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彭華
冠心?。–HD)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因冠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或器質(zhì)性病變。據(jù)《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報告2020概要》,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其中冠心病約占心血管病死亡人數(shù)的10%~20%。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發(fā)病率和致死率總體上都呈現(xiàn)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生命安全,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
在冠心病的諸多危險因素中,精神壓力和生活方式問題是可以糾正和改變的危險因素,應該特別引起我們的重視。中醫(yī)自古就認識到人的情緒與疾病之間的關系?!饵S帝內(nèi)經(jīng)》言:“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庇衷啤皻鉃檠畮洠獮闅庵浮薄皻庑袆t血行,氣滯則血淤”。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肝脈則肝氣郁滯,氣滯則無法推動血的正常運行,進而形成血淤,這是冠心病的重要形成機制,也是中醫(yī)臨床辨證冠心病以氣滯血淤型多見的原因?,F(xiàn)在年輕人患上冠心病也不在少數(shù),究其原因多為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導致,他們多不會自我解壓,長期焦慮緊張,常常作息不規(guī)律,導致氣血淤滯而誘發(fā)冠心病。
氣滯血淤型冠心病主要表現(xiàn)為胸脅脹滿疼痛,心煩不寐,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淤點淤斑,脈弦澀等。
肝主疏泄,其功能失調(diào)與氣滯、血淤等致病因素密切相關。肝功能失調(diào),則致氣機紊亂,氣機不暢則血行不暢,閉阻于胸,不通則發(fā)為胸痹心痛。反過來,血淤又會加重氣機的郁滯。由此可見,氣滯與血淤常常同時存在且互為因果。因此,行氣活血、化淤止痛是治療氣滯血淤型冠心病的基本治則。只有兼顧行氣解郁與活血化淤,才能使氣機調(diào)暢,氣血調(diào)和?;钛僮粢岳須庵?,既可以行血中之淤滯,又可以解氣機之郁結。氣滯得暢,淤血得消,脈絡得通,痹痛自除。
在臨床具體應用時,應以理氣行氣、活血化淤為根本,根據(jù)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必要時隨證加減補虛、清熱、解表等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醫(yī)方劑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在辨證的前提下針對病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中藥藥性理論為基礎,遵循“君臣佐使”配伍,使眾多藥物組成“有制之師”,針對患者的證或病進行整體綜合調(diào)節(jié),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下面介紹幾款專門用于治療氣滯血淤型冠心病的經(jīng)典中藥方劑——
解郁通痹湯 組方:柴胡20克,丹參、香附、白芍、姜黃、元胡、郁金、川芎、當歸各15克,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甘草各10克,三七粉(沖服)3克。方中柴胡辛行苦泄,能疏肝理氣,調(diào)暢氣血;丹參性苦,微寒,入心肝血分,性善通行,能活血化淤,通經(jīng)止痛,是治療血淤證的要藥,二藥相合共為君藥,加強行氣活血,暢通經(jīng)絡止疼痛之功。香附性辛、微苦,主入肝經(jīng),善疏肝解郁,理氣調(diào)中止痛;郁金辛散苦泄,既能活血祛淤以止痛,又能疏肝行氣,善治氣滯血淤之證,二藥相合加強君藥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既能活血祛淤,又能行氣通滯,為“血中氣藥”,功善止痛,為治療氣滯血淤諸痛證之要藥;當歸補血活血止痛,桃仁、紅花相須為用,活血祛淤,四藥均有活血化淤止痛之功,與元胡、三七粉同入血分,共奏活血化淤、通絡止痛之功效,共為臣藥。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姜黃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佐以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使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可使氣暢淤化,痹痛自除。
血府逐淤湯 組方:桃仁12克,牛膝、紅花、當歸、生地各9克,枳殼、甘草、赤芍各6克,桔梗、川芎各5克,柴胡3克。方中桃仁、紅花可活血祛淤止痛,共為君藥;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淤,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淤血,通血脈,并引淤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痰熱不上擾,共為臣藥;生地滋陰養(yǎng)血,合當歸養(yǎng)血活血,祛淤不傷正,主治胸中血淤證,合赤芍清熱涼血,清淤熱,三者共為佐藥;桔梗和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載藥上行,柴胡疏肝解郁,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用作佐藥;使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活血與行氣配伍,祛淤與養(yǎng)血同施,升降兼顧,使血活淤化氣行,則諸癥皆愈。實驗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湯能夠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功能,保護血管內(nèi)皮,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改善血流動力學,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
益氣活血通絡湯 由黃芪、當歸、黨參、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地龍、炙甘草等組成。方中甘、溫之黃芪為君藥,補氣升陽、行滯通痹;當歸、黃芪益氣養(yǎng)血,幫助君藥加強祛淤的功效,佐以地龍通經(jīng)絡,止疼痛,赤芍、川芎行氣活血祛淤;使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活血補氣,行氣止痛之功。
中成藥源自療效確切的方劑,用中藥材為原料,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按規(guī)定的處方和標準加工制成一定劑型的成藥,具有“簡”“便”“廉”“效”等特點,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可用于治療氣滯血淤型冠心病的中成藥常有:
舒冠方顆粒 由丹參、川芎、五靈脂、何首烏、黃精、仙靈脾等組方而成。方中丹參可活血化淤、通經(jīng)止痛;川芎行氣活血止痛;五靈脂活血止痛、化淤止血;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黃精補氣養(yǎng)陰;仙靈脾溫陽通絡。全方用活血藥配伍補益藥,攻補兼施,共奏行氣活血之功效。臨床應用總結,其可減少心絞痛的發(fā)作時間和發(fā)作次數(shù)。
血府逐淤膠囊 根據(jù)前述血府逐淤湯而制成,具有活血化淤、理氣鎮(zhèn)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因淤血內(nèi)停,阻滯胸中氣機而導致的胸痛、心悸、失眠、午后潮熱、唇色紫暗、脈象弦澀等癥狀。
心可舒片 由丹參、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組成,具有活血化淤,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氣滯血淤引起的胸悶、心悸、頭暈、頭痛、頸項疼痛;以及冠心病心絞痛、血脂異常、高血壓、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治療氣滯血淤型冠心病涉及的中藥,囊括了活血化淤、理氣、補虛、清熱、解表、化痰止咳平喘、開竅、消食、利水滲濕、平肝熄風等多種功效的藥物。其中,活血化淤藥、理氣藥和補虛藥的使用頻次較高,這與氣機郁滯導致血行淤阻從而引發(fā)心痛的病因病機相契合。用藥頻次較高的活血化淤藥有丹參、川芎、紅花、桃仁、枳殼,其中丹參活血祛淤、通經(jīng)止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紅花、桃仁活血散淤止痛?,F(xiàn)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丹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抗動脈粥樣硬化等藥理活性;桃仁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枳殼中的活性成分總黃酮能促進膽固醇在腸道的排泄從而降低血清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