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道教“師道”的神圣性建構(gòu)

2014-07-11 22:24孫瑞雪
社會科學(xué)研究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三寶

〔摘要〕道教自創(chuàng)教以來就宣稱其宗教之“師”的神圣性來自于神授,然而不同派別的祖師和神授的經(jīng)書各不相同,在魏晉南北朝道教教理教義不斷走向融合的過程中,道教的神靈體系也不斷趨向整合,形成了“一炁化三清”的神靈體系和道、經(jīng)、師的“三寶”觀念,從理論上解決了人間的“師”在天上的依據(jù),一定程度上為擁有不同祖師的道教派別找到了神圣性上的統(tǒng)一,這為建立整體性的道教“師道”奠定了神圣性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師道;神圣性;一炁化三清;三寶

〔中圖分類號〕B958〔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4)02-0136-05

①道教經(jīng)典中沒有“師道”一詞的明確解釋,但據(jù)道教傳承的特點以及倫理思想,可以將道教的“師道”大致歸納概括為:師承與師法、求師、為師、尊師,以及與師徒傳承有關(guān)的儀式與禁忌,如弟子拜師儀式、經(jīng)訣傳授禁忌、道士喪葬儀式中的師徒禮儀、道法中的啟師儀式等。

〔作者簡介〕孫瑞雪,四川大學(xué)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引言

“師道”①是道教倫理的重要內(nèi)容,是當(dāng)代建構(gòu)整體性的道教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側(cè)重于從戒律、禮儀以及道教教育等方面,涉及師徒傳承的文獻研究,很少有從師承的神圣性依據(jù)上進行解釋的文章,而宗教的“神圣性”正是道教“師道”區(qū)別于世俗“師道”的重要特征。自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以來,道教就認(rèn)為其祖師乃神靈所授,其所傳播的教誡、經(jīng)訣乃神靈的旨意,然而,早期道教的派別眾多,各個宗派所宣稱的宗師、經(jīng)訣也來源于不同的神靈所授,在魏晉南北朝道教教理教義和神靈體系不斷趨向整合的過程中,道教“師道”的神圣性依據(jù)也逐漸走向統(tǒng)一。那么,道教的師道神圣性建構(gòu)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這個逐漸走向統(tǒng)一神圣性的過程具有怎樣的特征呢?

一、早期道教的經(jīng)、師與神授

(一)《太平經(jīng)》中的“明師”和“天師”

道教自產(chǎn)生以來,就對“師”有特殊的尊崇,《太平經(jīng)》云:“凡學(xué)者,乃須得明師,不得明師,失路矣。故師師相傳,乃堅于金石,不以師傳之,名為妄作,則致兇邪矣?!薄?〕若不得明師授受,則不得知“道”,有可能誤入歧途,因此古代圣賢皆學(xué)有師承,“得明師名為更生,不得明師者,名為亂經(jīng)。故賢圣皆事師乃能成,無有師,道不而獨自生也?!薄?〕明師不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意義重大,一方面教化下愚、修身成仙;另一方面輔佐帝王,做帝王師,佐國扶命,是僅次于天、地、君、父之外最為重要的倫理關(guān)系,因而《太平經(jīng)》首次提出了“天地君父師”的完整排列。

那么什么樣的師是“明師”呢?《太平經(jīng)》認(rèn)為師之德貴在有“道”,“天咎四人辱道誡”云:“道者,乃皇天之所取法也。最善之稱,冠無上,包無表,內(nèi)無里,出無間,入無孔,天下凡事之師也。生之端首,萬事之長?!薄?〕“道”是天下教化的根本依據(jù),但“道”并不直接施教于人,而是借助“天”傳播教誡,云:“道為化首,天為人師法”,〔4〕又云:“夫道之生天,天之有道也,乃以為凡事之師長。正道者,所以興善善師承的神圣性依據(jù)上進行解釋,主除惡也。是故古圣賢、帝王將興,皆得師道,入受其策智,以化其民人,師之貴之,乃言其能知天心意,象天為行也?!薄?〕“天”是天下萬事效法的對象,人皆取法于“天”,而“天”之所以能為人之師法,則在于“天之有道”。換言之,在人間的“明師”身上,“有道”之師則體現(xiàn)為得“天心”,秉承“天”的意志施行教化。東漢太平道的首領(lǐng)張角得到此書,即以《太平經(jīng)》中所謂:“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6〕自稱“大賢良師”,以《太平經(jīng)》中所說的替天行道的“明師”身份,以救天下為己任,發(fā)動了“黃巾起義”。

《太平經(jīng)》又有“天師”的稱謂,常以“天師”(神人)與“弟子”(真人)對話的形式闡述教誡,在“解師策書訣”一節(jié)中,“師”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自稱受到天派來的太陽之精神的委托,向“真人”傳授“師策訣”,云:“師者,正謂皇天神人師也;……吾乃上辭于天,親見遣,而下為帝王萬民具陳,解億萬世諸承負(fù)之謫也;吾者,我也,我者,即天所急使神人也?!薄?〕又說:“天使太陽之精神來告吾,使吾語;故吾者乃以天為師”,〔8〕可以說,“天師”,意謂得到天授予的教誡,幫助個人和國家解除承負(fù),并且告誡世人要尊師奉道,師弟子并力,共同致力于太平,亦即“代天行道”之義。

總的來說,在師道的神圣性來源上,《太平經(jīng)》倡導(dǎo)最高的教化根據(jù)來自“道”,但“道”并沒有直接給予人教化,而借助“天”的意志,賦予“天師”神圣性,人間的“明師”之德則在于得“天心”,秉承天意行事。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太平經(jīng)》所利用的是人們對天的樸素敬畏,達(dá)到讓人們敬天、尊師的效果。天的神力,正如伊利亞德在論述“天和天神”時所指出的“無須考察神話和傳說,只要抬頭仰望天空就能直接揭示一種超越性,權(quán)能和神圣性?!薄?〕但由于黃巾起義被鎮(zhèn)壓,太平道也銷聲匿跡,太平道關(guān)于“師道”的思想也僅見于《太平經(jīng)》殘卷,其關(guān)于“師道”的神圣性依據(jù)似乎也對后世道教影響甚微。道教的“師道”思想最終在早期道教的另外一支——“正一盟威天師之道”中得到發(fā)展。

(二)“正一盟威天師之道”與老君降授

東漢以來,老君的形象不斷神化,據(jù)漢章帝時王阜所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末分?!薄?0〕老子與道實質(zhì)上已經(jīng)被等同,產(chǎn)生于宇宙之先,是世界的元初狀態(tài)。崇奉老子的“正一盟威天師之道”,則進一步將道與老子合二為一,老子即是道,道即是老子,主治昆侖,其所崇奉的經(jīng)典《老子想爾注》云:“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11〕老子不僅是無形、無名之“道”,而且聚形為人格化的神靈,并且管轄溝通天界與人間的昆侖山,是張陵在巴蜀所創(chuàng)立的“正一盟威天師之道”的宗教師承合法性依據(jù)。

張陵在巴蜀創(chuàng)教時就直接聲稱得到老子所授的“正一盟威天師之道”,并授予他 “天師”之號,據(jù)《三洞珠囊·坐忘精思品》引《學(xué)道傳》云:“張?zhí)鞄熤芰魑逶?,精思積感,真降道成,號曰‘天師?!薄?2〕雖然在張陵創(chuàng)教之前就有施行喪葬儀式的道人,自稱“天師”,但張陵之“天師”,其宗教神圣性權(quán)威則直接聲稱來自于老子,是老君授予的唯一正真不二之道。所謂“正一”,即“真一”,《云笈七簽》卷六云:“正一者,真一為宗。太上所說《正一經(jīng)》,天師自云:‘我受于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嫌H降,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授正一科術(shù)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jīng)、三業(yè)六通之訣,重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薄?3〕后世將五斗米道,或“正一盟威之道”稱為“天師道”,或許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天師”所傳承的道法,其神圣性來自于老子的傳授。

不僅“正一盟威天師之道”的創(chuàng)教來源于太上老君的降授,其改革也以“老君降授”的名義進行。北魏寇謙之清整道教,直接聲稱其改革北方天師道的權(quán)威來自于老子授予他“天師”的名號,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寇謙之在嵩山少室石室托言太上老君降臨嵩山,《魏書·釋老志》云:“自從天師張道陵以來,地上曠誠,修善之人,無所師授。”〔14〕道士寇謙之品格端正,言行合乎自然之道,才能堪為人范,精感老君降授,云:“吾故來觀汝,授汝天師之位,賜汝《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薄?5〕從宗教的合法性來說,天師道認(rèn)為只有得到老君傳授之“道”,才被認(rèn)為是正道、正教。寇謙之以老君所授的“天師”身份進行改革,其意旨是對太上老君立教權(quán)威的尊崇。劉宋道士陸修靜也說,只有源于老君神授的道教才是“正教”,云:“千精萬靈,一切神祗,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指天師張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謂之正教?!薄?6〕

可以說,從師承的神圣性來源上說,《太平經(jīng)》和《老子想爾注》都以“道”作為“師道”的最高來源,但與《太平經(jīng)》將“天”作為“師道”的神圣性依據(jù)相比,“正一盟威天師之道”的“師道”直接來源于人格化的神靈,即將“道”的化身——太上老君作為其經(jīng)書、師承的最終依據(jù),以太上老君所傳授的道法為正宗,這種以神靈為“師承”依據(jù)的特征,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新道派“師道”神圣性依據(jù)的特征。但上清派、靈寶派、三皇派等新道派的出現(xiàn),使得道教的多神信仰尤為明顯,上清派和靈寶派之最高神已不是太上老君,而是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等神靈,《大洞真經(jīng)》說:“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蓋玉晨之精氣,慶云之紫煙。……寄胎母氏,育形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誕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矣?!薄?7〕又《靈寶開天經(jīng)》說:“元始者,道之應(yīng)化,一之凝精,至真不雜,內(nèi)外清純,因氣感生,轉(zhuǎn)變自然,……為眾物本,故稱元始焉。”〔18〕那么作為經(jīng)訣、師承來源的“師道”神圣性如何在多神的信仰中達(dá)到調(diào)和呢?

二、“一炁化三清”、“三寶”與“師道”神圣性的塑造

(一)“一炁化三清”與“三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主要道派教,在教理教義不斷調(diào)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三清境”的說法,道教的“師道”神圣性也最終在“一炁化三清”的神學(xué)體系以及皈依道、經(jīng)、師“三寶”的教義下得到整合。大約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說:“大羅生玄、元、始三炁,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xì)馑?;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薄?9〕道教的宇宙神話認(rèn)為,世界共有三十六天,大羅天是居于最高一層的天界,三清天: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則由大羅天所生之三炁分別凝結(jié)而成。“三寶神君”,即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三位神靈,分別居于“三清境”,并且三洞經(jīng)書由三寶神君制作而來,《九天生神章經(jīng)》云:“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炁也?!笼垵h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冠也。……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jīng)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霾也?!脸嗝髟?,化生神寶君,經(jīng)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20〕即洞真經(jīng)(上清派經(jīng)書)為天寶君所出,洞玄經(jīng)(靈寶派經(jīng)書)為靈寶君所出,洞神經(jīng)(《三皇文》系經(jīng)書)為神寶君所出。而“三寶神君”即是后來的“三清尊神”雛形或者異稱,所謂“三清尊神”,即以玉清圣境大羅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分別為“三清境”的最高主神。據(jù)卿希泰主編的《中國道教史》認(rèn)為:“《九天生神章經(jīng)》所敘的三清神,已是三清尊神比較完整的記述了。雖然它所講的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與后來流行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等三清名稱稍有差異,但一般都認(rèn)為那就是三清的異稱?!薄?1〕

與此同時,供養(yǎng)道、經(jīng)、師“三寶”的思想也是魏晉南北朝道教的另一大重要教義。所謂“三寶”,《太極左仙公請問經(jīng)》云:“三寶者,道寶,太上經(jīng)寶,師寶,是為三寶。三尊者,道尊,太上經(jīng)尊,師尊,是為三尊也?!薄?2〕又據(jù)《道教義樞》對“三寶”的解釋,所謂“道寶”,意謂“道以通達(dá)為義,謂能自通通他,又能令凡達(dá)理,通物至樂?!薄?3〕所謂“太上經(jīng)”,“太言極大,備包眾理;上是勝出,超踰眾教;經(jīng)即訓(xùn)法、訓(xùn)常,常言由言徑,……徑是入道之途徑?!薄?4〕所謂“法師寶”,“能養(yǎng)生,教善行,為人范,是法師也?!薄?5〕簡言之,“道寶”即無上大道,是宇宙的初始,萬物因之而生,無形無名,強名為道,是最高的宇宙法則;“經(jīng)寶”則是通達(dá)大道的路徑,是修道的階梯。道寶雖通達(dá)無礙,無所不在,經(jīng)寶乃入道之徑,但道、經(jīng)皆是無言之教,有待師的弘揚和傳授,因此道經(jīng)云:“道雖尊貴,性一化主,又不恒見,無所資須,經(jīng)法乃高,由人弘闡。此之二寶,田義不彰,惟在師尊,于理獨顯。何者?師寶之法,交有資須?!薄?6〕

(二)“三寶”與“師道”神圣性的塑造

“三寶”中的“師寶”,既是對人間傳承道法的道教之“師”的尊稱,也是作為人間“師承”依據(jù)的天上神靈之“師”,即人間之師的祖師信仰。那么,天上神靈之“師寶”指的是什么,其與“道寶”、“經(jīng)寶”以及三清尊神的關(guān)系如何呢?

關(guān)于三清尊神與“三寶”的關(guān)系,一般有三種說法。首先是唐代杜光庭,他既肯定老君作為師尊,又肯定三清尊神中老君所處地位。他說:

老君將顯明大教,布化萬方,乃曰:‘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乃師事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弟子也。道君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生于億劫之前,為道氣之祖也。天尊為五億天之主,億萬圣之君,亦生億劫之前,為道氣之根本也。所以道君為老君之師,天尊為道君之師。二圣既立,乃曰,老者,處長之稱;君者,君宗之號。以老君天上天下,歷化無窮,先億劫而化生,后億劫而長存。天天宗奉,帝帝師承,故賜以太上老君之號。三圣相師,乃垂教尊卑之本矣?!?7〕

杜氏將三清之間的關(guān)系,明確為師徒關(guān)系,元始天尊乃道氣之根本,為師祖;玉晨大道君是道氣之祖,為元始天尊弟子;老君則是大道君之弟子,賜號太上老君,是聯(lián)通天上與人間的“天人師”,歷化無數(shù)劫,降授人間為帝王師。

北宋道士賈善翔(生卒年不詳,字鴻舉,四川蓬州人)在《猶龍傳》卷一《啟師資》中基本上與杜光庭的觀點一致,但關(guān)于“三清尊神”之間的師徒關(guān)系,他說:“三圣相承,千古垂范,欲旌授受,故著尊卑,此師法之本也。”〔28〕將“三清尊神”之間“以圣傳圣”的思想比喻為《莊子》的“樂天”,是一種“整萬物而不以為義,澤及萬世而不以為仁,長于上古而不以為老,覆載天地、雕刻眾形而不以為巧,在太極之先而不以為高,居六極之下而不以為深,先天地生而不以為久”〔29〕的包含無限大智慧的教化,太上大道君、老君本來就具足至圣之德,動息之間都合乎大道,何須憑借于師承?然而,立世之教又必須有所師資,又云:“以圣傳圣,理自玄同。然起教之端,必資授受,為今昔之筌蹄,人天之鴻范也?!?0〕因此賈氏從“三清尊神”以圣傳圣,最終奉太上老君為“師尊”,作為道教人間之師承的神靈依據(jù),云:“啟師資者,圣人運設(shè)興感,接物振人,故立于教。教既立矣,而師資之法行焉?!薄?1〕

在此基礎(chǔ)上,宋代道士蔣叔輿(1163~1223,字德瞻,號存齋,宋永嘉人)則將三清尊神分屬“三寶”:以元始天尊為道寶,以靈寶天尊為經(jīng)寶,以道德天尊為師寶,合稱“大羅天寶三尊”。在他所撰的《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二十五 “開啟轉(zhuǎn)經(jīng)儀”中說:

法師上香。啟白:具法位,臣某焚香,上啟妙無上帝自然元始天尊無上道寶,妙有上帝虛皇玉宸大道君無上經(jīng)寶,至真大帝萬變混沌玄元老君無上師寶?!?2〕

宋代齋壇中,皆立“三寶”牌位,據(jù)《上清靈寶大法》所說,齋壇三寶位次為:“太上無極大道中,三十六部尊經(jīng)左,玄中大法師右?!薄?3〕蔣氏在《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三十二,對“三寶”上香時的發(fā)爐詞中又說:“第一上香,祝曰:愿達(dá)玉清境,供養(yǎng)妙無上帝,自然元始天尊,無上道寶。第二上香,祝曰:愿達(dá)上清境,供養(yǎng)妙有大帝,虛皇玉晨大道君,無上經(jīng)寶。第三上香,祝曰:愿達(dá)太清境,供養(yǎng)至真大帝,萬變混沌玄元老君,無上師寶”,〔34〕將“三寶”分別隸屬于三尊,使三尊各主道、經(jīng)、師之一,這種解釋的方法后來遭到金允中等人的批評,認(rèn)為玉宸大道君和太上老君易被誤解為“無道”,是隔斷道、經(jīng)、師“三寶”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第二種說法則認(rèn)為三清尊神乃“一炁”之所化,都是無上大道的化身,又是各部經(jīng)、教的祖師,“三清尊神”同為“道寶”、“經(jīng)寶”和“師寶”。以南宋金允中為代表,他在《上清靈寶大法》中說:

太上無極大道者,萬炁之祖,萬化之源。天地象形,萬生萬類無非出于大道也。經(jīng)則道之文,師則道之臣,亦出于道也?!辣疽粸?,無形無名。一炁分為三,遂為玄元始三炁,虛極生神,故有太上三尊。雖萬化萬生,皆出于道,而太上三尊,乃道之宗主。及其立教,則龍漢劫出書號洞真部,赤明劫出書號洞玄部,上皇劫出書號洞神部,此則三十六部之經(jīng)也。經(jīng)出則教興,經(jīng)教因師而傳授。故齋壇立經(jīng)與師,乃齋科之所自也。太上三尊皆大道也,三洞之書皆正經(jīng)也,三乘之教皆師傳也?!?5〕

顯然,金允中是以道教“三一”的思想解釋道、經(jīng)、師之間的關(guān)系。道、經(jīng)、師雖名為三物,但從本源上來說都出于“大道”;三尊雖稱謂各異,但皆由一炁所生;而“三洞”之經(jīng)雖不同名,但都由三尊所出??梢哉f在金氏這里,三清尊神因都是“大道”所化生,因此都是“師寶”。

第三種觀點也以“一炁化三清”作為“師寶”的根基,但不同的是,其以老子作為“一炁化三清”的源頭,認(rèn)為太上老君作為創(chuàng)世之大神的形象出現(xiàn),乃大道之宗祖。這種觀點主要見于道教神化老子的傳記中,如《太上老君實錄》云:

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一炁分三,為元、玄、始三炁,混合氤氳,漸著為萬象之端,為萬化之本。莫知其先,強目曰元,莫知其初,強目曰始,故曰元始天尊。三炁相生,九炁混合,化生諸天,成就世界。莫知其大,強目曰太,莫知其高,強目曰上,首出無極,仰之曰老,宰而無我,主之曰君。故曰無上三天玄元元始三炁太上老君焉。 〔36〕

與第二種觀點相比,雖然二者都以“道”作為世界的最高階,但與“三清尊神”均為道寶、經(jīng)寶和師寶不同,第三種觀點將老君放在“大道之宗祖”的位置,玄、元、始三炁由之而生,而且三十六部尊經(jīng)也是老君所出:

老君在天皇時,號玄中法師,亦曰通玄天師,出洞真經(jīng)一十二部,以無極大道下教人間。在地皇時,號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經(jīng)一十二部,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時,號盤古先生,出洞神經(jīng)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7〕

可以說,老君從天皇到帝皇再到人皇,向世人傳授經(jīng)書,其實是基于神性的需求,因為經(jīng)典的本身必須予以神圣的合法性,同時,老子也具有了“經(jīng)師”的身份 ,獲得了天上之“師寶”的地位。

總的來說,道教自南北朝以來,雖然形成了“一炁化三清”的神靈體系,但并沒有達(dá)到完全統(tǒng)一。“三清尊神”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及其與道、經(jīng)、師“三寶”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以及“三清”中的哪一位神靈是最高的“師”等問題上并沒有達(dá)成一致。究其原因在于天上神靈譜系的排列,實質(zhì)反映的是人間不同道派在最高神靈和師承依據(jù)等問題上相互博弈和接納的過程。在“一炁化三清”的教義體系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道教“師道”的神圣性依據(jù),即以“一炁”即“道”作為“師”終極依據(jù)。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師道”神圣性建立的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早期道教不同的經(jīng)教傳承譜系,其神圣性來源于不同的神靈,自南北朝以來道教就試圖尋找統(tǒng)一的神圣性依據(jù),在“一炁化三清”的神靈體系,以及道、經(jīng)、師“三寶”的觀念興起的背景下,各派經(jīng)典中都試圖在三清尊神與師、道、經(jīng)相聯(lián)系,找到“師道”傳承的神圣性依據(jù),即“道”作為終極的理論依據(jù)。雖然在“三清尊神”與“三寶”的關(guān)系問題上,道教內(nèi)部并沒有完全達(dá)成一致,但在一定程度上,“一炁化三清”仍然為道教在人間的不同的祖師崇拜,在天上神靈和道經(jīng)的來源上找到了一致性,為建立完整的道教“師道”奠定了神圣性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2〕〔3〕〔4〕〔5〕〔6〕〔7〕〔8〕王明.太平經(jīng)合?!睲〕.北京:中華書局,1960.284,284,654,656,660,448,64,70.

〔9〕米爾洽·伊利亞德.神圣的存在——宗教研究的范式〔M〕.晏可佳,姚蓓琴譯.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35.

〔10〕〔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1〕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2,27.

〔12〕道藏:第25冊〔Z〕.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321.

〔13〕道藏:第22冊〔Z〕.37.

〔14〕〔15〕魏書·釋老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4.3051,3051.

〔16〕〔17〕〔18〕〔19〕〔23〕〔24〕〔25〕〔26〕道藏:第24冊〔Z〕.782,724,724,829,807,807,807,833.

〔20〕道藏:第5冊〔Z〕.843.

〔21〕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27—528.

〔22〕中華道藏:第4冊〔Z〕.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125.

〔27〕道藏:第14冊〔Z〕,317.

〔28〕〔29〕〔30〕〔31〕〔36〕〔37〕道藏:第18冊〔Z〕.5,5,5,2,27,33.

〔32〕道藏:第9冊〔Z〕.527.

〔33〕〔34〕〔35〕道藏:第31冊〔Z〕.476,476-477,477.

(責(zé)任編輯:顏沖)

猜你喜歡
三寶
一屋三寶
小狗“三寶”
一文讀懂檢察院各部門在干些啥:檢察院里的“吉祥三寶”
珍品閣十一:【三寶佛】收藏:曾榮文
家有“三寶”
格子爸爸變成大貓
都是因為愛
永新县| 五河县| 孝感市| 阳春市| 土默特右旗| 东丰县| 泰兴市| 灌阳县| 霍林郭勒市| 青神县| 永清县| 延津县| 青川县| 同德县| 武清区| 南陵县| 缙云县| 新昌县| 岢岚县| 洛浦县| 曲水县| 修武县| 本溪市| 台南县| 祥云县| 乐安县| 鄂温| 万载县| 丹棱县| 开化县| 大方县| 衢州市| 陆河县| 青海省| 磐石市| 彰武县| 宁安市| 新沂市| 沽源县| 扶风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