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詩經(jīng)》《楚辭》,到廣為傳頌的唐詩宋詞,無不展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動人情懷??墒侨缃癫糠种袑W生對中國的經(jīng)典詩詞了解甚少,即使是會背誦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要說真正將古詩文融入作文與生活中。而他們所使用的網(wǎng)絡語言、“火星文”讓人不知所云,他們創(chuàng)作的文章自然也顯得空洞乏味、讓人哭笑不得。
語文新課標的教育理念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睘榱俗寣W生真正理解古詩文,提高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的語言更豐富而且具有內涵,我們可以嘗試著將語文新課標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學中,將古詩詞融入寫作中,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文化素質,又能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融詩入文四步曲
要讓學生做到巧妙地把詩歌融入作文中,絕非一件易事,要經(jīng)過理解熟讀、轉化積累、分析歸納、遷移應用四個步驟的逐步積累與訓練,最終做到應用自如、如有神筆、落筆成章。
融詩入文四步曲之一——理解熟讀
大部分學生能把教材中的古詩詞背得滾瓜爛熟,卻只有少數(shù)人能把詩詞的內涵與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將詩詞內涵與所述情感解釋清楚,并要求學生把這些知識要點記錄下來,課余的反復誦讀更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機械化的背誦。此外,還需要學生在課余充分地查找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資料,有助于詩詞的內化,培養(yǎng)起學生對詩詞的感情。
融詩入文四步曲之二——轉化積累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古詩詞背誦下來之后,可以牢牢記住古詩詞,但是,卻往往不能在寫作當中及時地想到相關的詩詞來加以應用,這源于古代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之間的語言差異。為了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適合當時情景的古詩詞,平時就要先做好充足的準備。當學生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詞后,就立即讓學生把古詩詞演變成現(xiàn)代文,最好是用一段生動的文字來準確表達出完整的詩詞內涵。如此做,不僅僅是翻譯,更有利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碰到類似文段就迅速地聯(lián)想到相關的古詩詞。
例如在學習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時,我嘗試引導學生用自己最深的感觸寫下了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家,這個問題讓我黯然神傷,因為歸途遙遙無期。望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心中的淚也一滴一滴地滑落臉頰?;蛟S我們相聚的那一刻,我會把今日的孤單一一向你訴說,告訴你我當時有多么想念你,或許我會保持沉默,默默承受這孤苦伶仃,免得敗壞了我們相聚的好時光。
這樣優(yōu)美的文段與傳統(tǒng)的古詩詞翻譯有些許異同,它在保持原詩基本意義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想法,使得文段更充實動人,更易讓人聯(lián)想到某種現(xiàn)實生活場景,在情感上的聯(lián)系也更密切。
在日常教學當中,老師多引導學生及時做古詩詞翻譯訓練,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加以潤飾,日積月累,學生就會積累下很多表達不同場景與情感的古詩詞,并能做到學以致用,在寫作中派上用場。
融詩入文四步曲之三——分析歸納
中國五千年的悠長歷史中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古詩詞。同一個題材也會被不同的人渲染出不同的色彩,更會隨時間變遷、心情變化而有所不同。為了便于記憶,便于及時地聯(lián)想到合適的詩詞,我們應該在平日的學習中將古詩詞加以分析整理,再歸納整合成各個題材的板塊。
我們先從總體上來進行分析,古詩詞的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簡單歸納為田園、山水、邊塞、軍旅、親情、友情、愛情、離愁、別緒、國仇、家恨等等。
以田園詩為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的詩最為出名,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又如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世外桃源》,都是典型的田園詩,表達出隱居不仕的文人在田園生活中的恬淡悠閑、不為功名利祿折腰的情懷。
我們除了從題材上加以歸納分類外,還可以從詩歌的描寫對象上來加以劃分,如四季變化、自然景象等等。
從季節(jié)的角度來分類:
1.蘊含無限春光的詩歌: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2.表達夏日情懷的詩歌: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3.抒寫秋日風情的詩歌: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罚┿y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4.描繪冬季寒冷的詩歌: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秋月?lián)P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除此之外,描繪中國大好山河的詩詞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可以從自然景物的角度來分類:
1.絲絲溫情融于一泓清水的詩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2.巍峨山巒屹立紙上的詩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日照當空寄情思的詩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4.一輪明月彰顯柔情的詩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融詩入文四步曲之四——遷移應用
首先,當學生積累了滿滿一肚子墨水后,就可以開始引導學生將古詩詞遷移應用到作文或生活當中了。一開始,學生并不能做到寫作文就能立即引用相關的古詩詞,唯有從日常訓練開始。例如在上課時聽到窗外的秋風掃落滿樹的黃葉,就可以及時讓學生想想有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景。學生們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日積月累,口頭訓練得多了,學生下筆時也就能聯(lián)想到這些古詩詞,自然而然就把古詩詞融入作文中了。
其次,寫作中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某種情景,比如為了表達感傷,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獨自對月思索,例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抑或是痛苦落淚,例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這樣的日常訓練多了,學生便能在寫作時與平時轉化積累的古詩詞對接上,找到表達這種感情的合適詩詞。
融詩入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弘揚中華文化
堅持不懈地做到以上幾點,學生便能在寫作中得心應手地運用古詩詞,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一改枯燥的學習方法,又能增添文章的古典韻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還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學會在任何時刻看到某些東西都能及時地聯(lián)想到相關的詩句,使思維越來越敏捷。從寫作方面上來講,積累古詩詞,還能擴展學生的寫作題材。古詩詞題材廣闊,包括田園、山水、邊塞、軍旅、親情、友情、愛情、離愁、別緒、國仇、家恨,學生可以盡情地從中選擇需要的題材,再拓展思維將題材寫成文章,盡顯胸臆,盡抒情感,這對于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還可以從某些詩詞上讀到一些獨特的信息,抒發(fā)個人獨特的見解,又獨辟一條寫作幽徑。
積累古詩詞,運用古詩詞,更能弘揚中國古典文化,讓學生理解博大精深、字句絕美的古詩詞,更讓學生自如地運用韻味深長的古詩詞,這樣一來,中國文化不再隨逝去的古人黯然神傷,不再只停留在靜止的書籍中,而是活躍于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真正做到把中華古典文化發(fā)揚光大。
(515000? 廣東省汕頭市汕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