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鷹
在湘西十八洞村采訪那些天,我們就住在楊姐家開的旅社里。
楊姐的三個女兒都出嫁了,楊姐和老伴在家里開起了個家庭旅社。楊姐忙不過來,她的大女兒就回到娘家?guī)湍赣H打理。晚上,楊姐的老伴在忙著記賬,那應(yīng)該是他現(xiàn)在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將一天的收入、開支仔細記錄起來。楊姐的女兒在剝蒜子,剝了一大堆,為白天給客人炒菜準(zhǔn)備的。楊姐在清洗一大盆紅辣椒,這一家人都在為越過越滋潤的日子忙碌著。
我們坐在楊姐家和她女兒聊天,問她,這房子有多少年了?她告訴我們,房子是她爺爺留下來的,原來很破舊,后來改造、修復(fù)了,但不管怎么改,怎么修,都不改變原來的樣子,保留著原來的風(fēng)貌。這讓我們感知到,這棟二層木樓,原來那么微弱的心臟現(xiàn)在跳得很有節(jié)奏了。苗寨的建筑,固然經(jīng)歷了太多的風(fēng)雨,有過太多的傷痛和傷口,但不管怎么修整,這里的人們都絕不會損傷它的內(nèi)心,這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有一個早晨,我們起得很早,就在楊姐家前面平臺上坐了一會,透了一陣有點甜潤的空氣,然后就順著那條鋪得平平整整的村道隨意地散步。走了不到五十米,碰到一個老伯,他用推車推著垃圾往外走,這樣的情景本應(yīng)該在城鎮(zhèn)才有,可它就在十八洞村讓我們看到了,這讓我們很自然就想到了我們了解到的一個衛(wèi)生事件。
十八洞村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嚴(yán)格的規(guī)定,家家戶戶必須自覺保持房前屋后的衛(wèi)生,這也是我們在這個苗寨看到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干干凈凈的原因。
可是,有一戶人家,卻依然殘留著多年養(yǎng)成的不打掃衛(wèi)生的毛病。村干部去找他,叫他把自己家的衛(wèi)生搞好,他卻說,拿錢來我就搞,沒錢,我家的衛(wèi)生不用你們管。
村干部和扶貧隊怎么做工作講道理,這戶人家都置之不理。沒辦法,村干部就和黨員們?nèi)ソo他們家搞衛(wèi)生。第一次,這家人視而不見,一副理所當(dāng)然的樣子。這樣一次次幫他家搞衛(wèi)生,村民們開始說風(fēng)涼話了,說給村干部聽,也是說給這戶人家聽。不久,村干部和黨員們再去給他家搞衛(wèi)生的時候,這戶人家就羞愧地阻止他們,說他們家的衛(wèi)生他們自己搞。村干部和黨員們看到他一家有了這樣的意識,當(dāng)然暗暗欣喜,就微笑著離開了。從此以后,這戶人家的衛(wèi)生在全村最干凈。
意識和觀念決定一種事物的走向。
扶貧隊進村之后,籠罩在十八洞村不知多少年的昏黃黯然便一天天悄然地開始隱退,一切事物和景象開始一點一點地走進一道道明麗的光暈。
凹凸不平的泥巴路全都變成了水泥路。
村后那條險峻難行的小山徑變成了一條光亮的游道。
東倒西歪的木板殘墻被修整一新,全都刷上了桐油,散發(fā)出好日子的清香。
斑斑駁駁的土墻都按照這里古老的習(xí)慣糊上了清新的黃泥。
坑坑洼洼的房前屋后和室內(nèi)地面,都鋪上了青灰色的石板磚。
以前只是一種奢望的電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和自來水都長出了五彩的翅膀,紛紛飛進了家家戶戶。
變了,一切都變了。
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還是原來房子的結(jié)構(gòu)、房子的模樣、房子的筋骨、房子的心臟、房子的靈魂。從建筑格局看,一切依舊,一切都保持著苗家的風(fēng)情,苗家的風(fēng)月,苗家的風(fēng)骨。
梨子寨的最高處,那株高大挺拔的梨子樹依然深情地站在那里,平靜淡然地觀望著這個山寨的每一次律動,每一個表情。
采訪期間,花垣縣委宣傳部外宣辦的石林榮每天傍晚和司機小石趕回縣城,次日早上再趕來陪我們采訪。這天太早,他們還沒來,陪我在十八洞村采訪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女編輯向紅就提出到山下走走。然后,我們就沿著村外那條公路慢慢走下去。路上已經(jīng)有很多民工在澆筑水泥護欄,還有幾個人在清理馬路邊的小水溝。早上的空氣很干凈,像被水清洗過一樣。公路一直呈坡度往下延伸,我們一直慢慢地往下走。幾個人在公路邊修建水泥護欄,一輛農(nóng)用車拖著修護欄用的一塊大鐵板從下面爬上來,懸吊著的鐵板從公路中間掃過,逼得我們趕緊退到公路里面的邊緣為它讓路。我們自然能想到,我們正在行走的這條坡道應(yīng)該就是十八洞村的山泉水運輸線路??粗硕创宓慕ㄔO(shè)者們忙碌的身影,我們似乎觸摸到了這個苗族山寨快速行進的節(jié)奏。
我們就這樣一直往下走,一路上看不出一點要下雨的跡象。
走到山腳下,發(fā)現(xiàn)一條小溪,不緊不慢的溪水邁著慢條斯理的腳步走向不可知的去處,連看也不看我們一眼。對面?zhèn)鱽砩礁杪暎ь^尋找,我們只看到一個放牛的男人蜷縮在一片洼地里,很悠然的樣子,想必那山歌就是他唱的,他唱的是苗語,我們聽不懂唱的是什么,但那聲音在山地下打著轉(zhuǎn),一圈一圈地流動,濺起歡快的水浪。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個唱苗歌的男人就是十八洞村的養(yǎng)牛大戶施關(guān)保。我們雖然聽不懂,但那歡喜的音調(diào),只有活得舒暢滋潤的人才唱得出來。
到了小溪邊,我們看到幾根鋼管,從山上直接插進小溪一個不知有多深的水潭里。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也許就是山泉水的取水點,到底是不是,其實我們并不知道。向紅突然走下去,身子一下子就淹沒在小溪兩邊的雜草灌木里不見了蹤影。等了十多分鐘,還沒看見她上來,我就有些杞人憂天地叫她,叫了十多聲,沒有回應(yīng),這讓我有了一種隱隱的不安,怕里面有什么意外。正要下去,她像一朵掉進漩渦里的花一樣冒了出來。我說,我一直在叫你,你怎么不作聲?她告訴我,她走進里面的一個洞里去了,那洞很深,流水太響,根本聽不見我的叫聲。
十八洞村似乎到處都有令我們意想不到的神秘。
向紅上來后,我們繼續(xù)往下走,小溪邊緣全是雜樹雜草,密密麻麻,把溪水全藏起來了,我們只能聽見隱隱約約的水流聲,看不見一絲水光,但感覺告訴我,這條小溪還有很長,開發(fā)出來應(yīng)該是一個可以沿著溪水步行的景點,是游客們都喜歡的一種野趣。
因為一直沒有走到盡頭,也不知道還有多遠,我們只好往回走,又走到了聽見山歌的地方。這時,天陰下來,幾滴雨水落在我們頭上,很明顯要下雨了。
看看四周,沒有任何建筑,連一個草棚都沒有,唯有一輛小四輪車停在前面,我們只能向小四輪求助了。
我們走近小四輪,對司機說,能讓我們進車?yán)锒愣阌陠??司機是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只說車?yán)锾K了,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向紅比我灑脫,她鉆進了后座,我跟著爬進副駕駛座,給司機發(fā)了一支煙,他點上煙,也點亮了自己的表情,有了一絲友好的微笑。
坐了十多分鐘,本來只下了幾滴雨的天空又變得晴朗無云,我們以為沒事了,就下車往回走。走上一段坡道,見一個瘦小的男人在馬路邊的水溝里抹水泥漿,向紅就問他是不是十八洞的,他說是懷化的,跟著一幫人在這里做事,一天能賺一兩百塊錢,但從頭到黑要趕時間,工程必須在月底完工才能領(lǐng)到工錢。再問他,這條路是村里修的嗎?他回答,是步步高公司修的。然后我們才知道,這果然是龍書伍說的那條山泉水運輸?shù)馈?/p>
正說著話,雨就故意刁難我們似的跑出來了。我們看看四周,找不到任何避雨的物體,就有點慌張了??蛇@個民工依然從容淡定地忙著他手里的活,這讓我莫名地感到黯然,他就不怕淋雨嗎?也許,他早就習(xí)慣了這樣的勞作環(huán)境,早就習(xí)慣了這樣突然降臨的暴雨。多么淳樸憨厚的農(nóng)民兄弟??!
雨越下越大,好像天空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雨水直接從那個大缺口里倒了下來,成片成片地倒在我們頭上身上。向紅給石林榮打電話,剛打通還沒說話就斷了。再打,就再也打不通了,她的手機已經(jīng)被雨水淋濕,電話再也打不出去了。根本沒有任何地方躲雨,我們蹲在馬路邊的山崖下也無濟于事,不僅遮不住一點雨,還擔(dān)心這么大的暴雨山體滑坡,因為我們在路上已經(jīng)看到了幾處滑坡。暴雨逼迫著我們只能無奈地在雨水中艱難地前行。
一路上不僅暴雨傾盆,還雷電交加。畢竟是大熱天,暴雨我倒是不怕,可我最怕打雷和閃電,那一道道電光雷火讓我心驚膽戰(zhàn)。可我為了安慰向紅,還要故作沒事一樣說,這雨太浪漫了,這是十八洞的喜雨。向紅說,我哪里還找得到浪漫的感覺,嚇都嚇?biāo)懒恕?/p>
兩人就不再說話,像兩只在暴雨里掙扎的水鳥被大雨圍困著。上山比下山走得更吃力,何況還下著暴雨,我們感覺濕淋淋的身子格外沉重。
原本是來尋找十八洞村的山泉水水源的,水源沒找到,我們卻成了兩只“水鳥”。
水鳥?這倒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意象,它讓我再次想到了十八洞村,這個美麗的苗寨,不正是一只在風(fēng)雨中飛翔的水鳥嗎?不正是一只穿越云水飛向麗日藍天的精靈嗎?
冒著暴雨在公路上,我們與石林榮和小石相遇了。電話雖然沒接通,但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我們在這條路上遭遇了暴雨,就開車趕了下來。同我們一樣,他們也全身濕淋淋的,原來他們正在航拍一個景點的時候也遭遇了暴雨。
我們四個人都巧遇了這場暴雨,這似乎是一種美好的預(yù)兆。
在具有鮮明的苗族人文特色的十八洞村,鄉(xiāng)村旅游其實就是民族文化旅游,這種文化的土壤,就承載在鄉(xiāng)村的深處,其中包括那個神秘莫測的夜郎十八洞溶洞群。
溶洞群位于十八洞村境內(nèi)的蓮臺山,是湘西地區(qū)喀斯特地貌中的大型巖溶混合洞穴。蚩尤率領(lǐng)自己的部落歷盡千辛萬苦逃到湘西躲進這個巨大溶洞保留了一個民族根脈的遙遠傳說,似乎有些虛無縹緲,但溶洞群的驚現(xiàn),卻又為這個飄在空中的傳說找到了太多的注腳和佐證。
十八洞超級溶洞群,已經(jīng)有人用垂直軟梯進去過。尤其是來自廣西的探險隊,曾經(jīng)在洞內(nèi)走了七天七夜都沒看全都沒看遍都沒走到底,但他們的這次探險之旅,卻揭開了這個深藏了幾千年的歷史空間之謎。
溶洞群深處,那巨大的“擎天柱”,那地下黑暗環(huán)境中由一種洞穴發(fā)光蟲的幼蟲分泌的黏液形成的晶瑩垂絲,那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連、洞中有洞的如夢似幻的景象,那一直延伸、通往外界的地下陰河的神奇詭秘,卻又讓進入里面的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驚心叫絕。它不僅是億萬年前一場或幾場不可知的地殼運動遺留的杰作,更是深埋地下的價值連城的瑰寶。
十八洞村的村民施六金和兩個苗家漢子曾進入過十八洞溶洞群。那一天,他們戴著頭燈,順著洞口原有的繩索,踩著洞沿的巖石,進入了蓮臺山的心臟。
那哪是叫進洞呀,那分明就是下井。他們垂直下到近十米深的第一個洞室后,就只能匍匐爬行了。他們鉆入尾部的一個小洞,又看到了第二個較大的溶洞。還好,從這里開始,他們基本可直立或彎腰行走了。這個溶洞一路向下,深不可測,像是通向地獄。在這個洞室里,他們看到了一根根密密麻麻的石筍,一個個鐘乳石,一塊塊石幔,一道道流石壩,還看到了只能側(cè)身才可通過的裂縫和豎井。
這是地獄與天堂的邊緣地帶,陰冷、狹窄、黑暗,構(gòu)成了地獄的恐慌;巖壁上的滴答聲、陰河里的流水聲又組合成了一曲曲天籟之音。借助戴在頭上的燈光,他們看到的是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洞穴巖石造型,像獸類像牲畜像人影像花朵像樹木,人類能見到的動物植物,在這里都能找到它們逼真的造型和形態(tài)。
這是一個被宇宙顛覆了的地獄。
這是一個被光陰改寫了的天堂。
施六金他們委實就行進在地獄與天堂的交叉路口。
他們匍匐在地,手足并用,足足行走了五個多小時,才從離入口其實并不遠的另一處洞口爬出來。從黑暗中爬出來的施六金,揉了揉被陽光刺得有點酸痛的眼睛,告訴一直在外面等待的人群,他們今天看到的還只是溶洞的冰山一角呢。
夜郎十八洞雖然還深鎖在武陵山腳下的一片地心里,潛藏著太多的神奇、詭秘,太多不可知的人類奧秘和歷史履痕,但作為十八洞村鄉(xiāng)村旅游的文化核心,這個溶洞一旦被開發(fā),絕對就是一處妙趣無窮的旅游探險和科考圣地。
這個溶洞群告訴人們,十八洞村的鄉(xiāng)村旅游,更是一種文化旅游,它是由聚集在這塊苗寨鄉(xiāng)土內(nèi)部諸多文化元素凝成的地理標(biāo)識。
十八洞村的旅游,早已被列入花垣縣旅游前景的規(guī)劃。邊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衛(wèi)城五大旅游板塊,都是湘西花垣縣的旅游開發(fā)范疇,而它們又都與十八洞村的紅色旅游、鄉(xiāng)村旅游、文化旅游一脈相承、血肉相連。
為此,我們專程去了邊城茶峒,它離十八洞村只有三十多公里,一條清水江,也就是酉水的支流,從這個文化古鎮(zhèn)的腳面上流過,正如文學(xué)家沈從文描寫的那樣:“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shè)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shè)有吊腳樓……”
我看到的邊城茶峒,依然保留著她原有的風(fēng)韻,那飛流直下的大龍洞、小龍洞瀑布,那千姿百態(tài)的濃縮石林、石欄桿,那紀(jì)念乾嘉苗民起義的黃瓜寨古戰(zhàn)場遺址、古崇山衛(wèi)遺址……一切都彰顯著這個千年苗寨古鎮(zhèn)厚重的人文底蘊。她端坐在湘、黔、渝三省的交界處,自古就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屬湘西的四大名鎮(zhèn)之一。
我們沿著河邊行走,河里的游船載著歡快的游客在清水江里漫游。因為河水很淺,當(dāng)時又正值炎熱的八月,很多游客在河里打水仗,在河里追逐,在河里歡鬧。
在邊城茶峒,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它彎曲的窄街小巷。古舊的店鋪依然散發(fā)著歲月的沉香,依然隱隱顯現(xiàn)出昔日的繁華。因邊城茶峒盛產(chǎn)杉木桐油,這種特產(chǎn)就明顯地貫穿了這個古鎮(zhèn)的風(fēng)情。我們看到,房屋除屋頂外,四壁幾乎全是木頭木板,門窗柜臺都涂著黃燦燦的桐油,一些店鋪上的桐油已呈深紅的茶色,就像歲月的血管。
一路邊走邊看,不經(jīng)意就到了邊城茶峒渡口。水碼頭邊有一艘又寬又長的渡船,渡船上有高闊的頂篷,船體兩邊的板壁看不出一絲縫隙,里面顯得很寬敞。船的四周全部用木柱子撐起天棚。這樣的設(shè)計精巧而又有趣,游人上了船可以挨著木樁站著往外面看河里清澈的流水,可以看河道兩岸的民居房舍,可以看這個古鎮(zhèn)飄逸的風(fēng)雅。讓我們感到新奇的是,在這個水碼頭擺渡,既不用竹篙也不用槳櫓,全憑著拴在河兩岸的一根鐵纜將船的首尾通穿固定。過渡時,船里的一個老人只要輕輕地扳動套在鐵纜上的木柄,那船便自然慢慢地游到了對岸。看過電影《邊城》,翠翠和爺爺在渡人過河的時候,就用雙手一下一下拉扯從渡船的邊緣木柱子上套著的那根貫穿河面兩端的粗繩,渡船就慢慢游到了對岸。原來《邊城》里舊日的渡船方式,至今還在使用,只是那時候是小木船,現(xiàn)在改成了大渡船,用手拉繩子,改成了用木柄扳動鐵纜。這讓我看到了一種民族文化遺風(fēng)的世代傳承。
我們就坐著這樣的渡船,去了對面已歸重慶管轄的秀山縣洪安古鎮(zhèn)。在登船上岸的碼頭邊,有一個碉樓一樣的老建筑,上面還殘留著幾條紅色標(biāo)語。沿著碼頭上去,看見一個酒店,店名就直接寫著“三不管酒店”。旁邊是一座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老橋,站在橋上,可以把邊城茶峒的全貌看得清清楚楚,也可以眺望到不遠處的貴州松桃縣迓駕鎮(zhèn)地界。
以前,這里既不屬于湖南,也不屬于貴州和四川,每當(dāng)人們有了什么矛盾沖突,便相約來到這個小島嶼上公開決斗,三方官府概不過問,任其自行解決。日積月累久而久之,這里就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之地。
從邊城茶峒坐渡船登上洪安古鎮(zhèn),然后再坐同一艘船從洪安古鎮(zhèn)幾分鐘就回到了湖南的邊城茶峒,我們覺得這樣的一條河流充滿了讓人隨即可以“回家”的怪異感覺。就這么一條河流,就這么一個古鎮(zhèn),卻能讓人聽到三個省的三種聲音。這樣的文化大雜燴,在中國也只有這個地方才有。
早就聽說邊城茶峒清水江的魚很好吃。臨水而立的茶峒邊街,開了好幾家小酒店,因為主打菜是魚,我覺得它們其實就是一個個魚館。我們選了一個懸在河坡上的魚館,在一個臨窗的桌子邊坐下來,抬眼就能看到滿河清波蕩漾的水和來來往往的船。我們點了一大盆香辣水煮鯰魚,那真是香中有辣,辣中帶香,口味夠重的,正合我的味道。
邊城茶峒離十八洞村有多遠?翠翠和她的爺爺知道十八洞村嗎?這當(dāng)然只是我的臆想。但我知道,邊城茶峒定然是十八洞村旅游走向的擴張和延伸。十八洞村與邊城茶峒的地理距離雖然有比較明確的里程,但同屬于湘西大苗山的任何一個方位,其實都是沒有距離的。只要十八洞村的旅游在時光的波濤中永恒流淌,這些地域就將被連接成一種放射性的精神鄉(xiāng)村道場和文化共通磁場。因為太多共同的文化特質(zhì),讓它們早就縮短了彼此之間的精神空間和靈魂距離。
責(zé)任編輯:吳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