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在杭州解放路的浙醫(yī)二院大門前立著兩個銅像——一個老人和一個幼兒互相鞠躬。這組雕塑向人們講述著一個關于感恩與謙卑的故事:一百多年前,來自蘇格蘭的醫(yī)生梅滕更在杭州創(chuàng)建廣濟醫(y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前身),一天查病房時,他治療的一個四五歲的小患者向他鞠躬表示感謝,梅院長也向幼兒鞠躬回禮,這樣一種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后來就用這組雕塑定格在世人面前。
這讓我想起另一位老人。有個新生到北京大學辦理報到手續(xù),看到校園里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以為是校工,就請老人看管行李,老人爽快答應。幾個小時后,新生辦完手續(xù)回來,看到老人仍站在烈日下看管著行李。第二天在開學典禮上,他才知道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兩位老者都是有高深學問的專家名人,其謙卑行為體現(xiàn)的是他們的謙虛品行、平等意識、悲憫情懷和高尚人格。
這樣的為人低調,體現(xiàn)的正是一種高境界和大格局。
謙卑不同于自卑,謙卑是一種謙和友善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寬容大度的人格修養(yǎng)。做到謙卑是要有底氣的,這種底氣源于做人的自知之明和氣節(jié)風骨,因此謙卑絕非軟弱,而是力量的體現(xiàn)。自卑者對自我一味抱怨貶低,以至消沉懦弱,自暴自棄,這是一種負面情緒和不良性格,正如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說:“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p>
謙卑的反面是驕橫,這樣的人唯我獨尊,狂妄自大,一旦身居高位,其性格的傲慢往往會變成權力的傲慢,頤指氣使,張揚跋扈,看似得勢,其實丟失的是人格和民心。
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謙卑才會有更多更自覺的文明行為。例如機動車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對開車者來說,應該感謝行人讓自己使用斑馬線的過路權,這便是一種謙卑心態(tài)。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充滿了傲氣、霸氣和戾氣,例如在兩車賭氣互不讓道的馬路上,在為爭搶座位而惡語相向的公交車里,在稍有不合就揮拳斗毆的紛爭中。
美國學者吉姆·柯林斯這樣描述健全的人格:“羞澀而無畏,謙卑而執(zhí)著?!?/p>
健全的人格用這十個字便可描述,卻是要用一生去努力踐行的,那么就讓我們像那兩位老人一樣,從學會謙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