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 景永明 李世鋒 張芳芳
心電散點圖是表達心律失常的簡潔語言,也是快速處理心電大數(shù)據(jù)的高效工具,要讀懂這門語言并靈活使用這個工具,不但要懂原理、講策略,而且要進行適當?shù)挠柧?。本文精選了兩個房性并行心律合并頻發(fā)房性早搏(簡稱房早)未下傳的動態(tài)心電圖病例、一個房性并行心律合并頻發(fā)房早伴反復搏動未下傳的動態(tài)心電圖病例,在精解時間散點圖、Lorenz散點圖及差值散點圖的基礎上,分析和總結(jié)“散點漂移法”的分析技巧[1],供臨床參考。
患者男,63歲,房性并行心律,部分房早未下傳心室。
如圖1所示,相對致密的NN層貫穿于全程,其下有時斷時續(xù)的寬條帶聯(lián)律間期層(NS、SS層,紫色,掃描OSID碼可查閱彩圖),其上有伴行的代償間期層(SN層,黑色)緊貼NN層;部分時段可見SN層上有更高的長周期層(N.N,心搏名稱之間的點號表示兩心搏之間出現(xiàn)長周期),高度略小于NN層的2倍。
圖1 病例1全程時間散點圖
如圖2A所示,致密的竇性心律點集(NNN)縱行分布于等速線兩側(cè),左上的紫色早搏點集(NSN)呈片狀分布,正下方的早搏前點集(NNS)與右側(cè)的早搏后點集(SNN)均向NNN點集延伸,表明頻發(fā)房早聯(lián)律間期不固定,提示并行心律[2];此外,還有少量成勢的散點集落,均與房早未下傳引起的長N.N周期相關(guān),這相當于由已知的點集通過上移(NNN→NN.N、SNN→SN.N)或右移(NNN→N.NN、NNS→N.NS)形成(圖2A中虛線箭頭標示)。
如圖2B所示,竇性心律點集(NNNN)中居原點,早搏的起(NNNS)、始(NNSN)、終(NSNN)、止(SNNN)點集由遠及近地融入NNNN點集之中,且不對稱于y=x線,是聯(lián)律間期不固定、代償間歇不完全的標志。二聯(lián)律點集(SNSN、NSNS)分布于第Ⅱ、Ⅳ象限,但偏離角平分線,表現(xiàn)出并行心律性二聯(lián)律的特點。其余成勢的點集均與N.N周期相關(guān),由已知點集的左移(NNNN→N.NNN、NNSN→N.NSN)、上移(NNNN→NNN.N、NSNN→NSN.N)或右下移(NNNS→NN.NS、SNNS→SN.NS)形成(圖2B中虛線箭頭標示)。差值散點圖相對復雜,但所有未知點集都是由已知點集漂移而來,只要記住漂移規(guī)律,便能化繁就簡、觸類旁通。
A:全程Lorenz散點圖;B:全程差值散點圖。
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心率49~102次/min,平均65 次/min,心搏總數(shù)90 775個);心率變異性正常(SDNN為117 ms,SDANN為109 ms,SDNN Index為45,rMSSD為17 ms,三角指數(shù)為35.9);頻發(fā)房早呈并行心律(11 502個),有733陣二聯(lián)律、64陣三聯(lián)律,2次成對,部分房早未下傳心室,部分房早伴室內(nèi)差異性傳導;ST-T改變。動態(tài)心電圖片段見圖3。
A:頻發(fā)房性早搏,部分未下傳;B:頻發(fā)房性早搏二聯(lián)律,部分未下傳;C:頻發(fā)房性早搏三聯(lián)律;D:頻發(fā)房性早搏二聯(lián)律,部分未下傳,部分伴室內(nèi)差異性傳導。
病例1是房性并行心律伴部分房早未下傳的典型病例,心電散點圖表現(xiàn)出很強的規(guī)律性。時間散點圖、Lorenz散點圖和差值散點圖都表現(xiàn)為聯(lián)律間期不固定、代償不完全的電生理特征,房早未下傳造成的長N.N周期也一目了然。只是此長周期造成了Lorenz散點圖與差值散點圖的復雜化,帶點的特征點集均可由不帶點的特征點集平移而來,這是分析此類病例的技巧,符合循序漸進、觸類旁通的認知過程。從時間散點圖到Lorenz散點圖、差值散點圖,復雜程度倍增,描述心律失常的詳細程度也隨之倍增。
患者女,63歲,房性并行心律,部分房早未下傳心室。
如圖4所示,相對集中致密的NN層貫穿全程,黑色的SN層與紫色的NS層均較寬散,上下伴行且隨NN層同步起伏;SN層上還有一幾乎貫穿全程的長周期層(N.N),時隱時現(xiàn),亦與NN層同步起伏。
圖4 病例2的全程時間散點圖
如圖5A所示,致密的竇性心律點集(NNN)縱行分布于等速線上,位置較低;早搏點集(NSN)、早搏前點集(NNS)、早搏后點集(SNN)均向竇性心律點集(NNN)延伸,形成特征性的“Y”字形結(jié)構(gòu),提示并行心律;早搏點集(NSN)正下方可見成勢的紫色點集,逆行技術(shù)顯示少量成對房早(NSS)。從散點圖看,NSS周期位置最低,提示SS周期最短,所以SSN點集重疊在早搏點集(NSN)的最左側(cè)(圖5A中黑色箭頭指示)。
其余點集遠離竇性心律點集(NNN),基本在橫、縱1.0 s線之外,都是與N.N周期相關(guān)的散點,像是由上述特征點集“漂移”而來。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移,即NNN→N.NN、NNS→N.NS(圖5A中虛線箭頭標示);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上移,即NNN→NN.N、SNN→SN.N;前后周期均延長,特征點集右上移,即NNN→N.N.N,可理解為已知點集的上移(N.NN→N.N.N)或右移(NN.N→N.N.N),漂移的距離相等,但小于NN周期的2倍,提示N.N周期為房早未下傳所致。
如圖5B所示,竇性心律點集(NNNN)中居原點,單發(fā)房早的特征點集圍繞在四周,不對稱于y=x線,標志著代償間歇不完全;第Ⅱ、Ⅳ象限有二聯(lián)律點集(SNSN、NSNS),第Ⅲ象限有三聯(lián)律點集(SNNS),對其特征不再贅述(參考圖5B中標注)。圖5B中黑色箭頭(來源于Lorenz散點圖中的臨界連通圖NNS→NSS→SSN)指示的紫色點集未作標注,代表什么節(jié)律?依據(jù)向量平移法原理[3],可知y軸正側(cè)向下傾斜的紫色點集為NSSN(NSS→SSN),融入SNNS之中的紫色點集為NNSS點集(NNS→NSS),均是房早連發(fā)的特征點集。
A:全程Lorenz散點圖;B:全程差值散點圖。
其余特征點集均遠離坐標原點,都是與N.N相關(guān)的差值散點,適合采用“散點漂移法”進行解析。四搏三期點(即差值散點)的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左移,即NNNN→N.NNN、NNSN→N.NSN、NNNS→N.NNS;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上移,即NNNN→NNN.N、NSNN→NSN.N;中間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下移,即NNNN→NN.NN、SNNN→SN.NN、SNNS→SN.NS、NNNS→NN.NS。有兩個長周期特征點集可理解為由一個長周期的已知點集通過左移(NN.NN→N.N.NN、NN.NS→N.N.NS)、上移(NN.NN→NN.N.N、SN.NN→SN.N.N),或是右下移(N.NNN→N.N.NN、N.NNS→N.N.NS)而來。
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心率46~115 次/min,平均88 次/min,心搏總數(shù)122 861個);心率變異性正常(SDNN為47 ms,SDANN為42 ms,SDNN Index為19,rMSSD為11 ms,三角指數(shù)為14.0);頻發(fā)房早(心搏總數(shù)5 969個)呈并行心律,有時呈二聯(lián)律(148陣)、三聯(lián)律(221陣),部分房早未下傳心室,房早成對(195次)、短陣房性心動過速(3陣);偶發(fā)室性早搏(4個);ST-T改變。見圖6。
A:頻發(fā)房性早搏,部分未下傳;B:房性早搏未下傳,偶發(fā)室性早搏;C:頻發(fā)房性早搏三聯(lián)律,成對房性早搏;D:成對房性早搏;E:短陣房性心動過速。
病例2為又一例房性并行心律,有更多的房早未下傳,以及更加復雜的差值散點圖,但運用“散點漂移法”依然可以輕松化解。Lorenz散點圖的基本漂移規(guī)律是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移,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上移;差值散點圖的基本漂移規(guī)律為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左移,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上移,中間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下移。若有兩個長周期,則可理解為已知點集的二次漂移。
患者女,81歲,房性并行心律,房早伴反復搏動未下傳,陣發(fā)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偶發(fā)室性早搏。
如圖7所示,相對致密的NN層貫穿全程,部分時段可見較為分散的SN層(黑色)與NS層(紫色)分居于NN層上下,代償間歇不完全、聯(lián)律間期不固定,符合房性并行心律的特征。早搏層上還可見更高的長周期層(圖7中黑色箭頭指示),類似二度房室(竇房)阻滯、房早未下傳等,但逆行技術(shù)顯示長周期均出現(xiàn)在房早之后(圖8A、D、G、I);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超長”代償間期的房早,其ST段中重疊有逆行P-波,提示可能為房性反復搏動未下傳(記為S.N)。
圖7 病例3的時間散點圖
A:房性早搏、室性早搏;B:房性早搏誘發(fā)陣發(fā)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單發(fā)室性早搏終止發(fā)作;C:成對室性早搏使陣發(fā)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發(fā)作終止;D: 房性早搏伴反復搏動未下傳,短陣室速;E:成對房性早搏;F:房性早搏未下傳,短陣房性心動過速;G:普通房性早搏及房性早搏伴反復搏動未下傳;H:房性早搏三聯(lián)律;I:頻發(fā)房性早搏,部分伴反復搏動未下傳。
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心率60~98 次/min,平均心率72 次/min,心搏總數(shù)104 750個);偶發(fā)室性早搏(89個),有1次成對、7陣室速,1陣二聯(lián)律。頻發(fā)房早(3 289個),有31次成對、10陣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AVRT),38陣二聯(lián)律、46陣三聯(lián)律,部分房早伴反復搏動未下傳;ST-T改變(請結(jié)合臨床)。心率變異性降低(SDNN為68 ms,SDANN為62 ms,SDNN Index為21,rMSSD為15 ms,三角指數(shù)為20.3)。見圖8。
如圖9A所示,竇性心律點集(NNN)呈棒球拍狀,縱行分布于等速線;紫色的房早點集(NSN)與黑色的早搏前點集(NNS)、早搏后點集(SNN)均向等速線延伸,形成特征性的“Y”字形結(jié)構(gòu),符合房性并行心律特征。等速線近端可見變異性極小的房性心動過速點集(SSS)與較為分散的室速點集(VVV)。圖9A中箭頭指示的特征點集均是與長周期相關(guān)的特征點集,相當于從已知點集漂移而來,即NSN→NS.N(縱坐標延長上移),SNS→S.NS、SNN→S.NN(橫坐標延長右移)。總體上看,NS.N、S.NS對稱于等速線分布(橫、縱坐標互換),另可見少量綠色的室性早搏點集(NVN)重疊于紫色的NSN之中。
如圖9B所示,連續(xù)的等周期(NNNN、SSSS、VVVV)中居原點;單發(fā)房早點集的起(NNNS)、始(NNSN)、終(NSNN)、止(SNNN)不對稱分布于y=x線,提示代償間歇不完全;第Ⅲ象限可見成勢的三聯(lián)律點集(SNNS),第Ⅱ、Ⅳ象限有稀疏的二聯(lián)律點集(VNVN、NVNV);其余遠離原點的成勢點集均為與長周期相關(guān)的特征點集,可以理解為由已知點集漂移而來(圖9B中箭頭指示),即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左移(SNSN→S.NSN、SNNN→S.NNN),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上移(NNSN→NNS.N),中間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下移(NSNS→NS.NS、NSNN→NS.NN)。二聯(lián)律點集(SNSN)的二次漂移形成(S.NS.N):SNSN→S.NSN→S.NS.N(左上移)。
A:全程Lorenz散點圖;B:全程差值散點圖。
一般情況下,房早代償間歇不完全。本例部分房早代償間期“超長”,時間散點圖出現(xiàn)類似房早未下傳的特點,但Lorenz散點圖與差值散點圖都不支持房早未下傳,逆行技術(shù)顯示房早伴反復搏動未下傳。從Lorenz散點圖上還發(fā)現(xiàn)變異性極小的房性心律點集(SSS),逆行技術(shù)顯示為AVRT(圖8B、C),自律性房性心動過速點集位置略高,變異性稍大。房性反復搏動未下傳與房早未下傳的Lorenz散點圖鑒別要點如下:NS.N位于NSN正上方(y=2x線之上),而NN.N位于NNN正上方(y=2x線之下),NS.N與S.NS對稱分布于等速線兩側(cè),張角較大(圖9虛線以外),NN.N與N.NN亦對稱分布于等速線兩側(cè),但張角較小。類似的散點圖還見于成對房早單個下傳。盡管有長周期的散點圖相對復雜,但其規(guī)律性也極強,只要記住經(jīng)典圖譜,結(jié)合作圖原理,長周期相關(guān)的特征點集就都可由已知點集漂移而來。
動態(tài)心電圖中出現(xiàn)長周期的主要原因有兩類:沖動起源異常與沖動傳導異常。前者主要見于竇性心動過緩、竇性暫停等;后者主要見于竇房或房室阻滯,也可見于房早未下傳、心房撲動(簡稱房撲)和房顫中的長周期等。房撲和房顫的散點圖規(guī)律性極強,其中的長周期分析一般不用散點漂移法。雖然單純的傳導阻滯與房早未下傳的散點圖并不算太復雜,但如果同時合并各種早搏(房性、室性、交界性)及其并行心律,往往會使散點圖復雜化,而散點漂移法正是解析此類病例的有效方法。
散點漂移法的理論模型來源于二度Ⅱ型房室阻滯(圖10)。從二度Ⅱ型房室阻滯的數(shù)學模型[4]可以看出,三搏兩期的Lorenz散點出現(xiàn)長周期時的漂移規(guī)律如下: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向右移(NNN→N.NN);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向上移(NNN→NN.N);前后周期均延長,特征點集右上移(NNN→N.N.N);四搏三期的差值散點圖的漂移規(guī)律如下:前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向左移(NNNN→N.NNN);后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向上移(NNNN→NNN.N);中周期延長,特征點集右下移(NNNN→NN.NN);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滯往往合并有各種早搏及其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合并頻發(fā)房早未下傳(病例1、2)等,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房性反復搏動未下傳(病例3)相對少見,但與房早未下傳的散點圖特征類似,依然適用散點漂移法。當早搏的特征點集中出現(xiàn)長周期時,其漂移規(guī)律不變。
A:二度Ⅱ型房室阻滯的RR間期模式圖,N.N=2NN,當NN周期變化時,各特征點集隨之移位,所留軌跡即兩類散點圖的數(shù)學模型;B:Lorenz散點圖的數(shù)學模型,N.N.N相當于N.NN上移或NN.N右移;C:差值散點圖的數(shù)學模型,有兩個長周期的特征點集相當于有一個長周期特征點集的左移(NNN.N→N.NN.N)、上移(NN.NN→NN.N.N)及右下移(N.NNN→N.N.NN)。
總之,長周期的出現(xiàn)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點圖復雜化,但帶點的特征點集就像“海市蜃樓”,“漂浮”在不帶點的同名特征點集周圍。牢記Lorenz散點圖與差值散點圖的漂移規(guī)律,是快速解析長周期相關(guān)病例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