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娜 洪桂治
古代白話小說中,常稱老虎為“大蟲”。例如——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時,進來看官司榜文?!蔽渌傻溃骸澳泺B做(作)聲!便真?zhèn)€有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
這是《水滸傳》第二十三回中的一段文字,武松與酒家口中的“大蟲”就是老虎。那么,老虎是蟲子嗎?為什么稱“蟲”?
蟲,現(xiàn)在指昆蟲或類似昆蟲的小動物。但古代常以蟲指含人在內(nèi)的一切動物?!洞蟠鞫Y記·易本命》:“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倮(裸)之蟲三百六十,而圣人為之長?!笨梢姽湃税选跋x”分為“有羽之蟲”“有毛之蟲”“有甲之蟲”“有鱗之蟲”“倮(裸)之蟲(即無羽、無毛、無甲、無鱗的動物)”五類,分別以鳳凰、麒麟、神龜、蛟龍、圣人為首。老虎屬“有毛之蟲”,又是百獸之王,稱之為“大蟲”,其理可通。唐人避李虎(唐高祖李淵祖父)諱,忌說“虎”,“大蟲”便流行開來。
(源自《咬文嚼字》)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