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
蘇軾《次韻王定國書丹元子寧極齋》詩有云:“愿掛神虎冠,往卜飲馬鄰?!彼麑渲小帮嬹R”兩字并無自注,后有趙次公注云:“蘇州有飲馬橋,丹元子蓋蘇州人也?!薄岸胖凶?,自趙次公始。”
對于飲馬橋,蘇州人民對它非常熟悉,且感情深厚。
飲馬橋原為建在蘇州第三橫河上溝通護龍街的南北拱橋,河東是十梓街,河西是道前街,處在蘇州城市中心位置。因東晉名僧支遁曾牽馬在此飲水得名。支遁花費重金購得寶馬而又不騎,眾人不解,支遁答曰:“愛其神駿也?!薄端疂G傳》之梁山好漢曾與方臘部征戰(zhàn)于飲馬橋;關帝橫刀立馬于橋上嚇退進攻蘇州之清兵?;蚴穼?、或傳說,都給飲馬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曾經(jīng)的飲馬橋如虹清麗,如今已是寬敞平坦。我的工作地點如今就位于飲馬橋東北角。站在辦公室窗前,我可以隨時觀察飲馬橋上所發(fā)生的一切。交通值勤示范崗,創(chuàng)意警務先進榜。追循蘇軾,我尋找到了蘇軾與蘇州很多有緣的地方,未曾想,腳下之方寸又與蘇軾“結親”,不覺慨然?!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想當年,蘇軾也有很多的崇拜對象,前之古人、身邊高人。“舉賢不避親”,研學不避異。蘇軾平生多與“異人”相遇,主要原因在于他主動尋訪。往卜飲馬鄰,卜鄰之意乃愿與之為鄰,蘇軾愿與飲馬橋為鄰,愿與飲馬橋周邊的能人為鄰。近朱者赤,皆為豐富自己。
丹元子姓姚,又叫姚安世,號真隱翁。根據(jù)北宋末年,曾經(jīng)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的蘇州詞人葉夢得《避暑錄話》所書:“晚因王鞏又得姚丹元者,尤奇之,直以為李太白所化,贈詩數(shù)十篇,待之甚恭?!苯?jīng)王鞏介紹,蘇軾認識了姚安世?!秴侵腥宋镏尽肪砭旁疲骸耙Π彩?,自號丹元先生,吳郡人,居飲馬橋,扁其宅為寧極齋?!泵髡履辏?506—1521)間的《姑蘇志》亦記曰:“寧極齋在飲馬橋,郡人方士姚安世所居。安世能詩文,亦辯博,自號丹元子?!碧K軾《次丹元姚先生韻二首》其一有云:“似聞梅子真,近在吳市門?!?/p>
蘇軾在《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整首詩里,用《莊子·漁父》典故,自比孔子,向姚丹元(漁人)求道。蘇軾認為他倆同類相從、同聲相應;持守其真、還歸自然。蘇軾前往飲馬橋姚道士家學道,他們研讀經(jīng)典,他們談道論仙,他們一起煉丹。古人的最高追求寄托于煉丹,蘇軾再豁達的思想理念也只能受囿于時代。
蘇軾在《記太白詩》一文里寫道:“……余在都下,見有人攜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干,紙亦新健。其首兩句云:‘朝披夢澤云,笠釣青茫茫?!苏Z亦非太白不能道也?!痹v八年(1093),姚安世向蘇軾示其所寫之《李太白真》。蘇軾為其題詩《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有寫,“……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小兒天臺坐忘身,平生不識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詩一笑君應聞?!庇仲浺栽姟兜ぴ邮驹姡h飄然有謫仙風骨,吳傳正繼作,復次其韻》:“……雪滿頭,終當卻與丹元子,笑指東海乘桴浮?!?/p>
千年滄桑,飲馬橋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可周圍之佳鄰始終不斷。正是受到蘇軾筆耕不輟之書寫精神的激勵,飲馬橋周圍營造出了濃濃的文人氣息,蘇州日報社、古吳軒舊址、市圖書館、科技大樓;倉米巷里的沈復,大石頭巷里沈祖棻?!陡∩洝罚芭c《紅樓夢》靈犀共識;《辯才禪師》,盡展當代“李清照”風采;蘇軾之細節(jié)人生,正在向我們娓娓道來。
“家近吳門飲馬橋,遠山如黛水如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