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文 ?題
黃牛雖去精神在,猛虎初來氣象新。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中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虎是百獸之王,是力量、勇敢、無畏的象征。壬寅虎年,我們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干勁、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繼續(xù)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歷史新篇章!”他還祝愿中外冰雪運動健兒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如虎添翼、創(chuàng)造佳績!
請以“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擬題目,自由立意,文體不限(除詩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仿寫;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泄露身份的個人信息。
思路點撥
這是道話題作文。分析引導語,題目中的“虎”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界中的“虎”;二是指傳統(tǒng)文化中的“虎”;三是指象征意義層面的“虎”,正如引導語所說,這個層面的“虎”象征著“力量、勇敢、無畏”等。
那么,怎樣寫“虎”的話題作文呢?
一、明確寫作方向。“虎”這個話題內(nèi)涵豐富,可寫的東西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先要對題目進行處理,化“大”為“小”,明確寫作方向。
方向一:寫一篇說明文,介紹與虎有關(guān)的知識??蓢@虎的種類、外貌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狀況等展開說明。也可圍繞豐富多彩的虎文化展開介紹。還可二者兼顧,由自然界中的“虎”寫到傳統(tǒng)文化中的“虎”,讓讀者對“虎”有全方位的了解。
方向二:寫一篇記敘文,通過寫人記事,贊揚“虎”精神和“虎”品質(zhì)。比如寫似猛虎下山的英雄,寫如虎添翼、勇往直前的奮斗者,寫生龍活虎的冬奧會運動健兒,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科研攻關(guān)人員。
方向三:寫一篇議論文,就“虎”話題的某一方面提煉中心論點,然后通過嚴密的論證,證明觀點。比如針對改革“攔路虎”現(xiàn)象,就可以寫一篇題為“莫當‘攔虎虎’”的文章,從“攔路虎”的產(chǎn)生原因、巨大危險、可恥下場等角度展開論述,用生動的事例告訴人們,當“攔路虎”害人害己,千萬別當“攔路虎”。
二、深挖文章立意。意高文自勝。好的立意,往往能令讀者有眼前一亮之感,甚至拍案稱奇。寫“虎”這一話題,無論從哪個方向切入,都要努力在立意上深挖,力求新穎別致,與眾不同。
比如介紹“虎”,如果在立意上僅定位于讓讀者了解與虎有關(guān)的科學知識和文化常識,未免太俗套。不過,如果能把立意提升到關(guān)愛、保護野生動物,傳承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上,那文章就能勝人一籌。而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舉個簡單的例子,現(xiàn)在我國境內(nèi),野生老虎越來越稀少,在說明老虎時提及這一點,并由點及面,呼吁人們積極行動,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把幸福家園還給野生動物,立意就能提升一個層次。
再如,寫與“虎”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人和事,別人都從正面立意,寫那些充滿力量、果斷勇敢、無所畏懼的“虎英雄”;你卻從反面立意,寫讓人討厭的“攔路虎”,寫欺凌弱小的“惡虎”,寫貪污受賄的“大老虎”,寫有爭議的“虎爹虎媽”。敘事結(jié)束借助議論點題,或抨擊,或批評,或建議,這樣的文章,怎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在寫議論文時,觀點要新穎,因為陳舊的觀點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比如寫“初生牛犢不怕虎”,常見的立意是為“初生牛犢”的勇猛無畏叫好,期望更多人做“初生牛犢”。若能反向思考,認為在“老虎”面前,“初生牛犢”如果魯莽行事,肯定沒有好下場。提出與其毫無意義地犧牲,不如苦練本領,或聯(lián)合其他同伴一起對付“老虎”的觀點,別具一格,定能讓人眼前一亮。再如寫“狐假虎威”,正常的立意是揭露“狐貍”的狡滑,若批評“老虎”的愚蠢、昏庸,同樣會讓人覺得新鮮。
三、精選入文素材。無論是記敘、說明,還是議論,都要緊扣主題,精心選擇素材。素材新則文章新,素材活則文章活,素材有趣則文章有趣,選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盎ⅰ痹掝}作文的選材,可依照以下三步進行:
首先,圍繞立意,盡可能多地從腦海中搜尋與之關(guān)聯(lián)的素材,用關(guān)鍵詞或簡短的句子把這些素材記下來,以防遺忘,方便篩選。接著,根據(jù)表達需要,對素材進行初選,把事例典型的留下來。最后,再從中挑選出一則或幾則最精彩的入文。如果只選一則素材,內(nèi)容一定要豐富,情節(jié)一定要曲折,同時要有新意,盡可能與眾不同。如果選幾則素材,則要注意素材之間的搭配,要有詳有略,有正有反,有經(jīng)典有普通。材料選好后,有時還需簡單加工,可以刪繁為減,也可適當豐富內(nèi)容,還可圍繞主題合理虛構(gòu)。
比如寫《我爸是一名消防“虎將”》這篇作文,主題為贊揚身為消防員的爸爸總是沖鋒在前,不怕危險,用勇敢書寫責任和擔當。針對這一主題,先把爸爸逆行而上、參與滅火救人的故事梳理出來;然后再看看其中哪些最能證明爸爸是“虎將”,哪些故事驚心動魄;在此基礎上再確定入文素材。選好了主要素材,還可選一些配套素材,比如爸爸同事的評價,群眾的贊揚等,從側(cè)面烘托人物,凸顯主題。
四、認真構(gòu)思。如果把寫作比喻成建房子,素材則如同建筑材料,想把“建筑材料”砌成“房子”,畫好“圖紙”非常重要。這里的“畫圖紙”其實就是構(gòu)思。構(gòu)思就是謀篇布局,包括設計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預設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安排段與段之間的過渡等多個方面。寫“虎”這個話題,可根據(jù)不同文體進行構(gòu)思。如果寫說明文,可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開篇點出說明對象,然后依次說明,最后小結(jié)。比如寫《有趣的“虎”文化》,就可以用“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虎’文化別有一番趣味”開篇,總領全文;接著從語言文化、生肖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加以說明;最后希望人們能傳承和發(fā)揚“虎”文化。
如果寫記敘文或文化散文,可設計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然后依據(jù)這一線索寫人、記事、繪景。還以《我爸是一名消防“虎將”》為例,可以時間為線索,對爸爸的一次出警經(jīng)過進行記敘和描寫;也可以地點變換為線索,把爸爸一天中的多次出警場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如果寫議論文,構(gòu)思相對簡單,可先引出話題,亮出中心論點;然后考慮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論證;最后總結(jié),升華主旨。
有趣的虎文化
王彥倩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虎有著重要的位置。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生肖又叫屬相,許多人認為它起源于動物崇拜,是一種悠久的文化符號。早在東漢王充的《論衡》中,就記載有與現(xiàn)代相同的十二生肖。古人把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進行組合,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之說。由于虎在生肖屬相中排第三,寅是地支的第三位,凌晨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故為“寅虎”。
在傳統(tǒng)民俗中,不時會看到虎的身影。古時候,人們常在門上貼一些畫有虎照的門畫兒用來除邪祛瘟,今天有些地方還留存著這個風俗。而最常見的,非虎頭鞋莫屬了,這種鞋子的腳面上繡著或縫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大多為寫意畫,黑黑的眼睛,顯眼的“王”字,看上去可愛、有趣。人們把這種鞋子買回來給小孩穿,意在驅(qū)鬼辟邪,保佑平安。正宗的虎頭鞋做工復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的嘴巴、眉毛、鼻子、眼睛等處常采用粗線條勾勒,以顯示虎的威猛?,F(xiàn)在,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虎頭鞋,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
在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中,虎更是特別活躍的元素之一。比如就有不少與虎相關(guān)的成語,如“燕頷虎頸”“兩虎相斗”“如虎添翼”“狐假虎威”“騎虎難下”“虎視眈眈”“談虎色變”等,可謂情趣盎然。再如老百姓喜聞樂道的歇后語中,也有許多與虎有關(guān)的,如“老虎頭上拍蒼蠅——沒那么容易”“虎口拔牙——好大的膽子”“紙糊的老虎——嚇不住人”等,詼諧風趣,令人難忘。
說到虎,怎能少了古詩詞呢?岑參的“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趙翼的“危崖石裂藤絡罅,老樹皮皴虎磨癢”,別有一番韻味。還有人見人愛的“虎燈謎”,比如“形狀像老虎,口中念彌陀,白天呼呼睡,晚上忙捉賊”(打一動物)、“初生牛犢不怕虎”(打《水滸》人名二)……猜一猜,多有意思。
這些虎文化值得我們?nèi)チ私猓鞒?。當然,也有些需要摒棄,比如有人根?jù)屬相安排婚配,認為屬虎的忌與屬蛇的和屬猴的結(jié)婚,就屬無稽之談。
與虎有關(guān)的知識還真不少呢,希望大家在知虎的同時,能愛虎、護虎,保護虎文化的繁榮!
點 ?評
作文緊扣“豐富而有趣”這一特征,介紹中華傳統(tǒng)虎文化,從有意思的生肖文化,到有趣的民俗文化,再到情趣盎然、詼諧風趣、別有韻味的語言文化,從不同方面把虎文化深刻的內(nèi)涵展示在讀者面前。文章可謂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令人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吾家三只“虎”
孔嘉琳
我家有三個屬虎的人,他們各有各的綽號,分別是“攔路虎”爺爺,“戰(zhàn)斗虎”叔叔,“調(diào)皮虎”弟弟。
先說“攔路虎”爺爺。爺爺年輕時在外搞水上運輸,目睹了不少可怕的事故,所以做事非常謹慎,對安全看得特別重。無論是對爸爸、叔叔,還是對孫輩們,看得都非常嚴,凡是可能存在危險的事,絕對不讓我們參加。比如我們要獨自外出玩,爺爺一百個不答應;我們要蹦極,爺爺死活不同意。大家戲稱爺爺為讓大家掃興的“攔路虎”,壞了家人許多好事。不過,如果我們態(tài)度堅決,或者先斬后奏,爺爺這只“攔路虎”有時也會敗下陣來。比如當年叔叔要參軍,爺爺一開始也攔,后來叔叔偷偷報了名,爺爺也就讓步了。當我們偶爾戲稱爺爺是“紙老虎”時,爺爺只是笑,什么也不說。笑容之中,滿是愛意。
再說叔叔這只“戰(zhàn)斗虎”。叔叔參軍后,訓練特別刻苦,多次參加救災搶險,戰(zhàn)斗力特別強,被戰(zhàn)友們稱為“戰(zhàn)斗虎”。轉(zhuǎn)業(yè)后,他成了人民警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xù)發(fā)揚著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軍人作風,遇到危險,總是沖在最前面,多次成功處置重大警情,獲得了領導、同事和群眾的肯定。如今,他是我們這兒的名人,大家都知道公安局里有一只不怕死的“戰(zhàn)斗虎”。
最后說說“調(diào)皮虎”弟弟。弟弟虎頭虎腦的,加上屬虎,奶奶便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小虎。弟弟漸漸長大,變得越來越調(diào)皮,不僅把家里鬧得雞犬不寧,還經(jīng)常跑出去惹是生非,常有鄰居上門告狀。媽媽氣不過,便要懲罰弟弟。這家伙倒好,前腳保證得好好的,一轉(zhuǎn)身又出事了。爺爺只得拿出看家本領,整天盯著弟弟。本以為弟弟“沒救了”,誰知上了幼兒園,弟弟竟?jié)u漸變得懂事起來,由“調(diào)皮虎”變成了“乖乖虎”,還表示將來要向叔叔學習,也當一名勇敢的警察,讓人不由得感慨萬分。
吾家三只“虎”,虎虎有個性,你記住了嗎?
點 ?評
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開篇點題,通過綽號暗示三人的性格特征,概括全文;然后分三個版塊,對三個人物展開描寫,三個人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最后以“虎虎有個性”總結(jié)全文。文章所選事例典型,人物生動形象,語言輕松活潑,越讀越有味。
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
吳 ?思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水滸傳》第二十三回寫道,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過景陽岡,得知山上可能有老虎傷人,但并不畏懼,而是繼續(xù)前行,最終打死老虎,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英雄。后人于是便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來贊揚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人。
自然界中的老虎有著百獸之王的稱號,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兇猛無比,是非常危險的動物。但凡比它弱小的動物,包括絕大多數(shù)人類,見其形,聞其聲,無不膽戰(zhàn)心驚,溜之大吉。在這種狀況下,有人明明知道山上有老虎,卻仍然堅持迎虎而上,這份膽量,這份氣魄,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問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像武松一樣有真本事還行,倘若沒有什么真本領,或者說雖有本領,但根本不是老虎的對手,那結(jié)局恐怕就不妙了。輕則被虎所傷,落得個落荒而逃的下場;重則性命不保,成為老虎的大餐。
從這一角度看,一味地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叫好顯然是不理智的,因為它會誤導人,讓人頭腦發(fā)熱,忘乎所以。那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我看改一個字就行,叫“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面對山上的老虎,先別忙熱血沸騰,摩拳擦掌,直接沖上山去;而應冷靜下來,做一番研判,再行動不遲。倘若真的功夫了得,如武松再生,老虎根本不是對手,那就去吧;如果功夫未練到家,本領有限,甚至手無縛雞之力,就還是老老實實地呆在山下吧。這并非膽小軟弱,而是有自知之明。換種方法,同樣可以對付老虎,比如發(fā)奮圖強,學得打虎術(shù),日后再向虎山行;比如向人求助,大家聯(lián)手打虎。實在不行,還可繞山而行,把“虎”留給后面更有能耐的人。如此行事,當然在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但總比白白丟了性命強一百倍。
這種觀點,不僅要用在對待真正的老虎上,更應貫穿到整個人生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困難就像“攔路虎”,有把握戰(zhàn)勝它,那就勇敢地沖上去;憑自己的力量根本戰(zhàn)勝不了它,那就團結(jié)別人一起攻打;如果還不行,可要小心了。并非所有難題都能解決,解決不了就先放一放,日后再解決;還是不行的話,就干脆換個路徑,重新調(diào)整目標。一條道走到底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
最后我要強調(diào)的是,慎向虎山行并非不向虎山行,并非反對無所畏懼的戰(zhàn)斗精神。任何時候,都要敢闖敢干,只不過不能蠻干、傻干,做無意義的犧牲。
點 ?評
文章先用《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切入,引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一傳統(tǒng)觀念,并肯定這種做法的膽量和氣魄;隨即筆鋒一轉(zhuǎn),分析這樣做的不妙結(jié)局,指出它是不理智的。在此基礎上,水到渠成地亮出觀點——“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圍繞這一論點,結(jié)合武松打虎的事例展開論述,并推而廣之,指出這種觀點適用于每個人的人生之路。最后,肯定無所畏懼的精神,反對蠻干、傻干,讓文章的觀點更鮮明。全文立論新穎,構(gòu)思獨特,論證有力,給人以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