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琪
近些年來,中國的學生、家長被教育焦慮深深地裹挾:學生課余時間奔波于各種補習班,疲憊痛苦;家長則面對教育成本增加,家庭壓力大。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筆者非常支持“雙減”政策的落地。把學生從機械化的作業(yè)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愛上閱讀,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讓語文學習回歸閱讀本位,應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雙減”政策下積極努力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建議“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構建課內外閱讀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的編排體系,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教材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閱讀策略單元”等特色欄目,使課內外閱讀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語文教師要依托教材,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
對于小學生來說,環(huán)境育人非常重要。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無聲教育,能讓學生自然地愛上閱讀,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包括內在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和外部環(huán)境的營造。小學語文教材在一年級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用學生熟知的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鼓勵師生共讀、親子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這是內在心理環(huán)境的建構。“和大人一起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為學生營造好的閱讀氛圍。為此,教師可以在一年級剛入學時就與家長充分溝通,和家長分享閱讀的重要性,并示范指導家長怎樣和孩子共讀。家長堅持每天抽出二三十分鐘和孩子一起讀書,每周陪著孩子去一趟書店或圖書館靜靜地讀書。當孩子和大人擁有了共同的閱讀記憶,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會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和心理舒適感。
“和大人一起讀”旨在構建一種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盡早愛上閱讀,并逐步從依賴式閱讀過渡到自主性閱讀。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在他們心目中是最崇拜的人。因此,誦讀課上,帶領學生讀經典古詩詞,每天堅持給學生讀一篇精彩的文章,每周教師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分享自己最近讀的書,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和大人一起讀”營造了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大人還要讓書籍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好書唾手可得,讓閱讀更方便。這是外部環(huán)境的營造。書房書柜里滿滿的一柜子書,房間里觸手可及的兒童讀物,家里某個角落設計成的一個溫馨的讀書角,都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在班級開展“家庭藏書大比拼”“曬曬我家的閱讀角”等活動,來激勵家長為學生閱讀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一個書香家庭很重要,一個書香校園更為重要。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時,教師就可以買些書放在班級的書架上,課間陪著學生一起讀。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開展“捐一本好書,讀十本好書”的活動。班級藏書量不斷擴大,課間休息時,學生總是在小書架旁流連,捧著自己喜愛的書閱讀,教室里保持著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能讓學生盡快地愛上閱讀。但只有讓學生保持對閱讀長久的興趣,才能使這一行動堅持下去。
教材每冊都編排了一個“快樂讀書吧”欄目。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大其閱讀量,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把課外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導學“快樂讀書吧”,應讓學生真正對閱讀感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教師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的閱讀要求,
而要根據學生年級特點,有計劃地分步驟分層次指導,以引起學生的閱讀共鳴。在導學二年級下冊的“讀讀兒童故事”時,筆者分成三個階段,先是導讀課,再是閱讀推進課,最后是讀書分享課。導讀課,教師從講故事入手,重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推進課,教師安排了具體的讀書計劃:第一周讀《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第二周讀《神筆馬良》,第三周讀《七色花》,第四周讀《愿望的實現》。讀書分享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展示,低年級兒童一般會選擇講故事、演一演、畫一畫等方式來分享。對閱讀能力不同的學生可以設置不一樣的要求,重在鼓勵。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多加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閱讀與分享的快樂。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快樂讀書吧”導學案,自然地把學生從課內閱讀引導到更為廣闊的課外,讓學生一直保持閱讀的熱情。
對于小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活動最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并給這本筆記本設計一個漂亮的封面,取一個動聽的名字,在閱讀的過程中把喜歡的詞句、閱讀感受記錄下來。記錄的形式多種多樣,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畫一畫。學生書讀得多了,知識面也廣了。這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讀書交流、競賽活動,如“新聞發(fā)布會”“談天說地”“即興演講”“編手抄報”“快速作文”等,把課外閱讀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也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比如我班開展“誦讀之星”評比活動,每月評選一次,“誦讀之星”的照片貼在班級宣傳欄上,成為同學們的“偶像”。我制定出《閱讀課程星級評選細則》,組織學生對照評選條件自評,看看自己能達到幾星級標準,頒發(fā)星級證書,以此鼓勵學生繼續(xù)閱讀,向更高星級攀登。
三、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統(tǒng)編教材“和大人一起讀”在一年級起步階段,就從課堂“教讀”做起,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栋翁}卜》是學生特別喜歡的一個小故事,在學生讀熟后,教師播放《拔蘿卜》歌曲,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唱。唱完后教師問:“小老鼠還會請誰來幫忙呢?請學生們畫一畫,說一說?!睂W生當場畫了起來,不少學生畫得栩栩如生。在交流的時候,學生能發(fā)現故事的行文特點,說的都是比老鼠小的動物。最后,教師請學生合作完成新故事。
導學《猴子撈月亮》時,學生已經學完拼音了,教師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練習讀;接著請一個學生和教師一起讀,在讀的時候示范并指導學生斷句、停頓、語氣等;再請兩個學生一起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請學生戴著頭飾表演讀。借助“倒掛”“拉住”兩個反復出現的詞語,幫助學生理清人物的出場順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表演后,教師借助問題“月亮到底掉進井里了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學生還沒有能力完全自主閱讀前,教師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閱讀,通過“和大人一起讀”,學生所獲得的不僅是閱讀的興趣,還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基本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
中高年級學生能讀整本讀物了,教師要對其加以閱讀策略指導。統(tǒng)編教材選取了四種最基本的閱讀策略,編寫了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為主要目標的單元。三年級上冊——預測,四年級上冊——提問,五年級上冊——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以三年級上冊預測閱讀策略為例,預測能激發(f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思考,主動推想,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本單元學習結束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夏洛的網》。教師在導讀課上先讓學生讀讀書名,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什么,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旁邊。插圖、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生活經驗都可以幫助預測。等故事讀完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讀書交流課上交流自己的預測和故事的發(fā)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自己有什么收獲,如果續(xù)編故事會怎么編。學生通過閱讀實踐,不僅僅是閱讀的參與者,更是思考者,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運用預測的閱讀方法。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如果兒童沒有閱讀,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會有欠缺。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孩子,愿每一個孩子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愿每一個書香校園和每一個書香家庭都能夠給孩子童年溫暖的回憶。“雙減”政策是國家送給學生們成長的禮物。依托統(tǒng)編教材,照亮學生閱讀世界,是語文教師能送給學生們的最好的禮物。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qū)南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