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恩
車行三十余里即到沅陵。沅陵,千百年來都是辰州府駐地,辰沅兵備道所在,如今劃歸懷化管轄。作家修正揚在那兒等我們,下車見面,略微寒暄幾句。正揚說,去二酉山吧,看看藏書洞。二酉藏書的故事,我們都是知道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以為如此則天下黎民皆蒙昧,甘為魚肉,嬴氏天下可萬世不竭。不料“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始皇駕崩沒幾年,楚地之人揭竿而起,秦朝的萬世基業(yè)僅歷二世便轟然坍塌。焚書坑儒之時,在秦朝任博士官的楚人伏生,冒著殺身滅族的危險,攜千余卷書簡,跋涉數(shù)千里,備極艱辛來到楚地沅陵二酉山,把這些書簡藏于一個山洞中,中華文化從此薪火相傳,不絕如河。二酉山,也因此成了中華文化的一個圣地,劉禹錫、朱熹、王陽明、林則徐等都曾來此拜謁。大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御史戴銑案觸怒權宦劉瑾,遠謫貴州龍場驛,由江西進入湖南,沿沅江西上,短暫留駐于沅陵,在著名的龍興寺設立講堂,并拜謁了二酉山。其間,王陽明踟躕于沅江之濱,想起自己忠而見謫,憤懣于心,寫下了《吊屈平賦》:“逝遠去兮無窮,懷故都兮蜷局……累不見兮涕泗,世愈隘兮孰知我憂!”其傷懷沉郁,令人唏噓。
二酉山在酉水右岸,隔著寬闊水面放眼看去,云纏霧繞,風過處,偶爾露出一角崢嶸來。沿著山石鋪就的大路走下碼頭,水面騰起的氤氳與雨霧交融成一片,一條機渡船安靜地橫著,浪花推涌,船幫不時撞擊碼頭,發(fā)出輕微的哐當聲。風吹來,濃霧薄淡了一些,便露出新漆的紅黃顏色,很是斑斕,讓人聯(lián)想起“彩舟云淡,星河鷺起”這樣的詞句來。碼頭靜悄悄的,沒有游客,亦沒有船工,也許是生意太過清淡,也許船工是一個貪玩的漢子,去岸上哪一家打牌了。我們有些失望,修正揚卻很有把握,把手在嘴邊撮成一個喇叭,向著江邊上叫:“船工有沒?有人要過河?!闭Z音剛散,濃霧中傳來一聲叱咤:“喊條卵!老子又不聾?!甭曇魠s是從六七百米外的對面?zhèn)鱽淼?。隨即,濃霧中聽到機器發(fā)動的突突聲,原來對面也有一艘渡船。
身材有些佝僂的船老板站在船尾,一張方臉粗獷黧黑,左手叉腰,向右彎著一邊身子,用一只手掌舵,頗有一種船到江心抽出板刀問是自己跳下去還是讓咱砍下去的匪氣。人卻很和事,粗獷的笑聲里有一種親和力,唯船錢不肯便宜一分。我最后上船,還沒站穩(wěn),船已經(jīng)馳入迷霧之中。
船泊岸處,有細條石壘就的寬大碼頭。碼頭上去十余步,濃濃樹蔭掩映著幾棟飛檐翹角的仿古建筑,錯落有致,但卻頗有敗落的味道,飛檐青瓦上生了藻苔,遠看去泛著淡淡的青色。只有那些千年古樹依舊生氣勃勃,化不開的綠,巨大的樹根從巖石間如八爪魚一般向四面八方伸展開去,蒼老而遒勁。有一古色古香的小房子充為旅客服務中心,一個漂亮女人正在低頭織著毛衣,遠遠見了我們,轉頭向后,不知是對誰喊道:“跟老板講,來了幾條人?!毕氲絼偛糯习逭f“喊條卵”,又聽到這女人說“幾條人”,我不覺莞爾。沅陵地方,“個”這個量詞,視其語境,常常用“條”代替,聽著很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味道。
連天徹地的濃霧不知何時已經(jīng)散去,陽光猝然而至,仿佛一記耳光抽在臉上。天空寥廓澄澈,遠山如黛,剛才還低垂到水面的霧已然退到高處,白練一樣纏在山頭。酉水平靜得像一枚硬幣,在陽光下閃著光。這里是兩條河流交匯的地方,酉水在這里向左拐了一個彎,繞過二酉山,下行十數(shù)里匯入沅水。然而這二河交匯處卻比沅江主河寬闊許多,頗有浩渺無邊的氣勢。河水深不見底,雖然剛下了一場雨,依然清澈得像嬰兒的眼睛,呈現(xiàn)寧靜的靛青色。河邊草木繁盛,岸芷汀蘭為雨水沖刷,皆向水里倒掛,紛披如美女沐發(fā)。水里的蘆葦,岸邊的芭茅,競相抽出長長的穗子,每穗必掛滿雨珠,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如同繁星。對岸左邊,是一個小小的鎮(zhèn)子,像孩子胡亂堆起來的積木,在雨后清新陽光下沉靜如處女。
“那是什么寨子?”
“烏宿。”修正揚回答。
我心里猛然一動,一首苗族古歌,像從深深的水底浮出一樣,慢慢浮出心底:
一群代雄代夷,一幫代來代卡
活要活在一起,死要死在一處
七宗一齊上移,七族一起上走
從大大平原上移,從大大湖泊上走
從烏滾斗身身(黃河長江)上移,從董忒卜里(洞庭彭蠡)上走
陸路水路上移,馬路鳥路上走
男人砍木作筏,女人解裙作纜
嗚呼嗚呼涉過大河
哦嗒哦嗬翻過高山
七宗來到烏宿
七族來到烏身身
七宗住在瀘溪董
七族住在瀘溪硯
…………
我緊緊地盯著對岸的小鎮(zhèn),有一會兒陷入夢一樣的迷離狀態(tài),繼而陷入徹底的失語。藍天下,陽光照耀著我祖先曾經(jīng)居住過,至今苗人還在傳唱著的留在古歌里名叫烏宿的地方,就在我的面前,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腥恢?,我如同猶太人站在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站在麥加,一種復雜神圣的意念涌上心頭,眼前浮現(xiàn)出祖先們扶老攜幼,帶著滿身血污,披荊斬棘一路前行的畫面。烏宿,是苗族祖先長途遷徙中落腳的地方之一,也是他們的棲息地之一。數(shù)千年后的今天,在湘西,在苗家,每當有老人故去,都要讓巫師唱著古歌把靈魂送回遙遠的東方和祖先團聚。送魂從西到東,由近而遠,沿著當年祖先們遷徙的路程,一程一程回溯,一站一站遠送。古歌中的烏宿和瀘溪,都是送魂時最開始到達的幾個地名之一。
我沉默了很久,想對他們說很多很多,他們也都是苗人,但早已不會母語?!盀跛蕖边@個苗語名詞,于他們太過陌生,前所未聞。我以一種令自己也驚訝的平靜說起苗族古歌,說起苗族千百年的遷徙歷史,說起送魂。我借助漢語,盡量翻譯得明白一點。說著說著,我們都沉默了。微風掠過頭頂,巨蓋一樣的古樹嘩嘩響了起來,好像在唱一首古老的歌。有一會兒,那座陽光下的寨子傳來一聲雞鳴,長長的、洪亮的雞鳴,接著,一縷炊煙在最中央的屋頂上升起來,升到半空,飄向河面。
上船,十來分鐘后,我們踏上了那一小片土地。不知為什么,上岸那一刻,我突然有些猶豫,似乎害怕踏上那片在古歌里吟唱了千年的故土。我想,我還沒有做好要去拜謁它的準備。也許,我更害怕看到它現(xiàn)實的模樣和古歌里有太多差別;更也許,我寧愿它一直停留在古歌里,在夢里。是的,故鄉(xiāng)對于有些人,是用來逃離,繼而用來懷念的,比如沈從文,也比如微塵一般的我。沈從文先生十四歲從軍,用盡一生的力量來逃離這片故土,我又何嘗不是呢?逃離后的懷念,留駐后無視,于故鄉(xiāng),我們都陷入這樣的悖論,無可逃避。更何況烏宿只是我祖先居住過的故鄉(xiāng),我并沒有在這里生活過哪怕一天。17E05FE1-08F9-4CCC-8ADA-1A1A410371C9
我終于從船頭跳下來,烏宿的土地堅實地托舉了我。拾級而上,村道是水泥鋪就的,平整而干凈。每一戶人家都是嶄新的現(xiàn)代高樓,閃閃發(fā)光的玻璃,銅質(zhì)的大門,在陽光下反射著光。一切都是現(xiàn)代的,一切都是簇新的,沒有我意想中的木樓青瓦,也沒有我印象中的苗腔苗調(diào),沒有椎牛場,沒有跳鼓堂……
我有些失望,這與古歌里的故鄉(xiāng)大相徑庭。修正揚告訴我,這是移民搬遷后的烏宿,以前的烏宿,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修建五強溪水庫,已經(jīng)淹沒在水底了。正說著話,我們從一棟別墅前經(jīng)過,我看到一個老婦人坐在門外,低頭織著一種細小的花帶。我認識這種細細的花帶,我母親曾經(jīng)在窗前無數(shù)次織過它,把黃河織進去,把長江織進去,把大大的平原、高高的山脈也織了進去。老人抬起頭來,向我們看了一眼。有一會兒,我有些恍惚,她像極了我去世近三十年的母親。一瞬間,我有了頓悟:烏宿,那是一條河的名字,一條我祖先在長久的遷徙中曾經(jīng)安居,后來又不得不離開繼續(xù)漂泊的河流。
回沅陵縣城的途中,我們一路上說著烏宿,說一個在烏宿終其一生的苗族女子。她叫九妹,更有一個讓人心動的名字:沈岳萌。九妹是沈從文最小的妹妹,如同大山里恣意開放的一朵渾身滴著露珠的野芍藥,晶瑩剔透,明媚清澈?!氨皇m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她是屈原筆下的“山鬼”,如湘西路邊的芝蘭那樣風來櫛風,雨來沐雨,不加修飾活活潑潑地活著,如山中小麂子一樣穿行于山水林泉之中。
1927年秋,沈從文把剛剛十五歲的九妹帶去自己任教的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借讀,給她請老師,讓她學法文,學英文,想讓她過上“鄉(xiāng)下人皆羨慕傳頌的城里人生活”。剛剛馳名文壇的沈從文對九妹滿懷一種父兄之愛,他要把她塑造成心目中的優(yōu)雅女子。有一段時間,沈從文幾乎就要成功了。聰敏秀美的九妹似乎適應了城里優(yōu)雅女孩的生活,她會英語法語,而且從湘西帶來的野丫頭氣質(zhì)是城里女孩所不能秉有的。她永遠是紅撲撲的臉蛋,永遠是明亮如野鹿的眼睛,這種氣質(zhì)組合在一起,讓她成為一個受人愛慕的女子。黃永玉曾見過那時的九妹,作為晚輩的他深情寫道:“我覺得她真美。右手臂夾著一兩部精裝書站在湖邊尤其好看?!比欢琶玫纳K究是湘西的,只有在湘西故鄉(xiāng)才能活潑新鮮,才能恣意開放。當時在文壇上聲名鵲起的沈從文也許太自信了。他不明白,這種蓬勃野性的生命是孤傲的,無法移栽,更無法嫁接。那個湘西大山里葳蕤生長的九妹,在鄉(xiāng)下人視為錦衣玉食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地憔悴下去。十年之后的1938年,抗戰(zhàn)進入了最為艱難的時期。為避戰(zhàn)禍,沈從文把九妹帶去了云南西南聯(lián)大,這個苗族女子再一次孤單地重復了祖先的遷徙。當年,在日本軍機的巨大轟鳴聲和炸彈的爆炸聲中,九妹緊繃多年的心弦驟然斷裂。昆明街頭,人們經(jīng)常能看見一個蓬頭跣足,狂笑不已,不時蹦出幾句法語和英語的年輕女孩。九妹瘋了,然而,她并沒有瘋得徹底,神志清醒的時候,她念叨著湘西,念叨著沱江,念叨著沅水,以及名叫鳳凰的那個小小縣城。沈從文無計可施,只好給五弟沈荃寫信,讓他把九妹接回湘西。出于一種愧疚,沈從文兄弟在沅陵給九妹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房子,取名“蕓廬”。名字是美的,但那個美麗的女子卻不甘心困囿于這美麗的廬舍。有一天,她從這里失蹤了。直到四十年后,沈從文才知道,九妹從蕓廬出走后,去了酉水邊一個叫烏宿的地方,她蓬頭跣足,頭上經(jīng)常戴著各色各樣野花編成的花箍子,把薜荔葛藤等野草聯(lián)起來披在身上,在河灘上來來回回,也許,她想活成屈原筆下“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的山鬼。某一天,她跟隨一個叫莫士進的做泥瓦匠的苗人,來到他的家中,成了他的妻子。1982年,沈從文到湘西,來到烏宿時,九妹已離世近二十年,“蕓廬”也不復存在了。他找到的,只有一個眉目神似九妹的苗族漢子?,他叫莫自來,是九妹的兒子。在當?shù)厝说闹敢?,沈從文找到了妹妹的墳塋,那里已經(jīng)長出了萋萋的芳草。那個離開了故土十多年的美麗女子,最終回到故鄉(xiāng),也把自己變成了故鄉(xiāng)。
汽車一路向西,烏宿被遠遠地扔在身后,我們再次駛入沅江左岸。夕陽在沅江右岸沉浮,一會兒在山頂隱下去,一會兒又現(xiàn)出來。突然,朋友銳聲叫了起來:“快看!”我們向江邊看去,遠遠的,因夕陽返照而顯得更加沉靜的江面上,一隊白色的水鳥貼著水面飛來。我停下車,踩著還濕潤著的泥土向江邊跑。那白色的隊列流動著,仿佛幾千年前那支長途遷徙的隊伍,它們盤旋了一會兒,徑直朝我飛來,在我面前不遠處貼著水面飛過,翅膀把平靜的水面激起一層漣漪。我緩緩地抬起頭來,斜暉在眼眶里破碎成一片金箔。
我,流淚了嗎?
阿吉喲嗬,祖先埋在那里
阿吉喲嗬,千萬不要忘記
活著登上高山要看向那里
死后要把靈魂送回那里
讓九十九輩祖先放心
讓九十九代先人瞑目
我們代雄代夷,我們代來代卡
不要再逃難了,不要再遷徙了
蘆笙不再哭泣,木葉不再泣血
子孫發(fā)達啊,如竹如木,漫山遍野
兒女繁衍啊,如魚如蝦,滿河滿谷
…………
責任編輯:沙爽17E05FE1-08F9-4CCC-8ADA-1A1A410371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