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福州盛產壽山印石,筆者生長于此,自然性好印石。工作之余,常喜于石市中有意識地尋尋覓覓,總希望能偶得心儀之石。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日有緣得遇一枚,乍一看如壽山田黃石。
這塊璞石呈礫石狀,個頭比成人拳頭稍大些,重約3公斤,如此石材,體積碩大,形如虎踞。此石通體包裹一層薄薄的金黃色石皮,黃中隱約透著紅氣,色感明快,石質純正,凝結成凍,質感細膩,手感如撫嬰兒之肌膚,觸手溫潤,肌里蘿卜紋綿密欲化。
此石的精彩之處還在于“虎”背上遍布之紋理,石紋較之其他部位稍作放大,每條石紋長幾毫米不等,似斷卻續(xù)地密布于石肌。色紋透過石皮,恰如粼粼波光,很有動感,極具韻律之美。加之那金黃的色調,猶如丹青高手繪就的斑斕虎紋!
筆者以十來年玩石經驗和家傳鑒石功底,細細觀察此石。綜合此石形、質、色、紋、手感等各方面的信息,判斷眼前的璞石雖與壽山田黃石極其相似,但應為印石界俗稱的老撾石。
印石產地及品種眾多,雞血、芙蓉、田黃石世稱印石三寶,但唯壽山田黃石敢稱石帝。閩中瑰寶田黃石產自福州北郊壽山村,壽山村有一條源自高山坑頭占的小溪,田黃石就隱藏在狹長而面積不大的小溪流域泥沙中。田黃石無根而璞,無跡可尋,它的亮相,自古全憑石農揮鋤挖尋,并且還需靠運氣偶得。
前人賞石有精辟心得:田黃石具“溫、潤、細、膩、凝、結”六德之美,世稱印石神品而榮登“石帝”寶座。自清代,田黃石已成皇帝至愛,價逾黃金。20世紀80年代后,田黃石市場價格可謂見風就漲,如今石價已超同等重量黃金價格200多倍。幾百年來石農競相翻挖尋覓,以至出現掘田田盡廢的境地。乃至20世紀末最后一輪采挖后,再未聽聞田黃石問世。
常言道世事難料。約在2013年,石界有人在異域鄰邦老撾,尋覓到一種礦物成分、獨石裹皮形態(tài)等均與田黃石幾無二致的石頭。此類石頭被帶回福州后,曾被當作壽山田黃石在私密渠道中交易,卻無人識破其中奧秘。以至于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由此石導演出了一系列田黃石玩賞史上讓眾多行家里手頻頻走眼的連續(xù)劇。當內情曝光,真相大白后,石界俗稱其為老撾石,以示與壽山田黃石之區(qū)分。此后,老撾石公開于壽山石交易市場,以石論價交易。因石價親民,引得眾多石友拍手稱慶。
作為石界業(yè)余愛好者,筆者玩石從不分石之貴賤,全憑個人興趣品玩。竊以為石為自然之子,若不賦予人文關懷,石頭還是冰冷的石頭,唯有品玩人真性情地投入,才有“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真切感受。
見筆者相石良久且靜默,店家以為生意要黃了,于是湊上前來,刻意地介紹說這是一枚難得一見的虎紋老撾石。聽之,心咯噔直往下沉,難道石商要以此為賣點?趕緊斜眼旁觀,直覺告訴筆者,石商應只是具象說石罷了。于是漫不經心地推開此石,拿起旁邊的石頭佯作端詳,邊壯起膽,學著行家的口吻,直言紋者(故意隱去虎字)皆因石質不純,為石之病,這枚石若無此紋,可為上品,能賣個好價……
石商當然熟知田黃石紋理講究細密為妙,而這枚老撾石上所展現的“虎紋”略粗了些許。見筆者也頗識田黃石之韻味,又有購買的意向,便笑著拿起“虎石”擺在筆者眼前說:“那好吧,你開個價,適合的話就賣給你”……功夫不負有心人,此“虎”遇主,終隨筆者歸。
懷石到家,將“虎石”置于書案。此后每有閑暇,總喜與其對語?;榘佾F之王,以其雄偉強盛的象征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tài),自古就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神靈。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八面威風的老虎不但有“鎮(zhèn)宅神虎”之說,還是財神趙公明的化身,長輩們也愛給小男孩戴虎頭帽、圍虎兜、穿虎頭鞋,名曰“虎頭虎腦”,實則祈愿小孩能生龍活虎地健康成長。而“虎虎有生氣”則常用來比喻年輕人的良好氣質。即如筆者,每與虎石對語,也常感精、氣、神倍增。
美哉,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