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柒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生存之道。
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禁漁期結束,各個漁港都會出現(xiàn)一片熱鬧景象。上千艘漁船同時聚集在泉州灣出口,千帆競發(fā)駛向大海,聲勢浩大猶如一部電影大片。
老實說,吃海鮮,算不得什么需要特別記錄的事情。但誰讓我從小生于內蒙古呢!內蒙古雖然有哈素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并非真正的大海。運送到內蒙的海鮮,都是凍貨,哪里還會鮮呢?我也是去了福建,才算償了“海鮮自由”的夙愿。
開漁后的一個月里,是海產(chǎn)最為豐富的時候,也是我這樣的“吃客”最幸福的時候。
要吃到第一口鮮,凌晨四點就得守候在漁港。此時天還是黑乎乎的,雞都還未打鳴。睡眼惺忪地,再被海風一吹,恨不得趕緊回到溫暖的被窩。直到打漁者滿載而歸,漁港瞬間變得熱鬧非凡。
一艘艘漁船停靠在港口,剛從海里捕撈起來的海鮮,活蹦亂跳。漁夫們將其一箱一箱裝起,拉到碼頭,等待識貨之人。
在漁港匯集的鮮活海產(chǎn)無需過多挑選,品質已是極佳。只需簡單的烹飪,便能煥發(fā)出它的絕美滋味。
白丁蝦細細的、小小的,外殼柔軟,蝦身呈白色半透明,像寶石一樣晶瑩剔透。這樣的小蝦,最適合酥炸。將蝦須剪去,清水洗凈,雞蛋和地瓜粉調成面糊。白丁蝦裹上面糊,熱油一炸,香氣撲鼻。再撒上一點椒鹽,用來做下酒菜,最好不過。若是李白在世,怕是要“會須一飲三百杯”了。
梭子蟹,則用來制作泉州名菜——桂花蟹。蒸蟹拆肉,荸薺去皮洗凈后剁碎,香蔥則把蔥白和蔥綠分別切成蔥花。雞蛋打散調勻,放入蟹肉、荸薺,佐以蔥白、蔥花。在豬油中小火煎制,稍微定型,翻面攪散,得攪散成一朵朵的桂花狀,方可以稱為桂花蟹。蟹肉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雞蛋色澤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極。
大魷魚的最佳烹制方法自然是火爆。魷魚改花刀,開水焯一下,魷魚卷起后立刻放入清水盆中待用。再將姜蒜片爆香,加入大量紅色的辣椒、青色的藤椒,加入洋蔥、魷魚,快速爆炒。辣椒的辣、藤椒的麻、魷魚的彈牙,在舌尖勾勒出一曲麻辣樂章,讓人大呼過癮!
從內蒙到泉州,從漁港到餐桌。忙碌之后的閑暇日子。幾碟海鮮、一壺小酒和身旁的三五好友,在萬家燈火之下,舉杯暢飲,談笑風生。這便是獨屬于我的海鮮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