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王國勝
(沈陽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42)
在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的生產過程中,一般采用氫氧化鈉溶液洗脫骨架中的鋁,因此產生大量的堿洗廢液,且堿洗廢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鉬。實際生產中,催化劑的鉬流失高達60%~70%,且催化劑中初始鉬含量越高,鉬流失的比例越高。目前,去除廢液中鉬的方法主要有:吸附、離子交換、萃取、膜分離等方法,且上述方法太多主要針對酸性廢水中對鉬的去除和回收。研究表明,在酸性條件下,鉬以MoO、MoO、MoO、MoO和MoO等離子狀態(tài)存在于母液中,多以調節(jié)pH的方法,以鉬酸或鉬酸銨結晶的形式回收。在堿性條件下,鉬僅以MoO狀態(tài)存在于母液中,多采用沉淀的方法,以鉬酸鈣、鉬酸鉛等沉淀形式去除,缺點是容易在溶液中引入酸根離子等雜質。目前,針對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堿洗廢液中鉬的回收利用鮮見報道。
本研究以水合氫氧化銅為沉淀劑,采用沉淀法去除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堿洗廢液中的鉬,得到堿式鉬酸銅,將其焙燒后得到鉬酸銅,開發(fā)了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堿洗廢液回收利用的新方法。
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堿洗廢液:取自鞍山催化劑科技有限公司,淺黃色,密封待用;CuSO·5HO和NaOH:分析純;自制新鮮的水合氫氧化銅。
稱取一定量的CuSO·5HO置于100 mL燒杯中,加入40 mL蒸餾水使其溶解。稱取一定量的NaOH置于100 mL燒杯中,加入80 mL蒸餾水使其溶解。將NaOH溶液緩慢加入到CuSO溶液中,邊加入邊攪拌。靜置,去除上清液,將燒杯置于水浴鍋中,在一定反應溫度下將300 mL堿洗廢液逐滴加入,邊加入邊攪拌,反應一定時間后得到黑色沉淀。靜置,過濾,將沉淀物水洗,置于馬弗爐中在635 ℃下焙燒2 h,得到紅色粉末樣品,研磨,稱重。
按照文獻[20]的方法測定溶液中鉬酸根的含量,計算鉬酸根去除率。
采用STA449C型綜合熱分析儀(德國耐馳公司)對反應沉淀物進行熱重分析;采用D8型X射線衍射儀(德國布魯克公司)對反應沉淀物及焙燒產物進行XRD表征;采用JSM-636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觀測反應沉淀物及焙燒產物的形貌。
堿洗廢液中鉬酸根堿性很強,鉬主要以NaMoO·2HO形式存在,主要反應見式(1)~(2)。
堿式鉬酸銅焙燒得到鉬酸銅的反應見式(3)。
2.1.1 銅與鉬酸根摩爾比
在反應溫度為60 ℃、反應時間為2 h的條件下,銅與鉬酸根摩爾比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見圖1。由圖1可見:隨著銅與鉬酸根摩爾比的增加,鉬酸根去除率逐漸增大。這是因為隨著銅含量的增加,更多的銅與鉬酸根反應,提高了鉬酸根去除率;銅含量增加到一定值,銅與鉬酸根的反應達到平衡,鉬酸根去除率趨于穩(wěn)定。本實驗最佳銅與鉬酸根摩爾比為1.78。
圖1 銅與鉬酸根摩爾比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
2.1.2 反應時間
在銅與鉬酸根摩爾比為1.78、反應溫度為60℃的條件下,反應時間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見: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鉬酸根去除率先迅速增大后趨于穩(wěn)定;當反應時間為2 h時,鉬酸根去除率最高,為99.54%。故本實驗選擇反應時間為2 h。
圖2 反應時間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
2.1.3 反應溫度
在銅與鉬酸根摩爾比為1.78、反應時間為2 h的條件下,反應溫度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見: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鉬酸根去除率逐漸提高;反應溫度為40 ℃時,由于溫度較低,反應物之間的傳質較慢,影響了反應速率;當反應溫度由40 ℃升至60 ℃時,溶液中離子的擴散速率明顯增大,增加了反應物質間的碰撞幾率,鉬酸根去除率顯著提高;繼續(xù)提高反應溫度,鉬酸根去除率維持穩(wěn)定。綜合考慮能耗和鉬酸根去除效果,本實驗選擇反應溫度為60 ℃。
圖3 反應溫度對鉬酸根去除率的影響
2.1.4 小結
綜上所述,采用沉淀法去除堿洗廢液中鉬酸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銅與鉬酸根摩爾比1.78,反應溫度60 ℃,反應時間2 h,經測定脫除鉬后母液中鉬酸根的質量濃度小于10 mg/L,鉬酸根去除率為99.54%。
2.2.1 SEM
黑色沉淀物的SEM照片見圖4。由圖4a可見,黑色沉淀物為短棒狀形貌,表面存在顆粒狀黏附物。在較高放大倍數下(圖4b),可清晰地看到短棒是由細碎的顆粒物黏附形成,且顆粒物的結構無規(guī)則,呈現棉絮狀。
圖4 黑色沉淀物的SEM照片
2.2.2 熱重分析
黑色沉淀物的TG和DTA曲線見圖5。
圖5 黑色沉淀物的TG和DTA曲線
由圖5可知:樣品在200~269 ℃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失重,對應的DTA曲線出現了吸熱峰,屬于結晶水脫水,失重率為8.86%;在269~650 ℃之間出現了緩慢的失重,對應的DTA曲線出現了微小的吸熱峰,屬于結合水脫水,失重率為2.42%。堿式鉬酸銅有兩種結構形式,即CuO·3CuMoO·5HO和2CuMoO·Cu(OH),由理論計算可知:CuO·3CuMoO·5HO的結晶水含量(,下同)為8.58%,結合水含量為2.34%,與黑色沉淀物的兩步失水率基本一致。由此可推斷得到的黑色沉淀物為堿式鉬酸銅,其結構為CuO·3CuMoO·5HO。
2.2.3 XRD
黑色沉淀物的XRD譜圖見圖6。
圖6 黑色沉淀物的XRD譜圖
由圖6可知,在2為18.98°、21.20°、33.20°、34.60°、40.62°、49.10°及53.44°處出現了衍射峰,分別對應于堿式鉬酸銅的(020)、(-101)、(-141)、(221)、(241)、(151)和(212)晶面,與堿式鉬酸銅的標準JCPD卡號(No.36—0405)相吻合。在譜圖中沒有發(fā)現其他物質的衍射峰,表明合成的物質是堿式鉬酸銅。
2.3.1 SEM
焙燒產物的SEM照片見圖7。由圖7a可見,經635 ℃焙燒后,焙燒產物整體呈塊狀結構,表面更加粗糙;在較高放大倍數下(圖7b)可見,產物表面呈現海綿體狀,由細小的針狀物組成,且分散均勻,針狀物尺寸約為17 nm。
圖7 焙燒產物的SEM照片
2.3.2 XRD
焙燒產物的XRD譜圖見圖8。由圖8可見:焙燒產物在2為18.95°和21.2°處所對應(020)和(-101)晶面的特征衍射峰消失,這是由于在高溫煅燒時堿式鉬酸銅受熱分解所致;在2為33.2°、34.6°、40.62°、49.10°及53.44°處的特征衍射峰均未發(fā)生改變,分別對應鉬酸銅的(-141)、(221)、(241)、(151)和(212)晶面。因此,證明焙燒產物為鉬酸銅。
圖8 焙燒產物的XRD譜圖
a)采用沉淀法去除鉬鎳非晶態(tài)合金催化劑堿洗廢液中鉬酸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銅與鉬酸根摩爾比1.78,反應溫度60 ℃、反應時間2 h。脫除鉬后母液中鉬酸根質量濃度小于10 mg/L,鉬酸根去除率為99.54%。
b)所得黑色沉淀物為堿式鉬酸銅,其結構為CuO·3CuMoO·5HO,其微觀形貌為短棒狀,短棒是由細碎的顆粒物黏附形成,且顆粒物的結構無規(guī)則,呈現棉絮狀。
c)將堿式鉬酸銅在635 ℃焙燒2 h得到的紅色粉末產物為鉬酸銅,產物表面呈現海綿體狀,由細小的針狀物組成,且分散均勻,針狀物尺寸約為17 nm。
d)除鉬后的母液可作為產品外銷,同時得到高附加值的鉬酸銅催化劑。