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嫦
摘 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绷暯娇倳浱岢鲆幻细竦慕處煴仨氁坝欣硐胄拍?、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師愛是師德之魂,仁愛之心是好教師基本素質之一。教師的仁愛之心包括愛己、愛人、愛物。文章主要探討教師仁愛之心對學生的體現(xiàn),以及教師仁愛之心的培養(yǎng),旨在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
關鍵詞:師愛;仁愛之心;道德修養(yǎng)
一、仁愛之心的含義
我國傳統(tǒng)的“仁愛”以“信”為基礎,與理想聯(lián)系,人人皆有“仁愛”。它是一種博大而深厚的情懷,是人類的最高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認為,仁愛是最完美的、最善良的精神,是做人的根本。具體來說,仁愛是愛己、愛人、愛物。先愛自己,然后愛人,再后愛物,最后達到“泛愛眾”,即愛所有人。孟子也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王陽明則以“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大學問》),表達了“仁愛”的最高境界。自此,儒家仁愛思想便形成了以“親親”“仁民”“愛物”為基本內涵,以“君子人格”為踐行基礎和載體的完整體系。
二、教師仁愛之心對學生的體現(xiàn)
(一)教師仁愛之心是對學生的尊重
仁愛之心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指尊重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尊重學生的價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尊重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閱讀權和發(fā)言權、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尊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差異等,讓學生在獲得尊重的同時學會自我教育并不斷完善自己。
(二)教師仁愛之心是對學生的理解
要成為合格的教師,我們必須從研究和了解學生著手。剛接手一個班,筆者首先對班上學生進行充分了解,了解他們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特征、成長經歷、家庭情況、生長環(huán)境、班風、學習態(tài)度等。另外,筆者對學生個體進行綜合了解,全面分析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情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因材施教,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和提升自己。
另外,學生在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會遇到很多障礙,由于家庭、社會等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可能會迷茫、不知所措。筆者為了能更好地理解學生,大量閱讀有關小學生生長和心理方面的書籍,懂得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及時給予他們幫助。這是教師仁愛之心的體現(xiàn)。
(三)教師仁愛之心是對學生的關懷
教師對學生的仁愛之心,就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就是要關心學生。關心是情感激勵的第一因素。教師關心學生,需要心中裝著并想著學生,為學生服務。關心學生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當發(fā)現(xiàn)班上學生在心理上出現(xiàn)焦慮時,筆者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xiàn)不適時,筆者立即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及時聯(lián)系家長和校醫(yī),幫助他們尋醫(yī)問藥;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困難時,筆者及時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習困難的原因,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當學生在家庭上遇到變故時,筆者及時給予學生援助。也就是說,對于學生的需求,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
(四)教師仁愛之心是對學生的寬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弊鳛橐幻處?,我們要把強烈、深厚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中。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一項愛心工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師的職責是挖掘學生的潛力,對自卑者給予自信,對孤獨者給予溫暖,對健全者給予力量,對迷茫者給予希望。教師要用真誠呵護學生的自尊,用愛心換取學生的真情,用寬容贏得學生的尊重。寬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橋。作為一線教師,要讓教育充滿陽光,充滿關愛。成功的教育總是充滿愛的教育,尊嚴無價,寬容無價。教師不論身處任何處境,都要尊重學生,寬容地接納學生,熱忱地教育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寬容,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的呼應,廣大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師的修養(yǎng),更是教師的品位,更是教師仁愛之心的體現(xiàn)。
三、教師仁愛之心的培養(yǎng)
(一)教師做人的修養(yǎng)
教師做人的修養(yǎng)是知行合一。自古以來,中國有不少教育家雖然對教育目的、教育任務持有不同見解,但是都秉持知行合一的原則。首先,需要教師有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把越滩蝗缟斫獭保瑥V大教師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用自己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給學生做典范。其次,教師需要有較高的知識修養(yǎng)。教師要給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自己必須有淵博的知識,能博觀而略取,厚積而薄發(fā)?,F(xiàn)在的信息時代,教師所知道的必須要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我們要做智慧型的教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然后,教師需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教師要有駕馭教材和學生的能力,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征和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xiàn)代化人才的培養(yǎng)。
(二)教師做事的態(tài)度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端正育人態(tài)度。
陶行知先生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范,教職員要躬親共守。”為師躬行自明、身體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教師真誠地對人對事,認真求實的工作作風會直接正面影響學生。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能認識是非曲直,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正直,要做一位正直的教師,對于正確的事和人要堅持,不能圓滑世故。二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對任何人任何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三要有足夠愛心,教師時時處處要從關心和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即使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也能夠理解教師。教師的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個鼓勵、一個信任的信號,都會給學生帶來希望和信心。
(三)教師育人的風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12歲之前的學生都喜歡模仿模仿教師、模仿家長。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給學生帶來長遠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但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教師自己要先做到;但凡要求學生不能做的,教師自己堅決不做。我們只有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聽從教導。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老師,才可以教育孩子?!苯逃L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新華每日電訊,2014-09-09.
[2][美]艾·弗洛姆.愛的藝術[M].劉福堂,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
[3][美]內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