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寒的秋風,連綿的秋雨,金黃的稻谷,飄香的瓜果……秋天的美,寫不盡,道不完。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去感受一下作家郁達夫筆下的秋吧!
北國的槐樹,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選自《記憶鄉(xiāng)愁》,有改動)
心語點點
認真閱讀短文,然后想一想,如果把每一處景物看作是一幅畫的話,作者描寫了“故都的秋”的幾幅畫,分別是什么?試著來概括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綴的意思是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落蕊指凋謝后自然飄落的花蕊。
花蕊“極微細極柔軟”,連掃帚的絲紋都“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作者觀察、感受得可真細致。
秋蟬也代表著作者對故都的懷念。
在作者眼里,故都的秋雨比南方的更奇、更有味、更像樣。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
很平常又簡短的對話,卻讓人感覺好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