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娥 張燕
一、案例片段及案例分析
案例片段1:
在今年11月份的一天晚間托管,課間5分鐘時間,同一樓層的多個班級的學生都從教室里涌出來上廁所,一時間二三十個同學一起混亂的擠在狹小的衛(wèi)生間里,學生互相擁擠推搡,廁所里已經(jīng)站不下了還有學生往前擠,導致樓道和廁所門口嚴重擁堵,影響了正常通行,直到有老師路過進行調節(jié)后才恢復正常,險些造成踩踏事件。
案例片段二:
一天,上課預備鈴響了,我早早的來的門口等待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走到門口時,看到操場上還有幾個學生還在走來走去,隨意散漫的樣子絲毫感覺不到快要上課的緊張感;要放學了,我安排學生整理好桌椅和教室衛(wèi)生,讓體育委員進行整隊,我關好教室一體機,走出教室,只見學生還是散亂的站在走廊上,體育委員不停的喊:“立正!一二!向前看齊!”可同學們絲毫不予理會,有的在自顧自看書,有的三五成群講話瘋打,我試圖用眼神來震懾學生,然而學生還是無動于衷,最后沒辦法,我只能用掌聲加喊聲加口令,學生才陸續(xù)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案例分析:以上現(xiàn)象反映了學生秩序意識差,沒有主動排隊的意識,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愛玩、自制力差,學生排不好隊并不是他們故意違反紀律,而是不懂得作為小學生應當遵守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都是集體活動,升旗儀式、上下樓梯、大課間、大型集會等活動無時不刻不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走路和排隊習慣,因此,讓他們懂得遵守學校的行為準則,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首當其沖的就要培養(yǎng)學生行走的習慣。良好的行走習慣是奠定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也能夠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二、對應策略:
(一)強化意識,明確行走要求
對于小學生來說,空洞官方的制度標準課可能不能夠理解,而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指導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對于學生走路的習慣和主動排隊的習慣,不僅要口頭約束,更是要可視化。為了營造人人會走路、人人走好路的良好習慣,在校園里的走廊和樓道張貼了“上下樓梯靠右行”、“文明禮讓”等溫馨的提示語,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個角落都能傳遞積極的教育信息。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將學生的行走習慣具體化、要求精細化要求,如行走時慢步、不追逐搶道,出入教室、辦公室按照指定路線行走,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不奔跑、不搶道;轉彎時放慢速度,上下樓梯靠右行;及時勸阻不文明的行走行為等等,通過這些意識的不斷強化,讓學生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逐步將意識轉化為良好的行走行為。
(二)多措并舉,加強有序行走實效
實踐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jīng)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梢婐B(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雷打不動,直到自覺執(zhí)行為止。而老師總是通過口頭提醒的方式,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倦,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行走習慣的培養(yǎng)中,我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如在中午或晚上放學時,學生由于著急回家,部分班級的路隊老是走的零零散散,或者幾個班級的學生路隊經(jīng)常穿插在一起混亂無序的情況,對此,我們將各班按小組將學生分為兩路縱隊,每條路隊第一名同學、隊伍最中間的學生以及最后一名學生為該隊的路隊長,負責整頓隊伍,同時當天值日教師在校門口用話筒即時通報路隊行走情況,再由大隊部值日生進行記載,記入班級量化考核。這種方法執(zhí)行后,很多班級的路隊秩序有了明顯的改觀,很多班級在沒有老師的帶領下也能將路隊走整齊,能做到文明禮讓他人先行。
(三)小小創(chuàng)新,護航學生安全
針對我校學生多、年齡小的特點,上下樓梯安全尤為重要,為此我校采用了口哨管理的辦法,在大課間或者大型集會時,首先把由體育委員在走廊整隊,所有同學做到“快、靜、齊”后再一路縱隊有序靠右側下樓,如果遇到兩個班相遇的情況,高年級禮讓低年級先行,在每班設立了3名口哨管理員負責維持走路紀律,行走途中,口哨管理員佩戴口哨,檢查各班學生是否有序下樓,如果途中有人摔倒,口哨管理員會立即吹響應急口哨,其他班級口哨管理員聽到口哨也會接龍式地吹響自己的口哨,所有學生立即站立不動,等到危險解除后再有序前進。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更鍛煉了學生良好的上下樓的習慣。
(四)榜樣示范,激發(fā)自覺行為
我校地處于遠安縣鳴鳳城北,通往洋坪、舊縣、茅坪方向的所有車輛要從門口經(jīng)過,加上右鄰北門幼兒園,交通情況復雜,因此交通安全尤為重要,如果學生和家長沒有一個良好的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習慣,那么其中的危險可想而知。因此,除值日老師和學校保安外,我們學校發(fā)動家委會的力量,每天都有3名學生家長參與護校,主要引導學生有序走斑馬線、佩戴頭盔。每天放學時間也會在校門口用音箱播放語音:提示學生及家長遵守交通規(guī)則佩戴頭盔,走斑馬線等,同時在校門口,隨處可見老師們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身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必須做到,不管是哪一位老師,只是看到有不規(guī)范的行為時,都會主動提醒,對學生來說,老師就像一面鏡子,學生會以老師的行為來找出自己的不足,矯正自己的不文明行為。通過老師的提醒和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現(xiàn)在所有的同學和家長都能夠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學生過馬路時也會主動排成一隊等待車停后統(tǒng)一通過,戴頭盔、走斑馬線已經(jīng)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里。
(五)家校聯(lián)合,落實習慣培養(yǎng)
學生的行走習慣僅靠老師在學校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更是需要家長的重視、支持和配合,很多學生在學校能夠嚴格遵守良好的行走習慣,但出了校門就不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學生的好習慣只能出現(xiàn)在學校內,那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要使走路的習慣深入人心,還需要家長的力量,因此,通過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在假期監(jiān)督學生的走路習慣,在校有老師教育,在家有家長督促,家校聯(lián)合,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實施效果
通過以上方法的訓練,我校學生的行走習慣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集會時,能主動排隊,做到快、靜、齊、路隊長說話的機會也少了,并且口號也喊的很響亮,仿佛在自豪的說:“看我走的多整齊!”過馬路也非常有序,同個班級需要一起過馬路的同學在出校門后,主動排成一列有序通過,已經(jīng)成為了校門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