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香, 張冠初, 丁紅, 徐揚, 張智猛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山東 青島 266100)
中國是世界上土地鹽堿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可利用的鹽堿地面積達670萬hm2,其中,受中、重度鹽漬化威脅的低產(chǎn)田約占總耕地面積的22%,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北、河南、新疆等光熱資源較為豐沛的植棉區(qū),農(nóng)業(yè)開發(fā)利用潛力巨大[1-2]?;ㄉ俏覈匾挠土献魑锖徒?jīng)濟作物,總產(chǎn)量和種植面積分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因其具有耐瘠、固氮、培肥地力和中度耐鹽堿等特性,可作為鹽堿土區(qū)種植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中較為適宜的替代作物,但較高鹽度仍然會嚴重影響花生的生長和產(chǎn)量[3]。鹽堿地花生面積甚少,僅在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堿地有較大面積種植。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植棉效益優(yōu)勢漸失和食用植物油剛性需求,新疆干旱漠境鹽土和東部濱海鹽堿土區(qū)花生產(chǎn)業(yè)逐步發(fā)展?jié)u成規(guī)模優(yōu)勢。
根際是微生物與植物進行交互的界面,是土壤中最活躍的微生物棲息地之一,也是植物獲取養(yǎng)分的主要區(qū)域。在此微域中,植物-微生物-土壤-環(huán)境間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根際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影響作物生產(chǎn)[4-6],是微生物生態(tài)學(xué)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之一[7-8]。鹽漬土壤對植物生長的抑制主要表現(xiàn)在滲透脅迫和過高鹽離子的毒害[9]。Ca可增強植物的抗鹽能力[10-11],其作用機理主要通過抑制鈉吸收,促進K、Ca、硝酸根離子的吸收,使Cl-外排;Ca還可促進根瘤發(fā)育[12],提高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抗鹽能力[13],因此,增施鈣肥對提高鹽堿土壤肥力有積極作用。除鈣肥外,有機肥可顯著改良鹽堿地土壤結(jié)構(gòu)、有機質(zhì)、礦物組成等指標[14-15],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提高微生物碳源利用率和豐富度[16-18]。
關(guān)于鹽堿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鹽堿微生物的分離及鹽堿極端微生物的生態(tài)特征[19-20]、鹽脅迫對鹽堿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不同改良措施及植被對鹽堿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效果等方面[21]。有關(guān)鹽堿地花生生產(chǎn)及其耐鹽脅迫適應(yīng)性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的耐鹽花生品種鑒選[2,22-24]、光合產(chǎn)物積累與光合效能變化[25-26]、保護酶活性變化[27]、養(yǎng)分吸收積累、種子際細菌群落變化[28-29]及外源施鈣肥的影響等方面。但不同程度鹽堿土壤環(huán)境下,施用鈣肥和有機肥對花生根際微生物組學(xué)差異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以黃河三角洲不同鹽堿程度的土壤為研究對象,設(shè)置外源施用鈣肥、有機肥和鈣肥有機肥配施處理,研究不同處理下花生根際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組成及變化,旨在從花生根際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角度,闡述不同鹽堿程度土壤施用有機肥和鈣肥對根際細菌菌群的影響及與根際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闡明土壤-施肥-根際微生物互作的根際生態(tài)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機理,為生產(chǎn)上科學(xué)施肥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jù)。
分別采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汀羅鎮(zhèn)毛坨村和墾利縣青坨村0—20 cm原狀土壤為供試土壤,土壤類型均為鹽化潮土,其基本理化性質(zhì)詳見表1?;ㄉ牧蠟樯綎|省花生研究所選育的花育25號(HY25)。
表1 供試土壤樣品的理化性狀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amples for test
試驗于山東省花生研究所試驗站防雨棚中進行,選用同批次、同規(guī)格塑料盆(底部直徑36 cm,高26 cm),將供試土壤風(fēng)干、過篩(1 cm)后裝入塑料盆中,每盆裝土20.0 kg。選取飽滿均勻的種子,每盆播6粒,播種深度3 cm,出苗后留4株長勢一致的幼苗。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以不施肥為對照(CK),設(shè)置3個施肥處理,分別為施用鈣肥(CaO含量)382.5 kg·hm-2(C);施用有機肥(有機質(zhì)含量≥45%,三圓肥業(yè)生產(chǎn))2 250.0 kg·hm-2(M);有機肥、鈣肥配施(MC),其中,有機肥用量同M處理,鈣肥用量同C處理。每個處理6次重復(fù),均于結(jié)莢期(播種后110 d)采用“抖土法”收集緊密附著于花生根系的土壤,以處理為單元進行多點混合樣本采集,以盆栽盆為單位混合每盆中植株根際土壤,每3重復(fù)根際土壤樣品混合為1個生物學(xué)樣本重復(fù),每處理均獲取2個生物學(xué)重復(fù),封入滅菌的離心管,置于冰盒帶回實驗室,保存于-80℃冰箱備用。
將青坨土壤各處理樣本用CK1、C1、M1、MC1表示,毛坨土壤各處理樣本用CK2、C2、M2、MC2表示。相關(guān)測試由北京諾賽基因公司完成。
利用OMEGA土壤總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各土壤樣品DNA,利用引物340F(CCTACGGGNBGCASCAG)和 805R(GACTACNVGGGTATCTAATCC)對16S rRNA基因的V3-V4區(qū)進行擴增。擴增程序:95 ℃ 3 min;95 ℃ 30 s,50 ℃ 30 s,72 ℃60 s,30個循環(huán);72℃7 min。PCR產(chǎn)物使用1.5%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檢測,使用QIAGEN公司的MinElute膠回收試劑盒進行純化,最后使用HiSeq2500進行測序。
對測序得到的原始數(shù)據(jù)(raw data)使用SOAPdenovo進行拼接、過濾,得到有效數(shù)據(jù)(clean data),基于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類和物種分類分析,得到每個樣品OTUs和分類譜系。再對OTUs進行豐度、Alpha多樣性和物種組成聚類分析,采用主坐標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統(tǒng)計分析,挖掘樣品間的物種組成差異,并結(jié)合環(huán)境因素進行關(guān)聯(lián)分析。
各處理根際樣本細菌共檢測出29個門、79個綱、220個目、348個科、559個屬和1 101個種;共獲得有效序列數(shù)1 334 827條,其中,C1樣本有效序列數(shù)最多,為194 268.5條,CM1樣本有效序列數(shù)最少,為152 877.5條。樣本序列長度448.32~451.57 bp,平均長度482.0 bp(圖1A)。維恩圖顯示,各處理根際土壤樣本共有OTUs數(shù)為2 530個;CK1中特有的OTUs數(shù)最多,為18個;M1和M2僅7個(圖1B)。
圖1 花生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測序數(shù)據(jù)Fig.1 Overall sequence data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peanut rhizosphere
2.2.1 多樣性指數(shù) 表2表明,各樣本覆蓋指數(shù)均在0.989 8以上,即均能很好地覆蓋各樣本微生物組群落的絕大部分物種。各樣本Sobs、Chao、Ace豐富度指數(shù)均較接近,分別為3 142.5~3400.5、3405.369~3626.337和3350.942~3578.135,其中,M1處理的豐富度指數(shù)均較高,M2處理較低;CK1處理的Shannon指數(shù)較高;MC2處理的Simpson指數(shù)較高。對不同處理的Alpha多樣性指數(shù)進行比較(圖2),M1處理的Sobs、Chao、Ace豐富度指數(shù)顯著高于CK1、C1、MC1、M2、MC2,但C2和CK2與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除C1、CK2、MC2處理的Shannon和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與其他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外,其他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C1、M1和MC1處理的豐富度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與CK1處理均差異顯著,而CK2與C2、M2和MC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MC2處理的Shannon、Simpson指數(shù)與其他處理間均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施用有機肥、鈣肥和二者配施均顯著影響較輕度鹽堿土壤花生根際微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度,但對較重度鹽堿土花生根際細菌的多樣性和豐富度無顯著影響。
圖2 不同處理花生根際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指數(shù)Fig.2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不同處理下根際土壤微生物的Alpha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2 Alpha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soil samples in each treatment
2.2.2 稀釋曲線和Rank-Abundance曲線 Rank-Abundance曲線(圖3)表明,當(dāng)OTU數(shù)量小于1 000時,相對豐度迅速下降,表明優(yōu)勢菌群的相對豐度較高、多樣性較低;當(dāng)OTU數(shù)量大于2 000時,相對豐度緩慢下降,表明樣本中物種多樣性較高、分布較為均勻。各處理樣本間的曲線變化趨勢較為一致,表明不同樣本間物種均勻度無顯著差異。隨測序數(shù)據(jù)量的增加,物種的豐富度迅速增加,當(dāng)測序量達到30 000條以上時,OUT水平趨近平緩,即各樣本微生物群落測序數(shù)據(jù)達到飽和,此時能夠覆蓋花生根際微生物組群落的大部分物種;對不同處理進行比較,C、M和MC處理OTUs數(shù)量均差異不顯著(圖3)。
圖3 Alpha多樣性分析Fig.3 Alpha diversity analysis
PCoA顯示,第1主成分(PC1)能夠解釋所有變量方差的52.77%,第2主成分(PC2)可以解釋所有變量方差的24.29%,即前2個主成分共解釋了總變異的77.06%。各處理樣本在PC1和PC2上均存在明顯的空間分異,表明土壤鹽堿程度、施用有機肥和鈣肥影響樣本的分布,C1處理的根際微生物菌群結(jié)構(gòu)與其他樣本間存在較大差異(圖4)。聚類分析(圖4)表明,除CM2重復(fù)間存在較大差異,其余處理的重復(fù)間均聚集在同一分支;而不同處理位于不同分支,表明不同處理樣本間差異較大;相同鹽堿程度的處理被聚為1個大類,表明2種不同鹽堿程度土壤差異較大。
圖4 花生根際細菌群落Beta多樣性分析Fig.4 Beta diversity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peanut rhizosphere
2.4.1 在門、綱水平菌落結(jié)構(gòu)組成 在門、綱水平上,對29個菌門、79個菌綱分別求均值且Others合并門水平<0.015、綱水平<0.048,獲得Top10菌門/綱(圖5)。2種不同鹽堿程度土壤根際細菌群落的優(yōu)勢菌門/綱均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放線菌門/綱(Actinobacteri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門/綱、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芽單胞菌 門/綱(Gemmatimonadetes)、α-變 形 菌 綱(Alphaproteobacteria)、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和Blastocatellia_Subgroup_4菌綱,其相對豐度之和分別為83.86%和60.23%。
圖5 門和綱水平各樣本的菌落結(jié)構(gòu)Fig.5 Bacterial community at the phylum and class level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2種鹽堿土壤花生根際細菌群落組成受外源施鈣肥和有機肥的影響,其優(yōu)勢菌門/綱的相對豐度升高或降低,其中,各處理樣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的相對豐度均降低,以C1和M2處理降幅較大,分別降低29.66%和29.03%;施用鈣肥后,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的相對豐度顯著降低,C1和C2處理的降幅分別為24.21%和44.37%,而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的相對豐度顯著升高,分別為CK的3.5和2.0倍。M1和MC1處理中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的相對豐度升高,增幅為16.38%、17.72%,而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的相對豐度降低,降幅為15.25%、24.09%;M2和MC2處理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綱相對豐度均顯著升高,分別是CK2的1.7和2.1倍。
施用鈣肥使α-酸桿菌綱和γ-酸桿菌綱相對豐度均顯著降低,其中,C1處理降幅分別為22.50%和34.92%,C2處理降幅為15.87%和14.76%;而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的相對豐度則顯著升高,C1和C2處理的增幅分別為241.80%和102.72%。M2和MC2處理使α-酸桿菌綱和γ-酸桿菌綱的相對豐度降低25.06%和30.81%。由此表明,施用有機肥顯著提高了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在較重度鹽堿土壤花生根際的相對豐度,而降低其在較輕度鹽堿土壤花生根際的相對豐度;施用鈣肥、有機肥和二者配施均顯著提高了較重度鹽堿花生根際土壤中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綱的相對豐度,降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和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相對豐度;施鈣使較輕度鹽堿土壤花生根際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的相對豐度提高了2.4倍。
2.4.2 目、科水平菌落結(jié)構(gòu)分析 各處理樣本獲得220個菌目、348個菌科,分別求均值且Others合并目水平<0.035、科水平<0.032,獲得Top10菌目/科(圖6)。從目、科水平分析,2種不同鹽堿程度土壤花生根際微生物群落組成基本相同,其優(yōu)勢菌目/科均為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o_norank_c_Subgroup_6、Pyrinomonadaceae和芽單胞菌目/科(Gemmatimonadaceae)4種,但不同施肥處理對兩種土壤根際微生物群落相對豐度的影響不同。
施用鈣肥均使得兩土壤花生根際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科/目的相對豐度顯著升高,其中,C1和C2處理的相對豐度分別較其對照升高了2.40和1.02倍;而M2和MC2處理的相對豐度顯著升高,分別較其對照升高64.60%和111.04%。C2、M2、MC2處理下Pyrinomonadaceae菌科/目的相對豐度均明顯升高,其中,以C2處理增幅最大。M1和M2處理使Propionibacteriales菌科/目的相對豐度分別升高65.31%和269.71%,Nocardioidaceae菌科的相對豐度分別升高66.21%和269.87%(圖6)。圖6還表明,在目、科水平上,富含大量未能注釋的新種OTUs,占總細菌的76.3%~82.5%。說明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土花生根際土壤中蘊含著大量的微生物新種資源。
圖6 目和科水平各樣本細菌的群落結(jié)構(gòu)Fig.6 Bacterial community at the order and famliy level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2.4.3 在屬和種水平菌落結(jié)構(gòu)組成 在所有樣品獲得的559個屬和1 101個種中,各處理求均值后、Others合并屬水平<0.031、種水平<0.019,得到Top10菌屬/種(圖7)。
圖7 屬和種水平各樣本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Fig.7 Bacterial community at the genus and species level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各施肥處理下,2種鹽堿土壤花生根際優(yōu)勢菌屬/種相同,均為 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Subgroup_6、RB41、norank_f_Gemmatimonadaceae,但不同施肥處理對微生物群落的相對豐度影響不同。施用鈣肥使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屬/種相對豐度顯著升高,C1和C2處理的相對豐度分別較其對照升高2.4倍和1.0倍。C2、M2、MC2處理下,RB41菌屬/種相對豐度均表現(xiàn)為升高。與目、科類似,在屬和種水平上也檢測到大量未能注釋的新種OTUs,可見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土區(qū)花生根際微生物具有豐富的多樣性。
KEGG pathway分析表明(圖8),在二級分類水平(Level 2),各處理根際微生物菌群富集的功能基因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謝、全局和總覽圖以及氨基酸代謝等,且施用鈣肥和有機肥均顯著提高了碳水化合物代謝、氨基酸代謝、能量代謝、輔助因子和維生素的代謝、核苷酸代謝、翻譯和膜運輸?shù)裙δ芑虻呢S度,其中,以C1和M2處理效果更顯著;在三級分類水平(Level 3),各處理均以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及碳代謝相關(guān)功能基因豐度最高,其中,C1和M2處理中ABC運輸車、核糖體和嘌呤代謝等功能基因過表達。
圖8 土壤細菌菌群功能預(yù)測Fig.8 The bacterial functional features analysis.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系統(tǒng)中極其重要且最為活躍的部分,控制著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關(guān)鍵過程,如土壤有機物的降解和礦化、碳氮循環(huán)、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及抗干擾能力等[30],被認為是表征土壤質(zhì)量變化最敏感、最有潛力的指標[31-32]。鹽堿土因鹽分含量較高,導(dǎo)致微生物數(shù)量一般低于普通農(nóng)田土壤[33-34]。研究表明,鹽堿土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與土壤含鹽量和堿化度呈顯著負相關(guān)[21,35-36];且細菌占絕對優(yōu)勢,其豐度顯著高于真菌和放線菌[37-38]。
物種和生境影響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環(huán)境間的差異是導(dǎo)致花生根際微生物組成差異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的鹽脅迫促進了根際細菌群落多樣性的維持,而非根際土壤細菌的生長和群落多樣性則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傷害[39]。研究表明,鹽漬土植物根際微生物的多樣性更高[40];適當(dāng)?shù)柠}堿脅迫會增加大豆、果樹濱梅根際細菌的多樣性[39,41];混合林草生態(tài)模式有利于鹽堿土壤細菌數(shù)量的增加[42]。
不同類型鹽堿土壤細菌的群落組成較為相似,但菌群結(jié)構(gòu)和豐度存在一定差異。研究表明,鹽堿土根際微生物優(yōu)勢菌群主要為厚壁菌門(Firmicutes)、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酸 桿 菌 門(Acidobacteria)和 γ-變 形 菌 綱(Gammaproteobacteria)等[43-44],其中,次生鹽堿土細菌群落差異較大,僅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為共同優(yōu)勢菌群[37];原生鹽堿土中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為優(yōu)勢菌群。墨西哥鹽湖周圍的鹽漬化土壤中,Rhizobia、Flavobacterium相對豐度較高[45]。鹽脅迫下花生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優(yōu)勢菌門不僅包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 菌 門(Actinobacteria)和 酸 桿 菌 門(Acidobacteria),還包括 Saccharibacteria、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藍藻菌門(Cyanobacteria)。鹽脅迫降低了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的相對豐度,但顯著提高了藍藻菌門(Cyanobacteria)的豐度[46]。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堿土花生根際微生物的優(yōu)勢菌群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等,其中,Rubellimicrobium、Pontibacter和Lamia的相對豐度明顯升高?;ㄉ?棉花間作的種植方式對根層土壤微生物優(yōu)勢類群[47]無顯著影響。
耐鹽植物(芨芨草、檉柳、柳枝稷、苜蓿、枸杞和苦豆子)根際微生物具有相似的群落結(jié)構(gòu),但豐度存在差異,其中,在門水平,厚壁菌門(Firmicu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為主要優(yōu)勢菌門;在綱水平,芽孢桿菌綱(Bacilli)、α-變形菌綱(Alphaproteobacteria)、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和梭菌綱(Clostridia)為優(yōu)勢菌綱,并以芽孢桿菌綱(Bacilli)相對豐度最高[48]。本研究表明,2種不同鹽堿程度土壤根際細菌群落中優(yōu)勢菌門/綱均為變 形 菌 門(Proteobacteria)、酸 桿 菌 門(Acidobacteria)、放線菌門/綱(Actinobacteri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門/綱、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 芽 單 胞 菌 門/綱(Gemmatimonadetes)、α-變形菌綱(Alphaproteobacteria)、γ-變形菌 綱(Gammaproteobacteria)和 Blastocatellia_Subgroup_4菌綱,其相對豐度總和達83.86%和60.23%;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相比,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藍菌門(Cyanobacteria)的相對豐度較低,僅為0.46%和0.53%,可能與鹽堿土類型、植被、利用方式和分析方法等有關(guān)。
外源施有機肥對鹽堿土壤根際微生物組成和群落結(jié)構(gòu)有明顯影響。研究表明,施用糠醛渣、畜禽糞肥和秸稈還田提高了鹽漬土壤微生物的Sobs和Shannon多樣性指數(shù),但Simpson指數(shù)降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綠彎菌門(Chloroflexi)為優(yōu)勢菌門[49-50];污水、污泥改良劑改變了灘涂鹽漬土壤細菌的群落組成,較低的鹽度和堿度、較高的有機質(zhì)和營養(yǎng)元素更利于細菌的微生境,擬桿菌、變形桿菌、綠彎曲菌、放線菌、酸性桿菌、扁平菌和硬毛菌為優(yōu)勢菌群[51]。本研究中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放線菌 門(Actinobacteri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門、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等為優(yōu)勢菌門。施用有機肥顯著提高了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在較高含鹽量土壤花生根際土壤中的相對豐度,但施用鈣肥降低了其在較輕度鹽堿土花生根際土壤中的相對豐度。施用鈣肥、有機肥和有機肥鈣肥配施提高了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菌門/綱的相對豐度;降低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相對豐度,即病原菌的數(shù)量顯著減少,減輕了病原菌對花生的侵染力。各處理中均有大量OTUs未能注釋,說明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堿土花生根際蘊含大量微生物新種資源。綜上所述,鹽堿地施用有機肥和鈣肥顯著影響根際微生境,對花生根際細菌菌群的結(jié)構(gòu)具有調(diào)控作用,但不同鹽堿程度下有機肥和鈣肥的調(diào)控作用存在差異,其差異調(diào)控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鹽堿土壤的改良與開發(fā)是當(dāng)前研究熱點,探討根際微生物與植物耐鹽性間的關(guān)系、深入研究植物-土壤-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發(fā)掘和開拓耐鹽堿微生物資源成為相關(guān)研究的重中之重。根際微生物群落功能預(yù)測分析表明,優(yōu)勢物種基因主要富集于碳、氨基酸、輔酶和維生素、萜類和聚酮化合物等物質(zhì)代謝通路[52]。研究表明,信號轉(zhuǎn)導(dǎo)機制、防御機制及翻譯后修飾、蛋白質(zhì)周轉(zhuǎn)和分子伴侶等在旱、鹽脅迫中活性增強,對花生生長及脅迫應(yīng)答具有重要意義[46]。施用有機肥和鈣肥顯著提高了2種鹽堿程度土壤細菌碳水化合物代謝、氨基酸代謝、能量代謝、輔助因子和維生素代謝、核苷酸代謝、翻譯和膜運輸?shù)裙δ芑虻呢S度。未來,可進一步篩選、鑒定具促生能力的嗜鹽菌株,基于轉(zhuǎn)錄組水平和代謝組水平進一步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功能,以協(xié)調(diào)根際土壤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開發(fā)微生物復(fù)合菌劑,提高鹽堿地作物的抗逆能力和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