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一塵
在大英博物館中,有一件我國元朝的繪畫,雖然繪畫作者很不知名,但這幅畫卻是鎮(zhèn)館之寶——元代畫家謝楚芳唯一的傳世畫作《乾坤生意圖》。
這是一幅注明署名和日期的珍貴畫作。繪畫主題為動物和昆蟲捕食:一只蟾蜍埋伏等待著正在肢解蝴蝶的螞蟻,一只蜻蜓襲擊蜥蜴捕獲的一只小昆蟲,一只在捕蟬的螳螂正……
畫作的每一部分都有昆蟲,而且都還是互相敵對的昆蟲?;蛟S《乾坤生意圖》想表達的不是祥和的春意,而是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充滿了殺戮和不安,也是對元朝統(tǒng)治者的批判。這是它成為名畫的原因,或許也是它成為大英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原因。
跨版元 謝楚芳《乾坤生意圖卷》絹本設(shè)色大英博物館藏
畫家謝楚芳,畫史對其記載并不多,迄今未有發(fā)現(xiàn)他的其他作品,此卷是其孤本作品。但據(jù)推測,他應(yīng)該是元代詩人謝應(yīng)芳的兄弟,謝應(yīng)芳也曾寫詩《答謝楚芳》,其中一句“無聲詩與有聲畫,彼此贏得虛名傳”(謝應(yīng)芳《龜巢稿》卷四,四部叢刊三編景鈔本),說明他當時還是有些名氣的,也可能是位地方小名家,應(yīng)該屬于毗陵畫派,也可能屬于藝匠類畫家。
《乾坤生意圖》創(chuàng)作時間為公元1321 年,此時元朝的第九位皇帝元英宗剛剛從父親元仁宗手中接過皇位,但又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他的祖母為人強勢,一心想通過掌控年輕的皇帝來穩(wěn)定自己的權(quán)勢,因此元英宗登基整整一年,卻一直不能徹底控制朝局。
至治二年(1322 年),權(quán)臣鐵木迭兒和太皇太后去世,元英宗隨即將大權(quán)收歸自己手中,效仿父親仁宗的做法,大量啟用漢族官員,并減輕農(nóng)民的賦稅。至治三年(1323 年)八月初四,元英宗被自己的義子鐵失殺害,年僅20 歲。昔日的獵手,一年后最終還是成了獵物。元朝混亂的朝局,使老百姓的命運撲朔迷離。從這一點上看,百姓一直都是被動物捕食的小昆蟲,命運只能掌控在他人手中。
以車前草為中心,畫面最右側(cè)半空中,一只蜻蜓在俯沖,翅膀撞得一只蒼蠅翻滾起來;車前草下方是一群螞蟻正在肢解蝴蝶,沿著既定軌道將肢解的部分運回巢穴;而一只蟾蜍正伏在最大的一片葉子下注視這一切,伺機捕獵;植物上方還有一只蝴蝶翩飛,這一切乍一看祥和寧靜。植物左側(cè)有兩只蝗蟲,一只俯臥進食,一只正振翅飛翔,畫家以此常見的田園之景將畫面引導至第二組植物。
兩宋是工筆花鳥畫的黃金時代,前期花鳥畫受“黃家富貴”華麗風格的影響極深,此時的畫作造型寫實,勾勒精細,設(shè)色濃麗,不露墨線。宋代后期,仍然以寫實為主,亦逐漸開始表達意境及主觀情趣。元代的《乾坤生意圖》仍是這一畫風的體現(xiàn),刻畫細致,雖顏色艷麗,畫風卻清新脫俗,正是這一趨勢的延續(xù)。
《乾坤生意圖》是元代花鳥畫承宋代工筆重彩遺風的典型代表,甚至比宋畫更加細微精確。其設(shè)色之精能,描繪之入微,動植物的大小比例幾乎與實物相近,更具真實感。畫家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體會,目識心記后將花鳥寫生再現(xiàn),表現(xiàn)了植物花朵葉子的向背、體現(xiàn)了昆蟲對植物的蠶食及相互的獵殺,且把最富戲劇性、最精彩的一幕表現(xiàn)出來,這種再現(xiàn)非完全照搬,達到了以形寫神的境界,更達到了以客觀物象傳達畫家主觀想法的目的。
謝楚芳在畫后有一則款識,此款非常重要,不僅交待了此作的創(chuàng)作時間,還特地說明此畫為達善所作(圖1)。達善,應(yīng)該是蜀儒張須,字達善,4 歲時從其外舅出蜀入寓浙,承朱熹衣缽,曾“特命為孔孟顏三氏教授鄒魯之人服頌遺訓”(明·馮從吾《元儒考略》卷二)。張須喜好書畫收藏、鑒賞,因為清李佐賢在其《書畫鑒影》中載,其在《王叔明天香深處圖短卷》上就有其收藏?。ā稌嬭b影》卷五《卷類》)。另據(jù)《墨緣匯觀錄》載,張氏還曾在《索靖出師頌卷》后題跋(清·安歧《墨緣匯觀錄》卷一《法書》)。
左上:圖1 《乾坤生意圖》(局部) 謝楚芳款印
《乾坤生意圖》后面的跋尾更是耐人尋味,跋尾者多以題詩展示了作品的更深含義:花香草色中一派春之美景。然而,小動物們因為營食而潛窺巧伺,有著各自的私利,它們在捕獵的同時也有捕食者在盯著它們。據(jù)此,有人感慨“得失紛紛何日了”;也有人說雖然變化莫測,其實都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即“皆出于機入于機”;也有人說“鄙夫謀利不以義”,人和小蟲有什么區(qū)別?也有人作詩借圖像觀世味,體會畫中真意。跋尾借物喻人、暗諷世事,亦體現(xiàn)了異族統(tǒng)治下文人的復(fù)雜心情,并把自己的不滿通過作畫寫詩等方式含蓄地表達出來。
引首題跋是明人程洛用篆書寫的頗具道教意味的題目“乾坤生意”(圖2)。程洛,明宣德年間中書程南云之子,先以尚寶司丞在內(nèi)閣司誥敕,明成化乙酉年取入文華殿東耳房書辦,以至今官則中書(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九)。題此卷時,他還是尚寶司丞。
下圖:圖2 卷首處題“乾坤生意”,款為“尚寶司卿程洛篆”。
畫上有五位同代詩人的卷尾題詩。
第一位就是元代的“松華道人”,后又有“嗣漢”二字,表明其與道教有關(guān)(圖3)。
中上:圖3 “松華道人”題詩:“花香草色競春暉,蝡動翩飛各有私。得失紛紛何日了,寸心天地更誰知。松華道人嗣漢”。鈐?。骸罢砚帧?白文方印)、“松華道人”(白文方印)。
接下來是宋末元初學者陳深的題詩(圖4)
右上:圖4 宋末元初學者陳深題詩:“小蟲營食各自私,潛窺巧伺相苦噬。鄙夫謀利不以義,其智亦猶爾之類。陳深”,鈐?。骸瓣惿睢?朱文方印)、“寧極齋徒”(白文方印)。
植物是以白綠相間波浪形大葉子的蕓薹為中心,并有帶淺黃色花朵及花骨朵的蒲公英和低矮的三葉草長在其周圍。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蕓薹大葉子中隱藏著一只蜥蜴,其做好了捕獵正在進食的蝗蟲的準備;還有一只蝸牛在順著葉子背后慢慢爬上去;蕓薹上面有蛺蝶一只,車前草葉子中的蟲洞就是它蠶食所致;蒲公英上方還有一只鳳蝶。
以柳梢下螳螂捕蟬之景為中心展開。一組隱匿在柳梢中,螳螂在擒獲一只蟬,趁其不備將其牢牢抓住。然而,一只樹蛙隱藏在不遠處,正盯著它們;另一組則是在柳梢之外,蟬落荒而逃,背部著地,有點束手就擒的意味,捕食者緊隨其后,俯沖向它,這一組昆蟲的色彩與柳梢呼應(yīng),也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
竹子、牽牛花相交錯中,前幾組均有綠色苔點銜接,而此處沒有,如此處理代表景象是在半空中。竹子細枝上有一個蓮蓬狀蜂巢,一只黃蜂正在其附近活動,忙于構(gòu)筑巢穴;不遠處,一只黃蜂襲擊黑蜻蜓,蜻蜓因翅膀受傷倉皇而逃,而黃蜂則高舉戰(zhàn)利品,飛向巢穴位置;豆娘上方一只紅蜻蜓立于竹枝上,似注視著這一切。
以地面上一株熱烈開放的雞冠花為中心,花頭高挑,呼應(yīng)上一組植物。仔細看其葉子上有蟲洞,應(yīng)為花下昂首闊步的螽斯所為,這綠灰色蟈蟈應(yīng)該為雄性,而它上方有一只綠色螽斯在俯沖向它準備著陸,這應(yīng)該是一只雌性蟈蟈,它們應(yīng)該是一對;畫面上方有三只蝴蝶,近處有一只略大的玉帶蝴蝶,略小的是菜粉蝶,遠處大小遠近不一,在翩翩飛舞。
長勢旺盛的黃蜀葵,花朵綻放,骨朵繁多,一只蜜蜂從右側(cè)飛向花叢,一只紅色金鳳蝶正在一朵綻放的花上采集花粉。陳深(1259—1329)字子微,號寧極,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宋亡年,才弱冠篤志古舉,閉門著書,元天歷間奎章閣臣,以能書薦潛匿不出。本卷跋尾詩應(yīng)為陳氏典型書風,點畫簡約、凝重、含蓄,多隸意,字字獨立內(nèi)斂,章法筆畫高古,受《急就章》及“二王”書風影響較深。
陳植(圖5),字叔方,自號慎獨癡叟,平江路(蘇州)人,陳深之子,元代書法家。文獻載其“畫樹石甚有意趣”(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五)。
左圖:圖5 陳植題詩:“唯蟲能天固,爾性亦各自纖微。紛然變化孰可測,皆出于機入于機?!扁j?。骸瓣愂鲜宸健保ㄖ煳姆接。?/p>
馮勉(圖6),字彥思,建德(今浙江建德)人。馮勉鈐印“馮勉私印”(素文方?。T氏此方印未用紅色,一般來說不用紅色用素色和喪事有關(guān),即鈐印時正處于服喪期間。
中圖:圖6 馮勉題詩:“九野圍花神,百蟲媚幽好。沖抱長一如,誰言古春老。”,鈐印“馮勉私印”(素文方印)。
上述題跋皆元人,此作從完成到馮勉這里,一直都在江南一帶流傳。
本卷僅最后一位是清代人袁誠所書(圖7),袁氏為江南人,清康熙四年(1665)任提標右栛(清·阮元修、陳昌齊纂《(道光)廣東通志334 卷》廣東通志卷五十九)。袁誠所寫詩跋并不完整,前面有所缺失。袁氏雖為寧波人,但其后來在廣東一帶做官,應(yīng)該是他把此作由江南帶去廣東的。
右圖:圖7 清代人袁誠題詩
此圖卷不僅在中國流傳有序,在國外的流傳痕跡也很清晰。18 世紀末,它已出現(xiàn)在英國,關(guān)于《乾坤生意圖》的“流傳史”有過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很可能是通過中國與東印度公司的貿(mào)易,或作為禮物送給外交使者而流傳到英國;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該畫是由英國第一位駐華公使馬爾戛尼所率的使團帶回英國。
畫卷絲質(zhì)封套內(nèi)有款“W.Butler”和1797年,表明威廉·巴特勒是最早擁有該畫的英國人。19 世紀,托馬斯·菲利普斯爵士收藏此作,1964 年倫敦古文物的圖書經(jīng)銷商萊昂內(nèi)爾·羅賓森和菲利普·羅賓森從菲利浦斯爵士手中購買了這幅畫,兩人共同擁有。1998 年,大英博物館在國家藝術(shù)收藏品基金會和布魯克史威爾永久基金的贊助下花巨資從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這幅作品。2007 年3 月10 日-6 月10 日,《英國與世界——1714-1830》在故宮展覽,首幅遠“嫁”英國的國畫《乾坤生意圖》便在歸國省親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