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凡
閑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發(fā)現(xiàn)它在刻畫清代社會各階層眾生相的同時,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清代社會的飲食文化風俗畫,讀來饒有興味。
全書56回,每回都涉及飲食內容,光是食物品類就達200種,菜品高、中、低檔都有,詳細描繪了杭州西湖、揚州、南京等江南古城的飲食習俗或及市井勾欄飲食業(yè)盛況。既反映了上自都市富商大戶的鐘鳴鼎食、窮奢極欲的飲食場面,又寫到下至引車賣漿者粗茶淡飯的節(jié)儉生活狀態(tài)。第23回鹽商大戶萬雪齋設下家宴款待幫閑文人牛玉,開席奉酒。頭一碗上的便是珍饈“冬蟲夏草”。萬老爺?shù)钠叻蛉藶槠访牢堆┪r?。ü矿。够藥装賰摄y子尋遍了揚州、蘇州城,到處索購。而一介寒士、德才兼?zhèn)涞耐趺?,常年只能素食果腹。偶有臘肉腌魚,也只孝敬老母。吳敬梓33歲后移居南京,對南京地區(qū)的飲食習慣十分熟悉,因而寫南京菜品信手拈來,有滋有味。如南京市民吃的板鴨和泡鍋巴習俗,在書中時常出現(xiàn)。第24回寫到南京秦淮河“人煙湊集,金粉樓臺,畫船簫鼓”,點出秦淮河的精美傳統(tǒng)船食。船艙內放金漆桌子,擺上宜興紫砂壺,烹上好的雨水毛尖茶,備一席果碟肴饌,一邊吃喝一邊觀賞秦淮河夜景,反映了士大夫們醉生夢死的逍遙生活。書中還描寫了南京烏衣巷、下浮橋、施家橋等名勝的飲食情況。如第25回鮑文卿南京遇舊友,倪老爺約他去鼓樓附近的酒樓吃酒,走堂報上的南京幫菜就有肘子、鴨子、黃燜魚、醉白魚、雜燴、單雞、白切肚子、生燴肉、京燴肉、燴肉片、煎肉圓、燜青魚、生燴肉、炒面筋、燴腐皮、煮鰱頭,還有便碟白切肉。牛浦從南京燕子磯搭上去揚州的船,在船上吃的是金華火腿、鰣魚、燒雞、方肉和鮮筍,可見當時飲食已相當豐富。
第42回還寫到南京貢院科舉考試時的飲食。大爺、二爺上南京應考,特地戴兩頂新方巾,提上考籃、銅銚、號頂,又料理場食,月餅、蜜橙糕、蓮米、圓肉(桂圓肉)、人參、炒杏、醬瓜、生姜和板鴨等。場食足見豐盛。
《儒林外史》在描寫上層人物吃喝玩樂時寫到了各種精美食品。如第31回寫杜少卿與韋四太爺在賜書樓賞桂飲酒,不僅“肴饌精極的了”,而且飲的是埋在地下多年的陳酒?!斑@酒是二斗糯米做出來的二十斤釀的,又兌了二十斤燒酒,一點水也不摻,而今埋在地下足足有九年零七月了?!薄按蜷_壇頭,舀出一杯來,那酒和曲糊一般,堆在杯子里,聞著噴鼻香?!钡?9回杜慎卿請眾客在永寧坊觀賞新開的牡丹,以江南鰣魚、櫻、筍為之下酒之物,傳杯換盞,絲竹肉聲,吃到午后又取出點心,有豬油餃餌、鴨子肉包、燒賣、鵝油酥、軟香糕。食罷又泡起雨水煨六安毛尖茶。
第14回寫馬二先生游杭州西湖,只見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到處是酒肆茶亭,青簾高揚,紅炭滿爐,湖沿上幾個酒店,掛著透肥油的羊肉,柜臺上盤子里盛著蹄子、海參、糟鴨、鮮包,單是賣茶的攤點就有30多處。茶食有橘餅、芝麻糖、粽子、蓑衣餅、燙面、薄餅、熟牛肉、燒餅、處片、黑棗、煮栗子,生意十分興隆。
《儒林外史》提到的南京飲食還有“蘆蒿炒豆腐干”“茭兒菜鮮筍湯”“牛首豆腐干”等。有趣的是,書中第45回寫的“芥菜花炒肉”,其實不是芥花,而是南京居民習慣將腌菜切碎,稱為“芥菜花”。如今南京人特別是老年人,還特別嗜好這種吃法。
《儒林外史》還寫到了飲食器皿如何精致。第33回杜少卿初到南京,杜便陪夫人坐轎子,讓廚子挑了酒席在后面跟著,到處游玩,并特地用赤金杯子斟酒痛飲。第53回國公府擺酒,用了“銀打的火鍋”?!坝眉茏蛹苤?,底下一層貯了燒酒,用火點著,焰騰騰的,暖著那里邊的肴饌,卻無一點煙火?!薄罢媸墙鼇砥髅蠖家鲂禄??!绷硗?,用銅銚煨雨水泡茶,用錫瓶貯銀針茶等,反映了清代美食美器之風已相當熾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