎薰亭均建于水面平臺之上,因此水景植物要素是其環(huán)境配置的重點。經(jīng)考證,上述2處迎薰亭周邊的水景植物主要以荷花為主,如乾隆題方壺勝境御制詩:“蕉心抽綠畫千軸,荷瓣漂紅霞一湖”[26],康熙于瀛臺則有:“蓮香開講席,柳色映垂衣”[27]“蟬鳴槐葉綠,魚躍芰荷風”[28]等荷景描繪。荷花素來被賦予清凈、圣潔的品格,宋代周敦頤將其比作花中君子。

經(jīng)筆者研究,“南風”主題景點周邊多栽植高潔雅致、品格堅韌的植物,且形色質樸而非雍容華貴,符合典故所包含的帝王心系百姓蒼生的象征寓意。同時,在相關詩文的環(huán)境描述中常常有“風”“清涼”等意象出現(xiàn),整體意境與“薰風解慍”主旨契合。

3.2 對時育物:融涵儒易的文化內涵闡釋

3.2.1 “南風”主題“意境關聯(lián)式”園林景觀

據(jù)考證,瀛臺迎薰亭內有匾曰“對時育物”(圖7),典出《周易·無妄卦》:“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29]”大義為雷聲傳行于天下,萬物敬畏皆不妄為;先王借天雷般強盛威勢以順合天時、養(yǎng)育萬物,可見“對時育物”是對《南風》詩下句“南風之時”的巧妙呼應,同時也是乾隆將“南風”典故與易學義理融涵匯通之后對園景內涵的精彩闡釋。

圖7 西苑瀛臺迎薰亭內“對時育物”匾額(引自https://weibo.com/u/1971854991)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五年(1760年),與瀛臺隔水相望的南海南岸先后添建了寶月樓、同豫軒、茂對齋等園林建筑群(圖8)。據(jù)考證,同豫軒、茂對齋2處建筑組群于乾隆二十二年先于寶月樓建成[30],《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載:“臺東南為同豫軒,西南為茂對齋,并下臨太液池。[31]”這2處園林建筑群同對岸迎薰亭一起,構成了彼此獨立、又在主旨層面高度呼應的“意境關聯(lián)式”園林景觀⑥。

茂對齋組群建于南海南岸西部一座人工堆砌的土山上,其主要建筑茂對齋為三開間大殿。結合《西苑南海地盤全圖》可知,茂對齋大殿及殿前通往岸邊的石階汀步所構成的軸線與對岸迎薰亭直接相對,可見在樣式房設計之初便有意使二者形成明確對景關系(圖8、9)。從建筑問名看,“茂對”與迎薰亭內匾“對時育物”同典出《周易·無妄卦》中“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與“南風之時”相呼應?!翱芍瘜ξ跆裉帲悄限归L養(yǎng)時”[33],乾隆帝題茂對齋御制詩直接點明了茂對齋與迎薰亭在文化內涵方面的高度關聯(lián)。

圖8 《西苑南海地盤全圖》中的迎薰亭、同豫軒、茂對齋[30]

圖9 《西苑南海地盤全圖》中的茂對齋建筑組群[30]

同豫軒組群建于迎薰亭東南方向(圖8、10),其殿名亦出自《易經(jīng)》。《周易·豫卦》彖曰:“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29]”大義為天地順應物性而動,則日月周轉不過失,四季更替無差錯;圣人順應物性而動,則刑罰清明而百姓信服。顯然,《易經(jīng)》豫卦的“順以動,故天地如之”、無妄卦“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以及《南風》詩下句“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均表達了應順合天理物性而動以達到天地如之、萬物得治的道理。而豫卦象辭“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更與虞舜“歌‘南風’而天下治”的意象具有高度相似性。

圖10 《西苑南海地盤全圖》中的同豫軒建筑組群[30]

作為南海南岸園林景觀添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豫軒與茂對齋一東一西,同對岸迎薰亭形成巧妙對景關系,在園景構筑層面彼此呼應;更在文化內涵中融匯儒家典故與易學義理,整體構成“南風”主題的“意境關聯(lián)式”式園林景觀,彼此看似獨立的建筑個體實現(xiàn)了園林景致的呼應和園林意境的統(tǒng)一與交融。通過“識得羲經(jīng)真易簡,南風一曲想姚虞”[34]“心殷保泰戒鳴豫,周易分明注福謙”[35]等乾隆于瀛臺、同豫軒所題詩文,進一步佐證了筆者的論斷。

3.2.2 清代皇家園林其他景點的“南風”意象表達

除上文提及的4處“南風”主題景點外,清代皇家園林中還有避暑山莊來薰書屋、淀祠行宮引薰廊等園林建筑名稱直接來源于“南風”典故。此外,仍有數(shù)組園林景點,其命名雖不直接來源于“南風”之典,但通過園林“總設計師”——清帝在該景點所題詩文及相關楹聯(lián),亦可看出其中蘊含的“南風”意象。據(jù)筆者爬梳,具有“南風”意象的園林景點不僅涵蓋了包括西苑、圓明園、頤和園、暢春園、靜明園、避暑山莊等最為重要的清代皇家園林,甚至在湯泉行宮、淀祠行宮等行宮御苑中也發(fā)現(xiàn)了具有該意象的園林建筑物(表2)。

表2 清代皇家園林其他“南風”意象景點及文獻依據(jù)

康熙帝在《御制暢春園記》中談道:“一既成而以暢春為名,非必其特宜于春日也……《易·文言》稱乾元統(tǒng)天,則四德皆元,四時皆春也。先王體之以對時育物”[51],在論及暢春園命名的由來時,康熙認為所謂“暢春”并不是指只有特定用于春日才適宜,并通過引用《易經(jīng)》指出“先王體之以對時育物”,繼而將該思想進一步解釋為“亦惟是順時宣滯,承顏致養(yǎng),期萬類之乂和,思大化之周浹。一民一物,念茲在茲,朕之心豈有己哉”[51]。有學者指出該論述充分體現(xiàn)了康熙“內圣外王”的儒學治世理想和人生追求[54],而這樣的造園思想與“南風”典故所包含的解慍阜財、對時育物的文化內涵并無根本區(qū)別,可以說,“舜歌南風”典故的文化意蘊完美契合于康、乾二帝的最高造園理想。因此,“南風”主題景點成為清代皇家園林中的一類重要景觀類型,其相關意象亦被清帝頻繁題詠于其他皇家園林景點。

4 結語

在“洲島”式山水格局基礎上,清代皇家園林“南風”主題建筑往往根據(jù)自身具體環(huán)境而“隨宜構筑”,成為園林游賞路徑中由奧至曠的重要空間轉折點,通過前后鮮明的空間對比令游者產(chǎn)生極目騁懷、豁然開朗之感,從而扣合“薰風南來”“薰風解慍”的空間主題。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南風”景點周邊的植物配置及環(huán)境氛圍亦同園林主旨相稱。

西苑迎薰亭、同豫軒、茂對齋3組園林建筑不僅在造景手法上彼此關照,更通過其建筑問名、匾額等內容將“南風”詩之“南風之時”所包含的順應天時物性而天下得治的寓意,匯通于易學之“對時育物”及“順以動,天地如之”等內涵,共同構成了“南風”主題“意境關聯(lián)式”園林景觀。而上述文化內涵亦同清帝所尊崇的儒家“內圣外王”人生理想存在意象上的高度關聯(lián)性,因此,除“南風”主題景點外,“南風”意象在整個清代皇家園林的多處景點中均有所體現(xiàn)。

注釋:

① 史籍中最早關于“南風”典故的記載見于戰(zhàn)國時期《尸子·綽子篇》的觀點筆者引自《先秦詩鑒賞辭典》,詳見參考文獻[3-4]。

② 有學者認為,禮樂詩教的萌芽始自帝舜。詳見參考文獻[4]。

③ 《唐兩京城坊考》載:“宮城,亦曰西內,其正牙曰太極殿……城之西北隅有山池院,其南有薰風殿、就日殿?!痹斠妳⒖嘉墨I[8]。據(jù)考證,唐太極宮的前身為始建于隋開皇二年(582年)的大興宮,唐王朝建立后改稱太極宮。而薰風殿究竟始建于隋還是為唐朝所添建,并無確鑿史料可考。但據(jù)相關學者研究,“唐太極宮在規(guī)模和建筑布局上基本沿襲了隋大興宮”(詳見參考文獻[9]),唐歷朝有關太極宮增修的記述本就寥寥,而其中并無與薰風殿建設的相關記述。因此筆者推斷,太極宮西北御苑中的薰風殿極有可能始建于隋代。

④ 據(jù)《唐兩京城坊考》記載:“興慶宮在皇城之東外郭城之興慶坊……北面二門:中曰躍龍門。其內瀛洲門、南薰殿”,《唐六典》卷七載:“宮之西曰興慶門……宮之北曰躍龍門,其內左曰芳苑門,右曰麗苑門;南走龍池曰瀛洲門,內曰南薰殿”“瀛洲門內有殿叫南薰殿,殿南即池”。詳見參考文獻[8]:25-26;參考文獻[10]:189-190;參考文獻[11]。

⑤ 如乾隆《御制夏日瀛臺詩》:“風過橫塘筠是佩,雨余曲岸柳為人”;《御制初冬日瀛臺詩》:“人字猶存柳,珠妝欲試梅”;御制仲春瀛臺詩:“梅叢漸怯香。池邊人字柳”;《御制暮春瀛臺泛舟詩》:“綠柳絲絲映畫船,沿洄如坐鏡中天”等。引自參考文獻[14]。

⑥ 《中國古典園林的禪學基因》一書中將清代皇家園林以若干單體建筑(也包括一些小型群體)彼此獨立又彼此呼應的方式形成精神性關聯(lián)建筑語言的整體手法稱為“意境關聯(lián)式”的園林設計手法。詳見參考文獻[32]。

⑦ 雍正于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御書聯(lián)。詳見參考文獻[40]。

⑧ 乾隆于圓明園澡身浴德景區(qū)御書聯(lián)。詳見參考文獻[41]。

⑨ 為頤和園排云殿內二聯(lián)。詳見參考文獻[50]。

猜你喜歡
南風景點園林
清代園林初探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南風頌
北方音樂(2020年7期)2020-06-01 07:26:13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金橋(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打卡名校景點——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學景點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詭異的偷蛋賊
現(xiàn)代透視眼
英格蘭十大怪異景點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7
沒有景點 只是生活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19:52
长顺县| 石门县| 象山县| 西昌市| 彰化市| 达孜县| 武冈市| 南昌市| 南涧| 泸水县| 玉山县| 霞浦县| 修文县| 怀来县| 和平县| 定日县| 津南区| 休宁县| 彭山县| 砚山县| 贵德县| 建平县| 胶南市| 闽侯县| 嘉鱼县| 依安县| 阿拉善左旗| 通许县| 全南县| 白城市| 中江县| 石狮市| 社会| 思南县| 安吉县| 普定县| 三门峡市| 克山县| 绥棱县| 泌阳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