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孫 茜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7)
“四史”是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筆者及團隊通過問卷形式調研了某大學564名青年學生對“四史”教育的理解與認識,現論述如下:
這564名青年學生中學生黨員(含預備黨員)共計18人,占比3.19%,團員446人,占比79.08%,群眾100人,占比17.73%;564名青年學生表示知道“四史”的有448人,占比79.43%,不知道的有58人,占比10.28%,不確定的有58人,占比10.28%;564名青年學生表示會自覺學習“四史”的有387人,占比68.62%,不會自覺學習的54人,占比9.57%,不確定的有123人,占比21.81%。
此外,通過交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文科背景認為學習“四史”非常重要的同學明顯多于理科背景的同學,最高多17.18%;理科背景認為學習“四史”重要的明顯多于文科背景的同學,最高多15.65%;理科背景認為學習“四史”一般的同學多于文科背景的同學,最高多2.27%。由此推斷,理科背景的同學數理化理性思維多見,且高中之前系統學習“四史”不充分,對“四史”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整體較文科背景同學差。
圖1
(2)文科背景同學通過讀歷史方面書籍、課堂教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四史”的占比更多。其中,高中階段學習歷史的同學通過讀史書來了解“四史”要比學習生物的高出19.88%;高中階段學習地理的同學通過課堂教學來了解“四史”要比學習生物的高出11.11%;但通過抖音、快手、微信公眾平臺等線上推送學習內容,文理科背景同學差距不明顯。由此推斷,理科背景的同學數理化理性思維多見,且高中之前系統學習“四史”不充分,對“四史”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整體較文科背景同學差。
圖2
(1)在明確知道“四史”是什么的學生中,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占比明顯高于不知道、不確定“四史”是什么的學生。知道“四史”是什么的會主動學習“四史”的為339人,占75.67%,不知道“四史”是什么的會主動學習“四史”的為19人,占32.76%,不確定“四史”是什么的會主動學習“四史”的為29人,占50%;知道“四史”是什么但不會去主動學習的或者不確定是否去學習的要明確少于不知道或者不確定“四史”是什么的學生。由此推斷,在以往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歷中了解、學習、掌握“四史”的同學對“四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
圖3
(2)在明確知道“四史”是什么的學生中,希望通過校園文化、團課或者校園活動、微信公眾平臺學習知識推送、“四史”學習類展館、先進典型案例學習、觀看愛國影片等渠道學習“四史”的占比明顯高于不知道、不確定“四史”是什么的學生,其中知道“四史”的同學愿意通過校園文化學習“四史”的有319人,占比71.21%;愿意通過團課或學校活動學習“四史”的有260人,占比58.04%;愿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學習“四史”的有241人,占比53.79%;愿意通過“四史”學習類展館學習“四史”的有261人,占比58.06%;愿意通過先進典型學習“四史”的有201人,占比44.87%;愿意通過觀看愛國影片學習“四史”的有317人,占比70.76%。由此推斷,在以往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歷中了解、學習、掌握“四史”的同學對“四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學習“四史”的途徑也更全面,愿意多角度、多方面涉獵學習“四史”。
圖4
(1)在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學生中,認為“四史”教育活動非常重要的學生數明顯高于不會或者不確定是否學習“四史”的學生,其中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開展的“四史”教育豐富的有301人,占77.78%;認為第二課堂開展的“四史”教育一般的有71人,占18.35%;認為第二課堂開展的“四史”教育沒內容的有3人,占0.78%;不了解第二課堂開展的“四史”教育情況的有12人,占3.1%。
圖5
(2)在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學生中,希望學校開展閱讀“四史”類書籍的學習活動的有266人,占68.83%,高于不會(28人,占51.85%)或者不確定(60人,占48.78%)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希望學校開展朗誦、演講“四史”學習活動的有246人,占63.57%,高于不會(22人,占40.74%)或者不確定(51人,占41.46%)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希望學校開展“四史”學習征文活動的有204人,占52.71%,高于不會(18人,占33.33%)或者不確定(31人,占25.20%)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希望學校開展“四史”學習知識競賽活動的有217人,占56.07%,高于不會(20人,占37.04%)或者不確定(58人,占47.15%)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希望學校開展“四史”學習活動主題團日的有223人,占57.62%,高于不會(23人,占42.59%)或者不確定(59人,占47.97%)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但在希望學校開展“奮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等主題晚會學習“四史”的學生中,會主動學習“四史”的有257人,占66.41%,高于不會(31人,占57.41%)但低于不確定(86人,占69.92%)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由此推斷,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同學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均有較高興趣,但對于不會或者不確定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經典的主題晚會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圖6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變遷,“四史”教育揭示了歷史的脈絡與規(guī)律,“四史”教育能夠幫助青年學生掌握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完整的歷史觀、找準所處的時代坐標,從而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1]且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了解到,認為學習“四史”可以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297人,占比52.66%。
一方面,“四史”教育豐富了醫(yī)學類大學生第二課堂的教學資源,以歷史事實與歷史故事的多樣性、鮮活性來打動青年學生,教師在深入歷史過程和“四史”資料的過程中,把史論結合起來則能夠有效地擴展思維視野、延伸思維深度,從而為教學效能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礎。[2]另一方面,“四史”教育提升了醫(yī)學類院校第二課堂的學理性與思想性。[3]歷史是邏輯的前提和基礎,歷史決定邏輯。歷史從哪里開始,邏輯就從哪里開始。醫(yī)學類校第二課堂教學要增強時效性和針對性,并轉化為學生的行動力,就必須進行歷史教育,用生動的歷史事實、歷史成就、歷史經驗、歷史故事增強思想的可信度、說服力和感染力。
在對564名學生的調研中,發(fā)現有564名青年學生表示會自覺學習“四史”的有387人,占比68.62%,不會自覺學習的54人,占比9.57%,不確定是否學習的有123人,占比21.81%。
在問到“您覺得第二課堂開展的‘四史’教育豐富嗎”時,385人認為豐富,占比68.26%,142人認為一般,占比25.18%,8人認為第二課堂的“四史”教育沒內容,占比1.42%,29人認為不了解第二課堂“四史”教育,占比5.14%。
在問到“您覺得制約第二課堂開展有效‘四史’教育的原因有什么?”313人認為活動設計沒有吸引力,占比55.5%,34人認為活動評審做不到公平公正,占比6.03%,134人認為活動方式呆板,占比23.76%,83人認為大學生不喜歡這樣的教育,占比14.72%。
結合上述調研情況,大學生認為“四史”教育融入醫(yī)學類大學生第二課堂的活動設計沒有吸引力、活動方式呆板,結合當代大學生特點及抖音、快手、微博等線上數據,推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的內容,增強活動設計吸引力,如推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大型文藝演出,立體化打造黨史育人場景,全方位激活黨史學習內涵,沉浸式增強立德樹人實效,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學講黨史、唱響黨史、深悟黨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4]。
綜上所述,在以往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歷中了解、學習、掌握四史的學生學習“四史”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更強;理科背景的同學數理化理性思維多見,且高中之前系統學習“四史”不充分,對“四史”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整體較文科背景同學差;且會自覺學習“四史”的同學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均有較高興趣,但對于不會或者不確定是否學習“四史”的同學,經典的主題晚會對他們更有吸引力?!八氖贰苯逃兄卺t(yī)學類大學生第二課堂形式與內涵的優(yōu)化,且能幫助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