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以來,長頸鹿的長脖子,就被當作了適應(yīng)性演化的一個突出案例。
因為能吃到高處的樹葉,脖子長的那些個體,被大自然選中幸存了下來,并把它們的優(yōu)勢性狀傳給了后代,演化因此而朝著脖子更長的方向進行。
但是實際觀察卻發(fā)現(xiàn),脖子更長的長頸鹿個體在干旱中反而更容易死亡,在缺乏食物時長頸鹿們反而需要向低處覓食。一種在準噶爾盆地發(fā)現(xiàn)的長頸鹿遠古親戚(獬豸盤角鹿)的化石向我們揭示了另一種可能,脖子長不是為了獲得食物,而是為了獲得配偶。
大約700萬年前,東非的森林開始被草原替代,長頸鹿祖先面臨的壓力逐漸增大。一些原本身材比較高大的個體,可能就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采取了猛甩脖子來攻擊競爭對手的極端策略。
在爭奪配偶的戰(zhàn)斗中猛甩脖子可以擊敗同類,這些身材高大的長頸鹿更有機會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科學家推測,這種性選擇驅(qū)動下,長頸鹿用了大約200萬年演化出了現(xiàn)在2米多長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