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立業(yè)
其實每一位養(yǎng)過天竺葵(以下天竺葵皆指直立天竺葵即馬蹄紋群,其他群同中有異) 的花友都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特點吧——花芽和頂芽那真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只是隨著長大最終勞燕分飛。所以其實想要開花多就需要花芽分化的多,那么其實想多開花的問題就變成了促分枝的問題。
但是我的封閉陽臺冬季只能曬四小時,夏季沒有直射光,春秋在此之間過渡,這樣的光照條件下,一次修剪往往只能讓一個枝條一分為二,偶爾為三,且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真可謂各懷鬼胎、勾心斗角。既然一次修剪不足以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理想分枝,那就多次修剪。
分枝數(shù)量是越多越好嗎?我個人覺得也并非如此,我心中最理想的畫面是——花球之間有空隙,但空隙不大,既能看得清每個花球,又使花量與冠幅相當。而且封閉陽臺空間有限,也不可能讓它們“無羈放縱愛自由”,我希望它小巧精致,所以修剪次數(shù)也不能太多,否則體型越來越大,背離初衷。
大多數(shù)天竺葵開花性良好,畢竟選育品種的時候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因素。如果放任其自由綻放,其實是能夠一年四季都開花的,夏季零星開放,冬季花型花色不標準,春季花量也遠不及精細打理后的春季爆花(圖1)。要想達到爆花效果應該如何做呢?控制??刂浦l生長進度相近,那么開花時間也會相近;控制枝條生長高度相近,那么開花高度也會相近;控制植株緊湊,那么冠幅也會小一些,開花也更密集一些。如何控制大部分枝條高度相近?最好從芽開始。
圖1
如今園藝品種天竺葵的分枝性大多不差,尤其群開效果驚艷的品種,所以環(huán)境越適宜越發(fā)現(xiàn)它們不需要過多打理就能花團錦簇。而我在挑選品種時也是更青睞那些花量大的“小”家伙。理論上靠一次重剪分枝即可,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大多一次重剪無法獲得足夠的分枝,不是新芽少,而是良莠不齊,頂芽優(yōu)勢明顯,一意孤行,有的芽因此憤憤不平、郁郁而終,有的屬螃蟹拉車不走正道,最后隨我心意者所剩無幾。而實際上還有很多理想芽點并未發(fā)芽,但是一次重剪往往已無回旋余地,所以我現(xiàn)在采取的是“先憋芽再修剪”的方法。
北京的夏天原本也不算太熱,當然也并不涼爽,而這兩年陰雨比較多,以至于都很少見到天竺葵中暑休克后的臉色慘白了,甚至夏天成了瘋長季。我也更習慣在秋季進行修剪塑形,而修剪之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施肥。度夏往往會停肥少水,而植物一個夏天已經(jīng)面黃肌瘦了,此時做大手術容易熬不過來,所以吃飽喝足養(yǎng)壯身體是第一要務。當然,這也是為了刺激植物萌發(fā)新芽。近幾年很懶,除了花期基本只用花多多1 號均衡肥。通常過個十天半個月,斷頭飯也吃肥了,午時將近,該上路了(圖2)。
圖2
然后進行一次中剪來憋芽。這次中剪的出芽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理想的新芽少,濫竽充數(shù)者多,所以需要再次修剪憋芽,剪掉頂端的新芽,否則營養(yǎng)一直往這里輸送,一家獨大。而這一步驟可能會重復一至三次,爭取在枝條末端憋出至少兩個理想芽點作為未來的分枝。那么中剪時就應該在此之上多留出一至三個芽點用于重復操作砍頭。需要注意的是澆水之后不要立刻修剪,除非修剪之后還能留下不少葉子,否則立刻剃禿會令它傷心欲絕、淚流不止,也就是所謂的傷流(圖3)。
圖3
重復操作的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重復次數(shù)越多所耗時間也越多,而第一次中剪就憋出來的芽可是一直在緩慢生長的,應該在它們長大成枝之前就停止憋芽的步驟,盡可能讓新芽們齊頭并進,而不要一枝獨秀。對于光照有限的我們不必苛求,只要一個枝條能有兩個分枝就不虧,多的算賺的。既然只要兩個就可以,又為什么要通過多次修剪來憋芽呢?因為我們要擇其優(yōu)者而留之(圖4)。
圖4
選芽,主要是看這個芽的朝向。傾斜角度比較大的枝條向外的芽,我通常是不留的。隨著生長,外芽會讓原本就“斜斜欲墜”的枝條越來越平行于地面,此時向內(nèi)的芽點方為上策。枝條原本的傾斜甚至可能會隨著芽向內(nèi)側(cè)生長而靠攏,植株也就變得更緊湊。如果枝條傾斜角度并不大,那么向外的芽點就可以考慮留下了。如果是多根近似直立狀態(tài)的枝條,那么向內(nèi)的芽點勢必要爭奪有限空間,反而成了麻煩。所以保留的芽也要盡可能不重疊交錯,有從小就立志遠行的芽,自然也有從小就渴望親密的,但此時先別急著抹芽(圖5)。
圖5
每個枝條上可能都有多個符合要求的芽,但是最后修剪剃平頭時,要找到一個平面,在這個截面上每個枝條都有一個理想芽點,這樣修剪后頂端芽點的高度就是相近的。當然,這一步的要求并沒有那么嚴苛,因為后面還要再次整體修剪。其實這一剪就相當于傳統(tǒng)重剪,不同于傳統(tǒng)的剪后憋芽,這是先憋芽選芽,然后再剪到一個基本滿意的地方,更加保險,避免重剪“一剪沒”的風險。修剪時要注意,不要緊挨著芽點剪,擠壓傷會導致截面愈合時縮短一截,繼而可能導致新芽萎蔫。當然如果剪刀足夠鋒利就可以放心得多,如果用刮胡刀片之類的工具切的話也要注意安全,此時底部的枝條已經(jīng)半木質(zhì)化,并不能切得很輕松(圖6)。
圖6
有得有失,這樣做的好處是更加穩(wěn)妥,但付出的是更加繁瑣的操作,更多的時間,以及營養(yǎng)浪費。其它芽在頂芽被抹除之后又獲得了額外的供給,可以說是“打土豪分田地”了。隨著隆起的芽點逐漸發(fā)育成幼枝,開始伸展枝葉時就可以抹掉多余的芽了,我的經(jīng)驗是這時基本不會僵住了,有了葉子就有了更充足的生長動力(圖7)。
圖7
當新枝長到一定長度時,最少擁有三個芽點(2 個分枝,1 個剪掉),就可以開始考慮修剪新枝了,一樣是追求在相近的高度有適合的芽,盡量避免某個枝條只手遮天或者和競爭對手陷入內(nèi)卷。然而此時分枝數(shù)量已經(jīng)翻倍,要考慮得更多了。這時候矮生品種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節(jié)間距離更短也更容易實現(xiàn)芽的高度相近,而且同一個枝條上兩個分枝的距離也更近,開花高度也更近。雖然我們之前選擇的就是高度相近的芽,但生長過程中還是會產(chǎn)生些許差異,不過新枝修剪的操作空間很大,較高的枝條可以被砍回同一起跑線,而較矮的枝條可以只掐尖或者讓整體都再長長個然后再截到同一平面去。這也是上次整體修剪不必過于嚴苛的原因,些許誤差可以在這一次整體修剪回正。隨著生長,最初的平面會凸起成半球,畢竟枝條并非都是筆直向上生長的,斜向生長的枝條和直立枝條共同構成了自然的弧度(圖8)。
圖8
一次“憋芽后重剪”加一次“新枝輕剪”的分枝數(shù)量就已經(jīng)基本滿足我目前用的12 厘米口徑的小盆了,盆小也托不起太多的分枝,否則頭重腳輕。之后不再需要整體修剪,但生長過程中的差異仍會產(chǎn)生,所以槍口要時刻瞄準出頭鳥,單獨修剪,修剪高度略高于整體生長平面,以留給新芽一些生長時間。過程中還會有一些新生報道,它們往往要矮很多,但好在這些枝條基本都分布在外側(cè),因為內(nèi)側(cè)陽光過少,即使后來發(fā)芽了也未必能長大,而這些小側(cè)枝倒是也延續(xù)著弧度的自然,我通常選擇留下(圖9)。
圖9
隨著枝繁葉茂,葉子開始互相遮頭,扭了脖子歪了頭從而走上斜路是它們的常見狀況,而且?guī)缀跞窍蛲鈧?cè)傾斜。撥開葉子替頂芽出頭是常見手段,由于葉子是養(yǎng)分加工廠,我是本著能留就留的原則,但勸阻無效,非要蹬鼻子上臉的我就會果斷剪掉。陽光有限,只能盡可能讓它們過得更好。轉(zhuǎn)盆也是必須的,雖然轉(zhuǎn)盆并不能彌補短缺的陽光,但是可以讓缺乏“光”愛而營養(yǎng)不良的一側(cè)重燃希望(圖10)。
圖10
在我的陽臺里,冬季陽光最好,雖然沒有供暖,夜里直達冰點,但是晴朗的白日,陽光房般的溫暖濕潤,天竺葵們會試圖在冬季開花,這是一定要扼殺的,開也開不標準,反而浪費營養(yǎng),而這“臘”手摧花會一直持續(xù)到春暖花開。那么這漫長的冬季都是生長季,氣溫低,陽光好,也有利于植物節(jié)間距離更短,也不用再去感慨秋短易逝了(圖11)。
圖11
其實,我也并非教條地實行著這個方案,也是時常犯懶,偶爾忙碌到忽略,所以最終分枝還是有的地方密集,有的稀疏;花開的也是有的親密,有的疏遠。我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