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再康
閩楠
閩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屬樟科(Lauraceae)楠屬(Phoebe)常綠高大喬木,系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漸危樹種,多為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混交林的主要喬木種,天然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廣西以及浙江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區(qū)域。其木材紋理美觀,削面淡黃光滑,香氣清新淡雅,材質(zhì)堅韌致密,是商品木材金絲楠木的原植物之一,是建筑、高級家具、工藝雕刻的上等用材,被列為南方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閩楠樹形優(yōu)美,干形通直,枝葉稠密,鮮葉亮麗,宜作庭蔭樹、行道樹或風景樹,是優(yōu)良的綠化觀賞樹種。
品種選擇:閩楠自然分布廣,栽培適應性較強,在種源間及種源內(nèi)單株間存在豐富的遺傳變異。已選育審定的江西婺源閩楠種源以及浙江各地種源,具有更強的耐寒性,適于浙江中部及以南地區(qū)山地造林及城鎮(zhèn)綠化。而福建、江西南部、廣西種源年生長期長,具有更大的樹高、胸徑生長優(yōu)勢,適于浙江省的溫州、慶元、龍泉、松陽等地500米海拔以下區(qū)域造林用種。
立地選擇:山地造林宜選擇海拔500米以下中、下坡,溝谷兩側(cè)或河邊臺地等相對肥沃的立地,不宜選擇貧瘠或風口的立地環(huán)境栽培。作為園林綠化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栽培模式:作為珍貴用材林栽培,宜選用混交造林模式(可提高閩楠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林生長),初植密度100株/畝左右??墒褂眯虚g或株間混交,混交比例為1∶2或者1∶1。混交樹種有杉木、雜交松、銀杏、江南油杉等針葉樹種以及雜交馬褂木、光皮樺、毛紅椿、赤皮青岡等闊葉樹種。不適宜造大面積純林,在立地較平緩的山谷間或山坡下可營造小片純林,造林密度100株/畝。
種苗規(guī)格:營建珍貴用材林宜選擇2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70厘米、地徑1.5厘米以上;作為城鎮(zhèn)綠化用苗,宜選用4—5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米徑5厘米以上的規(guī)格土球大苗。
種植技術(shù):山地造林應清理雜灌,帶狀、塊狀整地或穴狀整地。一般挖規(guī)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種植穴,施基肥(復合肥0.1—0.2千克/穴)。2—4月、6月均可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可達95%,且當年高生長量可達30厘米以上;大苗造林做到隨起隨種、帶土球,并保持土球緊實是造林成活的關(guān)鍵。栽植時做到苗正、根舒、分層打緊、適當深栽。作為綠化樹種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規(guī)格而定,施足基肥,移栽時摘除50%的小枝、葉片以減少水分蒸發(fā)。
撫育管理:用材林撫育需每年5—6月和8—9月割灌除草各一次,加施復合肥0.1—0.2千克/株,連續(xù)撫育3年,株高可達2.5—3米、地徑5厘米以上。當林分郁閉度達0.8—0.9,或自然整枝約占樹冠三分之一時開始間伐。首先伐除混交樹種和生長不良的閩楠植株,最終保留閩楠60株/畝以培育高值大徑材。四旁綠化栽培應盡量不修枝,需保留足夠樹冠以防樹干日灼。閩楠感染病蟲害較少,幼樹會發(fā)生少量的蛀梢象鼻蟲危害,可及時將被害新梢剪除、燒毀。若發(fā)生蝽類與天牛危害形成的枯枝病,需及時將枯枝清除、燒毀,用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1500倍液配合殺菌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
刨花楠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 Kanehira)屬樟科(Lauraceae)潤 楠屬(Machilus)高大常綠喬木,天然分布于長江以南及華南地區(qū);浙江南部、浙西南部林區(qū)呈零散分布,建德市壽昌林場綠荷塘林區(qū)保存有大片的天然林。刨花楠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干形圓滿通直,出材量大,材質(zhì)優(yōu)良,心材帶紅色,紋理美觀,結(jié)構(gòu)細密,硬度適中,刨面較光滑,是實木家具與室內(nèi)裝修優(yōu)質(zhì)材樹種,也是優(yōu)質(zhì)熏香制品的主要工業(yè)原料。其樹冠濃密,樹形高大美觀,嫩葉嫩枝呈粉紅或紅棕色,是彩色珍貴景觀樹種。
品種選擇:刨花楠自然分布較廣,栽培適應性較強,但在種源間及種源內(nèi)單株間存在豐富的遺傳變異,目前尚無選育的良種。營建刨花楠人工林需選擇優(yōu)良林分中的優(yōu)良單株采種育苗。
立地選擇:山地造林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中、下坡,溝谷兩側(cè)或河邊臺地等土層深厚肥沃、空氣濕潤、立地條件較好的陰坡或半陰坡的林地造林,酸性或微酸性的紅壤、黃紅壤均可。作為園林綠化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栽培模式:作為珍貴用材林栽培,宜選用混交造林模式,初植密度100株/畝左右。可使用行間或株間混交,采用1∶1混交比例?;旖粯浞N有杉木、雜交松等速生用材樹種,也可選光皮樺、銀杏、雜交馬褂木等落葉珍貴樹種。
種苗規(guī)格:營建珍貴用材林宜選擇1.5年生或2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80厘米、地徑1厘米以上;作為城鎮(zhèn)園林綠化用苗,宜選用4—5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米徑5厘米以上的規(guī)格土球大苗。
種植技術(shù):山地造林需清理雜灌,采用帶狀、塊狀或穴狀整地。挖規(guī)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種植穴,施基肥(復合肥0.1—0.2千克/穴)。一般選擇在冬季小寒之后,立春之前的雨后陰天或晴天進行造林,容器苗造林則可適當延后,成活率可達95%,且當年高生長量可達30厘米以上;作為綠化樹種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規(guī)格而定,施足基肥,移栽時摘除50%的小枝、葉片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并加強水分與光照管理。
撫育管理:造林后的前3年,各撫育2次,宜采用穴狀撫育,割灌除草和擴穴松土。春季撫育宜在4—5月,可加施復合肥0.2—0.25千克/株,秋季撫育可安排在10—11月,若遇到高溫可適當延后。連續(xù)撫育3年,株高可達2.5米、地徑4厘米以上。當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或自然整枝約占樹冠三分之一時開始間伐。首先伐除杉松等混交樹種和生長不良的刨花楠植株,保留刨花楠及其他珍貴樹種60—70株/畝以培育大徑材。四旁綠化栽培應盡量少修枝以防樹干日灼。刨花楠感染病蟲害較少,若發(fā)生蝽類與天牛危害形成的枯枝病,需及時將枯枝清除、燒毀,用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1500倍液配合殺菌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
浙江樟
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 Nakai)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常綠大喬木,系中國特有樹種,天然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南、江西、湖北等省海拔600米以下區(qū)域。木材耐水濕,質(zhì)地細膩堅硬,清香淡雅,耐腐,防蛀,是實木家具、工藝雕刻、建筑等優(yōu)質(zhì)用材,被列為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樹冠端整,形態(tài)優(yōu)美,新葉亮麗,屬優(yōu)良的行道樹、庭蔭樹和景觀樹,所釋放的化學物質(zhì)具凈化空氣與保健作用,是珍貴的鄉(xiāng)土綠化觀賞樹種。另外,其干燥樹皮與枝皮入藥稱“香桂皮”,具行氣健胃、祛寒鎮(zhèn)痛之功效,也可代桂皮作烹飪佐料,屬芳香食用樹種。
品種選擇:浙江樟有較廣的適應范圍,不同種源及單株的耐寒性、生長量、冠型以及新葉色澤等性狀具有豐富的遺傳差異。目前尚未選育出生產(chǎn)上應用的優(yōu)良品種,營建珍貴樹種林或園林綠化可選擇當?shù)胤N源的優(yōu)良單株采種育苗。
立地選擇:浙江樟苗期幼樹偏耐陰,成年樹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濕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至中性土壤。山地造林宜選擇海拔600米以下的中下坡土壤深厚的背風面立地,不宜選擇貧瘠或風口造林。作為園林綠化栽培,切忌選擇地下水位高(或積水)的地段栽培。
栽培模式:山地造林宜采用大塊狀混交、多行混交等造林模式,初植密度167—200株/畝,其中浙江樟栽培70—80株/畝,主要混交樹種有杉木、紅豆樹、光皮樺、雜種鵝掌楸、黃檀等樹種;針對低陵緩坡(一般坡度不超過5°)可采用林苗一體化栽培模式,初植密度333—666株/畝,5年后開始作為綠化苗移栽,最終保留60—70株/畝培育大徑材;杉木林疏伐后、竹林改造或生態(tài)林林下補植可栽植20—30株/畝;城鎮(zhèn)綠化可采用片植、孤植或成行種植。
種苗規(guī)格:山地營建浙江樟珍貴用材林宜選擇2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超過80厘米、地徑1厘米;作為城鎮(zhèn)園林綠化用苗,宜選用4—5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米徑5厘米以上規(guī)格土球大苗。
種植技術(shù):山地造林需清理林地,采用塊狀或帶狀深挖整地,挖規(guī)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種植穴,施基肥(復合肥0.2—0.25千克/穴),當年11月至次年4月造林,容器苗可適當延后,成活率可達95%;作為綠化觀賞樹種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規(guī)格而定,施足基肥,大樹(苗)移栽時摘除50%—60%的小枝、葉片以減少水分蒸發(fā)。
撫育管理:連續(xù)撫育3年,每年割灌除草2次,加施復合肥0.1—0.25千克/株。若發(fā)生蝽類與天牛危害形成的枯枝病,需清除枯枝,用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1500倍液配合殺菌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當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或自然整枝約占樹冠三分之一時開始間伐,先伐除部分混交樹種,保留60株/畝以培育大徑材。園林種植撫育管理時,不需修枝整形,需保留足夠的樹冠以防樹干日灼,并加強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