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設(shè)棋盤在河澗,地造靈青洗鮮妍。”這是贊美棋盤灘的一句歌詞,棋盤灘之美由此可見一斑。棋盤灘位于田東縣那拔鎮(zhèn)福星村,距縣城40公里,距鎮(zhèn)集市3公里。神奇的景觀,美麗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不久前,我與幾位文友到此一游,領(lǐng)略這里旖旎的風光。
車子來到一個斜坡平壩上方停下,只見一股清澈的流水從山谷深處奔涌而來,穿過壩底孔洞潺潺流向低洼處的棋石縫隙中。我們踏石而過,河水在石縫中悠悠流淌,把腳伸到石縫里戲水,冰涼冰涼的很是愜意。這條小河叫靈岐河,從毗鄰的田陽區(qū)玉鳳鎮(zhèn)流下,河水不大,但四季長流。棋盤灘就像天上的棋盤,撒落在靈岐河寬闊的河灘上,令人嘆為觀止。
棋盤灘分為上灘和下灘兩個板塊,上灘自北向南略為傾斜,縱棋道與河水流向一致,呈南北走向。下灘面積比上灘大且平,縱棋道全部朝向東北方向的蓮花山。兩灘之間形成一個1米多深的水潭,將上下兩灘隔開,如同象棋盤中楚河漢界的分界線。棋盤灘三面為土山所夾,山腳下稻浪翻滾、蔗林如海,山上樹木郁郁蔥蔥,周圍的村莊掩映在綠樹叢中。
棋盤灘面積約2000平方米,灘中石塊浮出水面,呈灰褐色,每塊面積1—2平方米不等,橫成排、豎成線,縱橫交錯,形似鍵盤上的按鍵,又像一張碩大的棋盤,平整光滑,形象奇特??菟竟?jié)水穿石縫,無聲無息;豐水期水漫過石塊,流至灘尾跌落數(shù)米深的斷壁,發(fā)出嘩嘩的聲響,悅耳動聽。
棋盤灘的來歷有個傳說。相傳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漢鐘離、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從田東南部的江城鎮(zhèn)八仙山飛來北部的那拔鎮(zhèn)蓮花山品嘗仙果,累了便在山腳下的靈岐河灘頭小憩下棋,對弈一番后,眾仙駕霧離去時將棋盤遺留下來,后人便將此地稱為棋盤灘?!跋胧窍扇嗽[,故留譜在水晶盤?!惫湃说倪@句詩,道出了八仙飛離棋盤灘時依依不舍的情景。
傳說歸傳說,那么棋盤灘是怎么形成的呢?據(jù)專家考證,棋盤灘形成于2億多年前,當時棋盤灘周圍森林密布,河水充盈,河谷中的砂巖層在流水沖刷下,尤其是在洪水季節(jié),河水夾著砂石沿巖石節(jié)理縫侵蝕磨削,經(jīng)過千百年的沖刷,最終形成現(xiàn)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這種地質(zhì)結(jié)構(gòu)被稱為“剪節(jié)理”,一般是在斜坡上形成,且紋理不清。而棋盤灘的“棋盤”則以平行的形態(tài)在河床上出現(xiàn),而且規(guī)模大,紋理清晰,縱橫間隔相等,實屬罕見,真乃一大奇觀!
這些露出水面的“棋子”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這片河灘上靜靜地躺著。棋盤灘猶如一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佳人,靜靜等待遠方的游客。
游完棋盤灘,我們來到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縱情谷??v情谷位于棋盤灘西面,距棋盤灘1公里,峽谷長50米,寬5—10米,自然環(huán)境保護良好,溪水四季長流。當?shù)卮迕裾f,縱情谷是舊時青年男女對歌、互訴衷腸、寄存信物的地方,故曰“縱情谷”。
眼前的縱情谷草木蒼翠,野花盛開,鳥語花香,是棋盤灘景區(qū)原生態(tài)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走進谷中,耳聞叮咚的泉水,猶如聽到當年情侶們的對歌聲。因此,當?shù)貕言挿Q縱情谷為“響歌谷”??v情谷是情人幽會的地方,每年七夕節(jié),棋盤灘舉辦拋繡球、農(nóng)家樂、神灘祈福、情定棋盤灘等文藝晚會和民俗活動,不少沉醉于愛情之中的男女都會相約來到這里縱情對歌,情意纏綿……
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有言: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奇妙的山水歷來唇齒相依,相輔相成。在棋盤灘的東北面,聳立著一座巍峨連綿的高山,這便是被譽為“田東的珠穆朗瑪峰”的蓮花山。蓮花山古稱“隆山”,壯話叫“坡在房”,位于福星村東北面,與棋盤灘遙遙相望,海拔1022米,山體為南北走向,山上有隆山寺、雙筆石、布洛陀石像等景點,周圍有福星、坡洪、那荷等4個村1000多戶人家。從棋盤灘通往蓮花山有兩條路,一條是步行的山路,一條是新修建的公路。
蓮花山的東、南、西三面為陡坡,北面稍緩。山上有一口清泉,泉水從石壁里冒出來,一年四季汩汩流淌。我們掬起一捧泉水喝一口,清冽甘甜。山頂有幾塊灰色的天然石板,像是有人經(jīng)常坐在上面,表面光潔發(fā)亮,人坐著或者躺在上面一塵不染。
蓮花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山上常年云霧繚繞,從山腳到山頂,一面長著濃密的青草,另一面長著茂密的樹林,這一奇特的植被現(xiàn)象古已有之,其形成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長草的山坡地下埋有寶藏,有的說坡上的樹林是天上下凡的神仙來看護美麗的棋盤灘……山頂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供人們小憩賞景。站在亭子里極目遠眺,山海蒼茫,煙波浩渺,四周村莊如繁星點點,星羅棋布,遠山近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山腳下的靈岐河、巴良河猶如兩條綠色的長龍,將蓮花山緊緊環(huán)抱。遠處的棋盤灘隱隱約約,依稀可見。
《那拔志》記載,在蓮花山主峰上,原先有座壯觀的蓮山寺,是明朝田州領(lǐng)事岑庭鐸于1645年為吊唁駕崩的崇禎皇帝所建。蓮山寺為磚木結(jié)構(gòu),有幾間大房子,氣勢恢宏,視野遼闊。寺內(nèi)香爐用巨大的青石鑿成,方圓百里的香客在重要節(jié)日都來這里上香祈福,常年香煙裊裊。站在廟前,東望思林,南望平馬,西望田州,北望巴馬,縱橫百里美景。可惜,蓮山寺在“文革”期間被毀壞,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小廟就是建在蓮山寺原址上,規(guī)模遠遠沒有原來的蓮山寺大。
“快來看呀,蓮花開了!”一位文友驚呼。我們順著她指的方向看,蓮花山山中有山,山頂周圍有七座小山包,呈弧形相偎在一起,宛如七朵盛開的蓮花在竊竊私語,惟妙惟肖。
蓮花山山高林密,兩三人合抱的古樹比比皆是,還有桃、李、柚子、柑橙等果樹和各種名貴的中草藥材。更稀奇的是,山上還長有三角竹和四方竹,這些竹子葉翠節(jié)密,外表黃色,中間夾雜綠色線條,是形態(tài)奇異的觀賞植物。
蓮花山遠離塵囂,古木參天,草樹茂密,是野豬、果子貍、黃猄、穿山甲等動物棲身之地。那天,我們行走在山腰小路,不時有野雞、鷓鴣、斑鳩等掠過草叢,展開翅膀飛向天空;山頂上,兩只黃猄正在啃食嫩樹枝和嫩葉,它們邊吃邊警覺地向四周張望,一身油光發(fā)亮的黃毛不時在樹林中晃動,給寂靜的山林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野趣。當?shù)厝朔Q蓮花山為“神仙的別墅,禽獸的樂園”,果然名不虛傳。
蓮花山有如此多的飛禽走獸,為何無人來捕獵?與我們同行的那拔鎮(zhèn)文友小黃說:“原因很多,除了山高路遠,與村民們不吃野生動物,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增強有一定的關(guān)系外,還與一個千百年留傳下來的傳說有關(guān)。相傳,山上的果子人們可以隨便吃,但不能帶走,更不能捕殺山上的動物,否則就會迷路下不了山,甚至?xí)舛蜻\?!?/p>
風吹馬尾千條線,高機打布萬條紗;
不知妹你叫什么,不知何處是妹家。
哥問妹家也好查,妹住坡腳那一家;
四周種有相思樹,中間有蔸木棉花。
我們游興正濃,忽然山那邊飄來一對采藥的青年男女悅耳悠揚的排歌聲,歌聲由遠而近,委婉動聽。
“那拔鎮(zhèn)是壯族排歌的發(fā)祥地,明嘉靖年間,壯族排歌在我鎮(zhèn)產(chǎn)生,為聚集對歌,自發(fā)形成了那拔歌圩,將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十后的第一個圩日定為那拔歌圩。每到歌圩節(jié),地處蓮花山下的那拔鎮(zhèn)游人如織,來自田東、田陽、平果、巴馬等地的民間歌手對唱排歌,熱鬧非凡。他們或歌唱甜蜜的愛情,或歌唱美好的生活,或歌唱脫貧致富奔小康,或歌唱鄉(xiāng)村振興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等,歌聲響徹靈岐河,響徹棋盤灘上空?!闭f起家鄉(xiāng)的排歌,小黃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
壯鄉(xiāng)故里話排歌,那拔鎮(zhèn)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就像流淌過鎮(zhèn)前的靈岐河一樣源遠流長。源自那拔鎮(zhèn)的田東壯族排歌,于2010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歌聲飄過棋盤灘,行走在那拔鎮(zhèn),仿佛遨游在歌海里。
作者簡介:周敏,壯族,廣西田東縣人,百色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民族文學(xué)》《三月三》《廣西民族報》《百色文藝》等報刊和網(wǎng)絡(luò)平臺,有散文入選多種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