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儀器面板注塑件為例,通過應用Moldflow模流分析,結合Ansys力學結構分析,對注塑件頂出脫模過程進行數(shù)值模擬,評估頂出過程塑件脫模阻力和變形量,并獲取最佳的頂桿設計數(shù)量、位置以及頂出面積,有效地控制了塑件脫模變形量,該方法能在工藝與模具設計階段預測注塑件頂出脫模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頂桿配置優(yōu)化,從而提高模具研發(fā)設計效率。
關鍵詞:儀器面板;注塑模具;脫模;頂桿;優(yōu)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Q320.5+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2)12-0019-05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2.12.006
0? ? 引言
注塑件脫模阻力分布與頂出零件設計位置及數(shù)量息息相關,尤其是對于平板類塑件,合適的頂出設計不僅能減小塑件的脫模變形量,而且可以簡化模具結構,降低成本[1-3]。在此以儀器面板注塑件為例,通過應用Moldflow創(chuàng)建模流分析模型,并進行充填保壓翹曲分析,獲知塑件成型翹曲變形特性,獲取脫模阻力分布狀況,再結合應用Ansys對塑件進行脫模力學分析,獲取最佳的頂桿設計數(shù)量、位置以及頂出面積,依據優(yōu)化結果進行注塑模具結構設計,該方法能有效降低模具研發(fā)成本,提高模具設計效率,以期為其他注塑產品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1? ? 儀器面板零件結構工藝
圖1為儀器面板零件三維模型,塑件長114 mm,寬54 mm,高18 mm,平均壁厚1.5 mm,塑料熔體流程不長,易于注塑成型。塑件材質為熱塑性塑料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縮寫為ABS,牌號為奇美公司生產的PA-737,該料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以及良好的耐化學腐蝕性及表面硬度。塑件為長方體殼形結構,外觀要求較高,表面粗糙度外表面為Ra1.6 μm,內表面為Ra6.3 μm,尺寸精度等級為MT5。分型面選擇塑件輪廓截面尺寸最大處,殼體深腔部分朝向動模,保證頂出塑件后塑件可以留在動模型芯一側,使模具脫模機構設計簡潔[4-5]。
2? ? 創(chuàng)建模流分析模型
首先將CROE中創(chuàng)建好的塑件三維模型轉化為STL格式并導入到Moldflow中,接著對塑件進行網格劃分及修復,統(tǒng)計網格劃分信息為:三角形單元數(shù)為8 350,節(jié)點數(shù)為4 177,自由邊為0,相交單元為0,最大縱橫比為7.4,匹配率為95.2%>85%,滿足模流分析要求。依據以往經驗,塑件選用XS-ZY-125型注射機,主流道尺寸設計根據注塑機噴嘴參數(shù),確定主流道小段直徑為4.5 mm,錐度為1°,長度為70 mm,選擇非限制性主流道型澆口,依據PA-737物性可知,其成型溫度為250~270 ℃,而脫模推出溫度為50~70 ℃,因此需要對塑件進行冷卻,以縮短塑件制成周期,方便塑件脫模。創(chuàng)建的模流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采用一模一腔布局形式,其中冷卻系統(tǒng)設計,動模部分采用直流式,定模部分采用直流循環(huán)式,并對澆口位置進行加強冷卻,冷卻介質為15 ℃常溫水,冷卻水路直徑為8 mm,注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采用軟件推薦默認值。
3? ? 模流結果分析
3.1? ? 充填時間
塑件充填時間分布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該塑件充填時間為1.180 s,充填時間分布比較對稱,塑件各部位充填時間差異性小,塑料熔體能均勻地充滿型腔,為保證塑件成型質量提供了必要條件。
3.2? ? 翹曲變形
圖4和圖5分別為塑件翹曲變形總體分布和脫模方向分布,從圖4可知所有因素作用下的塑件總的最大變形量為0.561 2 mm,位于塑件按鍵板的框架邊角處,不僅占比很小,而且對塑件影響度小,可以忽略不計,塑件大部分區(qū)域的翹曲變形位于A、B兩處,A處的變形量約為0.300 0 mm,B處的變形量介于0.040 2~0.170 4 mm,A、B兩處為平面結構,翹曲變形量對其外觀和質量影響較大,同時也容易導致塑件粘膜,結合圖5翹曲變形脫模方向分布(Z方向),獲知A處變形量為負值,最小值為-0.279 9 mm,粘膜嚴重,為塑件脫模的最大阻礙,B處次之,塑件框架邊緣變形量值雖然較大,但都為正值,與脫模同方向,有利于塑件脫模。因此,在推出頂桿設計時,應特別注意A、B處。
4? ? 脫模頂桿優(yōu)化配置
4.1? ? 頂桿配置方案
依據模流分析的結果,儀器面板塑件脫模頂桿設計最先考慮位置為圖4中的A處,其次是圖4中的B處,最后考慮其他位置。在此提出4種頂桿配置方案,如表1所示,其中頂桿直徑選擇為2 mm,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為6 156 mm2,頂桿配置規(guī)則是在脫模阻力大的部分優(yōu)先配置、盡量上下左右對稱、由外而內緩慢增加頂桿數(shù)量[6-7]。
4.2? ? 包緊力計算
塑件注塑成型后即在模內進行冷卻定形,冷卻過程產生收縮,塑件體積變小而產生包緊力,當塑件需要脫模推出時,則需要克服由于包緊力而出現(xiàn)的摩擦力以及后續(xù)推出機構移動的摩擦力[8-9]。在脫模初始階段主要是克服包緊力,脫模力即推出力,計算如下:
Ft=Fb(μcos α-sin α)=Ap(μcos α-sin α)
式中:Ft為脫模力;Fb為塑件對型芯的包緊力;μ為塑件對鋼的摩擦系數(shù),一般為0.1~0.3;α為脫模斜度;A為塑件包絡型芯的面積;p為塑件對型芯單位面積的包緊力,在此選擇模內冷卻的塑件,p取1×107 Pa。
將所需數(shù)值代入上式,得:
Ft=48.14×10-6×(1×107)×(0.2×cos 0.5°-sin 0.5°)63334256-D28B-4619-9239-7AF17A443338
≈92.1 N
最后得到塑件脫模所需克服的包緊力為92.1 N。
4.3? ? 脫模分析前處理
首先導入塑件模型創(chuàng)建分析項目,定義模型單位為mm,添加模型材料為ABS,并進行屬性設置,如塑件密度為1.1 g/mm3,楊氏模量為3 000 Pa,泊松比為0.394,接著進行網格劃分,繼而進行施加載荷與約束。不同頂桿數(shù)塑件承受的載荷如圖6所示,其中圖6(a)為2根頂桿約束載荷,圖6(b)為4根頂桿約束載荷,圖6(c)為6根頂桿約束載荷,圖6(d)為8根頂桿約束載荷。
4.4? ? 脫模分析結果
圖7為不同頂桿數(shù)量的脫模最大主應力分布,圖7(a)(b)(c)(d)對應圖6(a)(b)(c)(d),由圖7可知,頂桿數(shù)為2根與4根時推出最大主應力相同,為0.031 896 MPa;頂桿數(shù)為6根時,推出最大主應力為0.021 264 MPa;頂桿數(shù)為8根時,推出最大主應力為0.017 885 MPa,主應力降低幅度為43.92%。儀器面板塑件材料屬于一般通用注塑級ABS,屈服強度為39 MPa,密度為1.1 g/mm3、楊氏模數(shù)為3 000 Pa,泊松比為0.394,雖然脫模模擬分析還未將所有實際因素考慮周全,但頂桿頂出最大主應力明顯小于注塑材料的屈服值,不會對塑件整體剛性產生影響。因此,儀器面板塑件可以設計采用分布于塑件內腔A處4根和內腔B處4根頂桿構成推出零件,滿足脫模需求。
5? ? 儀器面板注塑模具設計
儀器面板注塑模具裝配圖如圖8所示,該模具采用一模一腔兩板式,型腔由定模鑲件20、動模鑲件23及兩側滑塊6構成。模具工作過程如下:開模時,定模板3與動模板11分開,動模上的拉料桿將主澆道凝料從澆口套18中拉出,塑件與主流道凝料同時留在動模部分,隨著分型面打開,楔緊塊7與側滑塊6脫離,側滑塊6在彈簧22的作用下,沿著滑塊滑槽8向外側移動,完成抽芯動作,當動定模打開一定距離后,注塑機頂桿推動動模上的推板15,推板15則推動頂桿固定板13,迫使安裝固定在頂桿固定板13上的頂桿10向上推出塑件,使塑件脫離成型動模型腔,完成脫模動作。合模時,注塑機上移動模板推動動模部分向定??繑n,此時固定在頂桿固定板13上的復位桿先接觸定模板11,復位桿安裝有先復位彈簧,迫使復位桿反向推動頂桿固定板13和推板15,使推出機構復位,即所有頂桿10都回到初始位置,緊接著動定模板閉合,此時楔緊塊7與側滑塊6再次接觸,楔緊塊7推動側滑塊6向內運動,固定在側滑塊6上的側型芯在彈簧22作用下逐步歸位,準備下一次注射。
生產實踐證明,該模具在開合模過程中,導柱2和導套4保證了動定模定位準確,滑動平穩(wěn),沒有發(fā)生松動或咬死的現(xiàn)象,模具的冷卻裝置安裝牢固且密封完好,脫模機構也具備先復位功能,不會與側型芯發(fā)生干涉,設計的模具結構滿足塑件的生產要求。
6? ? 結語
本課題應用Moldflow模流分析技術,獲知儀器面板注塑件翹曲變形量分布特性,再應用Ansys模擬塑件頂出脫模,獲得塑件脫模最佳的頂桿設計位置和數(shù)量,并通過實踐證明,該方法能在工藝與模具設計階段預測注塑件頂出脫模存在的問題,不僅能有效避免頂桿位置和數(shù)量配置不當而影響脫模,而且能提高注塑模具研發(fā)效率,為其他類似注塑產品模具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韓志忠.汽車后視鏡主殼注塑模具設計[J].現(xiàn)代塑料加工應用,2021,33(1):40-43.
[2] 黨琰.收音機外殼注塑模結構設計與模具結構的CAE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3] 梅益,鄢天燦,王莉莉,等.基于UG和Moldflow的電器殼蓋注塑模優(yōu)化設計[J].塑料科技,2019,47(11):122-127.
[4] 歐陽波儀.吹風機出風口二次頂出脫模機構及注塑模設計[J].塑料工業(yè),2017,45(9):63-67.
[5] 趙妙君.CAD/CAE技術在膨脹水箱模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柳州:廣西科技大學,2013.
[6] 王華山.注射成型技術及實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
[7] 林權,陳麗軍,陳蓮,等.基于Moldflow與Workbench的底座塑件推桿配置優(yōu)化及偏心注塑模設計[J].工程塑料應用,2020,48(5):103-108.
[8] 屈華昌,吳夢陵.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 翁澤毅.基于特征識別的注塑產品脫模分析與優(yōu)化[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收稿日期:2021-03-10
作者簡介:賴淑貌(1981—),女,福建漳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及數(shù)控加工。63334256-D28B-4619-9239-7AF17A4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