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改梅
骨架用料講究,選用福建、四川的毛竹,經(jīng)過一年的陰干處理,讓竹子自然裂開,然后根據(jù)所需尺寸,把竹子截斷,選用竹子的皮,也就是竹梢部分,將其削平。竹子本身很難變形,用酒精燈烤制定型,在這個過程中,竹料中的水分被蒸發(fā),并且起到防蛀的作用。
骨架的扎制采取打眼扣榫的方法,這是風箏魏風箏的特點。這步特別關鍵,對火烤之后的竹料進行打眼,打眼必須得準。如果打歪,等于整塊料就廢了;如果打偏,風箏就不夠結(jié)實,到時候一放會散架。
一系列打眼扣榫的操作之后,風箏的骨架逐漸扎制成形。
裱糊完成的風箏需手工彩繪,以彩繪蝴蝶肚為例,藍色的部分通過退暈法將顏色一點點地從四周向中心暈染,達到一種過渡的效果。藍色下面紅色的部分,采用很多道顏色壓蓋,這樣繪出的圖案更加立體。
裱糊相對來說并不是特別難,它的步驟可能是風箏制作中最簡單的。
普通的紙張容易氧化破損,無法長時間保存,風箏魏風箏的裱糊采用的是真絲絹,非常有韌性,而且通透美觀。
彩繪好的風箏拴好頂線就可以放飛了。
放飛也有技巧,一般人放風箏都要跑動,但魏國秋說他從來不跑,先觀察風勢。如果是二級風,就拿二級風箏放;是三級風,就拿三級風箏放。站在原地,手上一松一緊,風箏就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